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失模铸造负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7485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失模铸造负压装置,应用于金属铸造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金属铸造加工过程中,负压机组是其必备设备,通过负压机组是砂箱内型砂紧实,来实现在稳定的负压场完成液体的浇铸,但目前市场上的负压装置多数结构比较传统,通过真空泵来实现砂箱的真空处理,真空泵抽出的气体排放在大气中,对周围环境的造成很大的污染,而且在形成负压的过程中气流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性能稳定、环保节能的消失模铸造负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失模铸造负压装置,包括:砂箱、水浴进口管、真空表、水浴罐、缓冲进口管、缓冲罐、泵进口管、真空泵、泵出口管、烘箱、进水管、手动阀、补水管、堵头、密封水管、排水管、球阀、折流挡板,所述砂箱的右侧安装一个水浴罐,所述砂箱与水浴罐之间通过水浴进口管连接,所述水浴进口管的右端固接在水浴罐的上部,所述水浴罐的顶部左侧安装一个真空表,所述缓冲罐设置在水浴罐的右侧,所述水浴罐与缓冲罐之间通过缓冲进口管连接,所述缓冲进口管的左端与水浴罐顶端固接,所述缓冲进口管右端与缓冲罐的下部固接,所述缓冲罐的顶端连接一个泵进口管,所述泵进口管不与缓冲罐连接的右端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泵通过泵出口管与烘箱外壁通接,所述水浴罐的外侧还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两个出口分别是补水管及密封水管,所述补水管的右端固接在水浴罐的下部,所述补水管上安装一个手动阀,所述密封水管的右端与真空泵的密封水管道连接。

所述水浴罐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一个球阀。

所述水浴罐的内壁上部安装有一圈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上端高于水浴进口管与水浴罐连接处。

所述真空泵为水环式真空泵。

所述进水管的右端固接有堵头。

采用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益效果:

1、通过真空泵将砂箱内形成负压,集稳压、除尘为一体;

2、真空泵将气体输送至烘箱内,作为烘箱的有效气,节能且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失模铸造负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砂箱;2-水浴进口管;3-真空表;4-水浴罐;5-缓冲进口管;6-缓冲罐;7-泵进口管;8-真空泵;9-泵出口管;10-烘箱;11-进水管;12-手动阀;13-补水管;14-堵头;15-密封水管;41-排水管;42-球阀;43-折流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失模铸造负压装置,包括:砂箱1、水浴进口管2、真空表3、水浴罐4、缓冲进口管5、缓冲罐6、泵进口管7、真空泵8、泵出口管9、烘箱10、进水管11、手动阀12、补水管13、堵头14、密封水管15、排水管41、球阀42、折流挡板43,所述砂箱1的右侧安装一个水浴罐4,所述砂箱1与水浴罐4之间通过水浴进口管2连接,所述水浴进口管2的右端固接在水浴罐4的上部,所述水浴罐4的顶部左侧安装一个真空表3,所述缓冲罐6设置在水浴罐4的右侧,所述水浴罐4与缓冲罐6之间通过缓冲进口管5连接,所述缓冲进口管5的左端与水浴罐4顶端固接,所述缓冲进口管5右端与缓冲罐6的下部固接,所述缓冲罐6的顶端连接一个泵进口管7,所述泵进口管7不与缓冲罐6连接的右端与真空泵8连接,所述真空泵8通过泵出口管9与烘箱10外壁通接,所述水浴罐4的外侧还设置有进水管11,所述进水管11上设置两个出口分别是补水管13及密封水管15,所述补水管13的右端固接在水浴罐4的下部,所述补水管13上安装一个手动阀12,所述密封水管15的右端与真空泵8的密封水管道连接。

所述水浴罐4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41,所述排水管上设置一个球阀42,可定期开启球阀42,排出水浴罐4里面含有的杂质,并通过开启手动阀12来进行补水。

所述水浴罐4的内壁上部安装有一圈折流挡板43,所述折流挡板43上端高于水浴进口管2与水浴罐4连接处,通过折流挡板43改变气体流向,使气体先向下与水浴罐4液面接触,去除夹带的灰尘及杂质。

所述真空泵8为水环式真空泵,密封水管15作为真空泵8中水环水的补充管。

所述进水管11的右端固接有堵头14。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型砂储存在砂箱1内,通过真空泵8将砂箱1内空气及型砂中夹带的气体吸出,使砂箱1形成负压,型砂紧实,被吸出的气体经水浴罐4除去能被水吸收的气体及杂质,在经过缓冲罐6稳压,形成稳定气流,最后经真空泵8排出至烘箱10内,将尾气燃烧,燃烧的热量可作为模具烘干的热源。采用本技术方案,形成的气流稳定,整个装置气压稳定,提高了铸件性能且节能环保。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