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行车碳纤维轮圈生产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94123发布日期:2021-04-30 13:2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行车碳纤维轮圈生产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直行车碳纤维轮圈生产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直行车碳纤维轮圈制作完成后,通常工人会对其进行打磨,以将其外表的余料去除,使得轮圈更加美观,通常人们对轮圈进行打磨,首先需要将轮圈放置于工作台上,接着手动用打磨工具对轮圈进行打磨,如此打磨效率较低,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现有的打磨装置功能较为单一,通常只能够实现对轮圈的打磨,这样在人们使用时就较为不便。

因此,针对上述缺点,我们需要研发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实现对轮圈的自动夹紧和打磨且便于人们将轮圈取下的直行车碳纤维轮圈生产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功能较为单一不便于人们操作和人工手动打磨效率较低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实现对轮圈的自动夹紧和打磨且便于人们将轮圈取下的直行车碳纤维轮圈生产打磨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直行车碳纤维轮圈生产打磨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工作台;离合旋转机构,底板上设有离合旋转机构;紧固旋转机构,工作台上设有紧固旋转机构。

可选地,离合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轴承座,底板上对称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轴承座上均设有第一转轴;卡板,第一转轴上均设卡板;第一弹性件,卡板上均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套在第一转轴上;第二轴承座,底板上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一铰接块,第二轴承座上设有第一铰接块;伺服电机,底板上设有伺服电机;圆齿轮,伺服电机输出轴和第一铰接块上均设有圆齿轮,两个圆齿轮啮合;第二铰接块,第一转轴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铰接块,第二铰接块与第一弹性件连接,第二铰接块与第一铰接块配合。

可选地,紧固旋转机构包括:第二转轴,工作台上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螺纹杆,第二转轴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第一卡套,螺纹杆上设有第一卡套;第一皮带传送装置,第二转轴与一侧的第一转轴之间设有第一皮带传送装置;第一固定板,第二转轴上转动式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一滑块,第一固定板上滑动式设有多个第一滑块;卡块,第一滑块上均设有卡块;第二固定板,第一卡套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板;第一转杆,第二固定板和卡块上均对称设有第一转杆;连接板,上下对应的两个第一转杆之间均转动式设有连接板。

可选地,还包括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套,底板上设有第一滑套;第二滑块,第一滑套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第三弹性件,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套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第二滑套,底板与第一滑套之间设有第二滑套;第四弹性件,第一滑套上设有第四弹性件,第四弹性件位于第二滑套内侧;齿条,第二滑套内滑动式设有齿条,齿条与第四弹性件连接,下侧的圆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杆,齿条与第二滑块之间设有连接杆。

可选地,还包括打磨机构,打磨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杆,工作台上对称设有第一固定杆;连接块,第一固定杆上均设有连接块;第二转杆,连接块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杆;v形块,第二转杆上均设有v形块;第二固定杆,v形块上均设有第二固定杆;第一打磨块,v形块上均转动式设有多个第一打磨块;第二弹性件,第二固定杆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一支撑座,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座;第二卡套,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第二卡套;异形块,第二卡套上滑动式设有异形块,异形块与相近的第一打磨块配合;第二支撑座,异形块上设有第二支撑座;第三固定杆,第二支撑座上设有第三固定杆;第二打磨块,第三固定杆上转动式设有第二打磨块。

可选地,还包括取料机构,取料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板,底板上设有第三固定板;第三支撑座,第三固定板上滑动式设有第三支撑座;支撑杆,第三支撑座上对称设有支撑杆;第四固定板,支撑杆之间设有第四固定板;第三转轴,第四固定板上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第一卡套和第四固定板在第三转轴上滑动;第二皮带传送装置,第三转轴与相近的第一转轴之间设有第二皮带传送装置;第五固定板,第四固定板上对称设有第五固定板;第三转杆,第五固定板上均设有第三转杆;扭力弹簧,第三转杆上均设有扭力弹簧;挡板,第三转杆上均转动式设有挡板,挡板与扭力弹簧连接;第四支撑座,底板上设有第四支撑座,第四支撑座与第三转轴转动式连接。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可选地,第二转轴为圆形。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紧固旋转机构以实现对轮圈的夹紧,接着在离合旋转机构的配合下,实现轮圈的自动转动。

2、通过打磨机构与推动机构的配合,当推动机构向右移动时,推动机构带动打磨机构运作,进而实现对轮圈的自动打磨。

3、通过设有取料机构,进而使得紧固旋转机构自动松开轮圈,如此就便于人们将打磨完成的轮圈取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离合旋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紧固旋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打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推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取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底板,2:工作台,3:离合旋转机构,31:第一轴承座,32:第一转轴,33:卡板,34:第一弹性件,35:第二轴承座,36:第一铰接块,37:伺服电机,38:圆齿轮,39:第二铰接块,4:紧固旋转机构,41:第二转轴,42:第一皮带传送装置,43:第一固定板,44:第一滑块,45:卡块,46:第二固定板,47:第一转杆,48:连接板,49:第一卡套,410:螺纹杆,5:打磨机构,51:第一固定杆,52:连接块,53:第二转杆,54:v形块,55:第二固定杆,56:第一打磨块,57:第二弹性件,58:第一支撑座,59:第二卡套,510:异形块,511:第二支撑座,512:第三固定杆,513:第二打磨块,6:推动机构,61:第一滑套,62:第二滑块,63:第三弹性件,64:第二滑套,65:第四弹性件,66:齿条,67:连接杆,7:取料机构,71:第三固定板,72:第三支撑座,73:支撑杆,74:第四固定板,75:第三转轴,76:第二皮带传送装置,77:第五固定板,78:第三转杆,79:扭力弹簧,710:挡板,711:第四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实施例1

一种直行车碳纤维轮圈生产打磨装置,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有底板1、工作台2、离合旋转机构3和紧固旋转机构4,底板1上设有工作台2,底板1上设有离合旋转机构3,工作台2上设有紧固旋转机构4。

当人们需要使用本装置时,首先人们将轮圈放置于紧固旋转机构4上,并转动紧固旋转机构4部件使得轮圈被撑开,接着就可启动离合旋转机构3反转,离合旋转机构3带动紧固旋转机构4转动,紧固旋转机构4进而带动轮圈转动,接着人们只需将打磨工具与轮圈接触就可对轮圈进行打磨,待打磨完成,人们就可关闭离合旋转机构3,并反转紧固旋转机构4,使紧固旋转机构4松开轮圈,然后人们就可将轮圈取下,换上新的轮圈,如此不断重复就可实现对轮圈的高效打磨。

离合旋转机构3包括有第一轴承座31、第一转轴32、卡板33、第一弹性件34、第二轴承座35、第一铰接块36、伺服电机37、圆齿轮38和第二铰接块39,底板1顶部右侧对称设有第一轴承座31,第一轴承座31上均设有第一转轴32,第一转轴32上均设卡板33,卡板33上均设有第一弹性件34,第一弹性件34套在第一转轴32上,底板1顶部右侧设有第二轴承座35,第二轴承座35上设有第一铰接块36,底板1顶部右侧设有伺服电机37,伺服电机37输出轴和第一铰接块36上均设有圆齿轮38,两个圆齿轮38啮合,第一转轴32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铰接块39,第二铰接块39与第一弹性件34连接,第二铰接块39与第一铰接块36配合。

紧固旋转机构4包括有第二转轴41、第一皮带传送装置42、第一固定板43、第一滑块44、卡块45、第二固定板46、第一转杆47、连接板48、第一卡套49和螺纹杆410,工作台2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41,第二转轴41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10,螺纹杆410上设有第一卡套49,第二转轴41与后侧的第一转轴32之间设有第一皮带传送装置42,第二转轴41上转动式设有第一固定板43,第一固定板43上滑动式设有多个第一滑块44,第一滑块44上均设有卡块45,第一卡套49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板46,第二固定板46和卡块45上均对称设有第一转杆47,上下对应的两个第一转杆47之间均转动式设有连接板48。

首先人们将轮圈放置于卡块45之间,接着固定住第二转轴41,并转动第一卡套49和螺纹杆410,使得螺纹杆410和第一卡套49向后移动,第一卡套49带动其上所有的部件转动并向后移动,卡块45进而带动第一固定板43转动,同时第二固定板46向后移动,会通过连接板48带动卡块45向外张开,进而使轮圈被撑开,待轮圈被固定好后人们就可停止转动第一卡套49,然后就可启动伺服电机37反转,伺服电机37输出轴通过圆齿轮38带动第一铰接块36正转,第一铰接块36进而带动后侧的第二铰接块39转动,此时前侧的第二铰接块39被不断挤压,前侧的第一弹性件34不断发生形变,后侧的第二铰接块39转动从而带动后侧的第一转轴32转动,后侧的第一转轴32通过第一皮带传送装置42带动第二转轴41转动,第二转轴41进而带动第一固定板43和第一卡套49转动,从而实现轮圈的转动,接着人们就可将打磨工具与轮圈接触,如此就可对轮圈快速进行打磨,待打磨完成,人们关闭伺服电机37,使后侧的第一转轴32停止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卡套49停止转动,然后人们反转第一卡套49,使得第一卡套49带动第二固定板46向前移动,卡块45进而向内移动,从而将轮圈松开,如此就便于人们将轮圈取下。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还包括推动机构6,推动机构6包括有第一滑套61、第二滑块62、第三弹性件63、第二滑套64、第四弹性件65、齿条66和连接杆67,底板1上设有第一滑套61,第一滑套61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62,第二滑块62与第一滑套61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63,底板1与第一滑套61之间设有第二滑套64,第一滑套61上设有第四弹性件65,第四弹性件65位于第二滑套64内侧,第二滑套64内滑动式设有齿条66,齿条66与第四弹性件65连接,下侧的圆齿轮38与齿条66啮合,齿条66与第二滑块62之间设有连接杆67。

当下侧的圆齿轮38反转动时,下侧的圆齿轮38带动齿条66向右移动,齿条66通过连接杆67带动第二滑块62向右移动,第三弹性件63和第四弹性件65被拉神,接着待下侧的圆齿轮38正转时,齿条66向左移动复位,进而使得第四弹性件65和第三弹性件63复位,齿条66通过连接杆67带动第二滑块62向左移动复位。

还包括打磨机构5,打磨机构5包括有第一固定杆51、连接块52、第二转杆53、v形块54、第二固定杆55、第一打磨块56、第二弹性件57、第一支撑座58、第二卡套59、异形块510、第二支撑座511、第三固定杆512和第二打磨块513,工作台2上对称设有第一固定杆51,第一固定杆51上均设有连接块52,连接块52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杆53,第二转杆53上均设有v形块54,v形块54上均设有第二固定杆55,v形块54上均转动式设有多个第一打磨块56,第二固定杆55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57,底板1上设有第一支撑座58,第一支撑座58上设有第二卡套59,第二卡套59上滑动式设有异形块510,异形块510与相近的第一打磨块56配合,异形块510上设有第二支撑座511,第二支撑座511上设有第三固定杆512,第三固定杆512上转动式设有第二打磨块513。

当第二滑块62向右移动至与异形块510接触时,异形块510被挤压向上移动,异形块510带动其上所有的部件向上移动,同时异形块510挤压下侧的第一打磨块56,使得v形块54下部向外转动,上部向内靠拢,v形块54带动第二固定杆55向外移动,第二弹性件57被拉伸,接着待第二打磨块513和上侧的第一打磨块56与轮圈接触时,第二打磨块513和上侧的第一打磨块56对轮圈进行打磨,接着待打磨完成后,第二滑块62向左移动,待第二滑块62与异形块510分离后,异形块510向下滑动,并带动其上所有的部件向下滑动,待异形块510不再挤压下侧的第一打磨块56时,第二弹性件57通过第二固定杆55带动v形块54复位,如此就可实现对轮圈的自动打磨。

还包括取料机构7,取料机构7包括有第三固定板71、第三支撑座72、支撑杆73、第四固定板74、第三转轴75、第二皮带传送装置76、第五固定板77、第三转杆78、扭力弹簧79、挡板710和第四支撑座711,底板1上设有第三固定板71,第三固定板71上滑动式设有第三支撑座72,第三支撑座72上对称设有支撑杆73,支撑杆73之间设有第四固定板74,第四固定板74上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75,第一卡套49和第四固定板74在第三转轴75上滑动,第三转轴75与相近的第一转轴32之间设有第二皮带传送装置76,第四固定板74上对称设有第五固定板77,第五固定板77上均设有第三转杆78,第三转杆78上均设有扭力弹簧79,第三转杆78上均转动式设有挡板710,挡板710与扭力弹簧79连接,底板1上设有第四支撑座711,第四支撑座711与第三转轴75转动式连接。

当轮圈打磨完成后,人们就可控制伺服电机37正转,伺服电机37通过圆齿轮38带动第一铰接块36反转,第一铰接块36反转进而通过前侧的第二铰接块39带动前侧的第一转轴32转动,此时后侧的第一铰接块36被不断挤压,前侧的第一转轴32转动进而通过第二皮带传送装置76带动第三转轴75转动,第三转轴75带动第一卡套49反转,并带动第一卡套49沿第三转轴75向前移动,进而使得卡块45自动松开轮圈,待轮圈被松开后,人们将第四固定板74向后推动,第四固定板74带动支撑杆73和第三支撑座72向后移动,同时第四固定板74带动第五固定板77向后移动,第五固定板77带动其上所有的部件向后移动,待挡板710向后移动至与轮圈接触时,挡板710被挤压进而转动,扭力弹簧79发生形变,接着待挡板710越过轮圈后,扭力弹簧79带动挡板710复位,然后人们就可将第四固定板74向前推动,第四固定板74带动挡板710向前移动,挡板710向前移动进而带动轮圈向前移动,使得轮圈与卡块45分离,然后人们关闭伺服电机37,反转第三转轴75,使得第一卡套49向后移动至与第三转轴75,接着人们就可将轮圈取下,并更换上新的轮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