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茎点霉内酯类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41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拟茎点霉内酯类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一株拟茎点霉属印楝植物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到的新的拟茎点霉内酯类抗菌化合物。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是一大类尚未被开发的生物资源,能产生多种类型、结构新颖的化合物,是重要的活性次生产物来源,己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从温带和热带植物中寻找内生真菌。印楝C^s&'2^c力&i/^7caA.Juss)为热带树种,,具有很高的生物农药和医药价值。印度研究人员从生长在印度的印楝植物中分离和鉴定了内生真菌(RajagopalKetal,Cr677"cie/ce,2000,然1375;MaheshBetal,Q/r_re/t6bj'e"ce,2005,S《218;VermaVCetal,.析cro6』'W^coA^f,2007,,5《119),但未涉及到次生代谢产物。从生长在云南省元江县的印楝植物茎皮部位分离到内生真菌,其中-一株菌YM311483鉴定为拟茎点霉属。据文献报道已从一种炭角菌属真菌ZWarj'aM;"ipJex中分离到两个十元环内酯Mult.iplolidesA禾口B(Boo叩hongS,etal,^A^.尸rod,2001,W,965)以及从--株拟茎点霉属的喜树内生真菌中分离到四个十元环内酯(TanQetal,.Ch'瓜力cte,2007,%1811)。本发明的目的是从一株拟茎点霉属印楝植物内生真菌YM311483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出新的具有抗菌作用的拟茎点霉内酯类化合物。'本发明所述的拟茎点霉内酯类化合物命名为Phomoposolide,分子式为Cl2h,A,结构式为
背景技术

发明内容113本发明利用色谱分离技术从一株鉴定为拟茎点霉属(/%o/^a^'ssp.)的印楝(力za必」rac力z^i"必ca)植物内生真菌YM311483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内酯类化合物phoinoposolide,且具有抗菌作用。本化合物外观为无色结晶,分子式d孔A,高分辨质谱ESI-MS:28L105G[M+NaF,^和13C核磁共振谱数据见表l。表1Phomoposolide的'H和KiC核磁共振谱数据'<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氢谱和碳谱数据都是以四甲基硅烷(TMS)为内标在500/12:5MHz的核磁共振仪上测定,溶于氘代氯仿,化学位移以ppm为单位,偶合常数/以Hz为单位。根据高分辨ESIMS和13C丽R(DEPT)谱,推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2H1806,不饱和度为4。红外光谱在3536cm—、1743cm-'及1702cm—'处有强吸收峰,这些数据表明化合物中存在一个羟基、一个酯基及一个羰基。'H和13C(DEPT)麗R谱显示以下信号一个乙酰基[SH2.19,Sc21.3(q),170.9(s)]、--个甲基双峰(&1.25,d,/=6.3Hz)、四个不等价的亚甲基[Sn2.66(dd,/二11.9,16.5Hz),O(t);SH2.24(dd,/=13.2,15.0Hz),i.71(m),5C27.5(t);SH2.87(dd,/=11.3,17.9Hz),2.35(brs),5C42.4(t);SH2.39(overlap),2.09(ddd,/=2.2,5.9,14.8Hz),Sc39.S:(t:)]、三个被氧化的次甲基[Sh4.51(m),Sc66.1(d);SH5.00(dd,/=1.0,4,6Hz),5C76.3(d);55.21(iii),&67.1(d)]、一个酯基(^172.2)及一个羰基(Se207.8),这些数据显示本化合物是一个十元环内酯。其W」HCOSY谱显示从H-3至H-6及从H-8至H-11之间的连接。HMBC谱显示以下相关点C-2(5cl72.2,s)与H-3(5H2.38,2.66)、H-4(5H1.71,2.24)、H-105.21)相关,C-7(Sc207.8,s)与H-6(5H2.35,2.87)、H-8(SH5.00)、H-9(5H2.09,2.39)相关,推测羰基位于C-7。翻C谱同时也显示,酯基碳(Sc170.9,s)与H-8和甲基质子(5H2.19,s)相关,表明乙酰基位于C-8上。H-8的偶合常数分别为1.0、4.6Hz以及N0ESY谱显示H-8与H-9a、H-9b的相关,推测C-8上的乙酰基为or取代。H-6a(,5H2。87,dd)的偶合常数分别为二11.3Hz、/6a,6b=17.9Hz表明C--5上的羟基为『取代。这些推测均得到化合物的X-单晶衍射分析的论证(见图l)。基于以上数据分析,推断出化合物的结构式。由于化合物来源于拟茎点霉属0%0皿>;^^'5)真菌,命名为Phomoposolide,系统化学名称为(2《45",7^-7-hydroxy-2-raethy1-5,10-dioxooxecan-4-ylacetate。化合物Phomoposolide的抗菌活性测定结果采用滤纸片扩散法(Bar'ryALetal,yd必'cro&'o丄,197《7ft885)测定对七种植物致病真菌,黑曲霉(Aspergi""s77&er),灰葡萄孢(^tzyt^ci/erea),燕麦镰孢(尸〃5"ariiz/Z7aye77ace咖),串珠镰孢(尸〃5"ari咖/Z7om7j'/,ora7e),玉蜀黍长蠕孢(i7eJW/7f/ospari湖鹏j^'s),岛青霉(尸e//cj77iw历is^a/c/2.c〃/ff),小长喙霉(Q。/^'os^^肌',s)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值。结果显示,化合物Phomoposolide抗黑曲霉的MIC值为125pg/ml,抗灰葡萄孢和岛青霉的MIC值为250pg/ml,抗玉蜀黍长蠕孢的MIC值为500pg/ml。本发明的化合物Phomoposolide对黑曲霉、灰葡萄孢、岛青霉及玉蜀黍长蠕孢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农业领域作为植物杀菌、杀虫剂,具有较为广泛的用途。也可在人用药物中作为制备抗菌类药物的活性成分。图1为化合物Phomoposolide的X-晶体衍射结构图。5本发明所述化合物Phomoposolide的获得方式将YM311483菌株从试管斜面上接种到装有100mLPDB液体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水IOOOmL,pH自然)的20只500mL三角瓶内进行种子培养,在28'C摇床恒温培养,转速200r/min。培养4天后将种子培养液接种到200只500mL的三角瓶中进行扩大培养,每瓶装100mLPDB液体培养基,按10%接种量接种,同上培养条件培养6天。将完成发酵培养过程的产物经过滤,除去菌丝体,收集发酵液,真空浓縮至5L,用5L乙酸乙酯萃取四次,合并萃取液,浓縮得乙酸乙酯提取物,将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常压硅胶柱层析,以氯仿-丙酮溶剂系统从l:0到0:l梯度洗脱,将在TLC(GF254)板上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1)溶剂系统展开时极性最小的点A值约为0.6的组分合并,经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8:2)溶剂系统冲洗,再经凝胶SephadexLH-20柱层析,用丙酮冲洗,最后用石油醚-丙酮混合溶剂重结晶,纯化得无色结晶化合物Phomoposolide为95mgc本发明所述化合物Phomoposolide的用途由本发明所述化合物1.0-35%、常规助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溶剂中的任意一种)1.0-5.0%、常用乳化剂(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任意一种)1.0-10.0%,加水至100%,制成水乳剂制剂。所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本水乳剂制剂可作为植物杀菌剂,用于蔬菜、粮食、果树、药材等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防治剂。权利要求1、拟茎点霉内酯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命名为Phomoposolide,分子式为C12H18O6,结构式为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从一株拟茎点霉属印楝植物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到的新的拟茎点霉内酯类抗菌化合物。本发明所述的拟茎点霉内酯类化合物,命名为Phomoposolide,分子式为C<sub>12</sub>H<sub>18</sub>O<sub>6</sub>。本发明的化合物对黑曲霉、灰葡萄孢、岛青霉及玉蜀黍长蠕孢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农业领域作为植物杀菌、杀虫剂,具有较为广泛的用途。也可在人用药物中作为制备抗菌类药物的活性成分。结构式为右式。文档编号C07D313/00GK101468977SQ20071006650公开日2009年7月1日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8日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发明者吴少华,李治滢,李绍兰,杨丽源,陈有为申请人: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