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萃余液苛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836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萃余液苛化装置,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萃余液是碱性萃钨工序中的尾液,其中含有NaOH(NaHCO3)、Na2CO3、Na2WO4等有用成份,如果直外排,一是造成环境的破坏,二是造成钨的流失。

所谓的苛化就是向萃余液中投入石灰,使其中的NaHCO3、Na2CO3转变为NaOH,以此来调节其PH,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NaHCO3+CaO=CaCO3↓+NaOH

Na2CO3+CaO+H2O=CaCO3↓+2NaOH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现行苛化工艺是将石灰与萃余液一起投入苛化池中搅拌,然后蒸汽升温到70-80℃以后,保温1小时后进行压滤。而此过程因每天的萃余液量多,并且升温时间长,所以蒸汽消耗巨大。据统计,苛化每天消耗的蒸汽费用为1800元左右,并且石灰的利用率为80%左右,蒸汽消耗量大,且石灰的利用率较低,因此需要一种不需蒸汽的苛化新系统,以提升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经济效益,且不需蒸汽的萃余液苛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萃余液苛化装置,它包含板框压滤机1、接滤盘2、苛化后液池3、萃余液循环池4、苛化池5、第一输送泵6、第二输送泵7、第三输送泵8、第一苛化浆搅拌槽9和第二苛化浆搅拌槽10,板框压滤机1的下方设置有接滤盘2,接滤盘2通过管道与苛化后液池3连接,苛化后液池3的侧边设置有萃余液循环池4,萃余液循环池4通过第一输送泵6和管道与苛化池5连接,苛化池5通过第二输送泵7和管道分别与第三输送泵9和第二苛化浆搅拌槽10的上部连接,且所述的第三输送泵9和第二苛化浆搅拌槽10的底部通过第三输送泵8和管道与板框压滤机1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接滤盘2的底部设置有滑轮2-1,可以从板框压滤机1下灵活移出,以便板框压滤机1进行卸渣。

作为优选,所述的苛化池5、第一苛化浆搅拌槽9和第二苛化浆搅拌槽10内部设置有框式搅拌器a,且所述的苛化池5还设置有保温池盖5-1,所述的保温池盖5-1上设置有石灰投入口5-2。

作为优选,所述的萃余液循环池4内部设置有换热管装置4-1,换热管装置4-1内走冷凝水,换热管装置4-1的外部走萃余液,且所述的萃余液循环池4的上部设置有保温盖4-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此系统不需蒸汽加热,每天能节约一定的蒸汽费用;虽然石灰利用率虽比加热时低,但节约的蒸汽费用远远可以弥补石灰增量所增加的费用与用电的增量费用;且萃余液循环池中的换热装置可以对蒸汽冷凝水中的余热进行再利用,从而进一步起到节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板框压滤机1、接滤盘2、苛化后液池3、萃余液循环池4、苛化池5、第一输送泵6、第二输送泵7、第三输送泵8、第一苛化浆搅拌槽9、第二苛化浆搅拌槽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板框压滤机1、接滤盘2、苛化后液池3、萃余液循环池4、苛化池5、第一输送泵6、第二输送泵7、第三输送泵8、第一苛化浆搅拌槽9和第二苛化浆搅拌槽10,板框压滤机1的下方设置有接滤盘2,接滤盘2通过管道与苛化后液池3连接,苛化后液池3的侧边设置有萃余液循环池4,萃余液循环池4通过第一输送泵6和管道与苛化池5连接,苛化池5通过第二输送泵7和管道分别与第三输送泵9和第二苛化浆搅拌槽10的上部连接,且所述的第三输送泵9和第二苛化浆搅拌槽10的底部通过第三输送泵8和管道与板框压滤机1连接。

其中,所述的接滤盘2的底部设置有滑轮2-1,可以从板框压滤机1下灵活移出,以便板框压滤机1进行卸渣;所述的苛化池5、第一苛化浆搅拌槽9和第二苛化浆搅拌槽10内部设置有框式搅拌器a,且所述的苛化池5还设置有保温池盖5-1,所述的保温池盖5-1上设置有石灰投入口5-2;所述的萃余液循环池4内部设置有换热管装置4-1,换热管装置4-1内走冷凝水,换热管装置4-1的外部走萃余液,且所述的萃余液循环池4的上部设置有保温盖4-2。

本具体实施方式萃余液苛化系统的工作原理为:萃余液在萃余液循环池4中通过回收蒸汽冷凝水换热至40℃-50℃后,通过第一输送泵6将萃余液循环池4中的萃余液泵入苛化池5中,然后通过苛化池5的石灰投入口5-2投入一定量的石灰调节其PH=13-14后,将苛化池5中的苛化浆通过第二输送泵7泵入到第一苛化浆搅拌槽9和第二苛化浆搅拌槽10中,第一苛化浆搅拌槽9和第二苛化浆搅拌槽10的苛化浆每隔5小时搅拌1次,共搅拌3-4次后通过第三输送泵8将苛化浆液泵入到板框压滤机1内进行压滤,其石灰利用率为75%左右,当板框压滤机1进行压滤时,苛化后液会流入接液盘2中,然后自流入苛化后液池3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