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玻璃镀膜渐变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9669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结构的玻璃镀膜渐变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玻璃镀膜渐变镜。



背景技术:

在户外拍摄时,天空与地面的光差很多时都相当之大。由于相机感光组件的宽容度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拍到天空、地面都同时曝光正常的照片。要天空曝光准确,地面就会曝光不足而变成一片瘀黑;要地面曝光准确,又会使天空曝光过度而变成死白一片。尤其是在多云、日出日落等时候,这个光差问题便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玻璃镀膜渐变镜,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结构的玻璃镀膜渐变镜,包括有一透明玻璃镜片,所述透明玻璃镜片上设置有若干层渐变感光膜,所述渐变感光膜由多层第一膜层及第二膜层交替镀制形成的交替结构,所述第一膜层为Al2O3,所述第二膜层为Ti。

进一步的,所述渐变感光膜的渐变方式为软性渐变、硬性渐变或反向渐变。

进一步的,所述软性渐变的渐变感光膜结构占镜片尺寸百分比分别是中性区域33%±10%,渐变区域27%±10%,高透区域40%±10%。

进一步的,所述硬性渐变的渐变感光膜结构占镜片尺寸百分比分别是中性区域50%±10%,渐变区域13%±10%,高透区域37%±10%。

进一步的,所述反向渐变的渐变感光膜结构占镜片尺寸百分比分别是短渐变7±10%,中性区域20%±10%,渐变区域27%±10%,高透区域46%±10%。

进一步的,与渐变感光膜位置对应的吸光膜中折射光腔的密集程度为渐变区域>中性区域>高透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渐变感光膜外层还覆盖有防水膜。

进一步的,所述渐变感光膜下方还覆盖有吸光膜,所述吸光膜设置有多个贯穿吸光膜相对两侧的折射光腔,所述折射光腔为管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整体过渡结构设计更加准确,在使用该产品拍摄时能够更大程度的利用滤镜尺寸去合理的构图,不会出现现状镀膜渐变镜因减光膜层分布结构比例不合理导致镜片无法使用或拍摄时不能良好构图以及曝光率差等诸多问题;

2、本实用新型除了更改渐变结构外,还采用了超低反射设计,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采用吸光膜设计,吸光膜通过管状的折射光腔降低光线反射率,将镜片表面的反射压至小于0.5%以下,相比于目前市面上高反射的产品,消除了反射产生的鬼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渐变感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吸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结构的玻璃镀膜渐变镜,如图1-图3所示,包括有一透明玻璃镜片1,所述透明玻璃镜片上1设置有若干层渐变感光膜3,所述渐变感光膜3由多层第一膜层31及第二膜层32交替镀制形成的交替结构,所述第一膜层31为Al2O3,所述第二膜层32为Ti。

所述渐变感光膜3的渐变方式为软性渐变、硬性渐变或反向渐变。

所述软性渐变的渐变感光膜结构占镜片尺寸百分比分别是中性区域33%±10%,渐变区域27%±10%,高透区域40%±10%。

所述硬性渐变的渐变感光膜结构占镜片尺寸百分比分别是中性区域50%±10%,渐变区域13%±10%,高透区域37%±10%。

所述反向渐变的渐变感光膜结构占镜片尺寸百分比分别是短渐变7±10%,中性区域20%±10%,渐变区域27%±10%,高透区域46%±10%。

与渐变感光膜3位置对应的吸光膜2中折射光腔5的密集程度为渐变区域>中性区域>高透区域。

所述渐变感光膜3外层还覆盖有防水膜4。

所述渐变感光膜3下方还覆盖有吸光膜2,所述吸光膜2设置有多个贯穿吸光膜2相对两侧的折射光腔5,所述折射光腔5为管状。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