一种减震器拉伸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56121阅读:来源:国知局
头5相对的两端分别开有滑动件连接槽51和动力源连接槽53,滑动件连接槽51和动力源连接槽53在同一条直线。其中开有滑动件连接槽51 —端的宽度大于开有动力源连接槽53 —端的宽度。与开有滑动件连接槽51和动力源连接槽53的两端面垂直的另两个端面上开有连接件通孔52,其中连接件通孔52与滑动件连接槽5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叉形接头5的形状可以为:长宽不相同高相同的两个长方体相连,其中开有滑动件连接槽51的第一长方体的长和宽大于开有动力源连接槽53的第二长方体的长和宽。但并不限定于该形状。滑动件6插入滑动件连接槽51中,并且滑动件6上形成有与连接件通孔52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61,连接螺栓11贯穿连接件通孔52和夹在滑动件连接槽51中的滑动件6的第一连接孔61,将叉形接头5和滑动件6固定在一起。也就是说,由于滑动件6夹在滑动件连接槽51中,因此滑动件6在上下方向上被叉形接头5限位,而滑动件6的两侧又由滑动导轨4限位,所以滑动件6只能在动力源2的驱动下沿滑动导轨4运动。动力源2的输出端插入动力源连接槽53中与叉形接头5连接,进而与滑动件6连接。
[0048]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滑动件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62,通过第二定位件8与第二连接孔62的配合,第二定位件8固定在滑动件6上。
[0049]具体的,滑动件6上具有第二连接孔62,第二定位件8穿过第二连接孔62固定到滑动件6上。第二定位件8下部的直径较小,能够穿过滑动件6的第二连接孔62,而上部的直径较大,第二定位件8的上部能够与滑动件6的上表面接触形成限位,再从滑动件6的下表面用螺母等紧固件将第二定位件8固定。第二定位件8优选为贯穿滑动件6的固定方式,滑动件6下方的滑动导轨4形成有能允许第二定位件8穿过滑动件6以下的部分滑动的空间。本优选实施方式是通过将滑动导轨4形成两个单独的部分来形成上述允许第二定位件8穿过滑动件6以下的部分滑动的空间。
[0050]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8所示,限位装置7包括:
[0051]限位固定部71,限位固定部71上设置有工作台连接孔72和调节螺栓连接孔73,通过工作台连接孔72与螺栓的配合,限位装置7固定在工作台I上;
[0052]调节螺栓74,调节螺栓74沿滑动件6滑动的方向贯穿并可转动地穿设于调节螺栓连接孔73中。
[0053]具体的,限位固定部71固定在工作台I上,调节螺栓74连接在限位固定部71中,通过工作台连接孔72与工作台I上第二定位孔和螺栓的配合将限位固定部71固定在工作台I上,该工作台连接孔72的数量为两个,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尺寸大小和需要设置为其他数量。调节螺栓74贯穿限位固定部71上形成的调节螺栓连接孔73中连接,并且调节螺栓74在调节螺栓连接孔73中的连接位置可以调节,也就是说调节螺栓74伸出该调节螺栓连接孔73的长度可以调节。由于调节螺栓74的位置与滑动件6相对应,因此,当滑动件6在滑动轨道上滑动时,可以通过调整调节螺栓74伸出于调节螺栓连接孔73的长度,从而将滑动件6的移动限制在不同的范围内,从而起到对滑动件6的限位作用,也就是起到了对减震器拉伸长度的限制作用。
[0054]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9所示,第一定位件3包括:与工作台I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的固定部32和与固定部32连接的高度可调的第二连接部33,其中,第一连接部31与工作台I连接的一端设有螺纹结构,通过第一连接部31的螺纹结构与螺栓的配合实现第一定位件3与工作台I的连接,固定部32为直径大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3的圆柱结构。
[0055]具体的,固定部32的高度与滑动件6的高度相同,固定部32的作用是防止减震器由于动力源I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而发生沿第一定位件3长度方向上的上下窜动,从而导致减震器的拉伸长度与所需长度之间发生误差。并且第二连接部33的直径小于固定部32的直径,并且固定部32的高度与滑动件6的高度相同,这样就防止减震器连接于第一定位件3的一端的连接位置由于振动而低于滑动件6的高度,而减震器连接于第二定位件8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最低与滑动件6相同,从而保证减震器拉伸长度的准确性。而第一定位件
3中部的固定部32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部31的直径,第一定位件3下部的第一连接部31穿过工作台I上的第一定位孔,并从工作台I的下表面用螺母等紧固件将第一定位件3固定。
[0056]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减震器拉伸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动力源2工作的控制器9。通过控制器9控制动力源2启动,进而使得滑动件6在滑动导轨4上直线往复滑动。
[0057]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动力源2上开有通孔,通过通孔与工作台I上第三定位孔和螺栓的配合,将动力源2固定在工作台I上。动力源2为气缸或者液压缸,由于气缸或液压缸使用方便,而且缸杆又是沿着缸体的方向伸缩,也就是说,动力源2产生的动力是沿直线方向的,这种动力源2的动力方向有利于滑动件6沿滑动导轨4作直线运动。
[0058]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减震器拉伸装置还包括:位于工作台I底部的用于安放减震器的支架10和位于支架两端的角板12,角板12用于避免支架10与接触面直接接触,同时便于减震器拉伸装置的移动。
[0059]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减震器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拉伸装置包括: 工作台; 位于所述工作台上的动力源; 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定位件,用于拉伸减震器一端的第一吊环与所述第一定位件连接; 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设置于所述动力源与所述第一定位件之间; 位于所述滑动导轨上的与所述动力源通过叉形接头连接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在所述动力源的驱动下沿所述滑动导轨往复运动,其中:所述滑动导轨包括:导轨底座和导轨连接件,所述导轨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导轨底座连接的底座固定部;与所述导轨底座形成允许所述滑动件滑动间隙的引导部; 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位于所述动力源与所述滑动导轨之间的限位装置; 固定在所述滑动件上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的线性方向与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一致,所述减震器另一端的第二吊环与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形接头包括: 用于容纳所述滑动件的滑动件连接槽; 连接件通孔,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滑动件一端设置的第一连接孔和所述连接件通孔的配合,所述叉形接头固定在所述滑动件上,以及 与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的动力源连接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通过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配合,所述第二定位件固定在所述滑动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 限位固定部,所述限位固定部上设置有工作台连接孔和调节螺栓连接孔,通过所述工作台连接孔与螺栓的配合,所述限位装置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 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沿所述滑动件滑动的方向贯穿并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调节螺栓连接孔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高度可调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的一端设有螺纹结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螺纹结构与螺栓的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工作台的连接,所述固定部为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圆柱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连接件上设置有底座固定孔,通过所述底座固定孔与螺栓的配合,所述滑动导轨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拉伸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源工作的控制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气缸或者液压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底座和所述导轨连接件的数量均为两个。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拉伸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工作台底部的用于安放所述减震器的支架和位于所述支架两端的角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器拉伸装置,包括:工作台;位于工作台上的动力源;固定在工作台上与减震器一端的第一吊环连接的第一定位件;固定在工作台上设置于动力源与第一定位件之间的滑动导轨,位于滑动导轨上的在动力源的驱动下沿滑动导轨往复运动的滑动件,滑动导轨包括:导轨底座和导轨连接件,导轨连接件包括:与导轨底座连接的底座固定部,与导轨底座形成允许滑动件滑动间隙的引导部;固定在工作台上位于动力源与滑动导轨之间的限位装置;固定在滑动件上与减震器另一端的第二吊环连接的第二定位件。通过滑动件的滑动将减震器准确地拉伸至所需要的长度,提高减震器的拉伸准确性,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节省了成本。
【IPC分类】B23P19-00
【公开号】CN204565542
【申请号】CN201520051579
【发明人】杨立伟, 贾雪, 廉大伟, 史晓娟, 杨颖 , 任忠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