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文档序号:10695904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干混砂浆材料由水泥、砂、矿物活性掺和料、粉体减水剂、粘度调节剂、自支撑粘聚功能剂、速凝剂和增强纤维组成,计量称取相应组分经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所述干混砂浆材料。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水泥材料的流变特征,使得其具有类黏土强塑形的自支撑性能,类似于面团状,可进行揉、捏、拉伸造型制备异形构件,待其自然水化固化后将构件形状保留,在无支撑条件下,直接制备各种异形结构构件,避免了模具生产对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
一种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进行3D打印的干混砂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新拌合水泥混凝土材料,具有一定的工作性能,在外界模具约束下,新拌合混凝土通过流动填满模具,表现为可塑性;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达到初凝、终凝阶段),新拌合混凝土逐渐失去流动性,使得水泥状态不再发生自发改变,从而保持模具的形状,失去可塑性。在该过程中,水泥的成型需要依靠外加模具,而可塑性表现为水泥经流动或者振捣工艺填满模具。
[0003]无机硅酸盐材料黏土,与适量水混合后形成泥团,具有很好的结合特性,在外力作用下,泥团发生变形但不开裂,外力散去后,仍能保持原有形状不变,可以形成开口的自支撑结构。这种性质称为黏土的可塑性。
[0004]比较水泥的可塑性与黏土的可塑性可以看出,水泥自身的坍塌特性,使得其不能具有外力撤去后保持形状的能力(自支撑特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改变传统水泥混凝土成型特征,提供一种具有类黏土可揉、捏塑形特征的水泥干混砂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6]一种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由水泥、砂、矿物活性掺和料、粉体减水剂、增强纤维及粘度调节剂、自支撑粘聚功能剂和速凝剂组成,按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组成含量:
水泥100份,砂50?200份,矿物活性掺和料5?40份,粉体减水剂0.05?2份,粘度调节剂
0.01?0.5份,自支撑粘聚功能剂0.5?10份,速凝剂I?10份,增强纤维0.5?20份。
[0007]所述的水泥为强度不低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所述砂为石英砂、白晶砂、河沙中的一种,砂最大粒径为5 mm;
所述矿物活性掺和料包括偏高岭土、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的两种或多种复配活性组分,优选以下组分及重量份比例:偏高岭土:硅灰:粉煤灰或磨细矿渣=1:0.5-1.5:0-1.5oo
[0008]所述的粉体减水剂为粉体聚羧酸减水剂、粉体萘系减水剂、粉体三聚氰胺减水剂中的一种。
[0009]所述的粘度调节剂为甲基纤维素醚、甲基羟丙基纤维素醚、甲基羟乙基纤维素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所述的自支撑粘聚功能剂为超细聚乙烯醇微粉、水泥触变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聚乙烯醇微粉的分子量为5?20万,粘度15?50 mPa.s;所述的水泥触变润滑剂为硅酸镁铝、淀粉醚类中的一种。
[0011 ]所述的速凝剂选自碳酸钠、碳酸锂、铝酸盐、硅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增强纤维为长度为3?40 mm的聚乙烯醇纤维、聚丙烯纤维、耐碱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钢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根据配方,按重量份分别计量水泥,砂,矿物活性掺和料,粉体减水剂,粘度调节剂,自支撑粘聚功能剂,速凝剂,增强纤维,并依次加入到干混搅拌设备中搅拌混合均匀,从而得到类黏土强可塑形干混砂浆;
(2)将所述类黏土强可塑形干混砂浆加入到砂浆搅拌机中,加入相应重量25?40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一种新拌合可塑性浆料;
(3)根据应用需求,对所述浆料进行相应的挤压、揉捏以制备获得特定的形状和造型;或按照水泥3D打印工艺对所述浆料进行挤出堆积成型,制备相应的构件。
[0013]本发明的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干混砂浆改变了传统水泥材料的流变特征,使得其具有类黏土强塑形的自支撑性能,类似于面团状,可直接进行揉、捏、拉伸造型制备异形构件,待其自然水化固化后将构件形状保留。从而免去了对模具的依赖,在无支撑条件下,直接制备各种异形结构构件。
[0014](2)干混砂浆材料可满足水泥3D打印技术要求,有效缩短了装饰制品生产中模具加工的时间,避免模具材料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3 )材料强度高、稳定性好、变形小。
[0015](4)材料施工方便,应用简单,加水搅拌即可使用,可以随意制备任何形状的结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制品的外形特征示意图。
[0017]【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1
(1)根据配方,按重量份分别计量普通硅酸盐水泥100份,石英砂50份,偏高岭土10份、硅灰15份、粉煤灰15份,粉体聚羧酸减水剂2份,甲基纤维素醚0.5份,超细聚乙烯醇微粉10份,碳酸钠10份,聚乙烯醇纤维10份,钢纤维10份,并依次加入干混搅拌设备中搅拌混合均匀,按一定重量进行包装分包,从而得到类黏土强可塑形干混砂浆;
(2)将所述类黏土强可塑形干混砂浆加入到砂浆搅拌机中,加入相应重量25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新拌合可塑性浆料;
(3)根据应用需求,对所述浆料进行相应的挤压、揉捏以制备获得特定的形状和造型。
[0019]实施例2
(1)根据配方,按重量份分别计量白色硅酸盐水泥100份,白晶砂200份,偏高岭土3.3份、硅灰1.7份,粉体萘系减水剂0.05份,甲基羟丙基纤维素醚0.01份,硅酸镁铝水泥触变润滑剂0.5份,碳酸锂I份,聚丙烯纤维0.3份、耐碱玻璃纤维0.2份,并依次加入干混搅拌设备中搅拌混合均匀,按一定重量进行包装分包,从而得到类黏土强可塑形干混砂浆;
(2)将所述类黏土强可塑形干混砂浆加入到砂浆搅拌机中,加入相应重量40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新拌合可塑性浆料;
(3)根据应用需求,按照水泥3D打印工艺对所述浆料进行挤出堆积成型,制备相应的构件。
[0020] 实施例3
(1)根据配方,按重量份分别计量硫铝酸盐水泥100份,河沙100份,磨细矿渣1份、磨细矿渣5份,粉体三聚氰胺减水剂I份,甲基纤维素醚0.1份、甲基羟乙基纤维素醚0.2份,淀粉醚类水泥触变润滑剂5份,铝酸盐3份、硅酸盐3份,玄武岩纤维12份,并依次加入干混搅拌设备中搅拌混合均匀,按一定重量进行包装分包,从而得到类黏土强可塑形干混砂浆;
(2)将所述类黏土强可塑形干混砂浆加入到砂浆搅拌机中,加入相应重量30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新拌合可塑性砂浆;
(3)根据应用需求,对所述浆料进行相应的挤压、揉捏以制备获得特定的形状和造型。
【主权项】
1.一种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及含量: 水泥10份, 砂50?200份, 矿物活性掺和料 5?40份, 粉体减水剂0.05?2份, 粘度调节剂0.0I?0.5份, 自支撑粘聚功能剂0.5?10份, 速凝剂I?10份, 增强纤维0.5?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为强度不低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的一种;所述砂为石英砂、白晶砂、河沙中的一种,最大粒径为5 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活性掺和料包括偏高岭土、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中的两种或多种复配活性组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活性掺和料的组分及重量份比例:偏高岭土:硅灰:粉煤灰或磨细矿渣=1:0.5?1.5:0~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体减水剂为粉体聚羧酸减水剂、粉体萘系减水剂、粉体三聚氰胺减水剂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度调节剂为甲基纤维素醚、甲基羟丙基纤维素醚、甲基羟乙基纤维素醚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支撑粘聚功能剂为超细聚乙烯醇微粉、水泥触变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聚乙烯醇微粉的分子量为5?20万,粘度15?50 mPa.s;所述的水泥触变润滑剂为硅酸镁铝、淀粉醚类中的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速凝剂选自碳酸钠、碳酸锂、铝酸盐、硅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纤维为长度为3~40 mm的聚乙烯醇纤维、聚丙烯纤维、耐碱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钢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10.—种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3D打印用干混砂浆材料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1)根据配方,按重量份分别计量水泥,砂,矿物活性掺和料,粉体减水剂,粘度调节剂,自支撑粘聚功能剂,速凝剂和增强纤维,并依次加入到干混搅拌设备中搅拌混合均匀,从而得到类黏土强可塑形干混砂浆; (2)将所述类黏土强可塑形干混砂浆加入到砂浆搅拌机中,加入相应重量25?40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一种新拌合可塑性浆料; (3)根据应用需求,对所述浆料进行相应的挤压、揉捏以获得特定的形状和造型;或按照水泥3D打印工艺对所述浆料进行挤出堆积成型,制备相应的构件。
【文档编号】C04B28/06GK106064911SQ201610347021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4日 公开号201610347021.X, CN 106064911 A, CN 106064911A, CN 201610347021, CN-A-106064911, CN106064911 A, CN106064911A, CN201610347021, CN201610347021.X
【发明人】熊吉如, 张敦谱
【申请人】南京倍立达新材料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