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炉导流筒取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1323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单晶炉导流筒取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单晶炉导流筒取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直拉单晶工艺中,单晶棒拉制完成后,待单晶炉冷却后,需要将导流筒取出清理,此时的导流筒悬挂在中炉腔内,温度约300℃,通常由两位或多位操作人员戴着耐高温手套抬取出来,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另外,即使操作人员戴着手套,也仍然存在被烫伤的风险。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通过设置专门的套取装置,使得操作人员不用戴手套与导流筒接触,降低了被烫伤的风险。但是仍然需要几个操作人员通过套取装置将导流筒抬出来,仍然存在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单人操作、省时省力、消除操作人员被烫伤的安全隐患的单晶炉导流筒取放装置。

本申请的单晶炉导流筒取放装置,包括

可移动的车架;

机械臂,安装在车架上,所述机械臂能够相对于车架上下移动和旋转;

取放头,用于抓取导流筒,所述取放头安装在机械臂的外端。

本申请通过设置可移动的车架以及安装在该车架上的机械臂,安装在机械臂外端的取放头来抓取导流筒,不需要操作人员戴手套去触碰导流筒,消除了操作人员被烫伤的安全隐患。由于通过取放头来抓取导流筒,不需要多个操作人员去抬取导流筒,省时省力。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操作人员操控车架、机械臂和取放头即可,不需要多个操作人员,节约了人力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放头能够相对于机械臂旋转,所述取放头能够通过旋转进而使取放头的顶面卡在导流筒内壁边缘上的突起物的底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放头包括安装在机械臂外端上的、竖直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连接有至少两根连接杆,每根连接杆的外端固定有一段圆弧环,能够通过转动转轴进而使圆弧环的顶面卡在导流筒内壁边缘上的突起物的底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有供人手转动的转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弧环的外边缘是与导流筒的内壁倾斜角度一致的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弧环的外表面上包覆有隔热的缓冲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包括水平的底座和竖直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竖直的滑轨,所述滑轨上安装有滑块;所述机械臂的內端铰接在该滑块上,能够相对于该滑块在水平方向上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具有一个用于放置导流筒的放置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架包括竖直的支撑杆和安装在支撑杆顶端的、水平的圆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架的底面上设置有行走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晶炉导流筒取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晶炉导流筒取放装置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晶炉导流筒取放装置的机械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单晶炉导流筒取放装置100,包括可移动的车架110,车架110包括水平的底座112、竖直的安装架114和放置架130,竖直的安装架114和放置架130分别安装在车架110的后侧和前侧。放置架130包括竖直的支撑杆132和安装在支撑杆132顶端的、水平的圆环134。底座112的底面上设置有行走轮116。圆环134的直径小于导流筒G定边缘的直径。安装架114的后侧还设置有一个供操作人员推动车架110的推手118。

安装架114上设置有竖直的滑轨,滑轨上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能够沿着竖直的滑轨上下移动;水平的机械臂120的內端铰接在该滑块上,能够相对于该滑块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机械臂120的外端安装有取放头122,该取放头122用于抓取导流筒G。取放头122包括安装在机械臂120外端上的、竖直的转轴1221,转轴1221的底端连接有至少两根连接杆1223,每根连接杆1223的外端固定有一段圆弧环1224,能够通过转动转轴1221进而使圆弧环1224的顶面卡在导流筒G内壁边缘上的突起物的底面上。连接杆1223的数量为3根,并且3根连接杆1223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对应的具有3段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圆弧环1224。转轴1221的顶端固定有供人手转动的转轮1222。操作人员转动转轮1222,能够带动圆弧环1224转动。

圆弧环1224的外边缘是与导流筒G的内壁倾斜角度一致的斜面。圆弧环1224的外表面上包覆有隔热的缓冲材料。设置有隔热的缓冲材料的好处在于:

缓冲材料不仅能有效预防圆弧环1224与导流筒G的碰撞对导流筒G造成损坏,同时也能预防圆弧环1224与导流筒G直接接触,对导流筒G产生局部急速冷却进而造成导流筒G内裂。

具体的过程如下:单晶棒拉制完成后,待单晶炉冷却后,操作人员将车架110推至单晶炉旁,移动机械臂120到合适的高度、转动机械臂120使取放头122置于导流筒G的正上方,向下移动机械臂120并转动转轮1222使得圆弧环1224的顶面卡在导流筒G内壁边缘上的突起物的底面上。然后向上移动机械臂120将导流筒G从单晶炉中取出。然后通过操作机械臂120将导流筒G移动到放置架130的正上方,将导流筒G从上往下放入圆环134中,由于圆环134的直径小于导流筒G定边缘的直径,导流筒G则固定在圆环134上,实现临时取放。同理,圆环134的外表面上包覆有隔热的缓冲材料。然后将车架110推至清洗场所,对导流筒G进行清洗。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