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趴渣式补炉方法

文档序号:334520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趴渣式补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转炉炼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转炉炉体维护的趴渣式补炉方法。
背景技术
炼钢转炉的迎铁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面。由于大面的炉衬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受到高温钢水及熔渣的化学腐蚀,而且还受铁水强力冲涮和废钢的机械撞击,因此导致大面区域护衬材料产生超前损毁,无法满足正常炼钢生产的要求。转炉炉体维护补炉是目前主要的修复手段,正常情况下24小时补炉9次,平均每天补炉料消耗在8吨以上。一次补炉时间需要40分钟,而其必须在生产间歇时间如浇次间隔时间进行补炉作业。如果炉况不好,必须挤出补炉时间,从而给生产组织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由于转炉与连铸机不匹配,经常出现因供钢紧张而不补炉的现象。当出现转炉炼钢炉与炉之间间隔小于30分钟·时,如果不补炉则30分钟白白浪费,若补炉则时间又不够,容易造成铸机推迟开浇时间,极大影响产能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耗时短,可以在不消耗补炉料的条件下,有效维护炉体,延长炉体使用寿命的转炉炉体趴渣式补炉方法。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趴渣式补炉方法,采用中低碳钢出钢碳重量百分含量大于O. 08%、出钢温度小于1700°C、炉渣组分中oTFe含量20 25%、coMgO含量10 13%的钢种炉渣;转炉溅渣层厚度为15 20mm,炉渣比重3. 3 3. 7t/m3,转炉渣量为IOOkg/吨钢,渣量控制在O. 7
O.9m3 ;
转炉出钢后立即进行溅渣操作,在转炉炉膛内高温环境下,将剩余的具有一定碱度且较强附着力的炉渣,通过摇炉使炉渣在转炉的迎铁面铺展开,填补到炉内坑洼处;向炉渣内加入废钢,快速降温使熔渣迅速凝结;保持转炉炉体静止,使熔渣烧结10 20min。所述向炉渣内加入废钢量为2 5t,废钢加入角度即转炉摇炉后炉体轴线与垂直线所成夹角为35° 38°。所述铺展炉渣时转炉摇炉后炉体轴线与垂直线所成的夹角为30° 9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之趴渣式补炉方法,利用生产间隙即炉与炉之间小于30分钟的间隔时间,在不消耗补炉料的条件下,利用炉渣自身特性进行护炉,降低了生产成本,其方法简单实用,便于操作,耗时短,可有效维护转炉炉体,修复蚀损炉体,延长炉体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I :
采用中低碳钢出钢碳重量百分含量O. 11%、出钢温度小于1640°C、炉渣组分中COTFe重量百分含量25%、coMgO重量百分含量10%的钢种炉渣;转炉溅渣层厚度为15mm,炉渣比重
3.4t/m3,转炉渣量为IOOkg/吨钢,渣量控制在O. 7m3。转炉出钢后立即进行溅渣操作,溅渣抬枪后,将转炉摇至炉体轴线与垂直线成90°角,在转炉炉膛内高温环境下,将剩余的具有一定碱度且 较强附着力的炉渣,在转炉的迎铁面铺展开,通过摇炉使其填补到炉内坑洼处。将转炉摇至炉体轴线与垂直线所成夹角为38°向炉渣内加入2t废钢,使废钢加入角度呈38°,快速降温使熔渣迅速凝结。保持转炉炉体静止,使熔渣烧结lOmin。实施例2:
采用中低碳钢出钢碳重量百分含量为O. 15%、出钢温度小于1690°C、炉渣组分中《TFe重量百分含量20%、coMgO重量百分含量12%的钢种炉渣;转炉溅渣层厚度为19mm,炉渣比重3. 6t/m3,转炉渣量为IOOkg/吨钢,渣量控制在O. 9m3。转炉出钢后立即进行溅渣操作,溅渣抬枪后,将转炉摇至炉体轴线与垂直线成40°角,在转炉炉膛内高温环境下,将剩余的具有一定碱度且较强附着力的炉渣,在转炉的迎铁面铺展开,通过摇炉使其填补到炉内坑洼处。将转炉摇至炉体轴线与垂直线所成夹角为35°向炉渣内加入5t废钢,使废钢加入角度呈35°,快速降温使熔渣迅速凝结。保持转炉炉体静止,使熔渣烧结13min。
权利要求
1.一种趴渣式补炉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中低碳钢出钢碳重量百分含量大于O. 08%、出钢温度小于1700°C、炉渣组分中ω TFe含量20 25%、coMgO含量10 13%的钢种炉渣;转炉溅渣层厚度为15 20mm,炉渣比重3. 3 3. 7t/m3,转炉渣量为IOOkg/吨钢,渣量控制在O. 7 O. 9m3 ; 转炉出钢后立即进行溅渣操作,在转炉炉膛内高温环境下,将剩余的具有一定碱度且较强附着力的炉渣,通过摇炉使炉渣在转炉的迎铁面铺展开,填补到炉内坑洼处;向炉渣内加入废钢,快速降温使熔渣迅速凝结;保持转炉炉体静止,使熔渣烧结10 20min。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趴渣式补炉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炉渣内加入废钢量为2 5t,废钢加入角度即转炉摇炉后炉体轴线与垂直线所成夹角为35° 38°。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趴渣式补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展炉渣时转炉摇炉后炉体轴线与垂直线所成的夹角为30° 9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趴渣式补炉方法,采用中低碳钢出钢碳>0.08%、温度<1700℃、炉渣组分中ωTFe含量20-25%、ωMgO含量10-13%的钢种炉渣。转炉出钢后立即进行溅渣操作,在炉膛内高温环境下,将剩余的具有一定碱度且较强附着力的炉渣,通过摇炉使其填补到炉内坑洼处;然后向炉渣内按一定角度加入废钢,快速降温使熔渣迅速凝结;保持转炉炉体静止,使熔渣烧结10-20min。本发明在不消耗补炉料的条件下,利用炉渣自身特性进行护炉,降低了生产成本,其方法简单实用,便于操作,耗时短,可有效维护转炉炉体,修复蚀损炉体,延长炉体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C21C5/44GK102719603SQ20111007764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
发明者孙亚伟, 张荣环, 徐延浩, 马勇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