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及注射用丹红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3804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及注射用丹红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丹酚酸和羟基红花黄色素的提取方法及丹红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国家药品标准(试行)颁布件》中所公布的丹红注射液是一种有很好临床疗效、应用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的传统中成药,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的重要急症治疗,常见的有冠心病、心绞痛等,还可以治疗淤血闭塞所致的胸痹即中风等。现有提取的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方法存在对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不彻底。而且现有的丹红注射液〔部颁标准WS-11220(ZD-1220)-2002〕制备过程中采用混合提取工艺,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含量低,而且制备出的是水针剂,由于水溶液中含氧气,所以其中的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容易氧化分解,长期储存后颜色会变深并产生沉淀,稳定性差,水针剂的运输和储存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存在对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不彻底和制备丹红注射液过程中采用混合提取工艺,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含量低、长期储存后颜色会变深并产生沉淀,以及制备出的丹红注射液的稳定性差、运输和储存不方便的问题,而提供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及注射用丹红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丹酚酸B的提取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先向丹参药材饮片加入丹参饮片质量8~18倍、质量浓度为35%~60%的乙醇和体积为乙醇体积1‰~4‰、浓度为1mol/L的盐酸浸泡1~2小时,然后回流提取1.5~3小时,滤出丹参药液,再向药渣加入药渣质量6~16倍、质量浓度为35%~60%的乙醇和体积为乙醇体积1‰~4‰、浓度为1mol/L的盐酸,回流提取1~2小时,滤出丹参药液,合并两次提取的丹参药液,再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6~1.24的丹参清膏;二、向丹参清膏中加入丹参清膏重量3~5倍的水,边加水边搅拌,室温下静置12~24小时,再过滤,丹参滤液用盐酸调节pH值为2.8~3.2,得到丹参酸化滤液;三、将大孔吸附树脂柱用pH值为2.8~3.2的盐酸酸化,将步骤二得到的丹参酸化滤液上样于大孔吸附柱上,用5~7倍树脂体积pH值为2.8~3.2的盐酸冲洗杂质,再用质量浓度为35%~55%的乙醇洗脱,收集1.5~2.5倍树脂体积的丹参洗脱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参洗脱液的pH值为4.0~4.2,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25的丹酚酸清膏;即得到丹酚酸B。
本发明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先向红花加入质量为红花质量16~20倍的水浸泡20~40分钟,煎煮20~40分钟,滤出红花药液,再向药渣加入质量为药渣质量14~18倍的水,煎煮20~40分钟,滤出红花药液,合并两次滤出的红花药液,冷却至室温;二、红花药液用盐酸调节pH值至1.9~2.2,静置6~24小时,再过滤,得到红花酸化滤液;三、将大孔吸附树脂柱用pH值为1.9~2.2的盐酸酸化,将步骤二得到的红花酸化滤液上样于大孔吸附柱上,用6~8倍树脂体积pH值为1.9~2.2的盐酸冲洗杂质,再用质量浓度为8%~15%的乙醇洗脱,收集4.5~6.0倍树脂体积的红花洗脱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红花洗脱液的pH值为4.0~4.2,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25的羟基红花黄色素清膏;即得羟基红花黄色素A。
用上述方法提取的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制备注射用丹红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按照丹参和红花药材重量比为3∶1的比例上述方法提取的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加入注射用水使配制成丹红药液并使丹红药液的含水量为75%~99%,搅拌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红药液的pH值为4.0~4.5,在0~10℃的条件下静置12~48小时;二、先用0.22μm或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再经过截流分子量为30K或50K的Millipore超滤柱进行超滤,将丹红滤液分装并冻干;即得到注射用丹红。
本发明的丹酚酸B的提取方法、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及注射用丹红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丹参采用35%~60%乙醇加盐酸回流提取,有效地防止了有效成分丹酚酸B在水溶液中的受热分解,并且提取完全充分,提取率为85%~95%,是现有方法的1.5~3倍。
2、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率为85%~95%,是现有方法的1.1~2.4倍。
3、丹参精制采取水洗液先过滤,后调pH值,再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有效地防止了有效成分被滤掉,使得有效单体成分丹酚酸B的含量及转移率都在80%以上。
4、在丹参和红花的大孔树脂精制时,均采用了大孔树脂使用前酸化、洗脱时酸水冲洗杂质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有效成分的损失。
5、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所采用的大孔吸附树脂成本低,在本制备工艺过程中吸附率高、洗脱效果好、再生容易、使用寿命长,至少可重复使用20次以上。
6、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所采用的截流分子量为30K或50K的Millipore超滤柱既可以彻底有效地除掉药液中的杂质、细菌和热原,又可以有效地保留有效成分。
7、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容易、效率高、成本低,特别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8、本发明产品有效成分含量控制采用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两个单体有效成分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测定方法准确、简单、稳定,使得有效成分在生产过程中的检测和控制都非常稳定,二者含量合计在60%以上。
9、本发明将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根据它们物理性质的差异分别进行提取,提取出的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不但提取率高,丹酚酸B的纯度也提高了40%~100%,羟基红花黄色素A纯度也提高了30%~50%。
10、现有的丹红注射水针剂,由于水溶液中含氧气,所以其中的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容易氧化分解,长期储存后颜色会变深并产生沉淀,药物失效,而且水针剂不便于运输。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实施方式的丹酚酸B的提取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先向丹参药材饮片加入丹参饮片质量8~18倍、质量浓度为35%~60%的乙醇和体积为乙醇体积1‰~4‰、浓度为1mol/L的盐酸浸泡1~2小时,然后回流提取1.5~3小时,滤出丹参药液,再向药渣加入药渣质量6~16倍、质量浓度为35%~60%的乙醇和体积为乙醇体积1‰~4‰、浓度为1mol/L的盐酸,回流提取1~2小时,滤出丹参药液,合并两次提取的丹参药液,再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6~1.24的丹参清膏;二、向丹参清膏中加入丹参清膏重量3~5倍的水,边加水边搅拌,室温下静置12~24小时,再过滤,丹参滤液用盐酸调节pH值为2.8~3.2,得到丹参酸化滤液;三、将大孔吸附树脂柱用pH值为2.8~3.2的盐酸酸化,将步骤二得到的丹参酸化滤液上样于大孔吸附柱上,用5~7倍树脂体积pH值为2.8~3.2的盐酸冲洗杂质,再用质量浓度为35%~55%的乙醇洗脱,收集1.5~2.5倍树脂体积的丹参洗脱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参洗脱液的pH值为4.0~4.2,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25的丹酚酸清膏;即得到丹酚酸B。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一的丹参清膏的相对密度为40~60℃的条件下丹参清膏相对于水的密度;步骤三的丹酚酸清膏的相对密度为40~60℃的条件下丹酚酸清膏相对于水的密度。
具体实施方式
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先向丹参药材饮片加入丹参饮片质量12~14倍、质量浓度为45%~55%的乙醇和体积为乙醇体积2‰~3‰、浓度为1mol/L的盐酸浸泡1.2~1.8小时,然后回流提取2~2.5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先向丹参药材饮片加入丹参饮片质量13倍、质量浓度为50%的乙醇和体积为乙醇体积2.5‰、浓度为1mol/L的盐酸浸泡1.5小时,然后回流提取2.2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再向药渣加入药渣质量10~12倍、质量浓度为48%~52%的乙醇和体积为乙醇体积1.5‰~3.5‰、浓度为1mol/L的盐酸,回流提取1.2~1.8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再向药渣加入药渣质量11倍、质量浓度为51%的乙醇和体积为乙醇体积2‰、浓度为1mol/L的盐酸,回流提取1.5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丹参药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 8~1.22的丹参清膏。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丹参药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的丹参清膏。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向丹参清膏中加入丹参清膏重量4倍的水。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丹参清膏加水后静置15~21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丹参清膏加水后静置17~19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丹参清膏加水后静置18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丹参滤液用盐酸调节pH值为3.0。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盐酸的质量浓度为3%~10%。
具体实施方式
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将大孔吸附树脂柱用pH值为3.0的盐酸酸化。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用6倍柱体积pH值3.0的盐酸冲洗杂质。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再用质量浓度为40%~50%的乙醇洗脱。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再用质量浓度为55%的乙醇洗脱。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参洗脱液的pH值为4.1。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10%。
具体实施方式
十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1.20的丹酚酸清膏。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的丹酚酸清膏。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大孔吸附树脂的型号为HZ801、AB-8或D101。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上样流速为1个树脂体积/小时~1.5个树脂体积/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冲洗杂质的流速为1个树脂体积/小时~1.5个树脂体积/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洗脱流速为1个树脂体积/小时~1.5个树脂体积/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收集2倍树脂体积的丹参洗脱液。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大孔吸附树脂的重量为丹参重量的2倍。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本实施方式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先向红花加入质量为红花质量16~20倍的水浸泡20~40分钟,煎煮20~40分钟,滤出红花药液,再向药渣加入质量为药渣质量14~18倍的水,煎煮20~40分钟,滤出红花药液,合并两次滤出的红花药液,冷却至室温;二、红花药液用盐酸调节pH值至1.9~2.2,静置6~24小时,再过滤,得到红花酸化滤液;三、将大孔吸附树脂柱用pH值为1.9~2.2的盐酸酸化,将步骤二得到的红花酸化滤液上样于大孔吸附柱上,用6~8倍树脂体积pH值为1.9~2.2的盐酸冲洗杂质,再用质量浓度为8%~15%的乙醇洗脱,收集4.5~6.0倍树脂体积的红花洗脱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红花洗脱液的pH值为4.0~4.2,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25的羟基红花黄色素清膏;即得羟基红花黄色素A。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三的羟基红花黄色素清膏的相对密度为40~60℃的条件下羟基红花黄色素清膏相对于水的密度。
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先向红花加入质量为红花质量17~19倍的水浸泡25~35分钟,煎煮25~35分钟。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先向红花加入质量为红花质量18倍的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再向药渣加入质量为药渣质量15~17倍的水,煎煮25~30分钟。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再向药渣加入质量为药渣质量16倍的,煎煮28分钟。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红花药液用盐酸调节pH值至2.0~2.1,静置10~20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红花药液用盐酸调节pH值至2.0,静置15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盐酸质量浓度为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三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将大孔吸附树脂柱用pH值为2.1的盐酸酸化。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十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用7倍树脂体积pH值2.0的盐酸冲洗杂质。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十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再用质量浓度为10%~12%的乙醇洗脱。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十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再用质量浓度为11%的乙醇洗脱。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十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红花洗脱液的pH值为4.1。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三十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20的羟基红花黄色素清膏。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十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的羟基红花黄色素清膏。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大孔吸附树脂的型号为X-5或D4020。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上样流速为1个树脂体积/小时~1.5个树脂体积/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冲洗杂质的流速为1个树脂体积/小时~1.5个树脂体积/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洗脱流速为1个树脂体积/小时~1.5个树脂体积/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收集5倍树脂体积的红花洗脱液。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大孔吸附树脂的重量为红花重量的4倍。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本实施方式用具体实施方式
一提取的丹酚酸B和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提取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制备注射用丹红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按照丹参和红花药材重量比为3∶1的比例取具体实施方式
一提取的丹酚酸B和具体实施方式
二十六提取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加入注射用水使配制成丹红药液并使丹红药液的含水量为75%~99%,搅拌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红药液的pH值为4.0~4.5,在0~10℃的条件下静置12~48小时;二、先用0.22μm或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再经过截流分子量为30K或50K的Millipore超滤柱进行超滤,将丹红滤液分装并冻干;即得到注射用丹红。
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使丹红药液的含水量为80%~95%。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使丹红药液的含水量为85%~90%。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使丹红药液的含水量为88%。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红药液的pH值为4.2~4.4。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四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10%。
具体实施方式
五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红药液的pH值为4.3。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在2~8℃的条件下静置18~30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在4~6℃的条件下静置25~28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十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在5℃的条件下静置27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十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十五本实施方式的注射用丹红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提取丹酚酸B;二、提取羟基红花黄色素A;三、按照丹参和红花药材重量比为3∶1的比例取步骤一提取的丹酚酸B和步骤二提取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加入注射用水使配制成丹红药液并使丹红药液的含水量为85%,搅拌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红药液的pH值为4.2,在5℃的条件下静置40小时;四、先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再经过截流分子量为30K的Millipore超滤柱进行超滤,将丹红滤液分装并冻干;即得到注射用丹红。
本实施方式步骤一提取丹酚酸B的方法为一、先向丹参药材饮片加入丹参饮片质量16倍、质量浓度为50%的乙醇和体积为乙醇体积2‰、浓度为lmol/L的盐酸浸泡1.5小时,然后回流提取2小时,滤出丹参药液,再向药渣加入药渣质量12倍、质量浓度为55%的乙醇和体积为乙醇体积2‰、浓度为lmol/L的盐酸,回流提取1.5小时,滤出丹参药液,合并两次提取的丹参药液,再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的丹参清膏;二、向丹参清膏中加入丹参清膏重量4倍的水,边加水边搅拌,室温下静置20小时,再过滤,丹参滤液用盐酸调节pH值为2.9,得到丹参酸化滤液;三、将大孔吸附树脂柱用pH值为2.9的盐酸酸化,将步骤二得到的丹参酸化滤液上样于大孔吸附柱上,上样流速为1个树脂体积/小时~1.5个树脂体积/小时,用6倍树脂体积pH值2.9的盐酸冲洗杂质,洗脱流速为1个树脂体积/小时~1.5个树脂体积/小时,再用2倍柱体积、质量浓度为50%的乙醇洗脱,洗脱流速为1个树脂体积/小时~1.5个树脂体积/小时,收集2.0倍树脂体积的丹参洗脱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参洗脱液的pH值为4.1,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的丹酚酸清膏;即得到丹酚酸B。
本实施方式步骤二提取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方法为一、先向红花加入质量为红花质量18倍的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滤出红花药液,再向药渣加入质量为药渣质量16倍的水浸泡35分钟,煎煮35分钟,滤出红花药液,合并两次滤出的红花药液,冷却至室温;二、红花药液用盐酸调节pH值至2.0,静置18小时,再过滤,得到红花酸化滤液;三、将大孔吸附树脂柱用pH值为2.0的盐酸酸化,将步骤二得到的红花酸化滤液上样于大孔吸附柱上上样流速为1个树脂体积/小时~1.5个树脂体积/小时,用7倍柱体积pH值2.0的盐酸冲洗杂质,洗脱流速为1个树脂体积/小时~1.5个树脂体积/小时,再用质量浓度为12%的乙醇洗脱,洗脱流速为1个树脂体积/小时~1.5个树脂体积/小时,收集5.0倍树脂体积的红花洗脱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红花洗脱液的pH值为4.1,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的羟基红花黄色素清膏;即得羟基红花黄色素A。
将本实施方式制得的注射用丹红进行如下药效学试验研究 1、注射用丹红对冠脉结扎所致犬心肌梗塞模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红给药对冠脉结扎所致犬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成年家犬30只,雌雄各半,体重13.6±1.25kg,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和丹红注射液阳性对照组。试验时将犬以戊巴比妥钠30mg·kg-1麻醉,气管插管,连接人工呼吸机,以针状电极插入四肢及胸前皮下。沿胸骨左缘3-4肋间开胸,充分暴露心脏。剪开心包缝制心包吊床。用0号丝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上中1/3处,结扎15min后各组分别给药,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3mg·kg-1、6mg·kg-1、和12m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给药剂量为4ml·kg-1,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结扎前、结扎稳定后、给药后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心外膜电图EKG,并计算∑-ST和NST。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记录结扎前、结扎稳定后和给药后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血流动力学生理参数。分离颈动脉,抽取动脉血,经颈外静脉插管至冠状静脉窦取冠状静脉血以血氧计测血氧含量。同时抽血2ml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的含量。药后3h,取心脏称重,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1)心肌缺血程度(∑-ST)和心肌缺血范围(NST)冠脉结扎后,各组犬ST段明显抬高。与同期模型组相比,注射用丹红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丹红注射液药后∑-ST和NST均有降低,高剂量组药后30~90min的∑-ST、药后60~120min的NST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时间点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有降低趋势;中剂量组药后60min的∑-ST、药后60~90min的NST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ST和NST均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丹红注射液阳性对照组药后30min、60~90min分别对∑-ST的抬高和NST的增加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药后各时间点∑-ST和NST无显著性差异,但注射用丹红高剂量有进一步降低∑-ST和NST趋势,具体实验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注射用丹红对急性心肌缺血心外膜电图∑-ST(

,mv)的影响 注①n=6;②*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表2注射用丹红对冠状动脉结扎犬心肌缺血范围

的影响 注①n=6;②*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③ΔP<0.05,ΔΔP<0.01与药前值比较。
(2)心肌梗死范围冠脉结扎后195min各组犬均出现明显的心肌梗死,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药和注射用丹红各剂量均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注射用丹红中剂量组心肌梗死区面积占左心室及全心的比例分别较模型组低2.68%和6.36%,高剂量组分别降低3.06%和6.55%,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丹红低剂量组分别降低1.29%和5.15%,有降低趋势,但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阳性对照组心肌梗死区面积占左心室及全心的比例分别较模型组低2.18%和5.7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心肌梗死区面积无显著性差异,但注射用丹红高剂量有进一步降低心肌梗死区面积趋势,具体实验数据如表3所示。
表3注射用丹红对冠状动脉结扎犬心肌梗塞范围

的影响 注①n=6;②*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3)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冠状动脉结扎后各组动物血清CK和LDH较结扎前明显升高。注射用丹红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药后180min血清酶虽亦有升高,但升高的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注射用丹红3mg·kg-1药后180min对血清酶的升高有一定抑制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6mg·kg-1和12mg·kg-1给药可明显抑制血清LDH、CK的活性升高(P<0.05或P<0.01)。丹红注射液药后亦可显著抑制血清LDH、CK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抑制血清LDH、CK的活性升高作用无显著性差异,但注射用丹红高剂量组可进一步抑制LDH、CK的活性升高程度,具体实验数据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注射用丹红对冠状动脉结扎犬血清乳酸脱氢酶(

,U/L)的影响 注①n=6;②*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表5注射用丹红对冠状动脉结扎犬血清肌酸肌酶(

,U/L)的影响 注①n=6;②*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4)左心室内压(LV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与模型组比较,注射用丹红各剂量和阳性对照组结扎后15min给药,LVP未见变化;对于LVEDP,注射用丹红中、高剂量组和丹红注射液阳性对照组对心肌收缩性能下降引起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升高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药后90~180min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注射用丹红低剂量给药后对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升高有一定抑制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具体实验数据如表6、表7和表8所示。
表6注射用丹红对犬dp/dtmax的影响
注*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表7注射用丹红对犬LVEDP的影响
注*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表8注射用丹红对犬LVP的影响
注*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对于dp/dtmax,与模型组比较,注射用丹红中、高剂量组和丹红注射液阳性对照组均有增加作用,药后90~180min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注射用丹红低剂量给药后对dp/dtmax有增加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
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LVP、LVEDP和dp/dtmax差异不明显,但注射用丹红高剂量组LVEDP、dp/dtmax分别有进一步降低和增加趋势。
(5)主动脉流量(CO)和冠状动脉流量(CAF)与模型组比较,注射用丹红中、高剂量给药后,对麻醉犬CO和CAF药后变化率有增加作用,分别于药后60~120min和60~180min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时间点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有增加趋势;注射用丹红低剂量药后CO和CAF药后变化率亦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丹红注射液阳性对照组药后90~120min对CO和CAF药后变化率有明显增加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CO、CAF无显著性差异,但注射用丹红高剂量有进一步增加CO、CAF趋势,具体实验数据如表9和表10所示。
表9注射用丹红对犬CO的影响
注①n=6;②*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表10注射用丹红对犬CAF的影响
注①n=6;②*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6)动静脉血氧含量与模型组进行比较,注射用丹红中、高剂量组和丹红注射液阳性对照组于给药后60min开始,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明显上升(P<0.05或P<0.01),其中注射用丹红高剂量组作用时间可达药后180min。注射用丹红低剂量组有增加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注射用丹红高剂量组可进一步增加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具体实验数据如表11所示。
表11注射用丹红对犬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的影响
注①n=6;②*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结论(1)本试验模型犬冠脉结扎后∑-ST和NST升高,血清LDH和CK活性增加,结扎后195min心肌梗死面积明显,说明模型制备成功。
(2)注射用丹红对犬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等功效,其起效剂量为3~6mg·kg-1。在本试验条件下,阳性对照药丹红注射液和注射用丹红6mg·kg-1对犬心肌梗死引起的∑-ST、NST升高,血清LDH、CK活性增加和LVEDP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dp/dtmax、CO、CAF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有增加作用,与模型组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注射用丹红3mg·kg-1对以上指标均有一定作用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注射用丹红12mg·kg-1能进一步改善犬心肌缺血指标和dp/dtmax、CO、CAF和动静脉血氧含量。随用药剂量的增加注射用丹红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药后30min开始起效,药效时间可达药后180min。
(3)与阳性对照药比较,注射用丹红6mg·kg-1作用效果与其相当。与丹红注射液比较,注射用丹红12mg·kg-1对∑-ST、NST升高、血清LDH、CK活性增加、LVEDP升高的降低作用和对dp/dtmax、CO、CAF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的增加作用虽无统计学差异,但程度有进一步改善;注射用丹红3mg·kg-1对以上指标有一定作用趋势,与丹红注射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作用程度较轻。
(4)由以上药效学研究结果提示,注射用丹红临床用药有效起始剂量约为1.5~3mg·kg-1,以人体体重60kg计推荐临床拟用给药剂量约为90~180mg。
2、注射用丹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红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改进的Zea Longa’s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于缺血1.5h后进行再灌注。试验过程中,MCAO手术失败,造模不成功及24h内死亡的动物均弃之不用,不足预定数额者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补齐动物并重新造模,并保证每组造模成功的动物数为8只。假手术组给予相应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丹红低、中、高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0mg·kg-1、20mg·kg-1和40m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给药剂量为12ml·kg-1。各组分别于脑缺血即刻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脑缺血1.5h再灌注24h后,各组动物进行神经病学检查,继而断头取脑经TTC染色后测定缺血侧脑组织梗死体积。
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1.5h再灌注损伤24h后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缺血侧脑组织肉眼可见明显的乳白色梗死灶,并伴有水肿,同时缺血侧血管肿胀较明显,TTC染色可见明显的梗死灶,说明模型制备成功,满足本试验要求。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各用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改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缺血侧脑水肿程度减轻。阳性对照组脑梗死面积减小12%,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脑梗死体积减小5%,但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脑梗死体积降低14%,高剂量组降低18%,两组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组无明显差异,高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丹红注射液治疗效果好,具体实验数据见表12和表13。
表12注射用丹红对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的影响 注n=8;*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表13注射用丹红对大鼠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注n=8;*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ΔP<0.05,与丹红注射液组比较。
结论(1)本试验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符合模型成功的标准,TTC染色可见明显脑梗死灶,说明模型制备成功。阳性对照药可显著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注射用丹红10mg·kg-1对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在统计学上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20mg·kg-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改善缺血1.5h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显著缩小脑梗死体积,减轻缺血侧脑水肿程度。40mg·kg-1可进一步降低脑损伤程度,且较阳性对照组治疗效果好。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脑梗死体积逐渐减小,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3)与阳性对照药丹红注射液比较,注射用丹红低剂量10mg·kg-1效果不明显,中剂量20mg·kg-1疗效与其相当;高剂量40mg·kg-1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缺血侧脑水肿程度减轻,较丹红注射液治疗效果好。
(4)由以上药效学研究结果提示,注射用丹红临床用药有效起始剂量约为1.7~3.3mg·kg-1,以人体体重60kg计推荐临床治疗脑中风拟用给药剂量约为100~200mg。
3、注射用丹红对ADP诱发的小鼠急性肺栓塞的影响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红多次尾给药对ADP所致小鼠急性肺栓塞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成年昆明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Veh)、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尾给药3天,Veh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丹红给药剂量分别为15、30、和60m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剂量为20ml·kg-1。于末次给药后1h尾静脉注射ADP 0.25g·kg-1,造急性肺栓塞模型,记录注射诱导剂后至小鼠呼吸正常,四肢恢复自主活动所需的时间。
结果与Veh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小鼠恢复自主活动所需时间降低131s,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恢复自主活动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其中低剂量组缩短98s,中、高剂量分别缩短136s、165s,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体实验数据见表14。
表14注射用丹红对ADP致小鼠急性肺栓塞的影响(

,s) 注n=10;**P<0.01,与Veh组比较。
结论(1)注射用丹红15mg·kg-1可显著缩短ADP诱发的小鼠急性肺栓塞后恢复自主活动所需时间(P<0.01),中剂量30mg·kg-1和高剂量60mg·kg-1也可明显缩短恢复自主活动所需时间(P<0.01)。且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可使ADP诱发的小鼠急性肺栓塞后恢复自主活动所需时间逐渐缩短,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2)与阳性对照药丹红注射液比较,低剂量组作用效果不显著,中、高剂量组疗效较其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
(3)由以上药效学研究结果提示,注射用丹红临床用药有效起始剂量约为1.5~3mg·kg-1,以人体体重60kg计推荐临床治疗淤血型肺心病拟用给药剂量约为90~180mg。
4、注射用丹红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红多次尾给药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方法健康成年昆明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Veh)、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尾给药3天,Veh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丹红给药剂量分别为15mg·kg-1、30mg·kg-1和60m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剂量为20ml·kg-1,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用眼科弯镊迅速摘去一侧眼球,舍弃第一滴血,将血液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直径约为5~10mm,秒表计时,每隔30s用清洁大头针自血液边缘向里轻轻挑动1次,观察有无血丝挑起。从采血开始至挑起丝时间血即为凝血时间。
结果与Veh组相比,注射用丹红各剂量组小鼠凝血时间明显延长,其中低剂量组延长27s,但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延长54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小鼠凝血时间延长129s,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具体实验数据见表15。
表15注射用丹红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注n=10;*P<0.05 **P<0.01,与Veh组比较;ΔP<0.05,与丹红注射液组比较。
结论(1)注射用丹红15mg·kg-1可对小鼠凝血时间有一定的延长作用,但与Veh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30mg·kg-1可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高剂量组60mg·kg-1效果更明显。且随用药剂量的增加,注射用丹红使小鼠凝血时间递增,表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2)与阳性对照药丹红注射液比较,低剂量组疗效没有其明显,中、高剂量组作用效果较其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
(3)由以上药效学研究结果提示,注射用丹红临床用药有效起始剂量约为1.5~3mg·kg-1,以人体体重60kg计推荐临床治疗拟用给药剂量约为90~180mg。
5、注射用丹红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红多次尾给药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Veh)、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尾给药3天,Veh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丹红给药剂量分别为10mg·kg-1、20mg·kg-1和40m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给药剂量为12ml·kg-1,于末次给药后1h颈静脉窦取血,3.8%枸橼酸钠抗凝。将抗凝血离心(800rpm、10min),吸取上层血浆(为富血小板血浆,PRP)将剩余部分再次离心(3000rpm、15min),吸取上层血浆(为贫血小板血浆,PPP),然后用血小板聚集仪测透光率的变化,求算血小板聚集率,具体实验数据如表16所示。
表16注射用丹红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的影响
注*P<0.05,**P<0.01,与Veh组比较;ΔP<0.05,ΔΔP<0.01,与丹红注射液组比较。
结果与Veh组相比,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其中低剂量使血小板聚集率下降10%,但无统计学差异。中、高剂量组下降14%、2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高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注射用丹红可以有效抑制ADP及Collage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注射用丹红低、中、高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注射用丹红10mg·kg-1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20mg·kg-1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40mg·kg-1抑制作用更强。同时随剂量增加,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增强,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2)与阳性对照药丹红注射液比较,低、中剂量组效果不显著,高剂量组疗效较其有进一步改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3)由以上药效学研究结果提示,注射用丹红临床用药有效起始剂量约为1.7~3.3mg·kg-1,以人体体重60kg计推荐临床治疗拟用给药剂量约为100~200mg。
权利要求
1.丹酚酸B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丹酚酸B的提取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先向丹参药材饮片加入丹参饮片质量8~18倍、质量浓度为35%~60%的乙醇和体积为乙醇体积1‰~4‰、浓度为1mol/L的盐酸浸泡1~2小时,然后回流提取1.5~3小时,滤出丹参药液,再向药渣加入药渣质量6~16倍、质量浓度为35%~60%的乙醇和体积为乙醇体积1‰~4‰、浓度为1mol/L的盐酸,回流提取1~2小时,滤出丹参药液,合并两次提取的丹参药液,再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6~1.24的丹参清膏;二、向丹参清膏中加入丹参清膏重量3~5倍的水,边加水边搅拌,室温下静置12~24小时,再过滤,丹参滤液用盐酸调节pH值为2.8~3.2,得到丹参酸化滤液;三、将大孔吸附树脂柱用pH值为2.8~3.2的盐酸酸化,将步骤二得到的丹参酸化滤液上样于大孔吸附柱上,用5~7倍树脂体积pH值为2.8~3.2的盐酸冲洗杂质,再用质量浓度为35%~55%的乙醇洗脱,收集1.5~2.5倍树脂体积的丹参洗脱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参洗脱液的pH值为4.0~4.2,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25的丹酚酸清膏;即得到丹酚酸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酚酸B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将大孔吸附树脂柱用pH值为3.0的盐酸酸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酚酸B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用6倍柱体积pH值3.0的盐酸冲洗杂质。
4.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先向红花加入质量为红花质量16~20倍的水浸泡20~40分钟,煎煮20~40分钟,滤出红花药液,再向药渣加入质量为药渣质量14~18倍的水,煎煮20~40分钟,滤出红花药液,合并两次滤出的红花药液,冷却至室温;二、红花药液用盐酸调节pH值至1.9~2.2,静置6~24小时,再过滤,得到红花酸化滤液;三、将大孔吸附树脂柱用pH值为1.9~2.2的盐酸酸化,将步骤二得到的红花酸化滤液上样于大孔吸附柱上,用6~8倍树脂体积pH值为1.9~2.2的盐酸冲洗杂质,再用质量浓度为8%~15%的乙醇洗脱,收集4.5~6.0倍树脂体积的红花洗脱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红花洗脱液的pH值为4.0~4.2,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25的羟基红花黄色素清膏;即得羟基红花黄色素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红花药液用盐酸调节pH值至2.0~2.1,静置10~20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用7倍柱体积pH值为2.0的盐酸冲洗杂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红花洗脱液的pH值为4.1。
8.用权利要求1提取的丹酚酸B和权利要求4提取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制备注射用丹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射用丹红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按照丹参和红花药材重量比为3∶1的比例权利要求1提取的丹酚酸B和权利要求4提取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加入注射用水使配制成丹红药液并使丹红药液的含水量为75%~99%,搅拌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红药液的pH值为4.0~4.5,在0~10℃的条件下静置12~48小时;二、先用0.22μm或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再经过截流分子量为30K或50K的Millipore超滤柱进行超滤,将丹红滤液分装并冻干;即得到注射用丹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射用丹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使丹红药液的含水量为88%。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射用丹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丹红药液的pH值为4.3。
全文摘要
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及注射用丹红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丹酚酸和羟基红花黄色素的提取方法及丹红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提取方法存在对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不彻底和制备出的丹红注射液运输和储存不方便的问题。本发明的丹酚酸B按如下步骤进行提取一、回流;二、酸化;三、吸附;即得到丹酚酸B。本发明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按如下步骤进行提取一、煎煮;二、酸化;三、吸附;即得到羟基红花黄色素A。本发明的注射用丹红按如下步骤进行提取一、配比,静置;二、过滤,冻干;即得到注射用丹红。本发明对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率高,制备出的注射用丹红便于储存和运输。
文档编号C07D307/00GK101168539SQ20071014474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4日
发明者李殿明, 饶 付, 任瑞涛, 吴志军, 秦绪江, 刘占滨, 王英新, 马志强 申请人:哈药集团中药二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