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毛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1727发布日期:2019-09-21 01:5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去毛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去毛刺设备。



背景技术:

在如今的工业生产中,利用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工艺切削产品时会使产品表面产生大量毛刺,即使优化CNC工艺参数也无法解决毛刺问题,需投入大量人力去除毛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化去毛刺设备。

一种去毛刺设备,所述去毛刺设备包括运载组件、刮冰组件及吸冰组件,所述运载组件用于运载干冰块朝向所述刮冰组件移动,所述刮冰组件将所述干冰块切碎成干冰碎屑,所述吸冰组件用于吸入所述干冰碎屑及一高压气体,并将所述干冰碎屑与高压气体混合后输出。

上述去毛刺设备可产生混合有干冰碎屑的高压气体,将所述高压气体喷射在产品表面可去除毛刺,实现了自动化去毛刺,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且作业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去毛刺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去毛刺设备去除机壳的部分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去毛刺设备中刮冰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刮冰组件去除防护罩后另一角度下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刮冰组件中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连接组件另一角度下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刮冰组件于另一角度下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去毛刺设备中吸冰组件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电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电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接触连接,例如,可以是导线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非接触式连接,例如,可以是非接触式耦合的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去毛刺设备100。所述去毛刺设备100用于切碎干冰块200以产生混合有干冰碎屑的高压气体,再利用干冰可瞬间气化而冷凝物体的原理,使所述高压气体喷射在产品表面而去除毛刺。

所述去毛刺设备100包括机壳10、机架20、运载组件30、刮冰组件40及吸冰组件50。所述机壳10装设于所述机架20周围表面,并与所述机架20组成封闭空间。所述运载组件30、刮冰组件40及吸冰组件50设置于所述机架20内。所述运载组件30设置于所述机架20的顶部,用于运载所述干冰块200朝向所述刮冰组件40移动。所述刮冰组件40设置于所述机架20的一侧,用于将所述运载组件30运来的干冰块200切碎成干冰碎屑。所述吸冰组件50大致设置于所述机架20的底部,用于接收所述刮冰组件40切碎得到的干冰碎屑,并将所述干冰碎屑混合高压气体从所述去毛刺设备100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0上开设有输送门102,所述输送门102对应所述运载组件30设置。所述输送门102可开合,通过开启所述输送门102,可将所述干冰块200放置于所述运载组件30上。所述机壳10上还开设有进气口104及出冰口106,所述进气口104及出冰口106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壳10的两侧面。所述进气口104用以朝所述去毛刺设备100输送高压气体。所述出冰口106用以将所述去毛刺设备100产生的混合有干冰碎屑的高压气体输出。所述机壳10上还设置有调压阀108,所述调压阀108用以调节及控制所述去毛刺设备100内部的压力。

所述机架20包括上机架202、下机架204及支撑架206。所述上机架202与所述下机架204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架20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机架202及所述下机架204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上机架202及所述下机架204,以使所述上机架202与所述下机架204间隔设置并形成容置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运载组件30设置于所述上机架202上。所述吸冰组件50设置于所述下机架204上。所述机架20还包括承载架208,所述承载架208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其一端与所述下机架204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承载所述运载组件30。

所述运载组件30包括载板302及推动机构304。所述载板302设置于所述承载架208上,且与所述上机架202大致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板302大致呈板状,用于承载所述干冰块200。所述推动机构304设置于所述上机架202上,用于推动所述干冰块20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机构304包括气缸3042、滑动件3044及推板3046。所述气缸3042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机架20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3042呈长方体状,且其轴向方向大致与所述载板302平行。所述滑动件3044一端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气缸3042上,另一端与所述推板3046固定连接。所述气缸3042可驱动所述滑动件3044沿相向或相背所述刮冰组件40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推板3046沿相向或相背所述刮冰组件40的方向移动。所述推板3046与所述干冰块200相抵触。所述滑动件3044在所述气缸3042的驱动下向所述刮冰组件40移动,并同步带动所述推板3046移动,进而推动所述干冰块200朝所述刮冰组件40移动直至抵触所述刮冰组件40。

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刮冰组件40包括刮刀组件402、防护罩404、连接组件405及转动机构406。所述刮刀组件402邻近所述载板302一端设置,用于将放置在所述载板302上的干冰块200切成干冰碎屑。所述防护罩404装设于所述刮刀组件402上,以容置所述刮刀组件402。所述连接组件405设置于所述防护罩404远离所述载板302的一侧,且连接至吸冰组件50。所述转动机构406设置于所述防护罩404远离所述载板302的一侧,且与所述刮刀组件402转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刮刀组件402转动。

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刮刀组件402包括刀盘4022及刮刀4024。所刀盘4022大致呈圆盘状,其与所述转动机构406转动连接。所述刮刀4024凸设于所述刀盘4022上,用于对所述干冰块200进行切割。所述刀盘4022在所述转动机构406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刮刀4024转动以将所述干冰块200切成干冰碎屑。所述干冰碎屑顺着旋转的所述刀盘4022落入所述防护罩404的底部。

所述防护罩404为大致呈上宽下窄且内部中空的盒体。所述防护罩404包括容刀部4042及流通部40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刀部4042为尺寸与所述刮刀组件402大致相同的方形盒体,用于容置所述刮刀组件402。所述容刀部4042邻近所述运载组件30设置,且邻近所述载板302的一侧开设一刮冰口4046。所述刮冰口4046用于使所述干冰块200通过并通向所述刮刀组件402,以使得所述刮刀组件402对所述干冰块200进行切割。所述流通部4044为大致呈倒梯形的盒体,即所述流通部4044由上至下逐渐变窄。所述流通部4044较宽的一端与所述容刀部4042连接,较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405密封连接。所述流通部4044内设置有流通板404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通部4044设置有两个所述流通板40442,两个所述流通板40442设置于所述流通部4044的两侧。所述流通板40442配合所述流通部4044倾斜设置,用于将所述容刀部4042内的刮冰组件40切割的干冰碎屑引入所述连接组件405内。

请一并参阅图5与图6,所述连接组件405包括第一连接部4052、第二连接部4054及翻转轴40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4052大致为倒梯形体。所述第一连接部4052较宽一端与所述流通部4044密封连接,较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4052包括第一侧部40522及与所述第一侧部40522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部40524。所述第一侧部40522内侧为光滑的斜面,用于将所述干冰碎屑引入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所述第二侧部40524为半圆弧形面,用于阻碍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内的干冰碎屑回流至所述流通部4044。

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为方形中空盒体。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052封闭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吸冰组件50连接。所述连接组件405内的干冰碎屑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流入所述吸冰组件50。

所述翻转轴4056为一柱状圆轴,所述翻转轴4056贯穿夹持置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05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的连接处。所述翻转轴4056可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4052及第二连接部4054旋转。所述翻转轴4056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40562。所述凹槽40562用于容置由所述流通部4044落入所述连接组件405内的干冰碎屑。当所述翻转轴4056旋转时,所述翻转轴4056处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052内的凹槽40562载着干冰碎屑旋转至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内,以使所述干冰碎屑翻转落入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内,进而所述干冰碎屑顺着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落入所述吸冰组件50内。

需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翻转轴4056的旋转方向为从所述第一连接部4052的第一侧部40522旋进,从所述第二侧部40524旋出。当所述翻转轴4056从所述第一侧部40522旋转进入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时,所述凹槽40562内的干冰碎屑从所述第一侧部40522光滑的斜面落入所述第二连接部内。当所述翻转轴4056从所述第二侧部40524旋转进入所述第一连接部4052内时,所述第二侧部40524的半圆弧形面可有效阻挡干冰碎屑从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飞回第一连接部4052。

请参阅图2、图3与图7,所述转动机构406包括第一轴轮4062、第二轴轮4064、链条4066及转动马达4068。所述第一轴轮4062设置于所述容刀部4042远离所述运载组件30的一侧,且穿过与所述刮冰口4046相对的一侧面与所述刀盘4022的中心连接。所述第一轴轮4062用于带动所述刀盘4022转动。所述第二轴轮4064与所述第一轴轮4062设置于所述防护罩404的同一侧。所述第二轴轮4064邻近所述连接组件405设置,且与所述翻转轴4056一端连接,以与所述翻转轴4056同步转动。所述链条4066套设于所述第一轴轮4062及第二轴轮4064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轴轮4062及第二轴轮4064,以使所述第一轴轮4062及第二轴轮4064同步转动。所述转动马达4068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405远离所述第二轴轮4064的一侧,且与所述翻转轴4056另一端连接。所述转动马达4068用于带动所述翻转轴4056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二轴轮4064转动。所述第二轴轮4064通过所述链条4066带动所述第一轴轮4062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轴轮4062带动所述刀盘402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406还包括第三轴轮4069。所述第三轴轮4069设于所述第一轴轮4062及第二轴轮4064之间。所述第三轴轮4069设于所述链条4066的一侧,用于调节所述链条4066与所述第一轴轮4062及第二轴轮4064配合的松紧度。

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8,所述吸冰组件50包括吸冰盒502、吹气件504及出冰管506。所述吸冰盒502为方形中空盒体。所述吸冰盒50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4052的一侧面密封连接且内部连通。所述吸冰盒502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的一侧面封闭。所述吸冰盒502用于吸取从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落入的干冰碎屑。所述吸冰盒50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054垂直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进气孔5022,与所述进气孔5022相对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出冰孔5024。

所述吹气件504为一锥形吹嘴,所述吹气件504较尖一端从所述进气孔5022穿入所述吸冰盒502内且对准所述出冰孔5024设置。通过所述吹气件504可朝所述吸冰盒502内喷入高压气体。所述吹气件504的另一端可通过连接输气管(图未示),以与外部可产生高压气体的设备连通。

所述出冰管506一端安装于所述出冰孔5024处,另一端从所述机壳10的出冰口106穿出且可与软管(图未示)连接。所述出冰管506用于将所述吸冰盒502内的干冰碎屑输送出去。通过所述吹气件504朝所述吸冰盒502内喷入高压气体,所述高压气体与所述吸冰盒502内的干冰碎屑混合,并从所述出冰孔5024喷出,经由所述出冰管506输送出去,进而所述去毛刺设备100可产生混合有干冰碎屑的高压气体。

可以理解,由于所述高压气体于所述吸冰盒502内高速通过,致使所述吸冰盒502内产生负压,利用负压将所述干冰碎屑吸取进所述吸冰盒502内,避免所述干冰碎屑从所述防护罩404的刮冰口4046飞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刮冰组件40的切冰量要小于所述吸冰组件50的送冰量,以防止所述干冰碎屑于所述吸冰盒502内堆积。

上述去毛刺设备100可产生混合有干冰碎屑的高压气体,将所述高压气体喷射在产品表面可去除毛刺,实现了自动化去毛刺,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且作业高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实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