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再利用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115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一般涉及树脂材料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尤其涉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再利用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是一种优良的结晶型热塑性聚酯材料,一般为聚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直接酯化法或聚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酯交换法制成的聚合物,具有高强度、高刚性、高透明性以及良好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和耐化学药品性等综合性能,广泛用于饮料瓶、纺织、薄膜、合成纤维等方面,从而导致全球PET聚酯产量和消费量迅速增长,是世界产量最大和应用最广的材料之一。目前,国内的大量PET的合成原料依赖国外的进口,成本相对较贵。同时废旧PET聚酯(简称rPET)的处置问题日益突出,在实际生活中,大量的废旧PET聚酯在使用后,若是回收不及时,则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日本废旧PET聚酯回收率高达80%,欧美国家废旧PET聚酯回收率也能达到30%以上,相比下来,国内差距明显。尽管废旧PET聚酯对环境不会产生直接污染,但因其具有极强的化学惰性,很难被空气或微生物所降解,所以会占据大量的空间,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回收利用废旧PET聚酯,不但可以缓解原料的供需紧张,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节省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在石油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意义非常重大。目前,国内rPET主要仅用作于无纺布,薄膜等低性能的运用,而改性使其获得更广泛,更高性能的应用是十三五对于高性能纤维材料发展的具体要求。基于这些,对rPET进行改性,使其具备一定的可纺性能,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技术实现要素: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的再利用制备工艺。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再利用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中加入扩链剂,得混合物;S2:将混合物制备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颗粒。本发明提供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再利用的制备工艺,通过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中加入扩链剂,然后将混合物制备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颗粒,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颗粒可作为制备高性能聚酯单丝的原料,实现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的再利用,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使用成本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再利用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1请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再利用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中加入扩链剂,得混合物,其中扩链剂为环氧类扩链剂,环氧类扩链剂的重量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重量的0.5%;S21:将混合物进行熔融共混,得共熔体,其中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双螺杆挤出机一至四区(熔融区)的熔融温度为280℃、290℃、290℃、300℃;S22:将共熔体在挤出机中进行计量挤出,并进行冷却,其中,挤出机为计量泵,冷却方式为水冷却,且水温为35℃,冷却时间为1-12h;S23:对冷却后的共熔体进行造粒。实施例2请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再利用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中加入扩链剂,得混合物,其中扩链剂为环氧类扩链剂,环氧类扩链剂的重量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重量的1.5%;S21:将混合物进行熔融共混,得共熔体,其中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双螺杆挤出机一至四区(熔融区)的熔融温度为280℃、290℃、290℃、300℃;S22:将共熔体在挤出机中进行计量挤出,并进行冷却,其中,挤出机为计量泵,冷却方式为水冷却,且水温为45℃,冷却时间为1-12h;S23:对冷却后的共熔体进行造粒。实施例3请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再利用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中加入扩链剂,得混合物,其中扩链剂为环氧类扩链剂,环氧类扩链剂的重量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重量的2.5%;S21:将混合物进行熔融共混,得共熔体,其中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双螺杆挤出机一至四区(熔融区)的熔融温度为280℃、290℃、290℃、300℃;S22:将共熔体在挤出机中进行计量挤出,并进行冷却,其中,挤出机为计量泵,冷却方式为水冷却,且水温为45℃,冷却时间为1-12h;S23:对冷却后的共熔体进行造粒。实施例4请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再利用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中加入扩链剂,得混合物,其中扩链剂为采用环氧类扩链剂、二异氰酸类扩链剂、恶唑啉类扩链剂、酸酐类扩链剂复配,且环氧类扩链剂、二异氰酸类扩链剂、恶唑啉类扩链剂和酸酐类扩链剂的重量分别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的重量的0.25%、0.5%、0.75%、1.0%;S21:将混合物进行熔融共混,得共熔体,其中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双螺杆挤出机中一至四区(熔融区)的熔融温度为280℃、290℃、290℃、300℃;S22:将共熔体在挤出机中进行计量挤出,并进行冷却,其中,挤出机为计量泵,冷却方式为水冷却,且水温为45℃,冷却时间为1-12h;S23:对冷却后的共熔体进行造粒。实施例5请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再利用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中加入扩链剂,得混合物,其中扩链剂为二异氰酸类扩链剂,二异氰酸类扩链剂的重量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重量的1.5%;S21:将混合物进行熔融共混,得共熔体,其中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双螺杆挤出机一至四区(熔融区)的熔融温度为290℃、300℃、300℃、310℃;S22:将共熔体在挤出机中进行计量挤出,并进行冷却,其中,挤出机为计量泵,冷却方式为水冷却,且水温为55℃,冷却时间为1-12h;S23:对冷却后的共熔体进行造粒。实施例6请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再利用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中加入扩链剂,得混合物,其中扩链剂为酸酐类扩链剂,酸酐类扩链剂的重量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重量的1.0%;S21:将混合物进行熔融共混,得共熔体,其中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双螺杆挤出机一至四区(熔融区)的熔融温度为290℃、300℃、300℃、310℃;S22:将共熔体在挤出机中进行计量挤出,并进行冷却,其中,挤出机为计量泵,冷却方式为水冷却,且水温为25℃,冷却时间为1-12h;S23:对冷却后的共熔体进行造粒。实施例7请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再利用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中加入扩链剂,得混合物,其中扩链剂为恶唑啉类扩链剂,恶唑啉类扩链剂的重量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重量的0.8%;S21:将混合物进行熔融共混,得共熔体,其中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双螺杆挤出机一至四区(熔融区)的熔融温度为280℃、290℃、290℃、300℃;S22:将共熔体在挤出机中进行计量挤出,并进行冷却,其中,挤出机为计量泵,冷却方式为水冷却,且水温为15℃,冷却时间为1-12h;S23:对冷却后的共熔体进行造粒。本文所述的造粒工艺,为本领域中的常用技术工艺,制备出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颗粒的粒径为0.05-0.2m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线型高分子物,它的聚合度大小对其实用性能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强度、耐热性的影响尤为显著。在工业生产上,通过测定聚合物的特性黏度对生产实施调节和控制,进而确定相应的聚合度,因此特性黏度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备单丝的的关键性能指标。在本申请中,为了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再利用的制备工艺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产生的性能影响,本申请人采用采用乌氏粘度计测试上述实施例中制备出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颗粒的特性粘度,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内容特性粘度实施例10.65dL/g实施例20.80dL/g实施例30.95dL/g实施例41.20dL/g实施例51.0dL/g实施例60.68dL/g实施例70.4dL/g从表1可知,实施例4中各组分参数为最优选择,制备出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颗粒的特性粘度值最大,为1.20dL/g。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再利用的制备工艺,通过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中加入特定类别的扩链剂以及特定比例,然后经过熔融共混、计量挤出、冷却、造粒,使得制备出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颗粒的特性粘度值可达1.20dL/g,从而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制备成可用来制备聚酯单丝的原料,实现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的再利用,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使用成本的有益效果。应当注意,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相反,流程图中描绘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例如,步骤22可分为计量挤出和冷却两个步骤,亦或,步骤21可并入步骤1中等。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