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砂芯的射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5616发布日期:2018-09-04 22:4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砂芯的射芯模具。



背景技术:

砂芯是铸造生产中用于制造型芯的材料,由铸造砂、型砂粘结剂等组成。电机外壳铸造过程中有用到一种螺旋砂芯,其形状如图1所示,现有的射芯模具仅有4个射砂孔,如图2所示,砂芯头尾两段的半圆没有单独设置射砂孔,而是由两边的射砂孔射砂填充,这样两边射砂孔的射砂长度要达到1圈半,因流程过长,阻力太大,容易憋气,到达尾部时压力不够,难以将模腔填满或压实,造成砂芯头尾两端容易破碎。同时因螺旋线过细,放置时容易变形,在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螺旋线断裂,次品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砂芯的射芯模具,降低射砂流程,并通过增加铝线连接螺旋线,提高螺旋砂芯的成品率。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螺旋砂芯的射芯模具,对应每层螺旋线设置的射砂孔,两端最外侧的射砂孔射砂一圈半至螺旋头和螺旋尾,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最外端的射砂孔外侧各增加一个工艺孔,所述工艺孔的孔槽分别与螺旋头和螺旋尾末端相连,与相邻射砂孔一起对螺旋头或螺旋尾射砂。

优选的,所述射砂孔的孔槽之间开有多条凹槽线,与射砂孔的孔槽呈一定角度。

优选的,所述凹槽线的深度比射砂孔的孔槽的深度小。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射芯模具的4个射砂孔上再增加两个射砂工艺孔,保证螺旋砂芯的头尾两处能够被填满压实,不易破碎,同时通过在模具内开设铝线槽,在射砂前放入铝线,射砂成型时铝线连接各层螺旋线,保证各层螺旋线的间隔宽度不变,增加砂芯的强度,使得砂芯在储存或搬运过程中不易变形或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螺旋砂芯形状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射芯模具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射芯模具示意图。

图中,1~4-射砂孔、5-螺旋头、6-螺旋尾、7~8-工艺孔、9-支座、10-凹槽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图1是需要制造的螺旋砂芯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螺旋线有4层,头尾分别延伸出半圈,并在螺旋头和螺旋尾处加宽,成长方形块状。各层螺旋线之间有1~2个支座9连接。

图2是现有射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射芯模具对应4层螺旋线设有4个射砂孔1~4,螺旋头5和螺旋尾6末端封闭,螺旋头5和螺旋尾6分别由射砂孔1和射砂孔4射入的砂经过一层螺旋后再流入螺旋头5和螺旋尾6中,因流程太长,阻力太大,流至螺旋头5和螺旋尾6时压力不足,容易在砂芯成品中留下孔洞,造成砂芯损坏。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与图2相比,本实施例在射砂孔1和射砂孔4的外侧再开两个工艺孔7和工艺孔8作为射砂孔,孔槽与螺旋头5和螺旋尾6的末端相连,射芯工作时,从工艺孔7射入的型砂与从射砂孔1射入的型砂一起对螺旋头5进行射砂,压力足够,能够填满整个螺旋头5的空腔,并压紧压实,同理螺旋头6的空腔也由工艺孔8和射砂孔4共同射砂。射芯完成后再将工艺孔7至螺旋头5末端以及工艺孔8至螺旋头6末端的砂芯切除,就得到所需要的螺旋砂芯。这样制得的砂芯不存在孔洞,不易碎裂。

螺旋砂芯因为是靠型砂压合制得的,因此各层螺旋线也是容易断裂的。虽然在模具上会留出支座9连接各层螺旋线,但是支座9仅有1~2个,其余没有支座9连接的位置还是一样脆弱。为保证各层螺旋线的宽度不变,增加螺旋线的强度,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射芯模具中射砂孔的孔槽之间开有多条凹槽线10,设置在易变形和断裂的位置,与射砂孔的孔槽呈一定角度,本实施例中,设有3~4条凹槽线10,角度设定在45°~135°之间;每做一个螺旋砂芯时,先在凹槽线10中放入与要浇铸的金属件同材料的金属线,本实施例中放入铝线,凹槽线10的深度比射砂孔的孔槽的深度小,铝线放入后在射砂孔的孔槽中是悬空状态,这样就能保证射砂过程中,铝线能被埋入螺旋线中一起成型,做出的螺旋砂芯各层螺旋线有铝线互相连接,宽度保持固定,强度大大增加,极大的提高了砂芯的成品率。同时铸造时铝线又可融入铝液中,不会对铸件造成任何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