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管的差压铸造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8929发布日期:2019-01-18 20:1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管的差压铸造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堵管的差压铸造炉。



背景技术:

反重力铸造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铸造浇注成形工艺。它是使坩埚中的金属在压力的作用下沿升液管自下而上克服重力及其他阻力充填铸型,并在压力下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根据金属液充填铸型施加压力形式的不同,反重力铸造可以分为低压铸造、差压铸造、调压铸造及真空吸铸等。

铸型内金属液在压力作用下保持到铸件完全凝固结束的时间为保压时间。保压时间大体上接近铸件凝固所需要的时间。若保压时间过短,金属没有完全凝固,未凝固的金属液通过升液管返回坩埚,铸件得不到充分补缩,甚至不能成形,造成铸件报废;保压时间过长,使浇口残留过长,清理困难,有时甚至会使升液管出口冻结,影响生产。保压时间的长短与铸件的壁厚、合金种类、铸型性质以及结晶凝固压力有关。铸件壁越厚、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越宽,保压时间越长。

目前,低压铸造工艺已经广泛运用到铸造领域中,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保压时间至关重要,但升液管内金属熔液往往从外而内很快冷却了,由于冷却收缩,模具内的金属熔液得不到很好的补缩,致使铸件不合格的现象时常发生。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043126U公开了一种铸造炉,其在升液管上端伸出炉口的部分设置的较粗且其内设有分液件,两者共同作用可一定程度降低位于炉体外的升液管内金属熔液的降温凝固速度,使其慢于模具内金属熔液的凝固速度,由此可保证模具内金属熔液在凝固前得到良好的补缩,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但是申请人在使用上述结构的铸造炉进行生产时,发现位于升液管内的金属熔液在模具内熔液凝固前仍然有较大概率的冷却凝固,起不到补缩效果且易造成升液管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堵管的差压铸造炉,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差压铸造炉在熔液充入模腔后保压效果不好且易使升液管露出炉体部分堵塞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堵管的差压铸造炉,其包括炉体、升液管和气体增压机构,所述升液管密封连接于所述炉体顶部的炉口处,所述升液管的下端浸入所述炉体内的熔液内,所述升液管的上端与模具的熔液进口连通,所述升液管位于所述炉体外的管段上设有防凝加热组件,所述气体增压机构包括惰性气体储罐、气管及气阀,所述惰性气体储罐通过所述气管与炉体顶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气管上设有所述气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防凝加热组件包括电加热套,所述电加热套套设在所述升液管位于所述炉体外的管段上。

上述改进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防凝效果好,电加热套易维修和更换。

进一步,所述防凝加热组件包括电热棒,所述升液管位于所述炉体外的管段内设有分液件,所述分液件两端分别与所述升液管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液件内设有中空腔体且所述分液件与所述升液管的管壁连接处设有供所述电热棒放入所述中空腔体的开口。

上述改进的优点在于,分液件一方面有分液效果,另一方面其插入至升液管内部,故换热效果好,更加节能。

进一步,所述炉体的侧壁内设有用于增加保温效果的中空夹层。

上述改进的优点在于,炉体侧壁中空则热传导系数低,有效减少炉体内外的热交换,防止炉体内金属熔液凝固。

进一步,所述中空夹层内填充有隔热材料。

上述改进的优点为,进一步加强隔热效果。

进一步,所述炉体底壁内设有电加热盘管。

上述改进的优点为,对金属熔液进行有效补充加热,维持其处于熔融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炉体外设置与炉体内连通的气体增压机构,一方面便于使炉体内增压以使炉体内熔液通过升液管流入模腔,另一方面通过气体增压机构可保证炉体内外差压稳定以确保模腔内熔液冷却过程中处于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即保压效果好,则铸造出的器件品质好、瑕疵少;在升液管伸出炉体的部分设置防凝加热组件,可有效保证升液管内熔液的温度高于模腔内的温度,保证其不凝固堵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堵管的差压铸造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升液管及其上分液件电热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分液件处升液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炉体;2.升液管;3.惰性气体储罐;4.气管;5.气阀;6.电加热套; 7.电热棒;8.分液件;9.中空夹层;10.电加热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管的差压铸造炉,其包括炉体1、升液管2和气体增压机构,所述升液管2密封连接于所述炉体1顶部的炉口处,所述升液管2的下端浸入所述炉体1内的熔液内,所述升液管2 的上端与模具的熔液进口连通,所述升液管2位于所述炉体1外的管段上设有防凝加热组件,所述气体增压机构包括惰性气体储罐3、气管4及气阀5,所述惰性气体储罐3通过所述气管4与炉体1顶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气管 4上设有所述气阀5。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需要,炉体上还可设可启闭的金属熔液进口,当金属在高温炉体内加工成熔液后经中转设备加入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造炉内以准备对模腔进行熔液注入。

进一步,所述防凝加热组件包括电加热套6,所述电加热套6套设在所述升液管2位于所述炉体1外的管段上。

需要说明的是,电加套外部设隔热层,以减少热量散失,达到节能目的。

进一步,所述防凝加热组件包括电热棒7,所述升液管2位于所述炉体1外的管段内设有分液件8,所述分液件8两端分别与所述升液管2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液件8内设有中空腔体且所述分液件8与所述升液管2的管壁连接处设有供所述电热棒7放入所述中空腔体的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电热棒与分液件内的中空腔体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更换和维修,电热棒放入后,中空腔体的开口应设绝热盖体。

进一步,所述炉体1的侧壁内设有用于增加保温效果的中空夹层9。

进一步,所述中空夹层9内填充有隔热材料。

进一步,所述炉体1底壁内设有电加热盘管10。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需要可在炉体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及液位计以对炉体内的气压及熔液的液位进行感知,炉体外设置控制面板,压力传感器及液位计得到的相应信号传送给控制面板并显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