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机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539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抛光机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化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抛光机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抛光机作为一种抛光、磨光设备,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受到广泛使用。抛光机是利用柔性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者其他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修饰加工。现有的抛光机通常由抛光轮和电机等组成。通常抛光轮作为抛光工具,抛光轮一般用多层帆布、或者皮革叠制而成或者为套设轮子上的抛光带。通常的抛光轮包括两侧夹紧的金属圆板,其轮缘涂敷由微粉磨料和油脂等均匀混合而成的抛光机。电机与抛光轮相联同时电机带动抛光轮转动。在抛光时,工件压向高速旋转的抛光轮,磨料对工件表面产生滚压和微量磨削,工件从而获得光亮的表面加工。显然,工件在使用抛光机进行工件表面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粉尘,这样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直接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些问题,一般是在抛光机上安装吸尘罩。为此,本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抛光机的吸尘罩并在中国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ZL200720066320. 2。该吸尘罩包括安装在抛光工具上罩体,在罩体的前壁上开有工作口,罩体的两侧壁为相互平行的平面,罩体的后壁上开设有吸尘口,吸尘口上连接有吸尘风机。在进行抛光的时候,吸尘风机运转使吸尘罩内产生流向吸尘风机的气流,大部分的粉尘在气流的带动下进入吸尘风机。该吸尘罩能达到吸收粉尘的功能,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但是该吸尘罩相对于抛光工具是固定的,吸尘效果差。针对上述的问题,为此,本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大布轮的集尘罩,并在中国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ZL201120289291. 2。该集尘罩位于抛光工具的下侧且设于底座上,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壳体一与位于壳体一下方的壳体二,壳体一与壳体二呈水平方向设置且壳体一部分套设与壳体二上,壳体一能够相对壳体二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动。该结构能够包裹大布轮并能对工件抛光时产生的粉尘进行有效的吸收,同时,壳体一相对于底座能够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这样当利用不同尺寸的大布轮对工件进行抛光的时候,能够调节大布轮在壳体一中的位置,从而提高集尘罩整体的吸尘效率;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发现尽管壳体一的移动能够改变大布轮在壳体一中的位置,从而提高集尘罩整体的吸尘效率,但是,壳体二无法相对于底座进行调节,这样使得集尘罩内的吸尘气流无法完全包裹住工件在进行打磨时产生的粉尘而使得粉尘在大布轮的作用下而飞溅出集尘罩;同时,壳体一是部分套设在壳体二上从而实现了壳体一能相对于壳体二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这样壳体一和壳体二之间的固定强度不能得到保证,特别是在吸尘气流对壳体一的冲击的情况下,壳体一容易从壳体二上脱落,甚至壳体一的脱落对操作人员照成损伤。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抛光机的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能够集尘罩内的吸尘气流包裹住工件在抛光的时候产生的粉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抛光机的调节装置,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集尘罩,所述集尘罩的前壁上开设有工作口,在工作口处设有水平设置并定位于底座的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罩相对于底座能够前后移动,在集尘罩和底座之间设有当集尘罩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将集尘罩固定于底座上的定位组件一,所述集尘罩的一侧设有轴线与主轴平行的从动轴,从动轴的一端穿入集尘罩的侧壁伸入集尘罩内,在从动轴和底座之间设有沿竖直方向的立轴,从动轴固联于立轴上,所述的立轴能沿着集尘罩的移动方向移动,在立轴和底座之间设有当从动轴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将从动轴固定于底座上的定位组件集尘罩在前壁上开设有工作口,在后壁上开设有吸尘口,吸尘口处联通有吸尘装置。抛光机的抛光工具为抛光轮,抛光轮套设在主轴上并位于集尘罩的工作口处。抛光轮相对于底座是定位的。集尘罩前后移动就能改变抛光轮在集尘罩工作口的位置,这样就能根据不同尺寸的抛光轮而调节抛光轮在集尘罩在工作口的位置,使吸尘罩整体包裹住抛光轮,从而使得吸尘罩内的吸尘气流包裹住工件产生的粉尘,使吸尘效率更高。定位组件一能将调节好位置后的集尘罩固定于底座上,保证了集尘罩相对于底座的固定强度,增强了集尘罩在使用时候的安全性。从动轴穿过集尘罩的侧壁,这样可以使从动轮位于集尘罩内,定位组件二避免从动轴阻挡集尘罩位置的调节。在上述的抛光机的调节装置中,集尘罩底部具有两条沿集尘罩的前后方向设置的条形连接件,所述的定位组件一包括螺栓螺母和抵靠在连接件与底座上的压件,所述的压件通过螺栓螺母与支持部相连接。在实际生产中,压件可以选着压板或者压条。压件抵靠着连接件和支持部,当需要固定集尘罩时,拧紧螺栓螺母使压件抵压在连接件上和支持部上,从而使连接件相对于支持部固定。当需要移动集尘罩时,松开螺栓螺母即可。通过该结构将集尘罩固定在底座上,保证了集尘罩相对于底座的固定强度,增强了集尘罩在使用时候的安全性。在上述的抛光机的调节装置中,所述的连接件具有水平设置的底部和竖直向上翻折的翻折部,所述的压件抵靠着底部和翻折部。压件的侧边部抵靠在底部上,压件端部抵靠在翻折部上,这样能防止集尘罩沿着王动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在上述的抛光机的调节装置中,集尘罩底部具有至少两条沿集尘罩前后方向设置的条形连接件,所述的定位组件一包括螺栓螺母和位于连接件上沿其纵向设置的条形孔,所述的螺栓螺母的螺栓穿过上述的条形孔,连接件通过所述的螺栓螺母与底座相连接。在上述的抛光机的调节装置中,所述定位组件二包括固连在立轴近底座的一端上的底板,在底座上开设有沿集尘罩移动方向的导向孔,在底板上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依次穿过底板和导向孔将底板固定在底座上。在上述的抛光机的调节装置中,在从动轴和立轴之间设有使从动轴沿立轴的轴向移动并能够在调节后使从动轴定位于立轴上的固定装置,所述集尘罩的侧壁上开设有沿立轴轴向的条形让位孔,所述的从动轴通过让位孔伸入集尘罩内。从动轴上套接有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套接有抛光带,工件在抛光带进行抛光处理。固定装置能够调节套接在从动轮和主动轮上抛光带的松紧度,同时,也能调节抛光带的角度,便于操作人的调节和使抛光机适合更多产品的抛光使用。该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在很多专利中曾有披露。本发明内容优选固定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固定于底座上的立轴。从动轴联接在立轴上。在立轴和从动轴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从动轴使从动轴沿着立轴的轴向移动并能在调节完成后使从动轴固定于立轴上的调节件。调节件包括套设在立轴上的调节部和用于连接从动轴的连接部。调节部为固定帽,固定帽沿立轴的轴向上开设有开口,在开口处设有连接开口两侧的固定螺栓。连接部为凸环,从动轴位于凸环的环孔中,在凸环的环壁上开设有沿从动轴径向并与环孔连通的螺纹孔,在螺纹孔中设有螺钉,螺钉的头部抵靠在从动轴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抛光机的调节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抛光机的调节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集尘罩,集尘罩能在底座上前后移动,当集尘罩调节好位置后,定位组件一能将集尘罩固定在底座上,这样就能改变抛光轮在集尘罩工作口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尺寸的抛光轮而调节抛光轮在集尘罩在工作口的位置,使吸尘罩整体包裹住抛光轮,从而使得吸尘罩内的吸尘气流包裹住工件产生的粉尘,使吸尘效率更高。2、本实用新型的从动轴穿过集尘罩的侧壁伸入集尘罩内,这样可以使从动轮位于集尘罩内,使得整个集尘罩包裹住从动轮和主动轮,增强吸尘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定位组件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定位组件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集尘罩;21、连接件;211、底部;212、翻折部;31、压件;32、螺栓;
4、主轴;5、从动轴;61、立轴;62、底板;63、紧固螺栓;64、调节件;65、导向孔;66、让位孔;67、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抛光机的调节装置包括底座I和设置在底座I上的集尘罩2。在位于集尘罩2 —侧的底座I上固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固连有主轴4,在主轴4上套设有主动轮,主轴4水平设置。集尘罩2在前壁上开设有工作口,在后壁上开设有吸尘口,吸尘口处联通有吸尘装置。集尘罩2底部211具有两条沿集尘罩2的前后方向设置的条形连接件21。主动轮位于集尘罩2的工作口处并相对于底座I定位。在主轴4的下方设有与主轴4的轴线平行的从动轴5,从动轴5穿过集尘罩2的侧壁位于集尘罩2内。集尘罩2在底座I上能沿集尘罩2如后方向移动。在集尘罩2和底座I之间设有当集尘罩2调节好位置后将集尘罩2固定于底座I上的定位组件一。在从动轴5和底座I之间设有沿竖直方向的立轴61,从动轴5固联于立轴61上,立轴61能沿着集尘罩2的移动方向移动,在立轴61和底座I之间设有当从动轴5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将从动轴5固定于底座I上的定位组件二。定位组件一包括螺栓32螺母和位于连接件21上方的压件31。在实际生产中,压件31可以选着压板或者压条。压件31 —端的侧边部抵靠在底部211上,压件31的该端的端部抵靠在翻折部212上,其相对端抵靠着支持部。螺栓32螺母穿过眼压件31将压件31固定在支持部上。当需要固定集尘罩2时,拧紧螺栓32螺母使压件31抵压在连接件21和支持部上,从而使连接件21相对于支持部固定。当需要移动集尘罩2时,松开螺栓32螺母,然后调节集尘罩2的位置即可。通过该结构将集尘罩2固定在底座I上,保证了集尘罩2相对于底座I的固定强度,增强了集尘罩2在使用时候的安全性。集尘罩2的侧壁上开设有沿立轴61轴向的条形让位孔66。从动轴5的一端穿过让位孔66伸至集尘罩2内。在从动轴5和底座I之间设有使从动轴5沿竖直方向移动并能够在调节后使从动轴5定位于立轴61上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在很多专利中曾有披露。本实施例优选,固定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固定于底座I上的立轴61,从动轴5联接在立轴61上,在立轴61和从动轴5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从动轴5使从动轴5沿着立轴61的轴向移动并能在调节完成后使从动轴5固定于立轴61上的调节件64,调节件64包括套设在立轴61上的调节部和用于连接从动轴5的连接部。调节部为固定帽,固定帽沿立轴61的轴向上开设有开口,在开口处设有连接开口两侧的固定螺栓32。连接部为凸环,从动轴5位于凸环的环孔中,在凸环的环壁上开设有沿从动轴5径向并与环孔连通的螺纹孔,在螺纹孔中设有螺钉,螺钉的头部抵靠在从动轴5上。定位组件二包括固连在立轴61近底座I的一端上的底板62,在底座I上开设有沿集尘罩2移动方向的导向孔65,在底板62上设有紧固螺栓63,紧固螺栓63依次穿过底板62和导向孔65将底板62固定在底座I上。底板62能沿着集尘罩2的移动方向移动,这样避免了集尘罩2前后移动的时候从动轴5阻挡集尘罩2的移动。实施例二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的抛光机的调节装置与实施例一中的抛光机的调节装置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至少具有两条沿集尘罩2能移动的方向设置的条形连接件21,定位组件一包括螺栓32螺母和位于连接件21上沿其纵向设置的条形孔67,螺栓32螺母的螺栓32穿过上述的条形孔67,连接件21通过所述的螺栓螺母与支持部相连接。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抛光机的调节装置,其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集尘罩(2),所述集尘罩(2)的前壁上开设有工作口,在工作口处设有水平设置并定位于底座(1)的主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罩(2)相对于底座(1)能够前后移动,在集尘罩(2)和底座(1)之间设有当集尘罩(2)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将集尘罩(2)固定于底座(1)上的定位组件一,所述集尘罩(2)的一侧设有轴线与主轴(4)平行的从动轴(5),从动轴(5)的一端穿入集尘罩(2)的侧壁伸入集尘罩(2 )内,在从动轴(5 )和底座(1)之间设有沿竖直方向的立轴(61),从动轴(5)固联于立轴(61)上,所述的立轴(61)能沿着集尘罩(2)的移动方向移动,在立轴(61)和底座(1)之间设有当从动轴(5)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将从动轴(5)固定于底座(1)上的定位组件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集尘罩(2)底部(211)具有两条沿集尘罩(2)的前后方向设置的条形连接件(21),所述的定位组件一包括螺栓(32)螺母和抵靠在连接件(21)与底座(1)上的压件(31),所述的压件(31)通过螺栓(32)螺母与支持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机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21)具有水平设置的底部(211)和竖直向上翻折的翻折部(212),所述的压件(31)抵靠着底部(211)和翻折部(2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集尘罩(2)底部(211)具有至少两条沿集尘罩(2)前后方向设置的条形连接件(21),所述的定位组件一包括螺栓(32)螺母和位于连接件(21)上沿其纵向设置的条形孔(67),所述的螺栓(32)螺母的螺栓(32)穿过上述的条形孔(67),连接件(21)通过所述的螺栓(32)螺母与底座(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二包括固连在立轴(61)近底座(1)的一端上的底板(62),在底座(1)上开设有沿集尘罩(2)移动方向的导向孔(65),在底板(62)上设有紧固螺栓(63),所述紧固螺栓(63)依次穿过底板(62)和导向孔(65)将底板(62)固定在底座(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抛光机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动轴(5)和立轴(61)之间设有使从动轴(5)沿立轴(61)的轴向移动并能够在调节后使从动轴(5)定位于立轴(61)上的固定装置,所述集尘罩(2)的侧壁上开设有沿立轴(61)轴向的条形让位孔(66),所述的从动轴(5 )通过让位孔(66 )伸入集尘罩(2 )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光机的调节装置,属于净化除尘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抛光机的调节装置无法调节集尘罩移动并使集尘罩内的吸尘气流包裹住工件在抛光的时候产生的粉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抛光机的调节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集尘罩,集尘罩能在底座上前后移动,当集尘罩调节好位置后,定位组件一能将集尘罩固定在底座上,这样就能改变抛光轮在集尘罩工作口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尺寸的抛光轮而调节抛光轮在集尘罩在工作口的位置,使吸尘罩整体包裹住抛光轮,从而使得吸尘罩内的吸尘气流包裹住工件产生的粉尘,使吸尘效率更高。
文档编号B24B55/06GK202910733SQ20122055602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6日
发明者陈美青 申请人:陈美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