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铸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9859发布日期:2018-12-11 21:06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压铸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铸造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多机多炉同时协同操作进行铸造生产的铸造系统。



背景技术:

有铝合金低压铸造过程中,根据低压铸造的基本原理,都是依靠低压铸造机密封的保温炉充入压缩空气,将炉子内部的铝合金熔液压到上方的模具中的。如果保温炉里面的铝合金熔液用完了,就需要补充熔化后的铝合金熔液,也就是将别的炉子熔化的铝倒到这个炉子里面去,在这个过程中,铝液从一个炉子转到另外一个炉子,势必经历了一次舀出,和一次倒入,在这个过程中,空气里面的氢气就会因为铝液的翻滚而溶解到铝合金熔液里面去,影响铝液的含气量,受影响的铝液含气量增加了后,做出来的产品针孔度会增加,产品品质会下降。铸造质量不能达到较高水平。如果可以采用熔化炉和保温炉同用的炉子方案,既能在炉子中熔炼铝合金,又能将炉子密封保温,进行低压铸造工作,这样铝液质量和产品质量将会达到最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以多机多炉同时协同操作进行铸造生产的铸造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压铸造系统,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通过支架设有平台;所述平台上设有铸造机;所述铸造机底端设有模具滑动车;所述铸造机与电控箱电联接;所述铸造机通过管道与液压泵联接;所述铸造机底端设有升降机,升降机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保温炉滑动车;所述保温炉滑动车的运行轨道延伸至升降机上;所述保温炉滑动车上设有保温炉;所述底座上还设有除气机;所述除气机通过底端设置的多个万向轮放置于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铸造机为低压铸造机。

进一步地,所述铸造机数量至少为2台。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炉与保温炉滑动车数量一致,且数量大于铸造机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炉联接有温控柜。

再进一步地,所述除气机移动至保温炉位置进行除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同一台炉子里面完成熔炼,除气,铸造,确保最佳的铝水质量,通过控制轨道车滑动来切换保温炉,无需人工切换,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取消了传统铝熔液加注的工作方式,工人不用再转运高温的铝熔液,大大提高了铸造过程中的安全性。炉子切换过程快速完成,这个过程中,铸造的模具温度不会降低,不用继续加热模具,节省了费用也降低了人力成本。多炉集中熔炼,分开输送到各低压铸造机使用,场地布局合理,各低压铸造机可以更加紧凑地排布,在节省了空间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据生产步骤需要,可以在本系统内添加更多的保温炉和铸造机,从而按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低压铸造系统,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通过支架设有平台10;所述平台10上设有铸造机1;所述铸造机1底端设有模具滑动车9;所述铸造机1与电控箱2电联接;所述铸造机1通过管道与液压泵3联接;所述铸造机1底端设有升降机8,升降机8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保温炉滑动车6;所述保温炉滑动车6的运行轨道延伸至升降机8上;所述保温炉滑动车6上设有保温炉4;所述底座上还设有除气机7;所述除气机7通过底端设置的多个万向轮放置于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铸造机1为低压铸造机。

进一步地,所述铸造机1数量至少为2台。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炉4与保温炉滑动车6数量一致,且数量大于铸造机1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炉4联接有温控柜5。

再进一步地,所述除气机7移动至保温炉4位置进行除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同一台炉子里面完成熔炼,除气,铸造,确保最佳的铝水质量,通过控制轨道车滑动来切换保温炉,无需人工切换,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取消了传统铝熔液加注的工作方式,工人不用再转运高温的铝熔液,大大提高了铸造过程中的安全性。炉子切换过程快速完成,这个过程中,铸造的模具温度不会降低,不用继续加热模具,节省了费用也降低了人力成本。多炉集中熔炼,分开输送到各低压铸造机使用,场地布局合理,各低压铸造机可以更加紧凑地排布,在节省了空间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据生产步骤需要,可以在本系统内添加更多的保温炉和铸造机,从而按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工作流程:

1 将任意一台保温炉炉盖子打开,放进铝锭,待熔化,清渣除气后,盖上盖子待用。

2将保温炉通过驱动小车移动到升降机位置,升起带铝液炉子,连接到铸造的模具上。

3连接电器气压快速接头连接,将主控箱出来的气路切换到保温炉上面

4 开始铸造

5将空炉子移回熔化区域的空置温控箱位置,将炉盖子打开,放进铝锭,待熔化 清渣除气后盖上盖子待用。

6重复上述步骤,为别的低压铸造机更换炉子,如此循环铸造。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