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修复靶材表面缺陷的圆盘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7709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修复靶材表面缺陷的圆盘打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修复靶材表面缺陷的圆盘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溅射靶材作为薄膜源材料广泛应于用电子信息、存储记录以及显示器等相关产业中,靶材表面质量直接影响着薄膜性能。靶材表面质量差(如粗糙度过大、划伤、凸起等),溅射时“打火”,薄膜内particle增多,芯片短路;靶材表面质量不合格,溅射薄膜均匀性差,薄膜失效。靶材加工方法直接决定表面质量,目前常用加工方法包括:车床、刨床、铣床、磨床、布轮抛光等。通常,靶材加工方式为车削加工,车削后表面光洁度满足溅射靶材产品要求,然而在加工铜、铝、银等易氧化的软性金属及合金时,在完成精密机加工后,在清洗包装过程中,易出现氧化、磕碰、划伤等微小缺陷。传统修复方式一般采用手工打磨,或者对靶材重新装夹进行返工,手工打磨后表面粗糙度偏大,均匀性差,表面光泽不一致,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而重新装夹后返修则存在二次划伤及氧化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修复靶材表面缺陷的圆盘打磨装置。包括台面1、圆形卡盘2、轨道3、打磨杆4、滑块5以及轨道盖板10,所述打磨杆4包括手柄6、弹簧7、打磨头8以及卡箍9,所述圆形卡盘2与轨道3固定在台面1上,轨道3投影通过圆形卡盘2圆心,打磨杆4穿过滑块5中心圆孔后将滑块5嵌入轨道3中并通过轨道盖板10固定,打磨头8采用卡箍9固定在打磨杆4首端,手柄6固定在打磨杆4的末端,弹簧7位于滑块5与手柄6之间,打磨杆4通过轨道3往复移动。

所述圆形卡盘2为三爪卡盘,可进行轴向旋转,能够实现靶材的同心装夹。

所述滑块5为方形,中间开有圆孔。

所述打磨头8可更换,可采用由砂纸、拉丝布、毛呢、棉布、丝绸任一材料所制成的打磨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轨道设计可使打磨杆在径向固定,靶材经卡盘固定后实现自动定心,可随卡盘进行同心旋转,通过对打磨杆施加压力,使打磨头在靶材表面沿圆弧运动,实现局部打磨,打磨痕迹与修复前的车刀纹保持一致;

(2)打磨头可根据需要固定砂纸、拉丝布、丝绸等不同材质及粗糙度的打磨介质,确保打磨后痕迹与修复前机加工痕迹吻合,可保证打磨后的靶材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圆盘打磨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2为打磨杆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台面;2-圆形卡盘;3-轨道;4-打磨杆;5-滑块;6-手柄;7-弹簧;8-打磨头;9-卡箍;10-轨道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1为圆盘打磨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由台面1、圆形卡盘2、轨道3、打磨杆4、滑块5以及轨道盖板10组成。圆形卡盘2与轨道3固定在台面1上,圆形卡盘2可进行轴向旋转,轨道3投影通过圆形卡盘2圆心,滑块5为方形,且中间开有圆孔,打磨杆4穿过滑块5中心圆孔后将滑块5嵌入轨道3中并通过轨道盖板10固定。附图2为打磨杆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所述打磨杆4由手柄6、弹簧7、打磨头8以及卡箍9组成。打磨头8采用卡箍9固定在打磨杆4首端,手柄6固定在打磨杆4的末端,弹簧7位于滑块5与手柄6之间,打磨杆4通过轨道3往复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所述:根据待加工靶材表面及加工状态选择适宜的打磨介质,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拉丝布,利用卡箍9将拉丝布固定在打磨杆4首端,然后将待加工靶材安装在圆形卡盘2上,稳定安装后靶材可随圆形卡盘2进行轴向旋转,移动打磨杆4,使打磨头8位于缺陷正上方,同时握住手柄6,并下压至打磨头8与待加工靶材12接触,在缺陷位置往复转动圆形卡盘2,同时对手柄6施加压力,直至表面缺陷打磨修复完成,松开手柄6,弹簧7释放带动打磨杆4及打磨头8离开靶材表面,松开圆形卡盘2,取下工件,完成表面修复,在无外力的状态下,将手柄6抬起,使打磨头8升高,远离台面1。

此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