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垂直SiO2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8909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叉垂直SiO2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叉垂直SiO2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低维纳米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SiO2材料具有电绝缘性和优异的光学透明性,一直以来在发光领域和光波导领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SiO2是非常重要的高科技超细无机新材料之一,由于其比表面积大、粒径很小、表面吸附力强、化学纯度高、电阻热阻、分散性能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能;在高温下仍具有热稳定性好、补强性高、韧性高等特性,纳米二氧化硅可广泛应用各个领域。

SiO2纳米棒作为一维纳米材料的一种形态,形态上像一个棒子,其卓越的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其不仅具有普通二氧化硅的性质,而且具备一维纳米材料所特有的性质,在化工、生物医学、环境、食品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垂直交叉排列的SiO2 纳米棒是一种三维光子晶体,这种特殊材料具有光子局域、抑制自发辐射等特性,在光子学器件,激光器,发光二极管,光信息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目前,有关交叉垂直SiO2纳米棒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它的性能及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因此,对于交叉垂直SiO2纳米棒的开发以及对其材料物化性能的研究具有着重要意义。

纳米棒的制备方法有很多,例如激光烧蚀法、溶剂热法、模板辅助电化学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本发明利用热蒸发法,特别设计将衬底光滑面朝下放置在石英舟上,再将石英舟放置在两端开口石英管内,通入较高流量(80-90 sccm)载气,对反应腔内气氛和饱和蒸气压进行调控,成功制备交叉垂直SiO2纳米棒,制备过程中仅使用SiO作为反应原材料,无需引入金属催化剂或其他有毒易爆等气体材料,制备出的纳米棒具有纯度高、成本低、污染少、粒径分布均匀等优点,从而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和完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环保、安全、成本低、沉积过程简易、结构排列有序的垂直交叉SiO2纳米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特别设计石英管套石英舟,并在石英舟上倒置放置衬底的装置,获得垂直交叉SiO2纳米棒,通过控制工艺参数从而对纳米棒的光学性能进行调控,使其具备较好荧光性能。操作简单,节约生产成本。

一种交叉垂直SiO2纳米棒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衬底基片和载物石英舟、两端开口石英管进行预处理清洗干净;

第二步:将SiO粉作为反应源,放入石英舟内,然后再将预处理完毕的衬底基片亮面朝下盖在石英舟内的反应源上,但不能与反应源接触,接下来再将石英舟放进两端开口石英管内,最后再将此石英管反应体系放入管式炉内,通入保护气体Ar;

第三步:将炉子升温至使炉内源温度达到适宜的反应温度,保温3-4 hrs;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温度降至室温并取出石英管,所述生长衬底上即生长出白色絮状交叉垂直的SiO2纳米棒。

所述反应源仅为SiO粉。

所述石英管为两端开口,石英管的一端放有石英舟,石英舟内装有反应源,将衬底基片亮面朝下盖在反应源上,但不能与反应源接触,衬底距离炉心的距离为0.4-2.4 cm。

所述的衬底为Si片或石英片。

第三步中的反应温度为1050-1150 ℃,则沉积温度稳定在1040-1050 ℃或1140-1150 ℃范围内。

第二步中保护气体的流量为80-90 sccm。

反应时间为3-4 hrs,然后降温,降温过程的物理环境为室温,大气条件下,反应完毕即关闭Ar,取出石英管。

制备的垂直交叉SiO2纳米棒直径在100-800 nm范围内,长度在0.56-3.92 μm范围内,纳米棒在衬底上程局部分布均匀状态。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绿色,简单,安全,成本低廉,无杂质,实验结果纯度高。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对衬底要求不高,且沉积过程简易,可以实现硅片或其他材料上的原位生长,便于兼容各种集成工艺。本发明所述控制交叉垂直SiO2纳米棒生长的方法产量高,操作简单,安全环保,在微电子工艺、光学、医学等领域有很重要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交叉垂直的SiO2纳米棒的SEM图,其中纳米棒的直径为700 nm,长度为2.78 μm。

图2是交叉垂直SiO2纳米棒样品的XRD图谱。

图3是交叉垂直SiO2纳米棒的EDX能谱图,其中O原子和Si原子比为70 % : 30 %。

图4是交叉垂直SiO2纳米棒样品的光致发光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利用热蒸发法,利用管式加热炉,无需金属催化剂,使用SiO粉置于管式炉腔中,在反应腔内充入流动的保护气体,在1105-1150 ℃保持3-4 hrs,衬底放入管式炉腔内的高温区用以收集产品。衬底预处理过程需先用丙酮超声,再用去离子水清洗。制备交叉垂直纳米棒时要求保护气体流量控制在80 sccm。

本发明所述的交叉垂直SiO2纳米棒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衬底基片和载物石英舟、两端开口石英管进行预处理清洗干净;

第二步:将SiO粉作为反应源,放入石英舟内,然后再将预处理完毕的衬底基片亮面朝下盖在石英舟内的反应源上,但不能与反应源接触,接下来再将石英舟放进两端开口石英管内,最后再将此石英管反应体系放入管式炉内,通入保护气体Ar;

第三步:将炉子升温至使炉内源温度达到适宜的反应温度,保温3-4 hrs;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温度降至室温并取出石英管,所述生长衬底上即生长出白色絮状交叉垂直的SiO2纳米棒。

所述质量为0.4 g的SiO粉作为反应源,确保反应充分进行,且在反应时间内无浪费。

所述石英管为两端开口,石英管的一端放有石英舟,石英舟内装有反应源,将衬底基片亮面朝下盖在反应源上,但不能与反应源接触,衬底距离炉心的距离为0.7-7.7 cm。以保证载气能够顺利通过反应区域,衬底的放置方式可确保样品的顺利生长,及生长样品的高纯度。

所述的衬底为石英片或Si片。以实现对微电子器件工艺兼容,扩大工艺应用前景。

第三步中反应温度为1050-1150 ℃,则沉积温度稳定1140-1050 ℃或1140-1150 ℃。

第二步中保护气体的流量为80-90 sccm。在确保样品顺利生长的同时避免流量过大造成浪费。

反应时间为3-4 hrs,反应完毕,开始降温,降温过程的物理环境为室温,大气条件下,降至室温后即关闭Ar,取出石英管和石英舟,可发现纳米棒顺利沉积。

制备的SiO2纳米棒直径在100-800 nm范围内,长度在0.56-3.92 μm范围内,纳米棒的形貌和结构在衬底上局部分布均匀。垂直排列纳米棒具备很好的发光性能。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将纯度为99.99 %的0.4 g SiO粉作为反应源,放入石英舟内,再将石英舟放入石英管内;使用n型Si(111)片作为衬底基片,将其清洗干净,放入石英舟内在距离炉心0.7-3.7 cm处放置衬底,把装有反应源的石英舟放入石英管中,然后再将石英管放入管式炉内,通入保护气体Ar,把流量控制在80 sccm;打开管式炉的升温组件,使炉内反应源温度达到1150 ℃,衬底温度约为1147-1150 ℃,并保持恒温3 hrs;降至室温并取出石英管,即在衬底上有序生长出白色絮状垂直交叉的SiO2纳米棒,参阅图1。图1中SiO2纳米棒的沉积温度约为1147 ℃,其直径在100-800 nm范围内,长度在0.56-3.92 μm范围内。

实施例2:

将纯度为99.99 %的0.4 g的SiO粉作为反应源,放入石英舟内;使用石英玻璃片作为衬底基片,将其清洗干净,沿着石英管在距离反应源1.7-3.7 cm处放置衬底,把装有反应源和衬底的石英管放入管式炉内,通入保护气体Ar,把流量控制在90 sccm;打开管式炉的升温组件,使炉内反应源温度达到1050 ℃,衬底温度为1040-1050 ℃,并保持恒温4 hrs;取出石英管并降至室温,即在石英衬底上生长出白色絮状交叉垂直的SiO2纳米棒。生长纳米棒的直径在100-800 nm范围内,长度范围0.5-4 μm。

实施例3:

将纯度为99.99 %的0.4 g的SiO粉作为反应原,放入石英舟内,再将石英舟放入石英管一端;使用n型Si(111)片作为衬底基片,将其清洗干净,沿着石英管在距离反应源0.7-4.7 cm处放置衬底,把装有反应源和衬底的石英舟放入石英管中,再将石英管放入管式炉内,通入保护气体Ar,把流量控制在 85 sccm;打开管式炉的升温组件,使炉内反应源温度达到1150 ℃,衬底温度约为1147-1150 ℃,并保持恒温3 hrs;取出石英管并降至室温,即在衬底上有序生长出白色絮状交叉垂直的SiO2纳米棒。本实施例制备垂直交叉纳米棒样品的XRD图如图2所示,其中位于25º衍射峰来源于纳米棒,位于28º宽衍射同样也来自于SiO2纳米棒。本实施例制备交叉垂直纳米棒样品的EDX能谱图如图3所示,说明该纳米棒的成分为SiO2。本实施例制备交叉垂直纳米棒样品的光致发光图谱如图4所示,位于563 nm和 632 nm的发光峰最可能来源于样品内在氧空位处引起的缺陷发光。

实施例4:

将纯度为99.99 %的0.4 g的SiO粉作为反应源,将其放入石英舟中,再将石英舟放入石英管一端;使用n型Si(111)片作为衬底基片,将其清洗干净,沿着石英管在距离反应源0.4-2.4 cm处放置衬底,把装有反应源和衬底的石英管放入管式炉内,通入保护气体Ar,把流量控制在90 sccm;打开管式炉的升温组件,使炉内反应源温度达到1050 ℃,衬底温度为1040-1050 ℃,并保持恒温4 hrs;取出石英管并降至室温,即在衬底上有序生长出白色絮状交叉垂直SiO2的纳米棒。生长的纳米棒的直径在100-800 nm之间,长度范围0.5-4 μm。

实施例5:

将纯度为99.99 %的0.4 g的SiO粉作为反应源,放入石英舟中,再将石英舟放入石英管一端;使用石英玻璃片作为衬底基片,将其清洗干净,沿着石英管在距离反应源0.7-7.7 cm处放置衬底,把装有反应源和衬底的石英舟放入石英管中,再将石英管放入管式炉内,通入保护气体Ar,把流量控制在90 sccm;打开管式炉的升温组件,使炉内反应源温度达到1150 ℃,衬底温度在1140-1150 ℃,并保持恒温3 hrs;取出石英管并降至室温,即在衬底上有序生长出白色絮状交叉垂直SiO2的纳米棒。生长的纳米棒的直径在100-800 nm范围内,长度范围0.5-4 μ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