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混杂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6798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铁基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原位混杂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材料时最常用的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还可以添加各种合金元素(如镍、铜、铬、锰、钨、钼等)来提高其性能,并且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热处理来改变其组织和改善机械性能,以便适应不同工况条件的要求。近年来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是向钢铁材料中添加各种耐磨颗粒,以提高其比强度、比刚度和耐磨性。

al2o3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即使在高温工况条件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的性能,al2o3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比较充分地利用了钢铁材料和al2o3材料的特点,综合性能优良。

但钢铁材料与al2o3颗粒材料的密度差较大,界面润湿性较差,一般需要采取粉末冶金方法或其他特殊工艺措施,才能克服两者密度差大和润湿性差大的问题,影响了铁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时采用外加颗粒的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应用,且本公司在研制al2o3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时发现,al2o3颗粒的含量在体系中所占比例过大时,生成的材料表面出现白色颗粒,表明al2o3颗粒含量过高则无法与铁基良好的结合,影响材料的均一性,且al2o3颗粒的铁基材料的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成在al2o3颗粒增强铁基材料中加入tic、mgf2颗粒来改善al2o3颗粒铁基材料的性能,提高了al2o3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强度、耐磨性、韧性。该铁基复合材料刚度好、耐磨性高、价格低,可应用于飞机、车辆等行业制造摩擦材料和制动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原位混杂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无需采用特殊制备方法,可制备强度、耐磨性、韧性良好的铁基复合材料。

技术方案:本发明制备了一种原位混杂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8-10%al2o3、2-4%tic、1-2%c、0.2-0.5%mgf2、0.04-0.05%cu、0.01-0.02%ni,余量为fe。

优选地,原位混杂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的组分为9%al2o3、3%tic、1%c、0.4%mgf2、0.05%cu、0.01%ni,余量为fe。

原位混杂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将无水氯化铝溶液和铝微粉按照摩尔比5-9:1混合,在200℃条件下加热2-3h,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氯化铝母液;(2)将氯化铝母液分散于0.5mol/l乙醇溶液中缓慢加入氨水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将得到的白色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得氢氧化铝与铝微粉的混合物;

(3)将步骤(2)中制备的氢氧化铝与铝微粉混合物与mgf2、ti粉、c粉、cu粉、ni粉、fe粉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比,混合,压制成型,高温烧结,最终得到8-10%al2o3、2-4%tic、1-2%c、0.2-0.5%mgf2、0.04-0.05%cu、0.01-0.02%ni,余量为fe组成的铁基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原位混杂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无水氯化铝与铝微粉的摩尔比为6:1。

步骤(1)中将无水氯化铝与铝微粉按照5-9:1混合反应后,可以控制氢氧化铝与铝微粉混合后的粒径,颗粒粒径大小均匀,粒径小于50nm,当无水氯化铝与铝微粉摩尔比为6:1,得到的氢氧化铝与铝微粉晶粒小于10nm。控制氢氧化铝与铝微粉的粒径可解决原位生成al2o3颗粒粒径大小难以控制,最终生成的复合材料的耐磨性、韧性无法控制、材料表面不平整的缺点。

本发明所述的原位混杂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高温烧结的过程如下:烧结温度为300℃-1400℃,其中在350℃保持0.5h,500℃保持0.5h,750℃保持0.5h,900℃保持0.5h,1300℃保持3h,高温烧结升温速度为20℃/min。

氢氧化铝与铝微粉在高温烧结阶段,铝微粉在温度为300-750℃作为还原剂,还原因氢氧化铝脱水氧化的fe粉,c粉在温度为750℃-900℃阶段,还原已被氧化的fe粉,使得fe粉的被氧化为feo能够稳定存在。

加入mgf2除了可以增加复合材料的韧性,还可以使得原位生成tic更加的均匀。

微量cu与微量ni有利于tic颗粒的形成。

在350℃保持0.5h,500℃保持0.5h,750℃保持0.5h,900℃保持0.5h有均温和防止升温过快的作用,防止复合材料生成过程中颗粒原位反应不充分。

除非另有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均为“质量百分比”。

发明原理:

(1)本发明利用原位生成al2o3颗粒、tic颗粒方法制备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

(2)加入铝微粉与c粉在不同温度阶段维持因氢氧化铝脱水氧化的fe粉以feo形式存在,与氢氧化铝脱水形成的al2o3颗粒结合生成铁铝尖晶石(feal2o4)。

(3)mgf2晶体加入复合材料,使得原位生成tic颗粒更加均一。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的原位混杂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解决了al2o3颗粒与铁基材料密度差大,界面润湿性差,传统的铸造方法难以将两者结合的问题。

(2)利用无水氯化铝溶液和铝微粉混合物制备氢氧化铝与铝微粉混合物,该混合物粒径小于50nm,解决了al2o3颗粒原位生成过程中粒径不可控的缺点。铝微粉可在高温烧结温度为300-750℃过程中,还原被氧化的fe粉,加入c粉,在高温烧结温度为750℃-900℃过程中,还原被氧化的fe粉,使得铁铝尖晶石能稳定的形成,晶粒内部分布均匀,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3)加入mgf2颗粒增加了复合材料的韧性,同时mgf2晶体本身使得ti粉与c粉在原位反应过程中,生成的tic颗粒反应可控,不被界面排斥,提高了铁基复合材料耐磨性、耐高温、韧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一、原料和仪器设备

1、原料

ti粉(300目,购自清河县艾盾喷涂焊材有限公司)、fe粉(100目)、c粉(约1μm,购自青岛海硕石墨有限公司)、自制的氢氧化铝与铝微粉混合物、mgf2(600目,购自济南英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cu(200-300目,购自南宫市原合金材料有限公司)、ni粉(300目,购自成都华寅粉体科技有限公司),本发明所用的其他原料均为市售所得。

2、仪器设备

成型设备:yh-10型混料机、100吨压力机、1650度管式保护气氛实验电炉、精密电子天平。

检测设备:hr-150a型洛氏硬度计、ml-10型磨料磨损试验机。

二、性能测试方法

1、硬度测定

参照gb/t203.1-2009方法。

2、耐磨性测试

试样尺寸:4mm×4mm×5mm,磨损面为4mm×4mm。试验所用砂纸为600目氧化铝耐水砂纸,压力为90n,用分析天平测量质量,精度为0.1mg。先将试样进行跑合磨损300r,称量其质量,然后正式磨损1500r,再称一次质量,两次质量之差为磨损失重,试样的相对耐磨性ε为基准试样的磨损量(mg)与该试样磨损量(mg)的比值,ε=基准试样的磨损量/试样磨损量。

三、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

将无水氯化铝溶液和铝微粉按照摩尔比5:1混合,在200℃条件下加热2-3h,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氯化铝母液,将氯化铝母液分散于0.5mol/l乙醇溶液中缓慢加入氨水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将得到的白色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得自制的氢氧化铝与铝微粉的混合物,将自制的氢氧化铝和铝微粉混合物,按一定比例加入到fe粉中,并加ti粉、c粉、mgf2、cu、ni,充分混合后压块、高温烧结成型,高温烧结的过程如下:烧结温度为300℃-1400℃,其中在350℃保持0.5h,500℃保持0.5h,750℃保持0.5h,900℃保持0.5h,1300℃保持3h,烧结温度控制升温速度20℃/min,得到由8%al2o3、2%tic、1%c、0.2%mgf2、0.04%cu、0.01%ni,余量为fe组成的复合材料。

实施例2:

无水氯化铝溶液和铝微粉摩尔比为6:1,复合材料由9%al2o3、3%tic、1%c、0.4%mgf2、0.05%cu、0.02%ni,余量为fe组成,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无水氯化铝溶液和铝微粉摩尔比为6:1,复合材料由10%al2o3、4%tic、1%c、0.3%mgf2、0.04%cu、0.01%ni,余量为fe组成,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无水氯化铝溶液和铝微粉摩尔比为7:1,复合材料由10%al2o3、4%tic、2%c、0.5%mgf2、0.05%cu、0.02%ni,余量为fe组成,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无水氯化铝溶液和铝微粉摩尔比为8:1,复合材料由8%al2o3、4%tic、2%c、0.5%mgf2、0.05%cu、0.02%ni,余量为fe组成,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将无水氯化铝溶液和铝微粉摩尔比为9:1,复合材料由10%al2o3、2%tic、1%c、0.3%mgf2、0.04%cu、0.01%ni,余量为fe组成,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将无水氯化铝溶液和铝微粉摩尔比为8:1,复合材料由9%al2o3、3%tic、2%c、0.2%mgf2、0.05%cu、0.01%ni,余量为fe组成,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c粉,fe粉充分混合后压块、高温烧结成型,高温烧结的过程如下:烧结温度为300℃-1400℃,其中在350℃保持0.5h,500℃保持0.5h,750℃保持0.5h,900℃保持0.5h,1300℃保持3h,烧结温度控制升温速度20℃/min,得到由2%c和fe组成的复合材料。

对比例2:将无水氯化铝溶液,在200℃条件下加热2-3h,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氯化铝母液,将氯化铝母液分散于0.5mol/l乙醇溶液中缓慢加入氨水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得自制的氢氧化铝,将自制的氢氧化铝晶体,与c粉、fe粉混合,得到由9%al2o3、2%c和fe组成的复合材料,其余同对比例1。

对比例3:

通过无水氯化铝溶液与铝微粉混合物摩尔比为7:1,在200℃条件下加热2-3h,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氯化铝母液,将氯化铝母液分散于0.5mol/l乙醇溶液中缓慢加入氨水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将得到的白色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得自制的氢氧化铝与铝微粉的混合物,将自制的氢氧化铝与铝微粉混合物,与c粉、fe粉混合,压块、高温烧结成型,高温烧结的过程如下:烧结温度为300℃-1400℃,其中在350℃保持0.5h,500℃保持0.5h,750℃保持0.5h,900℃保持0.5h,1300℃保持3h,烧结温度控制升温速度20℃/min,得到由10%al2o3、2%c和fe组成的复合材料。

对比例4:

无水氯化铝溶液和铝微粉混合物摩尔比为8:1,得自制的氢氧化铝与铝微粉混合物,与ti粉、fe粉、c粉混合,得到由9%al2o3、3%tic、2%c和fe组成的复合材料,其余同对比例3。

对比例5:

ti粉、fe粉与c粉混合,得到由3%tic、2%c和fe组成的复合材料,其余同对比例1。

对比例6:

ti粉、fe粉、c粉、mgf2、cu、ni混合,得到由3%tic、2%c、0.2%mgf2、0.05%cu、0.01%ni和fe组成的复合材料,其余同对比例1。

对比例7:

将无水氯化铝溶液和铝微粉混合物摩尔比为8:1,得自制的氢氧化铝与铝微粉混合物,与ti粉、fe粉、c粉、mgf2混合,得到由9%al2o3、3%tic、2%c、0.2%mgf2和fe组成的复合材料,其余同对比例3。

四、性能测定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无水氯化铝溶液和铝微粉混合物的制备,控制al2o3颗粒粒径大小在50nm以下,得到的复合材料硬度增强效果越好,因为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同时铝微粉和c粉在不同阶段提供了还原气氛,形成的铁铝尖晶石更稳定。通过加入tic颗粒,可以改善单独al2o3颗粒对铁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改善较为单一的缺陷,从对比实施例6结果可以看出,单独的tic颗粒制备的铁基复合材料耐磨性较差。引入mgf2颗粒,不仅因mgf2颗粒作为弥散颗粒增加了复合材料的韧性,且mgf2颗粒具有控制tic原位反应的速度和tic颗粒的大小,使得复合材料更加均一,性能更加优异。通过实施例7和对比例7可以看出,微量cu粉与ni粉的加入,可以使得tic原位生成中反应更加均一,材料的硬度和相对耐磨性更好。

表1不同实施例测定结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