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557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不断进步,对一些抛光物品如玻璃的光滑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受现有抛光技术的限制,待抛光物品的边缘和盲孔被抛光后达不到抛光要求,即抛光后待抛光物品的直身位厚度不均匀,平整度不高,光滑度不够,导致对待抛光物品抛光后良率低,抛光不良的待抛光物品需再次抛光或者可能直接报废,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需要对现有抛光设备进行有益的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抛光设备中对不能对待抛光物品表面全方位无死角抛光到位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光设备,包括抛光组件和载物组件,所述抛光组件包括抛光盘,所述载物组件包括与抛光盘对应的载物盘、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载物盘沿第一转轴转动,同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载物盘沿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互平行且不在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载物盘沿第二转轴正向反向往复转动。

优选地,所述抛光盘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载物盘数量为与抛光盘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抛光盘跟载物盘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抛光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驱动抛光盘沿第三转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抛光盘和载物盘转动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为所述载物盘的中心轴,所述第三转轴为所述抛光盘的中心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相互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抛光设备进一步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支撑固定所述抛光组件和载物组件,所述抛光组件进一步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带动所述抛光盘和/或所述载物盘上下升降运动实现抛光盘和载物盘上的待抛光物品的接触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载物盘包括多个载具,所述载具设置有吸附孔以吸附固定待抛光物品,所述吸附孔呈“日”字型、“回”字型或者“田”字型。

优选地,所述载物盘进一步包括保护件,所述保护件的厚度与所述待抛光物品的边缘到所述载物盘中心轴的距离相匹配,即待抛光物品的边缘到所述载物盘中心轴的距离越大,保护件厚度越大。

优选地,所述保护件靠近待抛光物品一侧的边缘轮廓匹配于所述待抛光物品的边缘轮廓,且所述保护件厚度大于待抛光物品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抛光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待抛光物品放置于载物盘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载物盘绕第一转轴旋转,同时第二驱动机构绕第二转轴正向反向往复转动,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不在同一直线上,于是载物盘上的待抛光物品在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共同驱动作用下形成各方向上的复合运动,使得无论是待抛光物品的盲孔和边缘都得到全方位的抛光,抛光效果更好,提高抛光效率。

2、所述抛光盘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载物盘转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抛光盘转动,载物盘和抛光盘可按照不同的方向和转速旋转,根据实际所需抛光速度和磨削量选择转动方向和转送速度,从而提高抛光效率。

3、载物盘和抛光盘一一对应且转动方向相反,可成倍增加抛光效率。所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抛光盘上设置至少两种不同的抛光材料,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带动下,所述载物盘可转动适当角度以使所述不同材料的抛光盘与载物盘接触,使同一待抛光物品可采用不同抛光材料进行抛光,材料不同,抛光的精细程度也不同,可以达到更精细的抛光效果。

4、所述吸附孔呈“日”字型、“回”字型或者“田”字型,使得待抛光物品所受吸附力均匀,达到更好的吸附效果。

5、通过在待抛光物品的边缘设置具有适宜厚度的保护件,且所述保护件靠近待抛光物品一侧的边缘轮廓匹配于所述待抛光物品的边缘轮廓,可使抛光盘对待抛光物品进行抛光过程中,所述抛光盘的抛光层先接触到保护件,而非直接与所述待抛光物品的边缘接触,设置保护件的厚度与其相匹配的所述待抛光物品的边缘到所述抛光盘中心轴的距离相匹配,使保护件的厚度与其相匹配的所述待抛光物品的边缘到所述抛光盘中心轴的距离呈规律变化,以使待抛光物品的边缘受到的压力减小,从而使待抛光物品的边缘磨削量相同,提高抛光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抛光设备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玻璃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底座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抛光设备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载物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抛光盘和载物盘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实施例的抛光盘和载物盘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载具和第一保护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保护件、第二保护件和载具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位置限定词仅限于指定视图上的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抛光设备100,其用于对待抛光物品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本实用新型中用玻璃面板200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玻璃面板200大致成矩形薄片状,其表面包括主表面2001和侧边2002。所述侧边2002交接处形成角2003。所述主表面2001上形成有盲孔2004。所述抛光设备100可对主表面2001、侧边2002和/或盲孔2004进行抛光。

所述抛光设备100包括载物组件10、抛光组件20和支撑固定载物组件10和抛光组件20的支撑机构30。载物组件10用于放置并固定玻璃面板200并带动玻璃面板200转动。抛光组件20上设置有对玻璃面板200表面抛光的抛光结构。支撑机构30包括底座301和支撑架302。底座302用于支撑载物组件10,支撑架302固定于底座301上用于支撑抛光组件20。支撑架302包括横杆3021和纵杆3022,纵杆3022设置于底座302上。在支撑机构30的支撑作用下,载物组件10或抛光组件20可以沿纵杆3022长度方向上下升降运动,使所述抛光结构与玻璃面板200接触或分离完成抛光处理。

请一并参阅图3,载物组件10由底座301支撑固定。载物组件10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载物盘101、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驱动件102、底盘103和第二驱动件104。本实施例以四个载物盘101为例进行说明。载物盘101与第一驱动件102一一对应,且第一驱动件102固定于底盘103上并一一对应驱动载物盘101沿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为载物盘101的中心轴。所述载物盘101和底盘103为平面圆形结构,所述载物盘101尺寸小于所述底盘103的尺寸以使一个或一个以上载物盘101设置于底盘103的上方位置。

第二驱动件104位于底盘103下方位置并固定于底座301,第二驱动件104驱动底盘103绕第二转轴转动,第二驱动件104带动底盘103绕着第二转轴转动时带动载物盘101一起转动,其转动方向可以是正转(顺时针方向转动)或反向(逆时针方向),且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互平行且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即载物盘101在沿第二转轴转动时同时在还在沿第一转轴转动。优选的,载物盘101沿第二转轴的转动是先正传再反转或者先反转再正转实现往复运动。抛光过程中,第一驱动件102带动载物盘101上的玻璃盖板以第一转轴转动实现自转,同时第二驱动件104带动载物盘101上的玻璃盖板200正转反转形成往复运动,实现公转,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不在同一直线方向上,排除第一驱动件102和第二驱动机构104驱动载物盘101同轴转动的情况。于是玻璃盖板200在第一驱动件102和第二驱动件104共同作用形成复合运动,如此可对玻璃盖板200盲孔和/或边缘位置进行各方向、全方位的抛光,减少玻璃盖板200单独自转或单独公转时对单一位置或单一方向抛光,增强玻璃盖板200整体抛光效果。第二驱动件104往复正转反转时角度范围为0-45度,优选为15-25度。通过第二驱动件104带动玻璃盖板200以不同的角度往复转动,使玻璃盖板200的盲孔的边缘部分以及底部部分均能够被抛光到位,使玻璃盖板200的盲孔的边缘部分以及底部部分得到更均匀、更精细、更全面的抛光,达到更好的抛光效果。同时对玻璃盖板200的边缘进行抛光时,也可以达到上述更均匀、更精细、更全面的抛光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4,抛光组件20在支撑机构30支撑作用下设置于载物组件10的上方位置,其包括升降气缸201、第三驱动件202、固定盘203和抛光盘204。升降气缸201与固定盘203固定连接并驱动固定盘203上下升降运动,第三驱动件202和抛光盘204均固定于固定盘203上,从而升降气缸201带动抛光盘204上下升降运动。可以理解,升降气缸201也可与载物盘101固定连接,带动载物盘101上下升降运动实现载物盘101上待抛光物品与抛光盘204的接触。也可以理解,升降气缸201还可设置成可同时带动抛光盘204与载物盘101相向或相背运动从而实现载物盘101上待抛光物品与抛光盘204的接触。

所述固定盘203和抛光盘204均为平面圆盘形状,所述抛光盘20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抛光盘204的数量为一个时,其尺寸大小设置为可覆盖对应的载物盘101。抛光盘204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与载物盘101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抛光盘204尺寸小于所述固定盘203的尺寸,以使两个或两个以上抛光盘204设置于固定盘203的下方。第三驱动件202固定于固定盘203上与抛光盘204一一对应连接设置并对应驱动抛光盘204绕第三转轴转动。所述第三转轴为所述抛光盘的中轴,所述第三转轴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相互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由于第三驱动件202一一对应驱动抛光盘204,所以不同抛光盘204可以具有不同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根据待抛光玻璃面板200所需磨削量或者所需抛光程度调节抛光盘204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从而实现对玻璃盖板200快速抛光,提高抛光效率。

抛光盘204的旋转方向与载物盘101的旋转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优选的,当抛光盘204的旋转方向与载物盘101的旋转方向相反时,可成倍加快抛光速度,提高抛光效率。

此外,抛光盘204上设置的抛光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抛光材料,可以为聚氨酯毛刷或PBT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制成,也可选用普通毛刷、毛毡或毛毯等作为抛光件。抛光过程中,当抛光盘204采用某种材料对玻璃盖板200的完成抛光处理后,通过第二驱动件104带动载物盘101转动一定角度,使载物盘101转动到另一具有不同抛光材料的抛光盘204处,用不同材料的抛光材料对玻璃盖板200抛光,实现不同程度(或精度)的抛光,满足不同的抛光强度需求,提高抛光效率,增强抛光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5,载物盘101包括多个载具1011,载具1011设置于载物盘101与抛光盘204相对的面上,玻璃盖板200放置在所述载具1011上,其待加工面与抛光盘204相对,载具1011的外形与玻璃盖板200的外形匹配,优选的,载具1011的尺寸略大于玻璃盖板200的尺寸。在载具1011上开设用于吸附玻璃盖板200的吸附孔1012,吸附孔1012与外部真空吸附设备(图未示)连通,利用真空吸附设备产生气压差将玻璃盖板200吸附固定在载具1011上,防止抛光时玻璃盖板200被抛光过程中产生移位。优选的,吸附孔1012整体呈“田”字型、呈“回”字型或者呈“日”字型,使玻璃盖板200所受吸附力均匀,达到更好的吸附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6,当抛光设备100只用于对玻璃盖板200的盲孔2004位置处抛光时,设置所述载具1011数量为6-8个,且多个载具1011呈发散状设置。即载具1011与盲孔2004对应的一端聚拢,另一端呈发散。抛光时将玻璃盖板200形成有盲孔2004的一端放置于该聚拢端,多个盲孔2004之间形成一环形抛光区域。抛光盘204直径小于载物盘101的直径,抛光盘204只需完全覆盖所述盲孔2004形成的环形抛光区域即可,从而减少抛光盘204的用料成本和抛光材料的损耗,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且在对玻璃盖板200抛光前,除玻璃盖板200所需抛光位置(盲孔)之外的无需抛光位置先镀一层保护油墨,对无需抛光位置表面进行保护,减轻抛光时对无需抛光位置表面损耗,实现单独对需抛光位置区域的抛光。

请一并参阅图7-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载物盘101除了包括多个载具1011,还包括多个第一保护件1013,并定有载物盘101的中心300。所述第一保护件1013相对设于所述玻璃盖板200的角2003位置处。所述载物盘101的中心轴与所述载物盘101的表面交点即为中心300。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保护件1013包括靠近玻璃盖板200一侧的保护件边缘轮廓1014,所述玻璃盖板200包括角处轮廓2005,所述保护件边缘轮廓1014匹配于所述玻璃盖板200的角处轮廓2004,且所述第一保护件1013的边缘到匹配的玻璃盖板200边缘距离d1为0.3-1.5mm。其中,玻璃盖板200被抛光时的磨削量Q的计算公式如下:

Q∝2πR1μF (1)

其中,在上述公式(1)中,R1为与所述第一保护件1013相匹配的所述玻璃盖板的边缘到所述载物盘101中心300的距离,μF为玻璃盖板200的边缘处所受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F为玻璃盖板200边缘所受压力。因此,当玻璃盖板200边缘所受压力平衡且相同时,玻璃盖板200边缘的磨削量与R1成正比,R1越大,磨削量越大。通过在玻璃盖板200的边缘设置具有适宜厚度的保护件3013,可使抛光盘204对玻璃盖板200进行抛光过程中,所述抛光盘204先接触到第一保护件1013,而非直接与所述玻璃盖板200的边缘接触,从而可使玻璃盖板200的边缘受到的压力减小,从而使玻璃盖板200的边缘磨削量相同,提高抛光良率。假设所述保护件3013的厚度H,则厚度H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1为与所述第一保护件1013相匹配的所述玻璃盖板200的边缘到所述载物盘101中心轴的距离,R为载物盘101的半径。k为常数为0.7-1.5之间,d为玻璃盖板200的厚度。从上述式(2)中可以看出,当所述R1越大或不变时,需要抛光处理的玻璃盖板200厚度越大,所述第一保护件1013的厚度越大,而相对应设置的玻璃盖板200的边缘受到的压力越小,因此,可以调节第一保护件1013的厚度随相匹配的所述玻璃盖板200的边缘到所述载物盘101中心300的距离、玻璃盖板200的厚度呈规律变化,以调节与所述第一保护件1013相匹配的玻璃盖板的边缘所受到的压力,从而使玻璃盖板的边缘磨削量相同,从而提高抛光良率。

请一并参阅图9,进一步地,所述载物盘101还包括第二保护件1015。所述第二保护件1015设置所述两第一保护件1013之间,所述第一保护件1013相对设于所述玻璃盖板的四个角2003处,所述第二保护件1015相对设于玻璃盖板各侧边2002处。所述第二保护件1015的边缘轮廓匹配于玻璃盖板相邻各边,并与所述第一保护件1013分离设置,可以节省第二保护件1015用料成本。优选地,在玻璃盖板每边且在所述两第一保护件1013之间设置多个所述第二保护件1015。通过在玻璃盖板四个边处设置具有适宜厚度的四个第二保护件1015,可使抛光盘204对玻璃盖板进行抛光过程中,所述抛光盘204先接触到四个第二保护件1015,从而可使玻璃盖板的边缘受到的压力减小,以调节玻璃盖板各边的磨削量,使玻璃盖板边缘抛光均匀。参照上述公式(1)及公式(2),所述第二保护件1015厚度随相邻玻璃盖板的边距离中心300的距离逐渐变化,距离越大,厚度越大。所述第二保护件1015包括一顶面,则由公式(2)可知所述顶面为斜面,且其倾斜程度由公式(2)决定,如此可以调节所述抛光盘204对玻璃盖板各个边的磨削量,使玻璃盖板各个边抛光均匀。

将所述第一保护件1013和所述第二保护件1015统称为保护件1016,所述保护件2016可选用树脂板、塑料等,保护件1016的厚度随与其相匹配的所述玻璃盖板的边缘到所述载物盘101中心300的距离相匹配。优选地,所述保护件1016厚度大于玻璃盖板200的厚度,所述保护件3013的厚度为0.25-1.5mm。保护件1016可采用胶粘剂固定于载物盘101上,因而可更换不同高度的所述第一保护件1013和所述第二保护件1015或向靠近或远离玻璃盖板200各个侧边2002或角2003移动至适当位置,以用于对不同尺寸的玻璃盖板抛光处理,使抛光设备100具有广泛适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抛光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待抛光物品放置于载物盘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载物盘绕第一转轴旋转,同时第二驱动机构绕第二转轴正向反向往复转动,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不在同一直线方向上,于是载物盘上的待抛光物品在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共同驱动作用下形成各方向上的复合运动,使得无论是待抛光物品的盲孔和边缘都得到全方位的抛光,抛光效果更好,提高抛光效率。

2、所述抛光盘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载物盘转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抛光盘转动,载物盘和抛光盘按照不同的方向和转速旋转,根据实际所需抛光速度和磨削量选择转动方向和转送速度,从而提高抛光效率。

3、载物盘和抛光盘一一对应且转动方向相反,可成倍增加抛光效率。所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抛光盘上设置至少两种不同的抛光材料,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带动下,所述载物盘可转动适当角度以使所述不同材料的抛光盘与载物盘接触,使同一待抛光物品可采用不同抛光材料进行抛光,材料不同,抛光的精细程度也不同,可以达到更精细的抛光效果。

4、所述吸附孔呈“日”字型、“回”字型或者“田”字型,使得待抛光物品所受吸附力均匀,达到更好的吸附效果。

5、通过在待抛光物品的边缘设置具有适宜厚度的保护件,且所述保护件靠近待抛光物品一侧的边缘轮廓匹配于所述待抛光物品的边缘轮廓,可使抛光盘对待抛光物品进行抛光过程中,所述抛光盘的抛光层先接触到保护件,而非直接与所述待抛光物品的边缘接触,设置保护件的厚度与其相匹配的所述待抛光物品的边缘到所述抛光盘中心轴的距离相匹配,使保护件的厚度与其相匹配的所述待抛光物品的边缘到所述抛光盘中心轴的距离呈规律变化,以使待抛光物品的边缘受到的压力减小,从而使待抛光物品的边缘磨削量相同,提高抛光良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