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圆磨床及内孔磨削加工中孔径自动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5774阅读:1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圆磨床及内孔磨削加工中孔径自动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孔测量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圆磨床及内孔磨削加工中孔径自动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内孔是机械零部件的内断面,环件、轴承、法兰等都需要对其进行内孔加工。加工削磨机械零部件内孔的装置自动化程度还不高,一般需要人工完成上料和下料操作。如此,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工件定位和加工质量也较差。

对工件进行精加工,数控机床占有很大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已有较成熟的数控内圆磨床用来对工件内孔进行自动化磨削。但是现有的数控内圆磨床只能完成内孔的磨削操作,至于内孔磨削的尺寸精度是否达到要求则仍需要工作人员在旁监管,而工作人员更多的还是凭借经验来保证内孔尺寸误差不至过大,对于新入职的员工来说很难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

针对工件精加工自动化程度不高、质量较差的问题,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20135074.7,发明创造名称为:外圆磨床自动夹紧测量工作机构;该申请案包括与该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电连接的工件测量装置、用于驱动夹具夹紧工件的夹紧油缸和用于驱动砂轮架快速进退手柄复位的复位油缸,夹紧油缸和复位油缸分别通过夹紧电磁阀和复位电磁阀与机床液压油路连通;工件测量装置通过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复位电磁阀。该申请案实现了工件夹紧、磨削、测量与停止加工、松开工件等程序的联动,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但该申请案测量机构设计较粗放,控制上不够灵活,因而使用效果不会很理想,仍需进一步改进。

面对上述情况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对内圆磨床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其自动化程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内圆磨床自动化程度不高,不能实现边磨边测功能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内圆磨床及内孔磨削加工中孔径自动测量装置;本发明实现了测量与磨削工序的联动,能够保证工件内孔的尺寸精度,产品质量稳定,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孔磨削加工中孔径自动测量装置,包括油缸、推杆、转轴、转台、量仪支架、量仪,油缸与推杆相连,推杆的另一端与转轴相连,推杆与转轴在竖直方向相垂直,转轴下设转台,转台水平方向的一侧设置量仪支架,量仪设置于该量仪支架上,内孔加工过程中,量仪的测量头伸入磨削工件内孔进行测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转台距内圆磨箱体的距离通过定位螺杆调节,距离调节好后,通过定位螺钉将转台与箱体固定。

更进一步地,推杆与油缸活塞的轴头相连,推杆与轴头相连的一端设置为腰形孔,轴头上设置有螺母,通过螺母将轴头与推杆固定。

更进一步地,量仪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测量头定位组件,该测量头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螺帽和撞块,撞块设置于量仪支架上,定位杆的一端与箱体相连,定位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螺杆,螺杆伸出定位杆的距离由螺帽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圆磨床,该内圆磨床设置有内孔磨削加工中孔径自动测量装置。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孔磨削加工中孔径自动测量装置,在内孔加工过程中持续测量内孔尺寸,一旦检测工件内孔已加工到位,即可控制砂轮停止磨削,实现了测量与磨削工序的联动,能够保证工件内孔的尺寸精度,产品质量稳定,进一步提高了内圆磨床的自动化程度;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孔磨削加工中孔径自动测量装置,其转台距内圆磨箱体的距离通过定位螺杆调节,转台距磨削工件的距离通过松动轴头上螺母进行调节,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不同尺寸大小的磨削工件,灵活调节转台位置,保证测量头可靠插入工件内孔中;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孔磨削加工中孔径自动测量装置,其量仪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测量头定位组件,通过调节螺杆伸出定位杆的距离,可以控制测量头插入磨削工件的深度,保证测量头所测内孔尺寸为有效尺寸;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孔磨削加工中孔径自动测量装置,结构简单、调节灵活,对内圆磨的改造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孔磨削加工中孔径自动测量装置的布局示意图;

图2为图1的D-D面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1、油缸;12、油缸活塞;13、轴头;21、推杆;22、转轴;23、转台;24、定位螺杆;25、定位螺钉;26、量仪支架;31、量仪;32、测量头;4、测量头定位组件;41、定位杆;42、螺帽;43、撞块;5、箱体;6、磨削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内孔磨削加工中孔径自动测量装置,包括油缸11、推杆21、转轴22、转台23、量仪支架26、量仪31,油缸11的油缸活塞12与推杆21相连,推杆21的另一端与转轴22相连,推杆21与转轴22在竖直方向相垂直,转轴22下设转台23,转台23水平方向的一侧设置量仪支架26,量仪31设置于该量仪支架26上,内孔加工过程中,量仪31的测量头32伸入工件内孔持续测量内孔尺寸。

参看图3,所述的转台23距内圆磨箱体5的距离通过定位螺杆24调节,推杆21与油缸活塞12的轴头13相连,推杆21与轴头13相连的一端设置为腰形孔,腰形孔一端不封闭,轴头13上设置有螺母,拧松螺母可扩大或缩短转台距磨削工件6的距离,旋转定位螺杆24可以扩大或缩短转台23距箱体5的距离。待距离调节好后,拧紧轴头13上的螺母,再通过定位螺钉25将转台23与箱体5固定即可。本实施例可根据不同尺寸大小的磨削工件6,灵活调节转台23位置,保证测量头32可靠插入磨削工件6内孔中。

参看图2,量仪支架26的一侧设置有测量头定位组件4,该测量头定位组件4包括定位杆41、螺帽42和撞块43,撞块43设置于量仪支架26上,定位杆41的一端与箱体5相连,定位杆41的另一端设置有螺杆,螺杆伸出定位杆41的距离由螺帽42调节。测量头定位组件4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测量头32插入磨削工件6的深度,保证测量头32所测内孔尺寸为有效尺寸。

本实施例通过在内圆磨床设置孔径自动测量装置,可在内孔加工过程中持续测量内孔尺寸,一旦检测工件内孔已加工到位,即可控制砂轮停止磨削,实现了测量与磨削工序的联动,能够保证工件内孔的尺寸精度,产品质量稳定,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孔径自动测量装置的具体使用过程为:

磨削工件6被推送至内孔加工工位,油缸11动作,油缸活塞12伸长经推杆21带动转轴22旋转,转轴22进而带动量仪支架26旋转,测量头32伸入工件内孔中,其插入深度取决于测量头定位组件4;量仪31控制测量头32移动,至测量头32与磨削工件6内孔壁接触;砂轮启动,对磨削工件6内孔进行磨削加工,加工过程中量仪31控制测量头32始终贴合磨削工件6内孔壁,至量仪31检测磨削工件6内孔尺寸达到加工要求后,砂轮停止磨削,量仪31控制测量头32回位,油缸11动作控制转轴22旋转,测量头32从磨削工件6内孔中抽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内圆磨床,其上安装有如实施例1所述的内孔磨削加工中孔径自动测量装置。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