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变截式浇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1830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铝合金变截式浇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浇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铝合金变截式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轻质合金例如铝合金、铝合金等密度小,溶积热容量小而导热率大,致使轻质合金液在流动过程中温度迅速降低,极易氧化和吸气,且氧化物的比重与轻质合金液相近,使混入轻质合金液中的氧化物难以浮起。轻质合金液凝固后体积收缩大,容易产生缩孔、缩松或夹渣等缺陷。根据上述特点,对轻质合金浇注系统的要求是:保证充型过程平稳,不发生涡流、飞溅和冲击现象,尽可能缩短充型时间,撇渣能力要强,有利于补缩。
[0003]为了实现以上目的,传统的轻质合金浇注多采用底注式缝隙浇注系统。缝隙式浇注系统包括外浇口、直浇道、横浇道、集渣筒和缝隙浇道,外浇口的出口与直浇道的上端入口对接,直浇道的下端与横浇道的入口相连,横浇道的出口与集渣筒的下端相连,缝隙浇道与集渣筒在全高度上并列连通,缝隙浇道与铸件腔在全高度上并列连通,铸件腔的顶部设有顶冒口。浇注过程中由于合金液由横浇道进入,很容易产生夹渣,而浇注系统内的过滤装置也无法彻底地清除掉渣子,使铸件表面和内部产生大量的夹渣,严重的会造成铸件打压测试时出现渗漏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铝合金变截式浇注系统,可以避免铝液涡流、飞溅、冲击的产生,且具有较强的撇渣能力。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合金变截式浇注系统,包括浇口直浇道,所述浇口直浇道的下部向左右横向分别连接有第一横浇道,所述第一横浇道的外端头分别连接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横浇道,所述第二横浇道的外端头分别连接有向外延伸的第三横浇道;所述第一横浇道、第二横浇道和第三横浇道的顶部相平,所述第三横浇道的底部高于第二横浇道且底部之间通过斜面相连,所述第二横浇道的底部高于第一横浇道且底部之间通过斜面相连;所述第一横浇道的顶部中心分别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内浇道,所述第二横浇道的顶部中心分别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内浇道,所述第三横浇道的顶部中心分别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内浇道。
[000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浇注时,铝合金液从浇口直浇道流出,向左右分别流进第一横浇道中,由第一横浇道分别流向第二横浇道,由第二横浇道分别流向第三横浇道;沿铝合金液的流动方向,第一横浇道、第二横浇道和第三横浇道的底部逐步抬高,有利于撇渣及排出气体,当第一横浇道、第二横浇道、第三横浇道中均充满铝合金液时,再向上同步进入第一内浇道、第二内浇道和第三内浇道;第一横浇道、第二横浇道和第三横浇道采用变截面设计,有利于使进入第一内浇道、第二内浇道和第三内浇道的铝合金液平稳上升且流速相等,不会发生涡流、飞溅和冲击现象。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两所述第一横浇道相连部位的底壁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与所述浇口直浇道共轴线。铝合金液从浇口直浇道流出首先进入缓冲槽,由于缓冲槽的容积较大,使铝合金液的流速大大降低,易于撇渣,且实现平稳流动。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二、三横浇道的底壁上分别设有向上凸起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二、三挡渣壁,所述第一、二、三挡渣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二、三内浇道的上游。铝合金液在进入第一、二、三内浇道前,分别被上游的第一、二、三挡渣壁阻渣,防止产生夹渣。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二、三内浇道的下端口分别设有滤网。滤网能更有效地进行阻渣。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二、三横浇道与所述第一、二、三内浇道分别以所述浇口直浇道的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左右对称设置可以使铝合金液的流动更加平
Ilo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铝合金变截式浇注系统的主视图。
[0013]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4]图3为图1的立体图一。
[0015]图4为图1的立体图二。
[0016]图中:1.浇口直浇道;2.缓冲槽;3.第一横浇道;3a.第一挡渣壁;4.第一内浇道;5.第二横浇道;5a.第二挡渣壁;6.第二内浇道;7.第三横浇道;7a.第三挡渣壁;8.第三内浇道;9.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变截式浇注系统包括浇口直浇道1,浇口直浇道I的下部向左右横向分别连接有第一横浇道3,第一横浇道3的外端头分别连接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横浇道5,第二横浇道5的外端头分别连接有向外延伸的第三横浇道7 ;第一横浇道3、第二横浇道5和第三横浇道7的顶部相平,第三横浇道7的底部高于第二横浇道5且底部之间通过斜面相连,第二横浇道5的底部高于第一横浇道3且底部之间通过斜面相连;第一横浇道3的顶部中心分别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内浇道4,第二横浇道5的顶部中心分别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内浇道6,第三横浇道7的顶部中心分别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内浇道8。
[0018]浇注时,铝合金液从浇口直浇道I流出,向左右分别流进第一横浇道3中,由第一横浇道3分别流向第二横浇道5,由第二横浇道5分别流向第三横浇道7 ;沿铝合金液的流动方向,第一横浇道3、第二横浇道5和第三横浇道7的底部逐步抬高,有利于撇渣及排出气体,当第一横浇道3、第二横浇道5、第三横浇道7中均充满铝合金液时,再向上同步进入第一内浇道4、第二内浇道6和第三内浇道8 ;第一横浇道3、第二横浇道5和第三横浇道7采用变截面设计,有利于使进入第一内浇道4、第二内浇道6和第三内浇道8的铝合金液平稳上升且流速相等,不会发生涡流、飞溅和冲击现象。
[0019]两第一横浇道3相连部位的底壁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缓冲槽2,缓冲槽2与浇口直浇道I共轴线。铝合金液从浇口直浇道I流出首先进入缓冲槽2,由于缓冲槽2的容积较大,使铝合金液的流速大大降低,易于撇渣,且实现平稳流动。
[0020]第一横浇道3的底壁上设有向上凸起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挡渣壁3a,第一挡渣壁3a位于第一内浇道4的上游。第二横浇道5的底壁上设有向上凸起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挡渣壁5a,第二挡渣壁5a位于第二内浇道6的上游。第三横浇道7的底壁上设有向上凸起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挡渣壁7a,第三挡渣壁7a位于第三内浇道8的上游。铝合金液在进入第一内浇道4、第二内浇道6和第三内浇道8前,分别被上游的第一挡渣壁3a、第二挡渣壁5a、第三挡渣壁7a阻渣,防止产生夹渣。
[0021]第一内浇道4、第二内浇道6和第三内浇道8的下端口分别设有滤网9,以实现高效阻渣。
[0022]第一横浇道3、第二横浇道5、第三横浇道7与第一内浇道4、第二内浇道6和第三内浇道8分别以浇口直浇道I的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使铝合金液的流动更加平稳。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铝合金变截式浇注系统,包括浇口直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直浇道的下部向左右横向分别连接有第一横浇道,所述第一横浇道的外端头分别连接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横浇道,所述第二横浇道的外端头分别连接有向外延伸的第三横浇道;所述第一横浇道、第二横浇道和第三横浇道的顶部相平,所述第三横浇道的底部高于第二横浇道且底部之间通过斜面相连,所述第二横浇道的底部高于第一横浇道且底部之间通过斜面相连;所述第一横浇道的顶部中心分别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内浇道,所述第二横浇道的顶部中心分别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内浇道,所述第三横浇道的顶部中心分别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内浇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变截式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横浇道相连部位的底壁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与所述浇口直浇道共轴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变截式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横浇道的底壁上分别设有向上凸起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二、三挡渣壁,所述第一、二、三挡渣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二、三内浇道的上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变截式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内浇道的下端口分别设有滤网。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合金变截式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横浇道与所述第一、二、三内浇道分别以所述浇口直浇道的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变截式浇注系统,浇口直浇道下部向左右横向分别连接有第一横浇道,第一横浇道外端头分别连接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横浇道,第二横浇道外端头分别连接有向外延伸的第三横浇道;第一、二、三横浇道的顶部相平,第三、二、一横浇道的底部依次抬高且通过斜面相连;第一、二、三横浇道的顶部中心分别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二、三内浇道。两第一横浇道之间的底壁上设有缓冲槽。第一、二、三横浇道的底壁上分别设有向上凸起且沿前后延伸的第一、二、三挡渣壁,第一、二、三挡渣壁分别位于第一、二、三内浇道的上游。第一、二、三内浇道的下端口分别设有滤网。该浇注系统可以使铝液平稳流动,不发生涡流、飞溅和冲击现象。
【IPC分类】B22C9/08
【公开号】CN205128855
【申请号】CN201520856025
【发明人】蒋华峰, 眭怀明, 王堃, 陈冬梅
【申请人】扬州峰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