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电解添加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74阅读:9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铅电解添加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电解添加剂。
众所周知。在用电解法对粗铅进行精炼制取纯铅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添加剂。以便获得致密、光滑、质量合格的阴极铅。
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工厂采用含有骨胶的添加剂,而且骨胶常与木质磺酸盐或β荼酚联合使用,例如“秘鲁奥洛雅铅电解精炼实践”(沈阳冶炼厂技术科编《国外主要铅电解精炼厂概况》,1973年9月)所报道的秘鲁的塞罗·德·帕斯科公司(Cero de Pasco Corp)和中国所有的铅电解精炼厂,也有单独使用骨胶的,如日本的竹原炼铅厂、三井公司神岗炼铅厂(见《有色冶炼》1982年№6)。无论是联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只要骨胶用量适当。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铅电解工艺的要求。但是,这些含有骨胶的添加剂尚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骨胶在电解过程中分解为氨基酸并在电解液中积累,产生臭味,增加电解液的比电阻引起槽电压升高,从而增加电解过程的能耗,而且用量大,不经济。由于木质磺酸钙大量加入铅电解液后产生沉淀,容易堵塞管道,给操作带来麻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铅电解添加剂,以克服上述缺点。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改善劳动条件,消除污染。
本发明的特征之一是用一种非离子型半乳甘露聚糖植物胶-田菁胶取代骨胶,从而消除了骨胶分解产生的臭味,降低了电解液的比电阻和槽电压,达到节能目的。它与木质磺酸盐和β荼酚的匹配性好,而且用量比骨胶少得多。
本发明的特征之二是添加剂可以由田菁胶与木质磺酸盐加β荼酚组成,也可以由田菁胶与木质磺酸盐组成,还可以由田菁胶与β荼酚组成。
本发明的特征之三是无论哪种组合,田菁胶、木质磺酸盐、β荼酚的用量都分别是0.01-0.3、0.1-0.4、0.001-0.015公斤/吨析出铅。
本发明的特征之四是木质磺酸盐最好采用木质磺酸钙或木质磺酸钠。
按本发明,粉状的田菁胶、β荼酚分别均匀地加入循环槽或高位槽中,然后将木质磺酸盐用水溶解后加入同一循环槽或高位槽中。
本发明有以下优点(1)节能效果明显,可使铅电解精炼过程电耗降低约10%以上。
(2)木质磺酸钙用量比原来与骨胶配合使用时约减少 1/3 ,从而降低了成本。
(3)能消除骨胶分解带来的臭味,保护了环境。
(4)消除了因大量加入木质磺酸盐所产生的沉淀物引起的管道堵塞,改善了劳动条件。
表1是本发明的添加剂与国内外常用添加剂主要指标的比较。
表1 本发明添加剂与常用添加剂比较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实例1本发明的添加剂组合及用量(kg/T析出铅)为田菁胶0.12,木质磺酸钙0.2、β荼酚0.005。
铅电解技术条件电流密度181-250安/米2,铅离子(Pb++)浓度100克/升,游离硅氟酸(H2SiF6)浓度100克/升,电解液温度45℃,同极距95毫米,循环液流量150升/分。
实验结果能达到节能约10%的目的,并能得到致密、光滑、质量优良的析出铅。
实例2铅电解技术条件与实例1相同,但添加剂组合及用量(kg/T析出铅)为田菁胶0.15,木质磺酸钙0.25。在节能和析出铅质量两方面能达到与实例1相同的效果。
实例3铅电解技术条件同实例1,但添加剂组合及用量(kg/T析出铅)为田菁胶0.15,β荼酚0.008,效果基本与实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含有木质磺酸盐、β荼酚的铅电解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添加剂可以由田菁胶、木质磺酸盐和β荼酚组成,也可以由田菁胶和木质磺酸盐组成,还可以由田菁胶和β荼酚组成。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无论哪种组合,田菁胶、木质磺酸盐和β荼酚的用量都分别是0.01-0.3、0.1-0.4和0.001-0.015公斤/吨析出铅。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木质磺酸盐,其特征在于最好采用木质磺酸钙或木质磺酸钠。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电解添加剂,可由田菁胶与木质磺酸盐加β荼酚组成,也可由田菁胶与木质磺酸盐组成,还可由田菁胶与β荼酚组成。克服了使用含骨胶的添加剂带来的能耗高、用量大,有污染等一系列缺点,可使铅电解精炼过程的电耗降低约10%以上。大量减少木质磺酸盐的用量,改善劳动条件,保护环境。
文档编号C22B13/00GK87102096SQ87102096
公开日1988年4月6日 申请日期1987年10月12日
发明者洪菊珍 申请人:株洲冶炼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