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表面磷化处理液及磷化方法

文档序号:3364250阅读:10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铝合金表面磷化处理液及磷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表面磷化处理液及磷化方法,属于金属表面化学转化膜处 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国对新型铝材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种高性能、高强度、轻质化 的挤压型材、管材、板材等成为工业生产中的理想材料,并有取代钢铁,成为基础材料的趋 势。铝合金种类繁多,根据其用途分为铸造用合金和压力加工用合金,前者用于生产各类铸 件,后者用于生产各类加工材(如板、带、管等)。铝材的应用日趋广泛,人们对铝材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但要求铝材有较高的 机械性能,还要求有良好的外观和耐蚀性能,铝合金在加入镁、锌、铜等元素后,抗拉强度提 高,而耐蚀性降低。为弥补这种不足,通常对铝材进行表面处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采 用涂装工艺,涂装处理可以极大地改善铝材的外观和耐蚀性,但首要问题是铝材表面光滑, 尤其是铝材表面覆盖了一层氧化膜,造成涂膜附着力差,易起泡、开裂。为了更好地与涂料 配套,增强涂膜附着力和耐蚀性,在现有的铝材涂装前处理工艺中,可以使用磷化工艺。磷化处理技术在工业上应用很广泛,用作涂层基底是它的主要用途之一。磷化膜 具有多孔性,涂料可以渗入到这些孔隙中,因而能显著地提高涂层的结合力。此外,磷化膜 又能使金属表面由优良导体转变为不良导体,从而抑制了金属表面微电池的形成,有效地 抑制涂层的失效,可以成倍地提高涂层的耐蚀性和耐水性,所以磷化膜已被公认为涂层最 良好的基底。由于金属铝表面较光滑,且覆有一层氧化膜,所以在漆涂前要采取适当的表面 处理,以减少铝材的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并满足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为此,铝材磷化处理已 成为漆前表面处理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常铝材磷化处理液分为含铬磷化和无铬磷化。含铬磷化尽管具有优良的涂装性 能,但六价铬有毒,对环境有污染,是职业致癌物且废水处理成本很高,根据各国制定并实 施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格限制了铬在金属表面处理中的使用。因此,在满足世界各国日 益严格地环保条件下,无铬磷化不失为铝材涂装前处理工艺中较理想、环保的方法,它具有 与含铬磷化处理相当的漆膜配套附着力和耐盐雾性能而又不含铬。铝材在传统的钢铁用磷化液中成膜很差或者基本不成膜,因为铝在酸的作用下溶 解产生的铝离子蓄积到一定程度后,会使磷化液“中毒”,严重阻碍磷化的进行,在铝钢混材 同槽磷化时,还会遏制钢材磷化的进行。铝材涂装打底用磷化采用锌系磷化工艺,目前使用 的铝材磷化液“P比”低甚或无“P比”,膜疏松、膜重较大,造成磷化膜与阴极电泳配套后漆 膜附着力差,耐盐雾性差;磷化结晶尺寸较大,呈针状或块状,没有颗粒状结晶。在现有的文献报道中。如《电镀工艺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8月第二版); 又如中国专利 ZL92102593. 9、ZL200510013473. 6、ZL200610092988. 4,其中公开的主要为钢 铁表面磷化处理的磷化液,关于铝合金表面磷化处理的报道较少。因此,寻找一种对于铝合金磷化效果好、表面膜致密的磷化液及磷化处理方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处理方法。
4中耐蚀性高、附着力好的铝合金表面磷化处理液及磷化
步骤


本发明高性能铝合金表面磷化处理液及磷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过程与
a.确定磷化液的配方,磷化液的组成成分及含量为
Zn'+4. 0 8. Og/L,
P0,15. 0 30. Og/L,
Γ1· 5 1. 8g/L,
Ni2+0· 7 0. 9g/L,
钼酸铵 1. 0 1. 2g/L, 硝酸胍 0. 4 0. 8g/L, 水杨酸 0. 2 0. 6g/L, 磷化处理液用去离子水配制。
磷化处理液的PH值用30wt. % NaOH溶液调节至3. 5 3. 7。 b.将铝合金片先用1 6号金相砂纸对铝材表面进行打磨,再将试片放入丙酮中 超声清洗,10秒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净表面,然后采用0. lmol/L氢氧化钠溶液浸蚀,反 应除去铝材表面的氧化膜,碱蚀后立即用流水清洗;c.再将铝合金片浸入到5g/L的表面调整液中表面调整1 2min,表面调整液的 成分为多聚磷酸钛(IV);d.将表面调整完毕的铝合金片放入上述配置好的磷化液中,控制磷化液温度在 40°C左右,磷化反应时间为5分钟;e.磷化反应完毕后,铝合金片用去离子水清洗20 30秒钟,然后用70 80°C的 热风吹干,磷化处理过程就完成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1)磷化工作温度低,磷化沉渣少;(2)磷化膜成膜速度快,且形成的磷化膜均勻致密;(3)形成的磷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且具有减摩、润滑等作用;(4)磷化液不含亚硝酸盐及其他重金属,磷化液便于管理控制,使用周期长;(5)磷化方法操作简单,磷化液的组成简单,原材料容易购买。


图1为经实施例2所描述的磷化液和磷化处理方法处理的铝合金表面磷化膜层的 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照片放大倍数为5000倍。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将本发明的实例具体叙述于后。
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采用磷化液的配方为(每升含)Zn2+5· 0g, P043_20g,F_l. 5g, Ni2+O. 7g,钼酸铵1. 0g,硝酸胍0. 6g,水杨酸0. 4g ;磷化处理液用去离子水配制,磷化处理液 的PH值用30wt. % NaOH溶液调节至3. 5 3. 7。将铝合金片先用1 6号金相砂纸对铝材表面进行打磨,再将试片放入丙酮中超 声清洗10秒,并用去离子水冲净表面;然后采用0. lmol/L氢氧化钠溶液浸蚀,碱蚀后要及 时用流水清洗;再将铝合金片浸入到5g/L多聚磷酸钛(IV)的表面调整液中表面调整1 2min ;将表面调整完毕的铝合金片放入上述配置好的磷化液中,控制磷化液温度在40°C左 右,磷化反应时间为5分钟。磷化反应完毕后,铝合金片用去离子水清洗20 30秒,然后 用70 80°C的热风吹干,磷化过程即完成。该磷化膜呈灰黑色,膜层均勻致密,膜重为2. 78g/m2。硫酸铜点滴腐蚀试验结果为 116秒;磷化膜附着力达到一级。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采用磷化液的配方为(每升含)Zn2+5. 8g,P043_24g,F_l. 5g, Ni2+O. 8g,钼酸铵1. 2g,硝酸胍0. 6g,水杨酸0. 4g ;磷化处理液用去离子水配制,磷化处理液 的PH值用30wt. % NaOH溶液调节至3. 5 3. 7。铝合金片的预先处理过程及磷化处理过程与上述实施例1完全相同。该磷化膜呈灰黑色,膜层均勻致密,膜重为3. 56g/m2。硫酸铜点滴腐蚀试验结果为 137秒;磷化膜附着力达到一级。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采用磷化液的配方为(每升含)Zn2+6. 0g, P043_24g,F_ 1. 8g, Ni2+O. 9g,钼酸铵1. 2g,硝酸胍0. 6g,水杨酸0. 4g ;磷化处理液用去离子水配制,磷化处理液 的PH值用30wt. % NaOH溶液调节至3. 5 3. 7。铝合金片的预先处理过程及磷化处理过程与上述实施例1完全相同。该磷化膜呈灰黑色,膜层均勻致密,膜重为3. 77g/m2。硫酸铜点滴腐蚀试验结果为 129秒;磷化膜附着力达到一级。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采用磷化液的配方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铝合金片的预先处理过程与实施例1略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未将铝合金片浸入 到5g/L多聚磷酸钛(IV)的表面调整液中表面调整1 2min,其他预处理步骤与实施例相 同;磷化处理过程与上述实施例1完全相同。该磷化膜呈灰黑色,膜层均勻,膜重为2. 47g/m2。硫酸铜点滴腐蚀试验结果为79 秒;磷化膜附着力达到一级。
权利要求
一种铝合金表面磷化处理液,其特征在于它的配方为Zn2+ 4.0~8.0g/L,PO43 15.0~30.0g/L,F 1.5~1.8g/L,Ni2+ 0.7~0.9g/L,钼酸铵1.0~1.2g/L,硝酸胍0.4~0.8g/L,水杨酸0.2~0.6g/L,磷化处理液用去离子水配制;磷化处理液的pH值用30wt.%NaOH溶液调节至3.5~3.7。
2. —种铝合金表面磷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操作顺序和步骤如下a.将铝合金片先用1 6号金相砂纸对铝材表面进行打磨,再将试片放入丙酮中超声 清洗,10秒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净表面,然后采用0. lmol/L氢氧化钠溶液浸蚀,反应除去铝合金片表面的氧化膜,碱蚀后立即用流水清洗;b.再将铝合金片浸入到5g/L多聚磷酸钛(IV)的表面调整液中表面调整1 2min;c.将表面调整完毕的铝合金片放入按权利要求1配方配置好的磷化液中,控制磷化液 温度在40°C,磷化反应时间为5分钟;d.磷化反应完毕后,铝合金片用去离子水清洗20 30秒钟,然后用70 80°C的热风 吹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表面磷化处理液及磷化方法,属金属表面化学转化膜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磷化液配方,其组成成分及其含量为Zn2+4.0~8.0g/L,PO43-15.0~30.0g/L,F-1.5~1.8g/L,Ni2+0.7~0.9g/L,钼酸铵1.0~1.2g/L,硝酸胍0.4~0.8g/L,水杨酸0.2~0.6g/L;磷化处理液用去离子水配制,磷化处理液的pH值用30wt.%NaOH溶液调节至3.5~3.7。(2)将铝合金片打磨抛光,用丙酮除油,再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浸蚀,并浸入到5g/L的表面调整液中表面调整1~2min,随后放入上述的磷化液中。(3)控制磷化液温度在40℃左右,磷化反应时间为5分钟。(4)将铝合金片用去离子水清洗并用热风吹干。磷化处理后所形成的磷化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形成的薄膜均匀致密。
文档编号C23C22/42GK101892479SQ201010227758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5日
发明者周琼宇, 林海, 王毅, 王超, 盛敏奇, 钟庆东, 陈懿 申请人:上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