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医药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900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双环醇的新用途,具体涉及双环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双环醇的化学名称为4,4'-二甲氧基-5,6,5',6'-双(亚甲二氧基)-2-羟甲基-2'-甲氧羰基联苯,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所致的氨基转移酶升高。双环醇为联苯结构衍生物,动物试验结果发现:双环醇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扑热息痛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氨基转移酶升高、小鼠免疫性肝炎的氨基转移酶升高有降低作用,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损害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体外试验结果显示双环醇对肝癌细胞转染人乙肝病毒的2.2.15细胞株具有抑制HBeAg、HBVDNA、HBsAg分泌的作用。研究表明,双环醇无遗传毒性,双环醇Ames试验、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该药安全性高,大鼠灌胃给予双环醇250、500、1000mg/kg,雄性大鼠于交配前连续给药60天,雌性大鼠于交配前14天到妊娠后15天连续给药。雄性、雌性大鼠分别于雌性大鼠妊娠后第7天和第20天处死。结果显示对妊娠率、吸收率、活胎数、胎仔性别、胎仔体重、骨骼发育、内脏发育未见明显影响。本品动物毒性试验提示给药相当于人用量150倍和400倍,未出现毒性反应。目前,尚未见双环醇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环醇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中含有双环醇和一种从草本中分离得到的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双环醇和该天然产物可以协同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一种双环醇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双环醇、如上所述的化合物(Ⅰ)和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如上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将铁皮石斛的干燥茎粉碎,用70~90%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正丁醇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先用25%乙醇洗脱8个柱体积,再用70%乙醇洗脱12个柱体积,收集70%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0%乙醇洗脱浓缩物;(c)步骤(b)中70%乙醇洗脱浓缩物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90:1、45:1、25:1和1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4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20:1、15:1和1: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4%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10~15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Ⅰ)。进一步地,步骤(a)用80%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进一步地,所述大孔树脂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地,所述反相硅胶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如上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备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药物中的应用。如上所述的双环醇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提供的双环醇的药物组合物中含有双环醇和一种从铁皮石斛的干燥茎中分离得到的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双环醇和该天然产物单独作用时,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具有治疗作用;二者联合作用时,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可以开发成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药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保护范围。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实施例1:化合物(Ⅰ)分离制备及结构确证分离方法:(a)将铁皮石斛的干燥茎(2kg)粉碎,用80%乙醇热回流提取(15L×3次),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3L),依次用石油醚(3L×3次)、乙酸乙酯(3L×3次)和水饱和的正丁醇(3L×3次)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D101型大孔树脂除杂,先用25%乙醇洗脱8个柱体积,再用70%乙醇洗脱10个柱体积,收集70%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0%乙醇洗脱浓缩物;(c)步骤(b)中70%乙醇洗脱浓缩物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90:1(10个柱体积)、45:1(8个柱体积)、25:1(10个柱体积)和15:1(8个柱体积)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4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20:1(10个柱体积)、15:1(8个柱体积)和1:1(6个柱体积)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4%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10~15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Ⅰ)(385mg,HPLC归一化纯度大于98%)。结构确证:浅黄色粉末,HRAPCIMS显示[M+H]+为m/z241.0827,结合核磁特征可得分子式为C15H12O3,不饱和度为10。核磁共振氢谱数据δH(ppm,CDCl3,500MHz):H-1(6.72,d,J=9.3Hz),H-2(5.64,dt,J=9.3,5.6Hz),H-3(2.19,m),H-3(2.28,m),H-4(3.12,m),H-8(8.01,s),H-12(8.46,s),H-13(9.70,s),H-14(10.36,s),H-15(1.38,q,J=6.7Hz);核磁共振碳谱数据δC(ppm,CDCl3,125MHz):120.8(CH,1-C),128.4(CH,2-C),34.7(CH2,3-C),31.5(CH,4-C),132.6(C,5-C),159.7(C,6-C),122.3(C,7-C),124.5(CH,8-C),128.0(C,9-C),130.7(C,10-C),129.4(C,11-C),160.8(CH,12-C),184.6(CH,13-C),194.2(CH,14-C),21.6(CH3,15-C)。红外波谱表明该化合物含有羰基(1730cm-1),烯烃(1650cm-1)和芳香环(1605cm-1,1568m-1,1472m-1)基团。13C-NMR、DEPT和HSQC谱中显示有15个碳信号,包括一个甲基δC21.6,一个亚甲基δC34.7,七个次甲基(两个羰基碳,三个烯烃碳与一个连氧烯烃碳)δC120.8、128.4、31.5、124.5、160.8、184.6、194.2以及六个季碳(六个烯烃碳)δC132.6、159.7、122.3、128.0、130.7、129.4;以上功能结构再结合不饱和数表明该化合物为三环结构。1H-NMR谱显示一个甲基质子信号δH1.38(3H,q,J=6.7Hz),一组环内烯烃质子信号δH6.72(1H,d,J=9.3Hz)与δH5.64(1H,d,J=9.3,5.6Hz),一个环内连氧烯烃质子信号δH8.46(1H,s),一个芳烃质子信号δH8.01(1H,s),两个醛基质子信号δH9.70(1H,s)与δH10.36(1H,s)。HMBC谱中,H-13与C-7和C-12的相关性确认了一个醛基与C-11位连接,H-14与C-10和C-8的相关性表明另一个醛基连接在C-9位,H3-15与C-3和C-5的相关性可知甲基与C-4是相连的。此外,分析HMBC谱中H-1与C-2和C-10,H2-3与C-2和C-4,H-8与C-7和C-9,H-12与C-6和C-11以及H3-15与C-3和C-5的相关性并结合1H-1HCOSY谱中H-1/H-2/H2-3与H-12/H-13的相关性可以构建出该化合物的连接方式,进而确证该化合物的结构。综合氢谱、碳谱、HMBC谱和NOESY谱,以及文献关于相关类型核磁数据,可基本确定该化合物如下式所示,立体构型进一步通过ECD试验确定,理论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该化合物化学式及碳原子编号如下:实施例2:药理作用1、材料与方法1.1动物SD大鼠,体重200~250g,购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动物部。实验前适应性喂养1wk,测定其基础血压。1.2试剂与样品双环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化合物(Ⅰ)自制,制备方法见实施例1。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活性检测试剂盒购于解放军总院放射免疫研究所;其余均为市售分析纯。1.3仪器高速离心机(法国产);电泳系统(北京六一仪器产);鼠尾测压仪(HX-1型)购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生理记录二道仪由成都仪器厂生产。1.4大鼠分组及模型制备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60mg·kg-1)麻醉后,从腹部左侧切口,分离左侧肾动脉,用直径为0.3mm的银夹夹住肾动脉使其狭窄后,放回腹腔,脏器恢复原位,关闭腹腔。假手术组只实行相同的手术程序,而不结扎肾动脉。待术后3d,动物恢复后,从尾动脉测定收缩压,连续观察血压的变化。高血压模型以术后4wk,选取血压维持在160mmHg(21.3kPa)以上动物用于实验。大鼠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双环醇组(50mg·kg-1)、化合物(Ⅰ)组(50mg·kg-1)、双环醇与化合物(Ⅰ)组合物组【25mg·kg-1双环醇+25mg·kg-1化合物(Ⅰ)】。1.5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测定实验结束时,颈动脉插管连接压力感受器于生理二道仪测定平均动脉压,然后取血4ml置于含有抑肽酶的试管中,于4℃离心3000r·min-1,10min,取血浆保存于-20℃备用。取冰冻的血浆标本在流动的冷水浴中快速融化,取样放入冰水浴中。试管分组编号,加样步骤参照试剂盒程序说明表进行。放射性标记物为125IAngⅡ。技术特性指标为:灵敏度为10ng·L-1;曲线范围为25~800ng·L-1;精密度为:批内变异(CVw)<5%,批间变异(CVb)<10%。1.6肾素活性测定通过单位时间内生成血管紧张素Ⅰ的速率来确定。取双份血浆,一份直接与抗血清反应,测定其血管紧张素Ⅰ的浓度(对照管),另一份在37℃温育一定时间,再与抗血清反应,测定其血管紧张素Ⅰ的浓度(测定管)。测定管的浓度减去对照管的浓度,再除于被温育时间,则为单位时间内血管紧张素Ⅰ的产生速率,即为肾素活性。1.7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用x±s表示。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及Newman-Keuls多重比较t检验。2、实验结果2.1对高血压大鼠模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环醇与化合物(Ⅰ)组合物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环醇组、化合物(Ⅰ)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降低(P<0.05)。结果见表1。2.2对高血压大鼠模型血浆肾素活性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肾素活性在高血压组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环醇与化合物(Ⅰ)组合物组大鼠血浆肾素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环醇组、化合物(Ⅰ)组血浆肾素活性降低(P<0.05)。结果见表1。表1对高血压大鼠模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浆肾素活性的变化组别血管紧张素Ⅱ浓度(ng·L-1)肾素活性(ng·L-1)正常对照组7213假手术组7112模型对照组12428双环醇组8116化合物(Ⅰ)组8417双环醇与化合物(Ⅰ)组合物组731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增高是造成血压升高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血压升高有直接关系。在肾动脉狭窄后,肾血流量减少促使肾素释放增多,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增多。循环系统的血管紧张素Ⅱ通过促进醛固酮的分泌影响水电解质平衡,增加血管张力等因素而发挥作用。随着血压的持续长时间升高,局部组织(心、脑、血管)增多的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它生长因子刺激心血管壁发生向心性血管重构是维持血压升高的病理基础。抑制高血压大鼠模型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和肾素活性可以控制高血压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本发明提供的双环醇与化合物(Ⅰ)组合物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大鼠模型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和肾素活性,且组合物的效果优于双环醇或化合物(Ⅰ)单独的作用效果。双环醇与化合物(Ⅰ)组合物可以开发成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药物。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