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发泡体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树脂发泡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668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树脂发泡体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树脂发泡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发泡体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包含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10~99重量%和共聚物(B)1~90重量%,该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是将橡胶状聚合物与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和氰化乙烯系单体、视需要的跟这些单体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进行本体聚合而获得,并且所含的橡胶状聚合物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7~3μm;该共聚物(B)是将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和氰化乙烯系单体、视需要的跟这些单体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进行共聚而获得;其中,该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和该共聚物(B)的总量为100重量%;并且,皮层厚度相对于树脂发泡体的厚度的比例为0.3~20%,且比重为0.3~0.7。
【专利说明】树脂发泡体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树脂发泡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发泡体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以及将该树脂组成物发泡成形而得到的树脂发泡体。

【背景技术】
[0002]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从机械强度或成形加工性优异的角度出发,被应用于住宅建材、家用电气产品、汽车内外装部件等涵盖多方面的用途中。近年来,以省资源化为背景,汽车内外装部件的轻量化或住宅建材用途上替代木材等,树脂发泡体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前,虽然在家具、建材、日用杂货品等中一直使用耐光性与实用强度的平衡性优异的聚氯乙烯树脂(以下也称作“氯乙烯树脂”)的发泡成形体,但是从焚烧时担心会产生二噁英或由聚氯乙烯树脂稳定剂中使用的金属系稳定剂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的角度出发,强烈希望有一种代替树脂发泡体中的氯乙烯树脂的原料。例如,提出了使用了再生聚酯树脂的树脂发泡体来替代遮罩条板(blind slat)中的氯乙烯原料(专利文献I)。
[0003]另外,作为树脂发泡体所需的特性之一,在对树脂发泡体切削加工成各种形状、或部分进行开孔加工时,具有无需使树脂发泡体产生裂纹即可漂亮地完成加工剖面的穿孔加工特性。有人提出了通过使用丙烯晴一丙烯酸橡胶一苯乙烯树脂来改良耐光性的低发泡成形用树脂组成物(专利文献2)。还有人提出了调配聚乳酸树脂与有机填充剂而成的树脂组成物的发泡体(专利文献3)。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809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18107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606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上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再生聚酯树脂,耐热性不足且需要复杂的发泡成形工序。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树脂组成物,穿孔加工性或轻量性不足。上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树脂组成物,由于未发泡树脂的密度大,因此在实用的2~3倍的发泡倍率的情况下存在轻量性不足的问题。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轻量性、耐光性及发泡外观优异而且穿孔加工性也优异的树脂发泡体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以及发泡成形该树脂组成物而得到的树脂发泡体。
[000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等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特定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及共聚物,能够获得不仅轻量性、耐光性及发泡外观优异而且穿孔加工性优异的树脂发泡体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10]即,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发泡体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以及由该树脂组成物发泡成形而得到的树脂发泡体,该树脂发泡体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的特征在于,含有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 10~99重量%和共聚物(B) I~90重量% ;该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是将橡胶状聚合物与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和氰化乙烯系单体、视需要的跟这些单体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进行本体聚合而获得的,并且含有橡胶状聚合物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7~3 μ m ;该共聚物(B)是将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和氰化乙烯系单体、视需要的跟这些单体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进行共聚而获得的;其中,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和共聚物(B)的总量为100重量并且,皮层厚度相对于树脂发泡体厚度的比例为0.3~20%,且比重为0.3~0.7。
[0011]发明效果
[0012]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不仅轻量性、耐光性及发泡外观优异而且穿孔加工性优异的树脂发泡体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以及发泡成形该树脂组成物而得到的树脂发泡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0014]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是以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和共聚物(B)作为必要成分、并且视需要而包含增强剂、填充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润滑剂等添加剂的树脂组成物。
[0015]一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
[0016]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成分之一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是,在橡胶状聚合物的存在下,通过使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及氰化乙烯系单体、视需要的跟这些单体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进行本体聚合而获得。
[0017]作为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㈧中所用的橡胶状聚合物,并无特别限制,可举出:聚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一丁二烯橡胶(SBR)、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SBS)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一(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SEBS)嵌段共聚物、丙烯晴一丁二烯橡胶(NBR)、丙烯酸丁酯一丁二烯等的二烯系橡胶,丙烯酸丁酯橡胶、丁二烯一丙烯酸丁酯橡胶、丙烯酸
2一乙基己酯一丙烯酸丁酯橡胶、甲基丙烯酸2 —乙基己酯一丙烯酸丁酯橡胶、丙烯酸十八酯一丙烯酸丁酯橡胶、聚有机硅氧烷一丙烯酸丁酯复合橡胶(polyorgano-siloxane-butylacrylate compound rubber)等丙烯酸系橡胶,乙烯一丙烯橡胶、乙烯一丙烯一二烯橡胶等聚烯烃系橡胶聚合物,聚有机硅氧烷系橡胶等的硅系橡胶聚合物。可使用它们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特别优选为聚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一丁二烯橡胶、丙烯酸丁酯橡胶、乙烯一丙烯一二烯橡胶。
[0018]作为构成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的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可举出苯乙烯、α -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甲基一 α —甲基苯乙烯、溴化苯乙烯等,可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特别优选为苯乙烯、α —甲基苯乙烯。
[0019]作为构成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的氰化乙烯系单体,可举出丙烯晴、甲基丙烯晴等,特别优选为丙烯晴。
[0020]另外,作为能够进行共聚的其它单体,可举出选自于由(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不饱和羧酸系单体、顺丁烯二酰亚胺(maleimide)系单体所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特别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不饱和羧酸系单体,可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顺丁烯二酸(酐)、反丁烯二酸、衣康酸等,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顺丁烯二酸(酐)。作为顺丁烯二酰亚胺系单体,可举出顺丁烯二酰亚胺、N —甲基顺丁烯二酰亚胺、N—苯基顺丁烯二酰亚胺、N —(2—甲基苯基)顺丁烯二酰亚胺、N —(4 一羟基苯基)顺丁烯二酰亚胺、N —环己基顺丁烯二酰亚胺等,特别优选为N —苯基顺丁烯二酰亚胺、N —环己基顺丁烯二酰亚胺。
[0021]作为构成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的橡胶状聚合物及各单体,从树脂发泡体的穿孔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 100重量份中含有橡胶状聚合物10~40重量份、芳香族乙烯系单体40~80重量份、氰化乙烯系单体10~50重量份、跟这些单体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O~40重量份。
[0022]对本发明中使用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中所含的橡胶状聚合物的重量平均粒径而言,从不使皮层加厚且同时体现轻量化与穿孔加工性等的观点出发,需要重量平均粒径为0.7~3.0 μ m。从穿孔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重量平均粒径为0.8~2.7 μ m。橡胶状聚合物的重量平均粒径,能够在制造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的过程中、根据对该橡胶状聚合物进行粒化的反应槽的搅拌速度、反应温度或有机过氧化物的量来进行调整。具体而言,搅拌强度变强则粒径变小,若反应温度变高则粒径变大,若有机过氧化物的量增加则粒径变小,由于存在上述趋势,因此可通过组合这些技术来调整橡胶状聚合物的重量平均粒径。此外,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中所含的橡胶状聚合物的重量平均粒径是指:将在甲基乙基酮中溶解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而成的溶液,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来进行测定时所得到的重量平均粒径。
[0023]在本发明所使用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㈧需要通过本体聚合法来获得。以本体聚合法所得到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由连续相成分和分散相成分所构成,其中,该连续相成分为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和氰化乙烯系单体、视需要的跟这些单体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该分散相成分为上述单体接枝(graft)于橡胶状聚合物且对上述共聚物进行封闭(occluded)的橡胶状聚合物。因此,与其它聚合方法(例如乳化聚合法)相比,具有橡胶状聚合物的重量平均粒径大的特征,并且具有在树脂发泡体中的穿孔加工性优异等特征。
[0024]—共聚物⑶一
[0025]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成分之一的共聚物(B)是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和氰化乙烯系单体、视需要的跟这些单体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可利用现有的公知聚合技术、例如乳化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溶液聚合法等聚合方法来进行聚合。可组合由各种聚合方法所得到的共聚物,也可组合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共聚物。
[0026]作为构成共聚物(B)的单体,可举出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和氰化乙烯系单体、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可使用分别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项中所示的单体。
[0027]对构成共聚物⑶的各单体的比率并无特别的限制,但在构成共聚物⑶的单体的总量设为100重量份的情况下,从聚合生产性和着色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芳香族乙烯系单体为50~85重量份、氰化乙烯系单体为15~50重量份、能共聚的其它单体为O~35重量份。
[0028] 本发明中使用的共聚物(B)与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进行发泡成形时的发泡性和发泡体的强度相关,且具有调节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的熔融捏合扭矩(kneading torque)以及橡胶状聚合物含量的作用。
[0029]共聚物(B)的分子结构可以是直链状或支链结构中的任一者,但优选在220°C、1kg下测定的离模膨胀比(die swell rat1)为1.3~4.0。若共聚物(B)的离模膨胀比为上述范围,则发泡成形时的树脂压力与熔融树脂粘度的平衡性良好,容易形成独立气泡的单元,且提高发泡外观及穿孔加工性。更优选离模膨胀比为1.4~3.6。
[0030]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是以橡胶强化苯乙烯树脂(A)与共聚物(B)作为必要成分,视需要也可包含添加剂,但从生产效率或穿孔加工性的观点出发,当设定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和共聚物(B)的总量为100重量%时,需要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㈧为10~99重量%、共聚物⑶为I~90重量%的比率。优选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为20~80重量%、共聚物(B)为20~80重量更优选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㈧为30~75重量%、共聚物⑶为25~70重量%。
[0031]关于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对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中含有的橡胶状聚合物的量,并无特别限制,但从耐光性和穿孔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橡胶状聚合物3~15重量%,更优选含有5~12重量%。
[0032]对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的熔融捏合扭矩,并无特别限制,但从挤出发泡外观的观点出发,优选180°C的熔融捏合扭矩为10~30Ν.πι,更优选为15~25Ν.m。熔融捏合扭矩是在一定温度中的熔融树脂的相对粘度的指标,与挤出发泡成形中的树脂剪切生热(shear heating)有密切的关系。在挤出发泡成形中,为了赋予所需形状而必须对从模具挤出的包含发泡气体的熔融树脂进行冷却,但是,对熔融扭距高的树脂组成物而言,由于与挤出机的螺杆(screw)旋转的摩擦变大的缘故,容易发热,进而无法充分冷却,因此挤出发泡的外观恶化。
[0033]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在不损及其目的之范围内,可添加光稳定剂,受阻酹(hindered phenol)系、含硫有机化合物系、含磷有机化合物系等的抗氧化剂,酹系、丙烯酸酯系等的热稳定剂,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benzophenone)系、水杨酸酯系的紫外线吸收剂,聚烯烃腊(poIyoIefinwax)、脂肪酸金属盐、有机镍系、高级脂肪酸酰胺类等的润滑剂,磷酸酯类等的增塑剂,多溴苯基醚、四溴双酚A、溴化环氧低聚物、溴化聚碳酸酯低聚物等的含卤素系化合物,磷系化合物、三氧化二锑等的阻燃剂、阻燃助剂,炭黑、氧化钛、颜料及染料等着色剂,臭味遮蔽剂、滑石、碳酸钙、氢氧化铝、玻璃纤维、玻璃片(glassflake)、玻璃珠、碳纤维、金属纤维等的增强剂或填充剂等的添加剂。
[0034]作为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中所使用的添加剂,相对于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和共聚物(B)组合而成的树脂100重量份,光稳定剂优选使用0.05~
0.8重量份,抗氧化剂优选使用0.05~0.3重量份,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使用0.01~0.4重量份,润滑剂优选使用0.5~5重量份,填充剂优选使用I~20重量份。
[0035]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中所使用的发泡剂,若被用作树脂用的发泡剂,则无特别限制。作为树脂用的发泡剂,可举出:空气、水、氮气、碳酸气、丁烷气、戊烷、氟氯烷气(freon gas)等气体类,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等无机发泡剂,或者异氰酸酯类、偶氮化合物、联胺衍生物、氨基脲化合物(semicarbaz ide compound)、叠氮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三唑化合物等有机发泡剂,例如,P,P’ 一氧代一双(苯磺酰肼)(P, P’ -oxybis (benzenesulfonyl hydrazide)、偶氮二甲酰胺、碳酸氢钠等。可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发泡剂,也能够以将这些发泡剂捏合于树脂中而成的母料的方式来使用。发泡剂的添加量是根据设为目标的发泡倍率来进行调整,但相对于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100重量份,优选使用0.01~5重量份,更优选使用0.1~3重量份。
[0036]本发明中,对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共聚物(B)及添加剂等成分的混合方法并无特别限制,能够使用单轴挤出机、双轴挤出机等的挤出机、班伯里搅拌机(banburymixer)、捏合加工机(kneader-ruder)、加压捏合机、加热棍等,对这些构成成分的混合物进行混合。
[0037]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被用于皮层厚度相对于树脂发泡体厚度的比例为0.3~20%且比重为0.3~0.7的树脂发泡体。皮层是指相比于发泡体剖面上所观察的发泡单元的粗密边界的表层部分,且对发泡体整体的比重、机械强度有影响。若皮层厚度相对于树脂发泡体的厚度小于0.3%,则即使是使用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而得到的发泡成形体,所得到的发泡成形体的穿孔加工性及刚性也差。另外,若皮层厚度相对于树脂发泡体的厚度超过20%,则由于发泡成形体的比重变大,不仅轻量性差且穿孔加工性也差。若比重小于0.3时,则作为树脂发泡体无法获得实用上能耐用的刚性;若比重超过0.7,则其轻量性比作为替代对象的既有的聚氯乙烯树脂制的树脂发泡体差,因此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被用于比重为0.3~0.7的树脂发泡体。
[0038]对于由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而得到的发泡成形体的大小或形状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作为遮罩条板(blind slat)可举出厚度1.5~3mm、宽度20~60mm的平板状发泡成形体,作为隔热建材可例示厚度3~50_的板状发泡成形体。
[0039]对使用本发明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来获得树脂发泡体的成形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不仅适用公知的发泡成形法,也可使用公知的发泡剂以使树脂组成物发泡,但为了进一步提升树脂发泡体的外观或刚性,优选利用容易控制皮层厚度的赛路卡工艺(celuka process)的挤出发泡成形法来获得树脂发泡体。皮层的厚度除了改变模具、整形模具构造之外,还可以改变树脂温度、冷却温度等成形条件来进行控制,可通过降低模具出口处的树脂温度、进而利用整形模(sizing die)进行骤冷而使皮层变厚。
[0040]实施例
[0041]为了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下面举出实施例及比较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此外,实施例中所示的“份”或“ % ”均以重量为基准。
[0042]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 -1)
[0043]调整由苯乙烯64.4份、丙烯晴10.6份、乙苯10份、苯乙烯一丁二烯橡胶15份、叔十二烷基硫醇0.2份、1,I 一双(叔丁基过氧基)一 3,3,5 —三甲基环己烷0.05份所构成的原料,通过公知的本体聚合法而获得具有苯乙烯一丁二烯橡胶18%、苯乙烯67%、丙烯晴15%的组成比率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 — I)。将所得到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1)溶解于甲基乙基酮(0.01g/ml),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岛津制作所制SALD- 1100)来测定重量平均粒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 — I)的橡胶状聚合物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9 μ m。
[0044]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 - 2)
[0045]调整由苯乙烯60.5份、丙烯晴19.2份、乙苯10份、苯乙烯一丁二烯橡胶10.4份、叔十二烷基硫醇0.2份、1,I 一双(叔丁基过氧基)一 3,3,5 —三甲基环己烷0.05份所构成的原料,除此以外使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聚合,从而获得具有苯乙烯一丁二烯橡胶14%、苯乙烯65%、丙烯晴21%的组成比率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 — 2)。使用与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 -1)相同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 - 2)的橡胶状聚合物的重量平均粒径,其结果为重量平均粒径为2.3μπι。
[0046]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Α - 3)
[0047]在经氮气置换的反应器中,加入重量平均粒径为0.4μπι的苯乙烯一丁二烯橡胶胶乳50份(固体成分)、水15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0.1份、硫酸亚铁0.001份、羟甲基亚磺酸钠(sodium formaldehyde sulfoxylate) 0.3份,加热至60°C后,经过3小时连续地添加由苯乙烯35份、丙烯晴15份及过氧化氢异丙苯(cumene hydroperoxide)0.2份所构成的混合物,进而在60°C进行聚合2小时。然后,通过盐析、脱水、干燥而获得具有苯乙烯一丁二烯橡胶50%、苯乙烯35%、丙烯晴15%的组成比率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 — 3)。
[0048]共聚物(B— 1)
[0049]利用公知的乳化聚合法,获得由苯乙烯75%、丙烯晴25%所构成且还原粘度为
1.15(用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在溶液浓度0.4g/dl下进行测定)的共聚物(B — I)。
[0050]共聚物(B— 2)
[0051]利用公知的乳化聚合法,获得由苯乙烯75%、丙烯晴25%所构成且还原粘度为7.50(用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在溶液浓度0.4g/dl下进行测定)的共聚物(B — 2)。
[0052]共聚物(B— 3)
[0053]利用公知的本体聚合法,获得由苯乙烯75%、丙烯晴25%所构成且还原粘度为0.44(用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在溶液浓度0.4g/dl进行的测定)的共聚物(B — 3)。
[0054]添加剂
[0055]无机填充剂:松村产业株式会社制CROWN TALC( ^ 7 ^ ^ ^ )PP
[0056]光稳定剂:ADEKA株式会社制ADK STAB ( 7于'' 力;^夕?' ) LA — 77Y
[0057]紫外线吸收剂: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S0RB ( ^ ^ y - 7' ) 200
[0058]润滑剂: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ALFLOW ( 7 口一)H50S
[0059]着色剂:T1xide公司制RTC — 30 (氧化钛)
[0060]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系发泡剂;三协化成株式会社制SERUMAIKU( -t ^-r 4 ^ )MB9043
[0061]将表1和表2所示组成比率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㈧、共聚物⑶、添加剂以及着色剂混合后,利用搅拌机混合5分钟,且使用40mm双轴挤出机在220°C下熔融捏合而进行粒化,由此获得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I~11。
[0062]表1
[0063]

【权利要求】
1.一种树脂发泡体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⑷10~99重量%和共聚物⑶I~90重量%, 所述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是将橡胶状聚合物与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和氰化乙烯系单体、视需要的跟这些单体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进行本体聚合而获得,并且所含的橡胶状聚合物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7~3 μ m, 所述共聚物(B)是将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和氰化乙烯系单体、视需要的跟这些单体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进行共聚而获得; 其中,所述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A)和所述共聚物(B)的总量为100重量%, 并且,皮层厚度相对于树脂发泡体厚度的比例为0.3~20%,且比重为0.3~0.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发泡体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中,橡胶状聚合物的含量为3~15重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发泡体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中,共聚物(B)在220°C、10kg下测定的离模膨胀比为1.3~4.0。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发泡体用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中,在180°C下的熔融捏合扭矩为10~30N.m。
5.一种树脂发泡体,其是由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来获得,且皮 层厚度相对于树脂发泡体厚度的比例为0.3~20%,并且比重为0.3~0.7。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橡胶强化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用于遮罩用树脂发泡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发泡体,其用于遮罩。
8.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树脂发泡体,其是通过赛路卡工艺来获得。
【文档编号】C08J9/04GK104080846SQ201380004859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
【发明者】吉田治一郎, 中岛信行 申请人:日本A&L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