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心肥料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460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心肥料的生产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肥料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心肥料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包膜肥料是在尿素外表面包裹上一层或多层渗透扩散阻滞层,来减缓或控制肥料养分溶出速率的一类肥料,目前生产包膜肥料主要采用直接喷涂包膜方式,将高分子材料制备成包膜剂后,用喷嘴涂布到肥料颗粒表面形成包裹层,此方法受包膜材料材质的影响,实际可用的聚合物材料较少,再者,存在包膜不均匀、颗粒容易粘连成一团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包裹层均匀、产品色泽度好和颗粒不易粘连的一种夹心肥料的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包括机架,机架的内部设有淀粉壳体,淀粉壳体的一端与夹心成型装置的若干个淀粉出口相连通,淀粉壳体中端外部套装有肥料壳体,肥料壳体与的一端与夹心成型装置中的若干个肥料管道相连通,夹心成型装置包括挡板,挡板上设有若干个淀粉出口,若干个淀粉管道出口的内部各自套装有肥料管道,所述夹心成型装置的外侧设有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通过第二传送带和烘干装置与包装装置相连,所述的第一传送带上安装有切刀;淀粉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螺旋输粉机,所述肥料壳体内设有第二螺旋输粉机,所述淀粉壳体的外圆周表面的顶部开设有淀粉进口,所述肥料壳体的外圆周表面的顶部开设有肥料进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旋输粉机通过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电机主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相啮合;第二螺旋输粉机通过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电机主轴上的第二主动齿轮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淀粉进口的上部设有淀粉进料管道,淀粉进料管道上部设有若干个淀粉储槽,若干个淀粉储槽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阀门与淀粉进料管道相连。

优选地,所述肥料进口的上部设有肥料进料管道,肥料进料管道上部设有若干个肥料储槽,若干个肥料储槽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二阀门与肥料进料管道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螺旋输粉机安装在淀粉壳体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包裹层均匀、产品色泽度好和颗粒不易粘连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心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夹心肥料的生产装置,包括机架1,机 架1的内部设有淀粉壳体2,淀粉壳体2的一端与夹心成型装置的若干个淀粉出口4相连通,淀粉壳体2中端外部套装有肥料壳体5,肥料壳体5与的一端与夹心成型装置中的若干个肥料管道6相连通,夹心成型装置包括挡板3,挡板3上设有若干个淀粉出口4,若干个淀粉管道出口4的内部各自套装有肥料管道6,所述夹心成型装置的外侧设有第一传送带7,第一传送带7通过第二传送带8和烘干装置9与包装装置10相连,所述的第一传送带7上安装有切刀13;淀粉壳体2的内部设有第一螺旋输粉机14,所述肥料壳体5内设有第二螺旋输粉机15,所述淀粉壳体2的外圆周表面的顶部开设有淀粉进口16,所述肥料壳体5的外圆周表面的顶部开设有肥料进口17。所述第一螺旋输粉机14通过第一从动齿轮18与第一电机19主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20相啮合;第二螺旋输粉机15通过第二从动齿轮21与第二电机22主轴上的第二主动齿轮23相啮合。所述淀粉进口16的上部设有淀粉进料管道,淀粉进料管道上部设有若干个淀粉储槽25,若干个淀粉储槽25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阀门24与淀粉进料管道相连。所述肥料进口17的上部设有肥料进料管道,肥料进料管道上部设有若干个肥料储槽11,若干个肥料储槽11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二阀门12与肥料进料管道相连。所述第二螺旋输粉机15安装在淀粉壳体2的外部。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若干个淀粉储槽25和若干个肥料储槽11分别储满淀粉和肥料,所述的肥料可以为尿素和复合肥等等;打开第一阀门24和第二阀门12,淀粉和肥料分别进入淀粉壳体2和肥料壳体5内,启动第一电机19和第二电机22,第一螺旋输粉机14和第二螺旋输粉机15开始工作,第一螺旋输粉机14带动淀粉进入若干个淀粉出口4,第二螺旋输粉机15带动肥料进入肥料管道6,由夹心成型装置出口出来的肥料即为夹心肥料半成品,然后通过第一传送带7和第二传送带8传送,通过烘干装置9中的烘干程序后,进入包装装置10内包装即成成品;所述的夹心肥料半成品在第一传送带7中通过切刀13切割,切 割后形成2~10mm的小段夹心尿素,所述的夹心尿素的直径为3~4mm。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