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板表面自动除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421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板表面自动除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板表面自动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

机电技术在生产加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在钢板生产加工中经常需要对板材的表面进行除锈,机械除锈代替人工操作不仅降低劳动强度,而且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现有技术中的除锈机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自动化程度不高,粉尘污染较大,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板表面自动除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板表面自动除锈装置,包括除锈通道,所述除锈通道顶部安装有空压机本体,所述除锈通道的左右开口设置,所述除锈通道的内部贯穿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均匀开设有漏料孔,所述支撑板上均匀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顶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通过皮带驱动,所述驱动轮之间连接有传动辊,所述除锈通道内顶部均匀的设有上喷砂管,所述支撑板顶部均匀的设有下喷砂管,所述上喷砂管和下喷砂管均连接到空压机本体,所述支撑板底部设有传输带组件。

优选的,所述漏料孔在支撑板上呈矩形阵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除锈通道,所述支撑板和除锈通道之间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传动辊表面设有防滑结构层。

优选的,所述除锈通道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防尘布。

优选的,所述传输带组件包括输送带、输送辊和驱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上喷砂管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于下喷砂管之间的间隔距离,且间隔距离均在50cm-60c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钢板表面自动除锈装置,结构新颖,操作方便,利用皮带带动驱动轮转动,从而使传动辊带动板材进入除锈通道,上喷砂管和下喷砂管对板材的上下表面同时进行喷砂除锈,工作效率高,除锈效果好,产生的废料通过传输带组件输送出除锈通道,进行回收利用,通过防尘布的设计,减少粉尘污染,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钢板表面自动除锈装置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钢板表面自动除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钢板表面自动除锈装置的A-A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钢板表面自动除锈装置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除锈通道、2空压机本体、3支撑板、4支架、5驱动轮、6传动辊、7上喷砂管、8下喷砂管、9皮带、10防尘布、11传输带组件、12漏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板表面自动除锈装置,包括除锈通道1,所述除锈通道1顶部安装有空压机本体2,所述除锈通道1的左右开口设置,所述除锈通道1的内部贯穿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均匀开设有漏料孔12,所述支撑板3上均匀安装有支架4,所述支架4顶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轮5,所述驱动轮5通过皮带9驱动,所述驱动轮5之间连接有传动辊6,所述除锈通道1内顶部均匀的设有上喷砂管7,所述支撑板3顶部均匀的设有下喷砂管8,所述上喷砂管7和下喷砂管8均连接到空压机本体2,所述支撑板3底部设有传输带组件11,所述漏料孔12在支撑板3上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支撑板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除锈通道1,所述支撑板3和除锈通道1之间平行设置,所述传动辊6表面设有防滑结构层,所述除锈通道1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防尘布10,所述传输带组件11包括输送带、输送辊和驱动电机,所述上喷砂管7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于下喷砂管8之间的间隔距离,且间隔距离均在50cm-60cm之间。

工作原理:本发明一种钢板表面自动除锈装置,使用时,上喷砂管7和下喷砂管8均连接到空压机本体2和沙池,操作人员首先将待除锈板材放置在传动辊6上,利用皮带9带动驱动轮5转动,从而使传动辊6带动板材进入除锈通道1,上喷砂管7和下喷砂管8对板材的上下表面同时进行喷砂除锈,工作效率高,除锈效果好,产生的废料通过传输带组件11输送出除锈通道1,进行回收利用,通过防尘布10的设计,减少粉尘污染,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