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210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
背景技术
因为聚丙烯基树脂优异的成形性、机械性能和电性能,以及它们的重量轻,聚丙烯基树脂在各个领域中用作膜成形、片材成形、吹塑成形、注射成形等用的材料。然而,随着它们应用范围的近来扩大,对耐热性和机械性能的要求变得更苛刻。特别地,对这些树脂赋予改进的互相矛盾的刚性、耐热刚性和耐冲击性的平衡存在日益增加的需求。迄今已知的方法的实例包括其中聚丙烯树脂自身被改性(例如,向聚丙烯树脂中引入乙烯链而制得乙烯-丙烯嵌段聚合物)的方法;其中通过与添加剂如橡胶成分、无机填料等形成掺合物(alloy)而将聚丙烯树脂改性的方法;和其中通过使特定晶体结构或特定片晶(crystalline lamellae)取向而将聚丙烯树脂改性的方法(专利文献1 3)。尽管这些方法能够获得具有改进的耐冲击性的成形体,但是在耐冲击性与其它物理性质的关系方面,成形体未必在它们应用的所有领域都令人满意。因而,在聚丙烯基树脂中期望进一步改进。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5力6四3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8-100088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8-1976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具有刚性、耐热性和耐冲击性的优异平衡,且特别具有高冲击强度;所述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和一种提高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的耐冲击性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实现上述目的,结果发现如下内容。认为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中的丙烯基聚合物相的晶体高次结构包括层状层叠的片晶。本发明人成功制造了包括如下的成形体具有其中层叠的片晶的长周期规则性方向恒定的晶体高次结构的丙烯基聚合物相;和具有其中片晶沿不同于上述片晶的长周期规则性的方向层叠的晶体高次结构的丙烯基聚合物相。更具体地,如后面在实施例中所述的,本发明人成功制造了包含如下的成形体聚丙烯链(c-轴)沿特定方向取向的聚丙烯基树脂层;和聚丙烯链沿不同于上述层方向的方向取向的聚丙烯基树脂层,其中这些层层叠在一起。该成形体的独特之处在于,单一丙烯基聚合物成形体中这种结构的形成迄今是未知的。 而且发现,本发明的丙烯基聚合物成形体在具有刚性、耐热性和耐冲击性的优异平衡的同时,显示提高的耐冲击性。基于上面的发现,完成了本发明。总之,本发明提供如下所给出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所述树脂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和一种提高树脂成形体的耐冲击性的方法。项1. 一种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包含分层结构,所述分层结构包括含有聚丙烯基树脂的层A和层B (所述层A和层B中一个层直接或间接层叠在另一层上),所述层A和层B中一个层的聚丙烯链取向不同于另一层的聚丙烯链取向;且所述层A和层B各自的双折射的最大绝对值是0. 005以上,所述层A和层B的双折射彼此不同,一个是正值,而另一个是负值。项2.项1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中所述层A中的聚丙烯链沿与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成形期间的树脂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取向,且所述层B中的聚丙烯链沿与所述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成形期间的树脂流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取向。项3.项1或2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中所述层A是芯层,且所述层B是表层。项4.项1 3中任一项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包含,相对于每100重量份所述聚丙烯基树脂,0. 0001 1重量份β -晶体成核剂;和0. 001 1重量份由式(1)表示的脂肪酸金属盐(R1COO)mM(1)式中R1是C7 C31烷基,C7 C31烯基,或C6 C30任选取代的环烷基,烷基、 烯基和环烷基各自任选具有一个或两个羟基;m是2或3的整数;且M是二价或三价金属。项5.项4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中所述β-晶体成核剂是选自如下中的至少一种由式⑵表示的酰胺化合物R2(-C0NHR3)n (2)式中η是2 6的整数;R2是C2 C18饱和或不饱和脂族多元羧酸残基,C3 C18脂环族多元羧酸残基,或C6 C18芳族多元羧酸残基;且二至六个R3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是C5 C30饱和或不饱和脂族胺残基,C5 C30脂环族胺残基,或C6 C30芳族胺残基;和由式(3)表示的酰胺化合物
权利要求
1.一种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包含分层结构,所述分层结构包括含有聚丙烯基树脂的层A和层B,所述层A和层B中一个层的聚丙烯链取向不同于另一层的聚丙烯链取向;且所述层A和层B各自的双折射的最大绝对值是0. 005以上,所述层A和层B的双折射彼此不同,一个是正值而另一个是负值。
2.权利要求1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中所述层A中的聚丙烯链沿与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成形期间的树脂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取向,且所述层B中的聚丙烯链沿与所述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成形期间的所述树脂流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取向。
3.权利要求1或2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中所述层A是芯层,且所述层B是表层。
4.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包含,相对于每100重量份所述聚丙烯基树脂,0. 0001 1重量份β -晶体成核剂;和0. 001 1重量份由式(1)表示的脂肪酸金属盐
5.权利要求4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中所述晶体成核剂是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由式( 表示的酰胺化合物 R2(-C0NHR3)n (2)式中η是2 6的整数;R2是C2 C18饱和或不饱和脂族多元羧酸残基,C3 C18脂环族多元羧酸残基,或C6 C18芳族多元羧酸残基;且二至六个R3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是 C5 C30饱和或不饱和脂族胺残基,C5 C30脂环族胺残基,或C6 C30芳族胺残基;和由式⑶表示的酰胺化合物式中R4、R5、R6和R7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是氢原子,Cl C20烷基,C5 C20任选取代的环烷基,或C6 C20任选取代的芳基;且R4与R5或者R6与R7可以结合形成亚烷基。
6.权利要求4或5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通过如下步骤获得(i)通过加热将所述晶体成核剂溶解在所述聚丙烯基树脂中,从而制得熔融的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 )将在步骤(i)中获得的所述熔融的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冷却,从而析出所述 β-晶体成核剂的晶体;和(iii)在所述聚丙烯基树脂熔点以上且所述晶体成核剂不被加热溶解的温度下, 将在步骤(ii)中冷却的所述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熔化,随后使所得的组合物成形;其中在所述步骤(i)或(ii)的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中存在所述脂肪酸金属盐。
7.一种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包含分层结构,所述分层结构包括含有聚丙烯基树脂的层A和层B,所述层A和层B中一个层的聚丙烯链取向不同于另一层的聚丙烯链取向;所述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通过如下步骤获得(i)通过加热将所述晶体成核剂溶解在所述聚丙烯基树脂中,从而制得熔融的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ii)将在步骤(i)中获得的所述熔融的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冷却,从而析出所述 β-晶体成核剂的晶体;和(iii)在所述聚丙烯基树脂熔点以上且所述晶体成核剂不被加热溶解的温度下, 将在步骤(ii)中冷却的所述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熔化,随后使所得的组合物成形;其中在所述步骤(i)或(ii)的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中存在由式(1)表示的脂肪酸金属盐(R1COO)mM(1)式中R1是C7 C31烷基,C7 C31烯基,或C6 C30任选取代的环烷基,所述烷基、 烯基和环烷基各自任选具有一个或两个羟基;m是2或3的整数;且M是二价或三价金属。
8.权利要求7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中所述层A和层B各自的双折射的最大绝对值是0. 005以上,且所述层A和层B的双折射彼此不同,一个是正值而另一个是负值。
9.权利要求7或8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中所述晶体成核剂的晶体沿所述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成形期间的树脂流动方向取向;所述层A中的聚丙烯链沿与所述β-晶体成核剂的晶体取向垂直的方向取向;且所述层B中的聚丙烯链沿与所述晶体成核剂的晶体取向平行的方向取向。
10.权利要求7 9中任一项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中所述层A是芯层,且所述层 B是表层。
11.权利要求7 10中任一项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包含,相对于每100重量份所述聚丙烯基树脂,0. 0001 1重量份所述β -晶体成核剂和0. 001 1重量份由上述式 (1)表示的脂肪酸金属盐。
12.权利要求7 11中任一项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其中所述β-晶体成核剂是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由式( 表示的酰胺化合物
13. 一种具有高耐冲击性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通过加热将所述晶体成核剂溶解在聚丙烯基树脂中,从而制得熔融的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ii)将在步骤(i)中获得的所述熔融的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冷却,从而析出所述 β-晶体成核剂的晶体;和(iii)在所述聚丙烯基树脂熔点以上且所述晶体成核剂不被加热溶解的温度下, 将在步骤(ii)中冷却的所述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熔化,随后使所得的组合物成形;其中所述步骤(i)或(ii)的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中存在脂肪酸金属盐。
14. 一种提高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的耐冲击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层叠含聚丙烯基树脂的至少两个层,这些层中一个层的聚丙烯链取向不同于另一层的聚丙烯链取向;且所述层各自的双折射的最大绝对值是0. 005以上,且所述层的双折射彼此不同,一个是正值而另一个是负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刚性、耐热性和耐冲击性的优异平衡,且特别具有高冲击强度的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所述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和一种提高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的耐冲击性的方法。所述聚丙烯基树脂成形体包含分层结构,所述分层结构包括含有聚丙烯基树脂的层A和层B,所述层A和层B中一个层的聚丙烯链取向不同于另一层的聚丙烯链取向;且所述层A和层B的每个的双折射的最大绝对值是0.005以上,所述层A和层B的双折射彼此不同,一个是正值,而另一个是负值。
文档编号C08L23/10GK102300709SQ2010800061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31日
发明者内山阳平, 山口政之, 岩崎祥平, 生驹礼良 申请人: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