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竖向构件淋水养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967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竖向构件淋水养护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构件养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竖向构件淋水养护系统。



背景技术:

新浇混凝土浇筑振捣严实后,即进入静置凝结水泥水化期,水泥胶团水化,必须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否则会影响其水化作用,使内部凝结不够,出现松散、起皮、开裂,温度与湿度是保证水泥水化产生凝结力的重要因素,而温度只是影响达到强度时间的长短,保持湿度才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条件,因此对混凝土的养护是关键。

一般梁板等平面混凝土现浇构件的养护容易采用浇水和覆盖草帘做到保持其湿度,而对剪力墙、框架柱这种竖向混凝土现浇构件进行养护,由于竖向结构养护时框架内的结构架子没有拆除,无法自由行走,即使花费了大量人工、自来水等资源,由于结构支撑架体的存在,实际也很难使全部竖向结构湿润到位,达到要求。

申请号为200820113083.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桥墩喷淋养护装置,桥墩顶端四周设有喷淋水管,所述喷淋水管上设有喷淋孔,所述喷淋水管经管路,阀门,泵连接至水箱。从而解决了混凝土桥墩自动喷淋养护的问题。墩身从上到下养护均匀,避免形成干湿循环,克服了以往墩身混凝土洒水养护不均匀的弊病,较好解决了墩身表面混凝土的开裂问题。该喷淋养护装置利用喷淋孔向土桥墩喷水使其保持湿润,但由于喷孔孔径较小,而孔间距较大,桥墩有些区域无法保持湿软,养护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竖向构件淋水养护系统。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竖向构件每个表面均有淋水孔眼,并在淋水管与竖向构件之间设置吸水层,吸水层均匀湿润后,再流向竖向构件,保证混凝土竖向构件表面充分湿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竖向构件淋水养护系统,包括设置在混凝土竖向构件四周的淋水管1以及设置在淋水管1上的淋水孔2,所述淋水管1一侧与进水管3相连,另一侧与出水管4相连;所述淋水管1的外侧包裹吸水层5或在对应淋水管1位置的混凝土竖向构件表面设置吸水层5。所述吸水层为麻布或草席。

所述淋水孔2上设置有喷嘴11,喷嘴11将水喷洒至吸水层5。

所述进水管3另一端与前一混凝土竖向构件的出水管或整个楼层养护用水管6相连。

所述养护用水管6与进水管3之间设置闸阀。

所述淋水孔2的孔径为8~15mm,孔间距为100~150mm。

所述淋水管1、进水管3和出水管4的孔径为20~25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沿竖向构件(框架柱或外墙)四周在梁底模下安装淋水管,利用相应规格抱箍与框架柱相固定。框架柱四周淋水管钻开淋水孔,框架柱两面分别设置进水管、出水管与固定于框架柱的淋水管相连。进水管另一端连接上一框架柱出水管或整个楼层养护用水进水管;出水管另一端连接下一框架柱进水管,若为最后一个框架柱,对该管进行封堵处理,淋水孔的孔间距过小时,淋水管件加工量大,费时,且淋水量大,造成不必要的用水浪费,孔间距过大时相邻淋水孔之间的构件水化效果不好。本实用新型在淋水管的表面包裹一层吸水层,吸水层吸水饱和后,水向下流,保证整个竖向构件都能较好地水化,同时又不影响工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竖向构件每个表面均有淋水孔眼,可保证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人员无需穿梭结构架体即可对竖向构件养护到位,节省人力、水资源;可根据混凝土表面湿润程度、气候温度条件控制淋水养护次数、每次淋水时间长短,保证养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混凝土竖向构件淋水养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养护用水管的结构图;

图3为养护系统应用在建筑外墙上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1-淋水管,2-淋水孔,3-进水管,4-出水管,5-吸水层,6-养护用水管,7-第一支管,8-第二支管,9-楼层,10-竖向构件,11-喷嘴,12-建筑外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1混凝土竖向构件淋水养护系统应用在框架柱上

如图1所示,所述混凝土竖向构件淋水养护系统,包括设置在混凝土竖向构件10四周的淋水管1以及设置在淋水管1上的淋水孔2,淋水管1一侧与进水管3相连,另一侧与出水管4相连;淋水管1的外侧包裹有吸水层5;本实施例中吸水层5为麻布,放水性好,竖向构件10为框架柱。还可以将吸水层5紧贴竖向构件10的外表面,且位于竖向构件10与淋水管1之间,打淋水孔2时,控制好角度,使淋水孔出来的水流向吸水层,吸水层吸水后,水顺着吸水层流向竖向构件10。

进水管3另一端与前一混凝土竖向构件10出水管或整个楼层养护用水管6相连,养护用水管6与第一支管7、第二支管8相连,第一支管7、第二支管8上均设有阀门,且均位于淋水养护系统所在的楼层9上方,第一支管7为淋水养护系统供水,第一支管7通过水管与第一个凝土竖向构件的进水管相连;第二支管8用于运输楼层施工用水;

淋水孔2的孔径为10mm,孔间距为100mm。淋水管1、进水管3和出水管4的孔径为 25mm。

本实施例将竖向构件10与框架梁、板混凝土同时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24小时后,进行柱模拆除,柱模拆除后,立即安装自动淋水系统,具体如下:

1、施工用水竖管在每个施工楼层设置两根支管,如图2:第一支管7为楼层竖向构件养护系统进水管,第二支管8为楼层施工用水管。

2、沿框架柱(竖向构件)四周在梁底模下安装PVC管(淋水管1),利用相应规格抱箍与框架柱相固定。框架柱四周PVC管钻开@100的孔眼(淋水孔2),并包裹吸水层 5,框架柱两面分别设置进水管3、出水管4与固定于框架柱PVC管(淋水管1)相连。进水管另一端连接上一框架柱出水管或第一支管7;出水管另一端连接下一框架柱进水管,若为最后一个框架柱,对该管进行封堵处理。

3、待整个楼层养护系统安装完成后,安排专人进行养护,并看护系统不被破坏。保证养护时间及养护效果。

实施例2混凝土竖向构件淋水养护系统应用在建筑外墙上

如图3、图4所示,所述混凝土竖向构件淋水养护系统,包括设置在混凝土竖向构件10 四周的淋水管1以及设置在淋水管1上的淋水孔2,淋水管1一侧与进水管3相连,另一侧与出水管4相连;淋水管1与建筑外墙之间设有吸水层5,本实施例中吸水层5为草席,草席可以设置1米~2米长;淋水孔2上安装有喷嘴11,调整喷嘴11的角度,将水均匀喷洒在草席顶部,草席吸水饱和后,水流向建筑外墙上,是水泥充分水化,其他同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