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金属磁性粉体材料试样的四柱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995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作金属磁性粉体材料试样的四柱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用于金属磁性粉体式样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作金属磁性粉体材料试样的四柱液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金属磁性粉体制作的元器件在电子信息技术、太阳能技术、输变电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等高技术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金属磁性粉体的研制与生产得到极其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元器件厂家对金属磁性粉体材料生产厂家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和磁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对试样的制作与检测的要求也同其它生产工序一样越来越高。

金属磁性粉体材料的制备主要是由冶炼、制粉、配粉、混粉、热处理、混粉、试样的制作与检测,包装等工序组成。但传统的试样制作工序由于制作试样的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设计不够科学,因此,在压制试样的工作过程中保压时间不够准确,保压过程中压力不够稳定,无法实现由始至终恒定保压。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同一批次的金属磁性粉体材料制作出来的试样,经检测,几何尺寸的一致性差,密度的一致性差,磁性能的一致性差。也就是说,同一批次混合均匀的金属磁性粉体材料制作出来的多个试样,经检测,其结果的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避免上述缺点,使金属磁性粉体材料在试样的制作工序能够实现保压时间精确,保压压力恒定,同一批次的均匀粉体制作出来的试样其几何尺寸、密度和磁性能等指标的一致性均佳的制作金属磁性粉体材料试样的四柱液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作金属磁性粉体材料试样的四柱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机,所述液压机包括工作平台、设在工作平台四周的立柱、通过导套安装在立柱上的活动板、设在立柱顶端的上固定梁板、设在工作平台上的凹模和设在活动板上的凹凸上模,所述上固定梁板上设有可驱动活动板升降以使凹凸上模与凹模合模的上油缸,凹模内设有芯模,工作平台上设有可驱动芯模以将凹模内的试样顶出的下油缸。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上油缸油路,上油缸油路包括油箱、油泵和第一换向阀,所述油泵通过第一油源管连接到第一换向阀的油源入口,第一换向阀的一个油源出口通过第一油管连接至上油缸的上腔,第一换向阀的另一个油源出口通过第二油管连接至上油缸的下腔。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油管上设有单向阀和压力继电器,所述压力继电器与第一换向阀相连,所述第二油路上设有背压阀和第一液控单向阀,背压阀和第一液控单向阀相并连。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油源管上设有顺序阀,第一油源管于顺序阀的后侧分出副油路,副油路上设有第二换向阀,副油路与第二换向阀的油源入口相连,第二换向阀的一个油源出口通过第三油管连接至上油缸的上腔,第三油管上设有第二液控单向阀,第二液控单向阀的一个油源入口与第三油管连接,第二液控单向阀的另一个油源入口通过补油管与补油箱连接,第二换向阀的另一个油源出口通过第四油管连接至第一液控单向阀。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下油缸油路,所述下油缸油路包括第三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排油口通过第二油源管与第三换向阀的油源入口相连,第三换向阀的一个油源出口通过第五油管连接至下油缸的上腔,第三换向阀的另一个油源出口通过第六油管连接至下油缸的下腔。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可控制上油缸上下行程止点的行程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制作试样时,用天平秤将金属磁性粉体材料按定量秤好,将其均匀倒入凹模型腔里,上油缸驱动活动板下降以使凹凸上模与凹模相互压合,保压后分开,下油缸驱动芯模向上顶出试样。整个液压系统的结构科学简洁,操作与维修均非常方便,其自动化程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在试样的制作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实现保压时间的准确与保压压力的恒定,其制作的试样的几何尺寸,密度和磁性能的一致性均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压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元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及后) 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作金属磁性粉体材料试样的四柱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机1,所述液压机1包括工作平台11、设在工作平台11四周的立柱12、通过导套安装在立柱12上的活动板13、设在立柱12顶端的上固定梁板14、设在工作平台11上的凹模15和设在活动板13上的凹凸上模16,凹模15具有环形的模腔,所述上固定梁板14上设有可驱动活动板13升降以使凹凸上模16与凹模15合模的上油缸17,凹模15内设有芯模18,工作平台11上设有可驱动芯模18以将凹模15内的试样顶出的下油缸19。还包括液压系统2,液压系统2包括上油缸油路、下油缸油路以及可控制上油缸上下行程止点的行程开关21,上油缸油路包括油箱22、油泵23和第一换向阀24,第一换向阀24采用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所述油泵23通过第一油源管连接到第一换向阀24的油源入口,第一换向阀24的一个油源出口通过第一油管连接至上油缸17的上腔,第一换向阀24的另一个油源出口通过第二油管连接至上油缸17的下腔。

其中,所述第一油管上设有单向阀25和压力继电器26,所述压力继电器26与第一换向阀24相连,所述第二油路上设有背压阀27和第一液控单向阀28,背压阀27和第一液控单向阀28相并连,背压阀27在保压时可防止上油缸17的上腔油液倒流,确保压力恒定。所述第一油源管上设有顺序阀29,第一油源管于顺序阀29的后侧分出副油路,副油路上设有第二换向阀210,第二换向阀采用两位四通换向阀,副油路与第二换向阀210的油源入口相连,第二换向阀210的一个油源出口通过第三油管连接至上油缸17的上腔,第三油管上设有第二液控单向阀211,第二液控单向阀211的一个油源入口与第三油管连接,第二液控单向阀211的另一个油源入口通过补油管与补油箱212连接,第二换向阀210的另一个油源出口通过第四油管连接至第一液控单向阀28。

所述下油缸油路包括第三换向阀213,第三换向阀213采用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24的排油口通过第二油源管与第三换向阀213的油源入口相连,第三换向阀213的一个油源出口通过第五油管连接至下油缸19的上腔,第三换向阀213的另一个油源出口通过第六油管连接至下油缸19的下腔。

压试样(样环)前,把凹模15、芯模18装在工作平台11上,凹凸上模16装在活动板13上,用天平秤将金属磁性粉体材料按定量秤好,将其均匀倒入凹模15型腔里。合上液压机总电源,接通液压机电控箱,则活动板13上升回到设定的工作位置,第一换向阀24通电,压力油由油泵23打出,经顺序阀29进入第一换向阀24的右位,再通过单向阀25,进入上油缸17的上腔。同时,同时,经第二换向阀210补油进入上油缸17上腔,回油从上油缸17的下腔经过背压阀27返回油箱,此时液压装置自动工作。与此同时,上油缸17在自重的作用下,加速了向下的快速运动,使上油缸17的上腔瞬时间形成了真空带,补油箱212的油会通过第二液控单向阀211吸进上油缸17的上腔,以消除真空,保持上油缸17的快速下移。当上油缸17带动凹凸上模16与凹模15合模后,压力油继续输入上油缸17的上腔,上油缸17上腔的压力开始升高,由于油压的升高,补油箱212处的第二液控单向阀211被关闭,切断了补油箱212的供油,使上油缸17下行速度开始放慢,上油缸17上腔压力继续升高,当压力超过了压力继电器26的调定值时,压力继电器26发出信号,控制第一换向阀24转换到中位,切断上油缸17上腔的供油,上油缸17停止运动,系统开始保压,保压时间为0-40s可调。保压完后,第一换向阀24的左位被接通,油泵23打出的压力油,经过顺序阀29,通过第一换向阀24的左位,再经过第一液控单向阀28,进入上油缸17的下腔,推动油缸向上运动,同时第二换向阀210切换到左位,油箱补油加速回程,上油缸17上腔的回油通过第二液控单向阀211,流回到补油箱212,使得上油缸17能快速退回原位。当将第一换向阀24的中位和第三换向阀213的右位接通时,油泵23打出的压力油,经过第三换向阀213的左位,进入下油缸19的下腔,回油从下油缸19的上腔经过第三换向阀213的左位,流入回油箱,下油缸19上行顶出试样。试样取出后,第三换向阀213的右位开始工作,压力油进入下油缸19的上腔,下油缸19下腔的回油经过阀的右位流入回油箱,下油缸向下运动,恢复原位。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