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3222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树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为了改进树脂的物理性质的目的,已经积极地研究了聚合物共混物和聚合物合金(polymer alloy),这些是彼此具有不同特性以便更改树脂性质的树脂的混合物。然而,在这种聚合物共混物和聚合物合金之中,当将彼此具有不同极性的树脂例如聚烯烃如聚丙烯(PP)和聚酰胺(PA)复合在一起时,树脂之间差的相容性产生下述问题:所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显著低的冲击强度。

为此,为了改进聚烯烃与聚酰胺之间的相容性,已经提出使用增容剂(compatibilizer)如改性的聚烯烃的方法。例如,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2000-327912(专利文献1)和2001-302910(专利文献2)描述了包括聚酰胺树脂和改性聚烯烃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分离结构具有由聚烯烃形成的基质相和由聚酰胺树脂形成的分散域。

此外,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Hei 7-97513(专利文献3)描述了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包括具有特定范围内的相对粘度的聚酰胺树脂预聚物和改性聚丙烯。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Hei 7-316423(专利文献4)和Hei 9-59438(专利文献5)描述了包括聚酰胺、改性聚烯烃和未改性聚烯烃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酰胺形成基质相,改性聚烯烃和未改性聚烯烃形成具有核壳粒子结构的分散域。

此外,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2006-307132(专利文献6)描述了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具有核壳粒子结构的分散域分布在由聚酰胺树脂组分形成的基质相中,所述核壳粒子结构由充当壳相的酸改性弹性体和充当核相的烯烃系树脂组分与填料组分形成。此外,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2010-195853(专利文献7)描述了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具有:由热塑性树脂如聚酰胺树脂或聚丙烯形成的连续相(基质相);由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树脂形成的分散域;和由热塑性树脂与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树脂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微粒。然而,还未获得作为具有充分的物理性质的树脂组合物的常规聚合物共混物和聚合物合金。

同时,在汽车内饰组件和外饰组件等领域中,要求特别高的机械性质,并且同时满足冲击强度和刚性(弯曲模量)是必要的。然而,刚性和冲击强度是相矛盾的性质。此外,所获得的树脂复合物的物理性质倾向于由如此复合的树脂之一的物理性质支配。因此,常规的聚合物共混物和聚合物合金存在难以同时满足刚性和冲击强度的问题。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2000-327912

[专利文献2]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2001-302910

[专利文献3]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Hei 7-97513

[专利文献4]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Hei 7-316423

[专利文献5]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Hei 9-59438

[专利文献6]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2006-307132

[专利文献7]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2010-195853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考虑到传统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已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冲击强度且还具有优异刚性的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已积极进行研究。结果,本发明人已发现下述。具体地说,当将彼此不相容的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复合到一起时,如果首先使第一树脂预先以特定比例与改性弹性体反应,然后将已与改性弹性体反应的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复合,则获得具有独特结构的树脂组合物。具体地说,所述树脂组合物具有包括由第一树脂形成的连续相A和由第二树脂形成的连续相B的共连续相结构(co-continuous phase structure),并且还具有由分布在连续相A中的特定组分形成的分散域(dispersed domain)a、由分布在分散域a中的特定组分形成的微分散子域(finely dispersed subdomain)a'、由分布在连续相B中的特定组分形成的分散域b和由分布在分散域b中的特定组分形成的微分散子域b'。此外,令人吃惊地,已经发现具有此类结构的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刚性且具有显著优异的冲击强度。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为

包含第一树脂、与所述第一树脂不相容的第二树脂和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树脂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改性弹性体的共混物的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树脂组合物具有包括由所述第一树脂形成的连续相A和由所述第二树脂形成的连续相B的共连续相结构,并且还具有分布在连续相A中的分散域a、分布在分散域a中的微分散子域a'、分布在连续相B中的分散域b和分布在分散域b中的微分散子域b',

所述分散域a包括由选自由所述第二树脂、和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形成的分散域,

所述分散域b包括由选自由所述第一树脂、和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形成的分散域,

当所述分散域a由所述第二树脂形成时,所述微分散子域a'为由选自由所述第一树脂、所述改性弹性体、和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形成的微分散子域,

当所述分散域a由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形成时,所述微分散子域a'为由选自由所述第一树脂、所述第二树脂和所述改性弹性体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形成的微分散子域,

当所述分散域b由所述第一树脂形成时,所述微分散子域b'为由选自由所述第二树脂、所述改性弹性体、和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形成的微分散子域,和

当所述分散域b由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形成时,所述微分散子域b'为由选自由所述第一树脂、所述第二树脂和所述改性弹性体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形成的微分散子域。

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所述第一树脂优选为聚酰胺树脂。此外,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所述第二树脂优选为聚烯烃树脂。

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

所述分散域a包括由所述第二树脂形成的分散域和由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分散域,

所述分散域b包括由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分散域,

由所述第二树脂形成的分散域a中的微分散子域a'为由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微分散子域,和

由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分散域b中的微分散子域b'为由所述改性弹性体形成的微分散子域。

另外,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优选进一步具有在选自由所述连续相A和所述连续相B组成的组的至少一个连续相中的由所述改性弹性体形成的分散域,和更优选进一步具有在由所述改性弹性体形成的分散域中的微分散子域,所述微分散子域由选自由所述第一树脂、所述第二树脂、和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形成。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使得能够提供具有优异冲击强度且还具有优异刚性的树脂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为物理性质测量用实施例1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

图2显示示出在物理性质测量用实施例1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期间获得的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X)图谱的图。

图3为物理性质测量用比较例2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

图4为物理性质测量用比较例3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

图5为物理性质测量用比较例4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

图6为物理性质测量用实施例2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

图7为通过从图6中示出的照片中排除对应于由PA6形成的相的部分而获得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

图8为物理性质测量用实施例2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

图9为物理性质测量用比较例5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

图10为物理性质测量用比较例6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基于其优选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为包含第一树脂、与所述第一树脂不相容的第二树脂和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树脂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改性弹性体的共混物的树脂组合物。

<第一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树脂为用于形成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的连续相A的树脂。在本发明中,从与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树脂形成的连续相B一起形成共连续相和显示优异的刚性和冲击强度的观点,此类第一树脂需是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树脂不相容的树脂。此外,从具有在熔融状态下容易混合的倾向的观点,第一树脂优选是热塑性树脂。

此类第一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酰胺树脂、PPS树脂、PPE树脂、PS树脂、PC树脂、ABS树脂、AES树脂、PET树脂、PBT树脂、PTT树脂、PLA树脂、PHB树脂、P(HB-co-HV)树脂和P(HB-co-HHX)树脂。可单独使用这些中的一种,或可组合使用这些中的两种或多种。特别是,从在聚烯烃树脂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树脂时显示更优异的冲击强度的观点,优选聚酰胺树脂。

聚酰胺树脂为具有由经由酰胺键(-NH-CO-)聚合的许多单体组成的链骨架的聚合物。构成聚酰胺树脂的单体的实例包括氨基酸如氨基己酸、11-氨基十一酸、氨基十二酸和对氨甲基苯甲酸;内酰胺如ε-己内酰胺、十一内酰胺和ω-十二内酰胺;等等。可单独使用这些单体中的一种,或可组合使用这些中的两种或多种。

同时,聚酰胺树脂可通过使二胺和二羧酸共聚合来获得。作为单体的二胺的实例包括:脂族二胺如乙二胺、1,3-二氨基丙烷、1,4-二氨基丁烷、1,6-二氨基己烷、1,7-二氨基庚烷、1,8-二氨基辛烷、1,9-二氨基壬烷、1,10-二氨基癸烷、1,11-二氨基十一烷、1,12-二氨基十二烷、1,13-二氨基十三烷、1,14-二氨基十四烷、1,15-二氨基十五烷、1,16-二氨基十六烷、1,17-二氨基十七烷、1,18-二氨基十八烷、1,19-二氨基十九烷、1,20-二氨基二十烷、2-甲基-1,5-二氨基戊烷和2-甲基-1,8-二氨基辛烷;脂环族二胺如环己烷二胺和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和芳族二胺如二甲苯二胺、对苯二胺和间苯二胺。可单独使用这些二胺中的一种,或可组合使用这些中的两种或多种。

作为单体的二羧酸的实例包括脂族二羧酸如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十五烷二酸和十八烷二酸;脂环族二羧酸如环己烷二羧酸;和芳族二羧酸如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萘二羧酸。可单独使用这些二羧酸中的一种,或可组合使用这些中的两种或多种。

此类聚酰胺树脂的实例包括使用具有11个碳原子的单体的聚酰胺树脂(以下,有些情况下此类聚酰胺树脂统称为"PA11(聚酰胺11)类树脂")、聚酰胺6(PA6)、聚酰胺66(PA66)、聚酰胺610、聚酰胺612、聚酰胺12、聚酰胺6T(PA6T)、聚酰胺6I、聚酰胺9T、聚酰胺M5T、聚酰胺1010、聚酰胺1012、聚酰胺10T、聚酰胺MXD6、聚酰胺1012、聚酰胺6T/66、聚酰胺6T/6I、聚酰胺6T/6I/66、聚酰胺6T/2M-5T和聚酰胺9T/2M-8T等。可单独使用这些中的一种,或可组合使用这些中的两种或多种。

在上述聚酰胺树脂之中,从在聚烯烃树脂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树脂时具有显示更优异的冲击强度的倾向的观点,在本发明中优选PA11类树脂、PA6、PA66和PA6T。

PA11类树脂为通过使用具有11个碳原子的单体作为上述单体得到的聚酰胺树脂,其在主链上含有具有11个碳原子的含酰胺键的单元。作为具有11个碳原子的单体,优选11-氨基十一酸或十一内酰胺。特别是,由于11-氨基十一酸是由蓖麻油得到的化合物,从环境保护的观点(特别是从碳平衡的观点),通过聚合作为单体的11-氨基十一酸而得到的作为均聚物的聚酰胺11(PA11)是期望的。

同时,PA11类树脂可含有衍生自具有少于11个碳原子的单体的结构单元、衍生自具有12个以上碳原子的单体的结构单元和其它结构单元中单独的任一种或这些中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然而,基于PA11类树脂中的全部结构单元,衍生自具有11个碳原子的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是50摩尔%以上,更优选100摩尔%。

PA6为通过使具有6个碳原子的单体之中的ε-己内酰胺聚合得到的作为均聚物的聚酰胺树脂。PA66为通过使己二胺和己二酸共聚合得到的聚酰胺树脂。聚酰胺6T为通过使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共聚合得到的聚酰胺树脂。

从在聚烯烃树脂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树脂时显示更优异的冲击强度的观点,基于第一树脂的总量,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树脂优选总计含有40质量%的PA11类树脂、PA6、PA66和PA6T。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树脂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5,000至100,000,更优选7,500至70,000,和进一步优选10,000至50,000。

<第二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树脂为用于形成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的连续相B的树脂。在本发明中,从与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树脂形成的连续相A一起形成共连续相以及显示优异的刚性和冲击强度的观点,此类第二树脂需是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树脂不相容的树脂。此外,从具有在熔融状态下容易混合的倾向的观点,第二树脂优选是热塑性树脂。从在聚酰胺树脂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树脂时显示更优异的冲击强度的观点,此类第二树脂优选是聚烯烃树脂。

聚烯烃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各种聚烯烃。其实例包括乙烯均聚物(聚乙烯树脂)、丙烯均聚物(聚丙烯树脂)、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等。α-烯烃通常为具有3至20个碳原子的不饱和烃化合物。其实例包括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3-甲基-1-丁烯和4-甲基-1-戊烯等。

可单独使用此类聚烯烃树脂中的一种,或可组合使用这些中的两种或多种。特别是,从具有进一步改进树脂组合物的刚性的倾向的观点,优选聚丙烯树脂和聚乙烯树脂,更优选聚丙烯树脂。此外,在此类聚丙烯树脂和聚乙烯树脂中,基于聚丙烯树脂或聚乙烯树脂中的全部结构单元,衍生自丙烯或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为50摩尔%以上。如果所述含量少于下限,则存在降低树脂组合物的刚性的倾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树脂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温度:140至150℃)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10,000至500,000,更优选50,000至450,000,和进一步优选100,000至400,000。

注意,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树脂不同于以下描述的改性弹性体,因为第二树脂与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树脂形成的连续相A不相容,而且第二树脂不具有能够与第一树脂反应的反应性基团。

<改性弹性体>

根据本发明的改性弹性体为具有能够与第一树脂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改性弹性体,并且起到使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彼此相容的增容剂的功能。从具有高度反应性和在聚烯烃树脂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树脂时更容易使树脂彼此相容的观点,所述弹性体优选是热塑性弹性体,更优选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和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实例包括通过使两种或多种α-烯烃如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和1-辛烯共聚合得到的那些。可单独使用这些中的一种,或可组合使用这些中的两种或多种。特别是,从具有进一步改进树脂组合物的刚性和冲击强度的倾向的观点,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优选是乙烯或丙烯与具有3至8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物,即乙烯与具有3至8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物和丙烯与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物。此类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具体实例包括乙烯-丙烯共聚物(EPR)、乙烯-1-丁烯共聚物(EBR)、乙烯-1-戊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EOR)、丙烯-1-丁烯共聚物(PBR)、丙烯-1-戊烯共聚物和丙烯-1-辛烯共聚物(POR)。在这些之中,从具有进一步改进树脂组合物的刚性和冲击强度的倾向的观点,进一步优选EBR、EOR和PBR。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实例包括苯乙烯类化合物与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嵌段共聚物以及其氢化产物。可单独使用这些中的一种,或可组合使用这些中的两种或多种。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苯乙烯;烷基苯乙烯如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和对叔丁基苯乙烯;对甲氧基苯乙烯;和乙烯基萘。同时,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丁二烯、异戊二烯、间戊二烯、甲基戊二烯、苯基丁二烯、3,4-二甲基-1,3-己二烯和4,5-二乙基-1,3-辛二烯等。

此类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具体实例包括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I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和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在这些之中,从具有进一步改进树脂组合物的刚性和冲击强度的倾向的观点,优选SEBS。

能够与第一树脂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实例包括酸酐基团(-CO-O-OC-)、羧基(-COOH)、环氧基[-C2O(由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三元环结构)]、噁唑啉基团(-C3H4NO)和异氰酸酯基(-NCO)等。在这些之中,从在聚酰胺树脂用作第一树脂时具有高度反应性的倾向的观点,反应性基团优选是酸酐基团。

另外,将反应性基团加成至弹性体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酌情使用已知的方法。将酸酐基团加成至弹性体的方法的实例包括酸酐用作单体的方法。酸酐的实例包括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衣康酸酐、琥珀酸酐、戊二酸酐、己二酸酐、柠康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和丁烯基琥珀酸酐。可单独使用上述酸酐中的一种,或可组合使用这些中的两种或多种。特别是,从具有高度反应性的倾向的观点,优选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和衣康酸酐,更优选马来酸酐。

根据本发明的改性弹性体的具体实例包括马来酸酐改性的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如马来酸酐改性的EPR、马来酸酐改性的PBR、马来酸酐改性的EBR、马来酸酐改性的EOR和马来酸酐改性的POR;马来酸酐改性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如马来酸酐改性的SEBS、马来酸酐改性的SBS、马来酸酐改性的SIS和马来酸酐改性的SEPS;等。可单独使用此类改性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可组合使用这些中的两种或多种。特别是,从在聚烯烃树脂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树脂时更容易使树脂彼此相容的观点,优选马来酸酐改性的PBR、马来酸酐改性的EBR和马来酸酐改性的EOR。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改性弹性体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温度:140至150℃)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从如果重均分子量较大,则存在改进树脂组合物的冲击强度的倾向的观点,重均分子量优选是10,000至500,000,更优选20,000至500,000,和进一步优选25,000至400,000。

<第一树脂与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树脂与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为当改性弹性体的反应性基团与第一树脂反应时产生的组分。

用于得到此类第一树脂与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在生产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时,可通过将包括第一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的材料混合物加热且熔融混炼来得到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的反应产物。加热且熔融混炼条件没有特别限制。虽然还在随后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生产方法中描述细节,但优选在100至350℃的温度下使用混炼机等持续0.01至1.0小时。

<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具有包括由第一树脂形成的连续相A和由第二树脂形成的连续相B的共连续相结构,并且还具有分布在连续相A中的分散域a、分布在分散域a中的微分散子域a'、分布在连续相B中的分散域b和分布在分散域b中的微分散子域b'。

在本发明中,可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树脂组合物的相结构。此类观察法的实例包括下述方法:其中在100W下对注射成型的树脂组合物的截面进行氧等离子蚀刻处理1分钟,然后使用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Hitachi High-Tech Manufacturing&Service Corporation制造,"S-4300型II",加速电压:3kV)观察所述截面。注意,可在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期间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X)检查衍生自各树脂的峰是否存在来鉴定树脂组合物中的各部分。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具有包括由第一树脂形成的连续相A和由第二树脂形成的连续相B的共连续相结构。在本发明中,共连续相结构是指这样的结构:其中两个或多个连续相(在本发明中,连续相A和连续相B)彼此以三维方式连绵不断地连接。

在这种共连续相结构中,连续相A的含量(包括以下描述的分散域a和微分散子域a'的总含量)与连续相B的含量(包括以下描述的分散域b和微分散子域b'的总含量)之比(连续相A的质量:连续相B的质量)优选是5:1至1:5,更优选3:1至1:3。如果连续相B相对于连续相A的含量小于下限或大于上限,则存在不形成共连续相的倾向。

(连续相A)

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连续相A包括至少一个其中分散域以分散状态存在的连续相。分散域a包括由选自由第二树脂、和第一树脂与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形成的分散域。从具有在连续相A中分布的倾向的观点,此类分散域a优选是由第二树脂形成的分散域和由第一树脂与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分散域。

基于成型的树脂组合物的截面中的连续相A的总面积(所述面积包括分散域a和微分散子域a'),此类分散域a的含量优选是1至50面积%,更优选5至40面积%。如果分散域a的含量小于下限,则存在降低冲击强度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含量大于上限,则存在难以形成分散域a的倾向。

此外,分散域a具有优选0.05至8μm、更优选0.1至4μm的平均直径,所述平均直径是根据包括随后描述的具有微分散子域a'的分散域a和不具有微分散子域的分散域a的全部分散域a计算的。如果全部分散域a的平均直径小于下限,则存在降低刚性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平均直径大于上限,则存在难以形成分散域a的倾向。

此外,在分散域a中,随后描述的具有微分散子域a'的分散域a具有优选0.1至10μm、更优选0.2至6μm的平均直径。如果具有微分散子域a'的分散域a的平均直径小于下限,则存在难以具有微分散子域a'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平均直径大于上限,则存在难以形成分散域a的倾向。

注意,在本发明中,这些分散域a的平均直径可通过将成型的树脂组合物中的任意100个以上分散域的直径值取平均值来获得,所述直径是通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量分散域来得到的。另外,此类直径表示各分散域的截面的最大直径。当分散域不具有圆形截面时,所述直径表示截面的最大外切圆的直径。

此外,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分散域a包括至少一个其中微分散子域a'以分散状态存在的分散域a。当分散域a是由第二树脂形成的分散域时,微分散子域a'为由选自由第一树脂、改性弹性体、和第一树脂与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形成的微分散子域。同时,当分散域a为由第一树脂与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分散域时,微分散子域a'为由选自由第一树脂、第二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形成的微分散子域。从使得更容易相容的观点,此类微分散子域a'优选存在于由第二树脂形成的分散域a中,更优选为由第一树脂与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微分散子域。

基于在成型的树脂组合物的截面中的分散域a的总面积(所述总面积包括微分散子域a'),此类微分散子域a'的含量优选是1至50面积%,更优选5至40面积%。如果微分散子域a'的含量小于下限,则存在降低冲击强度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含量大于上限,则存在难以形成微分散子域a'的倾向。

另外,微分散子域a'的平均直径优选是5至500nm,更优选10至450nm,和进一步优选15至400nm。如果平均直径小于下限,则存在降低刚性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平均直径大于上限,则存在难以形成微分散子域a'的倾向。注意,在本发明中,此类微分散子域a'的平均直径可通过与以上描述的分散域a的平均直径的相同方式来获得。

(连续相B)

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连续相B包括至少一个其中分散域b以分散状态存在的连续相。分散域b为由选自由第一树脂、和第一树脂与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形成的分散域。从使得更容易与连续相B相容的观点,此类分散域b优选是由第一树脂与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分散域。

基于在成型的树脂组合物的截面中的连续相B的总面积(所述总面积包括分散域b和微分散子域b'),此类分散域b的含量优选是1至50面积%,更优选5至40面积%。如果分散域b的含量小于下限,则存在降低冲击强度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含量大于上限,则存在难以形成分散域b的倾向。

此外,分散域b具有优选0.05至8μm、更优选0.1至4μm的平均直径,所述平均直径是根据包括随后描述的具有微分散子域b'的分散域b和不具有微分散子域的分散域b的全部分散域b计算的。如果全部分散域b的平均直径小于下限,则存在降低刚性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平均直径大于上限,则存在难以形成分散域b的倾向。

此外,在分散域b中,随后描述的具有微分散子域b'的分散域b具有优选0.1至10μm、更优选0.2至6μm的平均直径。如果具有微分散子域b'的分散域b的平均直径小于下限,则存在难以具有微分散子域b'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平均直径大于上限,则存在难以形成分散域b的倾向。注意,在本发明中,此类分散域b的平均直径可通过与以上描述的分散域a的平均直径的相同方式来获得。

此外,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分散域b包括至少一个其中微分散子域b'以分散状态存在的分散域b。当分散域b是由第一树脂形成的分散域时,微分散子域b'为由选自由第二树脂、改性弹性体、和第一树脂与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形成的微分散子域。同时,当分散域b为由第一树脂与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分散域时,微分散子域b'为由选自由第一树脂、第二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形成的微分散子域。从使得更容易相容的观点,此类微分散子域b'优选存在于由第一树脂与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分散域b中,更优选为由改性弹性体形成的微分散子域。

基于在成型的树脂组合物的截面中的分散域b的总面积(所述总面积包括微分散子域b'),此类微分散子域b'的含量优选是1至50面积%,更优选5至40面积%。如果微分散子域b'的含量小于下限,则存在降低冲击强度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含量大于上限,则存在难以形成微分散子域b'的倾向。

另外,微分散子域b'的平均直径优选是5至500nm,更优选10至450nm,和进一步优选15至400nm。如果平均直径小于下限,则存在降低刚性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平均直径大于上限,则存在难以形成微分散子域b'的倾向。注意,在本发明中,此类微分散子域b'的平均直径可通过与以上描述的分散域a的平均直径的相同方式来获得。

另外,从具有进一步改进冲击强度的倾向的观点,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优选在选自由连续相A和连续相B组成的组的至少一个连续相中进一步具有由改性弹性体形成的分散域。当含有此类由改性弹性体形成的分散域时,基于含有分散域的连续相的总含量(所述总含量包括分散域和微分散子域),含量优选是1至30质量%、更优选5至20质量%。如果由改性弹性体形成的分散域的含量小于下限,则存在不显示改进冲击强度的效果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含量大于上限,则存在降低刚性的倾向。

此外,除第一树脂、第二树脂、改性弹性体、和第一树脂与改性弹性体的反应产物之外,根据需要,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进一步包含其它组分,只要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此类其它组分的实例包括不同于上述组分的热塑性树脂、抗氧剂、抗紫外线剂、热稳定剂、阻燃剂、阻燃助剂、填料、着色剂、抗菌剂和抗静电剂。可单独使用这些中的一种,或可组合使用这些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树脂组合物包含这些其它组分时,基于树脂组合物的总含量,含量优选为40质量%以下。

其它热塑性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酯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聚琥珀酸乙二醇酯、聚交酯和聚羟基烷酸酯)和聚碳酸酯树脂等。可单独使用这些中的一种,或可组合使用这些中的两种或多种。

阻燃剂的实例包括含卤素阻燃剂(卤化芳族化合物等)、含磷阻燃剂(含氮化合物的磷酸盐和磷酸酯等)、含氮阻燃剂(胍、三嗪、三聚氰胺和它们的衍生物等)、无机阻燃剂(金属氢氧化物等)、含硼阻燃剂、含硅阻燃剂、含硫阻燃剂和含红磷阻燃剂等。

阻燃助剂的实例包括各种锑化合物、包括锌的金属化合物、包括铋的金属化合物、氢氧化镁和粘土硅酸盐等。

填料的实例包括玻璃组分(玻璃纤维、玻璃珠和玻璃鳞片等);二氧化硅;无机纤维(玻璃纤维、氧化铝纤维、碳纤维);石墨;硅酸盐化合物(硅酸钙、硅酸铝、高岭土、滑石和粘土等);金属氧化物(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锑和氧化铝等);金属如钙、镁和锌的碳酸盐和硫酸盐;和有机纤维(芳族聚酯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氟树脂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和植物纤维等)。着色剂的实例包括颜料和染料等。

<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通过首先使第一树脂和改性弹性体彼此以特定比例反应,然后使混合物与第二树脂复合来获得。从改性弹性体可更有效地起作用和可有效且可靠地获得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观点,此类生产方法的优选实例为下述方法,其包含首先将第一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熔融混炼以制备树脂混合物,然后将树脂混合物和第二树脂熔融混炼。

制备树脂混合物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使用混炼机将第一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熔融混炼的方法。此外,以该方式获得的树脂混合物可以是通过造粒等固化的固体,或可以是熔体。

混炼机的实例包括挤出机(单螺杆挤出机和双螺杆熔融混炼挤出机等)、混炼机和混合机(高速流动型混合机、桨式混合机和螺条混合机等)。可单独使用这些中的一种,或可组合使用这些中的两种或多种。此外,当组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时,所述机器可以以连续方式运行,或可以以分批方式运行。此外,可一次性混炼第一树脂和改性弹性体,或可以以多次添加和引入的方式混炼(多阶段共混)它们中之一。

制备树脂混合物时的熔融混炼温度没有特别限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取决于第一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的类型,温度可酌情调节。然而,从可在熔融状态下混合根据本发明的各化合物的观点,温度优选是100至350℃,更优选180至320℃,和进一步优选200至300℃。

将树脂混合物和第二树脂熔融混炼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与在制备树脂混合物的方法中举例说明的使用混炼机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此外,在该熔融混炼中,可一次性混炼树脂混合物和第二树脂,或可以以多次添加和引入的方式混炼(多阶段共混)它们中之一。此外,树脂混合物和第二树脂的熔融混炼温度如以上制备树脂混合物的熔融混炼中所描述的。

另外,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可将作为固体和/或熔体获得的树脂混合物和第二树脂一起熔融混炼;或者,可使用多阶段共混型的混炼机等,以在上游侧将第一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熔融混炼,然后在下游侧与第二树脂混合且熔融混炼的方式,获得树脂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生产方法中,重要的是第一树脂的进料量处于相对于第一树脂、第二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的进料总质量的特定比例。

本发明人已在所述方法中发现下述,所述方法如上所述包含将第一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熔融混炼以制备树脂混合物,然后将树脂混合物和第二树脂熔融混炼。具体地说,当相对于第一树脂、第二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的进料总质量,第一树脂的进料量处在特定范围内时,得到本发明的具有上述特定结构的树脂组合物,并且显示显著优异的冲击强度。

在本发明中,当第一树脂为PA11类树脂和第二树脂为聚烯烃树脂时,PA11类树脂的进料量优选是PA11类树脂、聚烯烃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的进料量总质量的40至69质量%、更优选50至65质量%和进一步优选59至63质量%。此外,在本发明中,当第一树脂为PA6和第二树脂为聚烯烃树脂时,PA6的进料量优选是PA6、聚烯烃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的进料量总质量的26至44质量%、更优选30至40质量%和进一步优选33至37质量%。如果第一树脂的进料量小于下限,则存在共连续相未形成于树脂组合物中且降低冲击强度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所述量大于上限,则存在共连续相未形成于树脂组合物中且降低冲击强度的倾向。

此外,在本发明中,当第一树脂为PA11类树脂和第二树脂为聚烯烃树脂时,聚烯烃树脂的进料量优选是PA11类树脂、聚烯烃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的进料量总质量的20至50质量%、更优选25至40质量%。此外,在本发明中,当第一树脂为PA6和第二树脂为聚烯烃树脂时,供给的聚烯烃树脂优选是PA6、聚烯烃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的进料量总质量的45至65质量%、更优选50至60质量%。如果聚烯烃树脂的进料量小于下限或者大于上限,则存在难以形成共连续相的倾向。

此外,在本发明中,当第一树脂为PA11类树脂和第二树脂为聚烯烃树脂时,改性弹性体的进料量优选是PA11类树脂、聚烯烃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的进料量总质量的1至30质量%、更优选5至20质量%。此外,在本发明中,当第一树脂为PA6和第二树脂为聚烯烃树脂时,改性弹性体的进料量优选是PA6、聚烯烃树脂和改性弹性体的进料量总质量的1至30质量%、更优选5至20质量%。如果改性弹性体的进料量小于下限,则存在不能获得足够冲击强度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所述量大于上限,则存在降低刚性的倾向。

此类生产方法使得能够有效且可靠地获得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由此得到的树脂成型体可以是通过造粒等固化的固体,或可以是熔体。

<成型体>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以以任何方式成型,因此对方法没有特别限制。此外,如此获得的成型体的形状、尺寸和厚度等也没有特别限制,并且用途也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成型体可用作汽车、铁路车辆、船和飞机等的外饰部件、内饰部件和结构部件等。此外,汽车部件的实例包括汽车外饰部件、汽车内饰部件、汽车结构部件、汽车冲击吸收器部件、汽车行人保护部件、汽车乘客保护部件和发动机室内部组件等。其具体实例包括冲击吸收器、保险杠、扰流器、整流罩、前进气活门栅、装饰品、引擎罩、行李箱盖、翼子板板件、车门板、车顶板、仪表盘、车门装饰件、侧围装饰件(quarter trim)、车顶内衬(roof lining)、支柱装饰、行李仓装饰件(deck trim)、后座板、后置物台、仪表板、中央控制台、踢脚板、开关座、座椅背板、座架、肘靠、防晒板、进气歧管、发动机前盖、发动机底盖、机油滤清器壳、空气过滤箱、车载电子元件(如ECU和TV监视器)的壳体。

此外,成型体还可以用作例如建筑物和家具等的外饰部件、内饰部件和结构部件。具体地说,成型体可用作例如,门表层材料、门结构部件以及各种类型家具(如桌子、椅子、架子和厨柜)的表层材料和结构部件等。此外,成型体还可以用作包装材料、容器(如托盘)、保护部件、分隔部件、消费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视、冰箱、洗衣机、真空吸尘器、移动电话、掌上游戏机和膝上型计算机)的壳体和结构材料。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根据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注意,通过以下说明的方法评价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性能。

<树脂组合物的物理性质>

(夏比冲击强度的测定)

根据JIS K 7111-1,使用由各实施例和比较例得到的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测定夏比冲击强度(kJ/m2)。注意,在下述条件下进行所述测定,温度:23℃;冲击方向:沿边;缺口类型:A。

(弯曲模量的测定)

根据JIS K 7171,使用由各实施例和比较例得到的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测定弯曲模量(MPa)。注意,如下进行所述测定。通过两个支点(曲率半径:5mm)支撑测试样品,支点之间的距离(L)为64mm,以2mm/分钟的速度从设置在支点之间的中点的作用点(曲率半径:5mm),将负荷施加至样品。

(形态观察)

首先,通过使用等离子反应器(Yamato Scientific Co.,Ltd.制造,"PR300"),在100W下,对已进行夏比冲击强度测定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的断裂面进行氧等离子蚀刻处理1分钟。然后,使用锇涂布机(Vacuum Device Inc.制造,"HPC-1S"),对断裂面进行锇涂布加工5秒。然后,使用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Hitachi High-Tech Manufacturing&Service Corporation制造,"S-4300型II"),在3kV加速电压的条件下,观察断裂面。

此外,使用附属于FE-SEM的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X)系统,对如此观察的各部分进行元素分析,并鉴定构成所述部分的组分。此外,在各个得到的图像中,测量任意100个分散域和任意100个微分散子域的直径,并将这些值取平均值以得到分散域和微分散子域的平均直径。注意,所述直径为各分散域和微分散子域的截面的最大直径,或当截面不是圆形时,其是截面的最大外切圆的直径。

(实施例1)

首先,将聚酰胺11(PA11,由Arkema K.K.制造,"RILSAN BMNO",重均分子量:18,000)与马来酸酐改性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m-EBR,由Mitsui Chemicals,Inc.制造,"TAFMER MH7020")通过预先干式共混,以质量比(PA11的质量:m-EBR的质量)为60:10的方式混合。使用螺杆直径为15mm和L/D=59的双螺杆熔融混炼挤出机(由Technovel Corporation制造,"KZW15-60MG"),在210℃的混合温度、2kg/小时的挤出速度和200rpm的螺杆转速的条件下,加热且熔融混炼混合物。然后,使用造粒机,将如此挤出的熔融混炼产物切断,以得到粒料形式的树脂混合物。

然后,将所得到的树脂混合物与聚丙烯(PP,由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制造,"NOVATEC MA1B",重均分子量:312,000)通过干式共混,以质量比(树脂混合物的质量:PP的质量)为70:30的方式混合。使用双螺杆熔融混炼挤出机,在210℃的温度、2kg/小时的挤出速度和200rpm的螺杆转速的条件下,加热且熔融混炼混合物。然后,使用造粒机,将如此挤出的熔融混炼产物切断,以得到粒料形式的树脂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随后,使用注塑机(由Nissei Plastic Industrial Co.,Ltd.制造,"PS40E2ASE"),在200℃的混合温度和58℃的成型温度的注射条件下,将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注射成型。因而,制备了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长度80mm×宽度10.0mm×厚度4.0mm)。

使用所得到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测定夏比冲击强度和测定弯曲模量。表1示出所得到的结果和树脂组合物中的比例。另外,使用已进行夏比冲击强度测量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观察形态。图1示出如此得到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此外,图2示出PA11和m-EBR的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X)图谱作为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X)结果的实例。注意,在图2中,左边的图示出PA11的EDX图谱,而右边的图示出m-EBR的EDX图谱。在两个图中,纵轴的刻度是相同的。此外,表2示出如此观察的具有微分散子域的分散域和微分散子域的平均直径。

(比较例1)

除使用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丙烯(m-PP,由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YUMEX 1001",重均分子量:40,000)代替m-EBR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粒料形式的树脂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使用所得到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测定夏比冲击强度和测定弯曲模量。表1示出所得到的结果和树脂组合物中的比例。

(比较例2)

首先,将m-EBR与PP通过干式共混,以质量比(m-EBR的质量:PP的质量)为10:90的方式混合到一起。然后,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条件下,加热且熔融混炼混合物,从而得到熔融混炼的产物。除使用此类熔融混炼的产物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粒料形式的树脂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使用所得到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测定夏比冲击强度和测定弯曲模量。表1示出所得到的结果和树脂组合物中的比例。另外,使用已进行夏比冲击强度测量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观察形态。图3示出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结构为在由PP形成的连续相中具有由m-EBR形成的分散域的结构(海岛结构)。

(比较例3)

除PA11与m-EBR的质量比(PA11的质量:m-EBR的质量)为20:10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树脂混合物。然后,除所得到的树脂混合物与PP的质量比(树脂混合物的质量:PP的质量)为30:70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粒料形式的树脂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使用所得到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测定夏比冲击强度和测定弯曲模量。表1示出所得到的结果和树脂组合物中的比例。另外,使用已进行夏比冲击强度测量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观察形态。图4示出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结构为具有由PP形成的连续相、分布在连续相中的由PA11形成的分散域和分布在分散域中的由PP或PA11与m-EBR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微分散子域的结构(萨拉米结构(salami structure))。

(比较例4)

除PA11与m-EBR的质量比(PA11的质量:m-EBR的质量)为70:10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树脂混合物。然后,除所得到的树脂混合物与PP的质量比(树脂混合物的质量:PP的质量)为80:20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粒料形式的树脂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使用所得到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测定夏比冲击强度和测定弯曲模量。表1示出所得到的结果和树脂组合物中的比例。另外,使用已进行夏比冲击强度测量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观察形态。图5示出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结构为在由PA11形成的连续相中具有由PP形成的分散域的结构(相反转的海岛结构)。

[表1]

[表2]

(实施例2)

除使用聚酰胺6(PA6,由Ube Industries,Ltd.制造,商品名:"1010X1",数均分子量:10,000)代替聚酰胺11,和PA6与m-EBR的质量比(PA6的质量:m-EBR的质量)为35:10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树脂混合物。然后,除树脂混合物与PP的质量比(树脂混合物的质量:PP的质量)为45:55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粒料形式的树脂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使用所得到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测定夏比冲击强度和测定弯曲模量。表3示出所得到的结果和树脂组合物中的比例。另外,使用已进行夏比冲击强度测量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观察形态。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的任意两个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分别示出在图6和图8中。此外,图7示出通过从图6中示出的照片中排除对应于由PA6形成的相的部分而得到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

(比较例5)

除PA6与m-EBR的质量比(PA6的质量:m-EBR的质量)为25:10以外,以与实施例2中相同的方式得到树脂混合物。然后,除所得到的树脂混合物与PP的质量比(树脂混合物的质量:PP的质量)为35:65以外,以与实施例2中相同的方式得到粒料形式的树脂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使用所得到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测定夏比冲击强度和测定弯曲模量。表3示出所得到的结果和树脂组合物中的比例。另外,使用已进行夏比冲击强度测量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观察形态。图9示出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结构为具有由PP形成的连续相、分布在连续相中的由PA6形成的分散域和分布在分散域中的由m-EBR形成的微分散子域的结构(萨拉米结构)。

(比较例6)

除PA6与m-EBR的质量比(PA6的质量:m-EBR的质量)为45:10以外,以与实施例2中相同的方式得到树脂混合物。然后,除所得到的树脂混合物与PP的质量比(树脂混合物的质量:PP的质量)为55:45以外,以与实施例2中相同的方式得到粒料形式的树脂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使用所得到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测定夏比冲击强度和测定弯曲模量。表3示出所得到的结果和树脂组合物中的比例。另外,使用已进行夏比冲击强度测量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观察形态。图10示出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的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结构为在由PP形成的连续相中具有由PA6或m-EBR形成的分散域的结构(相反转的海岛结构)。

(比较例7)

首先,将PA6与PP通过干式共混,以质量比(PA6的质量:PP的质量)为39:61的方式混合到一起。然后,在与实施例2中相同的条件下,加热且熔融混炼混合物,从而得到熔融混炼的产物。除使用此类熔融混炼的产物以外,以与实施例2中相同的方式得到粒料形式的树脂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使用所得到的物理性质测量用测试样品测定夏比冲击强度和测定弯曲模量。表3示出所得到的结果和树脂组合物中的比例。

[表3]

如从图1中所示结果明显可见,观察到实施例1中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具有包括由PA11形成的连续相(连续相A-PA11,附图标记2)和由PP形成的连续相(连续相B,附图标记7)的共连续相结构。此外,观察到:由PP形成的分散域(分散域a-PP,附图标记10)和由PA11与m-EBR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分散域(分散域a-PA11反应产物,附图标记4)分布在连续相A-PA11中;由PA11形成的微分散子域(微分散子域a'-PA11,附图标记1)和由PA11与m-EBR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微分散子域(微分散子域a'-PA11反应产物,附图标记6)分布在分散域a-PP中。此外,观察到:由PA11形成的分散域(分散域b-PA11,附图标记3)和由PA11与m-EBR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分散域(分散域b-PA11反应产物,附图标记5)分布在连续相B中;由PP形成的微分散子域(微分散子域b'-PP,附图标记9)和由m-EBR形成的微分散子域(微分散子域b'-mEBR,附图标记8)分布在分散域b-PA11反应产物中。此外,如从表1中所示结果明显可见,证实了本发明的具有此类结构的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刚性,并且还具有显著优异的冲击强度。

另外,如从图6和7中所示结果明显可见,观察到实施例2中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具有包括由PA6形成的连续相(连续相A-PA6,附图标记11)和由PP形成的连续相(连续相B,附图标记7)的共连续相结构。此外,观察到:由m-EBR形成的分散域(分散域a-mEBR,附图标记12)分布在连续相A-PA6中;由PA6形成的分散域(分散域b-PA6,附图标记13)分布在连续相B中;和由m-EBR形成的微分散子域(微分散子域b'-mEBR,附图标记8)分布在分散域b-PA6中。

此外,如从图8中所示结果明显可见,观察到实施例2中得到的树脂组合物还具有由PP形成的分散域(分散域a-PP,附图标记10)和由PA6与m-EBR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分散域(分散域a-PA6反应产物,附图标记17),所述分散域分布在连续相A-PA6(附图标记11)中,以及由m-EBR形成的微分散子域(微分散子域a'-mEBR,附图标记15)、由PA6形成的微分散子域(微分散子域a'-PA6,附图标记14)和由PA6与m-EBR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微分散子域(微分散子域a'-PA6反应产物,附图标记18),所述微分散子域分布在分散域a-PP中。此外,还观察到:由PA6与m-EBR的反应产物形成的分散域(分散域b-PA6反应产物,附图标记16)和由m-EBR形成的分散域分布在连续相B中;和微分散子域b'-mEBR(附图标记8)和微分散子域b'-PP(附图标记9)分布在分散域b-PA6反应产物中。另外,如从表3中所示结果明显可见,证实了本发明的具有此类结构的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刚性,并且还具有显著优异的冲击强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已经描述的,本发明使得能够提供具有优异冲击强度且还具有优异刚性的树脂组合物。

附图标记说明

1:微分散子域a'-PA11

2:连续相A-PA11

3:分散域b-PA11

4:分散域a-PA11反应产物

5:分散域b-PA11反应产物

6:微分散子域a'-PA11反应产物

7:连续相B

8:微分散子域b'-mEBR

9:微分散子域b'-PP

10:分散域a-PP

11:连续相A-PA6

12:分散域a-mEBR

13:分散域b-PA6

14:微分散子域a'-PA6

15:微分散子域a'-mEBR

16:分散域b-PA6反应产物

17:分散域a-PA6反应产物

18:微分散子域a'-PA6反应产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