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及鉴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30276阅读:9222来源:国知局
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及鉴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细胞体外培养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及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未成熟的dc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的dc表面会形成树突样结构,它可刺激幼稚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在调节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维持机体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自加拿大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树突状细胞以来,它的生物学活性作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目前实验研究主要靠自主分离培养为主,成熟稳定的分离培养方法显得尤其重要。根据dcs表面分子表达情况可将其分为不同的子集,cd103+dc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集,是能够表达整合素分子αeβ7的α链cd103分子的树突状细胞。肠道cd103+dc不仅可以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cells,treg)的产生,而且可以指导t细胞表面归巢分子ccr9和α4β7的表达。研究发现,当机体处于稳态时,小肠固有层(laminapropia,lp)中的cd103+dc主要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形成和t细胞的归巢,从而启动免疫耐受。在视黄酸(ra)和tgf-β的作用下,lp中cd103+dc可诱导肠粘膜调节性t细胞cd4+foxp3+treg的产生;在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lymphnodes,mln)中,迁移性cd103+dc不仅可影响肠道t细胞和b细胞表面归巢分子的表达,而且能够诱导foxp3+treg的产生,annacker等研究表明当存在cd103+dc时,treg细胞可抑制t细胞介导的结肠炎。当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肠道上皮发生炎性浸润时,cd103+dc能够将突触伸入肠腔捕获抗原,携带抗原的cd103+dc在ccr7介导下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在tlr配体的刺激下cd103+dc能分泌il-6,进而诱导th17的分化,参与固有免疫反应和某些炎性反应。schlitzer等人研究发现,选择性cd103+dc缺陷小鼠肠道mln缺乏内源性th17细胞。刘颂利用sting基因敲除小鼠证明,cd103+cdc内的sting能够识别细菌释放的c-di-gmp,进而介导肠粘膜th17应答,抑制treg分化。由此可见,cd103+dc在维持肠黏膜免疫与免疫耐受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立一种cd103+dc稳定的体外培养方法,对研究cd103+dc起源、生物学特征、治疗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及鉴定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所述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为小鼠骨髓源cd103+dc,体外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完全培养基:完全培养基是由含有flt3l、gm-csf、fbs和双抗的rpmi-1640培养基配制而成,其中flt3l的含量为200ng/ml,gm-csf的含量为10ng/ml,fbs的含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为10%,双抗的含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为1%;2)小鼠骨髓源细胞的培养:取6-8周龄c57bl/6小鼠,脱颈处死,置于75%酒精中浸泡30min;用dpbs冲洗小鼠胫骨、腓骨腔以获得骨髓源细胞,获得的骨髓源细胞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3倍体积的红细胞裂解液作用2min,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dpbs悬浮细胞,用细胞筛过滤,滤液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完全培养基悬浮细胞,使细胞浓度最终为1.5×107个/ml,移至6孔板中培养;培养至第5d,每孔加入1/2体积(移至6孔板中的细胞培养液的1/2)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于第9d收集细胞,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加入完全培养基重悬,继续培养至第15d,收获细胞。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培养得到的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鉴定方法,是在骨髓源细胞培养至第15d时,分别进行喷晶扫描电镜观察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在骨髓源细胞培养至第16d时,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进一步的,上述的鉴定方法,所述喷晶扫描电镜观察过程为:将培养至第15d的骨髓源细胞,加100ng/mllps处理24h;收集细胞至15ml离心管,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将细胞用完全培养基重悬,转入放置多聚赖氨酸包被无菌盖玻片的48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24h后见部分细胞贴壁,弃去细胞悬液;用dpbs清洗3次,每次5min;2.5%的戊二醛4℃固定1h;弃去戊二醛,dpbs清洗3次;依次用30%、50%、60%、70%、80%、90%、95%、100%、100%的乙醇逐级脱水,自然干燥;取出盖玻片,喷晶扫描电镜观察。进一步的,上述的鉴定方法,所述荧光显微镜观察过程为:将培养至第15d的骨髓源细胞,加100ng/mllps处理24h;收集细胞至15ml离心管,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将细胞用完全培养基重悬,转入放置多聚赖氨酸包被无菌盖玻片的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24h后见部分细胞贴壁,弃去细胞悬液;用dpbs清洗3次,每次5min;4%多聚甲醛室温下固定20min,dpbs清洗3次;0.2%triton-100通透15min,dpbs清洗3次;5%bsa于4℃下包被30min,dpbs清洗3次;按体积比1:100比例加入anti-mousecd103一抗(一抗是前者,即为一抗的工作浓度),37℃温箱孵育2h,dpbs清洗3次;按1:100比例加入antibodytorabbitigg(h+l)二抗(二抗是前者,即为二抗的工作浓度),37℃温箱避光孵育1h,dpbs清洗3次;加入10μldapi,室温下孵育10min,dpbs清洗3次;取出盖玻片,用荧光淬灭剂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进一步的,上述的鉴定方法,流式细胞术鉴定过程为:收集培养至16d的骨髓源细胞至15ml离心管,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弃上清,dpbs清洗2次;用dpbs将细胞浓度调整至1×106个/ml;分别取1ml细胞悬液转入2个1.5ml的ep管中,其中1管加入5μl的anti-mousecd103-pe,另1管加入同型对照仓鼠igg-pe,37℃避光孵育30min;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弃上清,dpbs清洗两次;分别加入500μldpbs重悬细胞,过膜并转移至专用检测管,流式细胞仪检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及鉴定方法,cd103+dc在维持肠黏膜免疫与免疫耐受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立一种cd103+dc稳定的体外培养方法,对研究cd103+dc起源、生物学特征、治疗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参考相关文献,以c57bl/6雌性小鼠的胫骨和腓骨骨髓为分离源,获得了骨髓细胞;以含有10%fbs、10ng/mlgm-csf和200ng/mlflt3l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分离的骨髓细胞。培养到第3d,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零星的小集落开始形成;在第5d时补充1/2体积的完全培养基并继续培养,至第9d时可观察到较大的细胞集落,此时离心收集悬浮细胞,用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至第15d时,可观察到分散生长、轮廓清晰、有树突样结构的单个悬浮细胞;在第15d加入100ng/mllps作用24h后,具有树突状结构的细胞数量增多,且细胞的树突明显增多、变长(见图1、2)。该结果提示,c57bl/6雌性小鼠的胫骨和腓骨骨髓中可分离培养出树突状细胞,培养至第5d时补充一次培养基更有利于树突状细胞的生长,在第15d用一定量的lps处理24h,可获得树突结构更明显的细胞。cd103+dc表面表达的cd103分子是鉴定该类细胞的标志。本发明利用fitc标记的兔抗鼠cd103单抗和dapi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进行双染处理,结果可见细胞膜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绿色、细胞核呈蓝色,表明分离于c57bl/6雌性小鼠的胫骨和腓骨骨髓的树突状细胞中具有cd103+dc,lps具有诱导该细胞数量增加的可能(见图3)。免疫磁珠法是分选阳性细胞常用的技术之一,本发明用该法对经lps诱导处理的cd103+dc进行了纯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免疫磁珠纯化前后的树突状细胞中cd103+dc阳性率均达90%以上(图4),提示本发明实验条件下可分离培养出纯度较高的cd103+dc,免疫磁珠分选步骤可以省略。本发明中,经lps处理后cd103+dc抗原吞噬能力减弱,说明lps刺激有利于cd103+dc的成熟;经lps处理后cd103+dc的mhcⅱ和cd83的表达量有明显增加,说明lps刺激有利于cd103+dc抗原提呈能力的增强。成熟的cd103+dc主要是通过其刺激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途径而实现其重要的免疫学功能。本实验将lps处理和未处理的cd103+dc,分别按不同比例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4d,mtt法检测结果显示,lps处理后cd103+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有显著提升(见图6),这说明用gm-csf、flt3l联合处理获得的小鼠骨髓源cd103+dc,再用lps刺激后可促进cd103+dc的成熟。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cd103+dc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400×)。其中,a为第1d,b为第3d,c为第9d,d为第13d,e为第16d,f为lps刺激24h。图2显示为扫面电镜下cd103+dc的形态(25003,a为空白组细胞,b为lps处理的细胞)。图3显示为cd103+dc表面分子cd103免疫荧光鉴定(200×)。其中,a.未经lps处理组cd103+dc细胞膜呈绿色;b.未经lps处理组cd103+dc细胞核呈蓝色;c.未经处理组cd103+dc细胞膜与细胞核的组合;d.lps处理组cd103+dc细胞膜呈绿色;e.lps处理组cd103+dc细胞核呈蓝色;f.lps处理组cd103+dc细胞膜与细胞核的组合。图4显示为cd103+dc表面分子cd103流式细胞术鉴定。其中,a:免疫磁珠纯化的cd103+dc阳性率为93.35%;b:未经免疫磁珠纯化的cd103+dc阳性率为90.27%。图5、6显示为cd103+dc的细胞吞噬能力与抗原提呈相关分子流式细胞术检测。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所用材料及设备来源:1、材料来源:实验动物:spf级4-8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购自兰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recombinantmousegm-csf购自r&dsystems公司;mouseflt3lrecombinantproteincarrier-free、anti-mousecd103-pe、anti-mousemhc-ⅱ-fitc、anti-mousecd83-fitc购自ebioscience公司;rpmi-1640、胎牛血清(fbs)、磷酸盐缓冲液(dpbs)购自gibco公司;红细胞裂解液、cck8试剂盒、4%多聚甲醛、25%戊二醛购自索莱宝公司;青链霉素(双抗)、voa-fitc、lps、多聚l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购自sigma公司;cd103免疫磁珠购自miltenyibiotec公司;尼龙毛柱购自polysciences公司;荧光淬灭剂购自自索莱宝公司;anti-mousecd103、antibodytorabbitigg(h+l)购自kpl公司;细胞培养板、细胞筛购自corning公司。2、设备来源:低温冰箱(mdf-382,日本synyo);co2细胞培养箱(1209,thermoscientific);倒置显微镜(leica22eb,德国);酶标仪(m2e,molecular,美国);生物安全柜(hfsafe-1500,力康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离心机(3k15,sigma,德国);免疫荧光显微镜(ix71,olympus,日本);扫描电镜(jeoljsm-6510,日本)。实施例1: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及鉴定方法,具体操作为:1、方法1.1完全培养基配制完全培养基是由含200ng/mlflt3l、10ng/mlgm-csf、10%fbs和1%双抗的rpmi-1640培养基配制而成。1.2小鼠骨髓源细胞的培养取6-8周龄c57bl/6小鼠,脱颈处死,置于75%酒精中浸泡30min;用dpbs冲洗小鼠胫骨、腓骨腔以获得骨髓源细胞,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3倍体积的红细胞裂解液作用2min,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dpbs悬浮细胞,用细胞筛过滤,滤液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完全培养基悬浮细胞,使细胞浓度约为1.5×107个/ml,移至6孔板中培养;培养至第5d,每孔加入1/2体积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于第9d收集细胞,300g离心5min;加入完全培养基重悬,继续培养至第15d,收获细胞。1.3cd103+dc的鉴定1.3.1扫描电镜观察cd103+dc形态培养至第15d的骨髓源细胞,加100ng/mllps处理24h;收集细胞至15ml离心管,300g离心5min;将细胞用完全培养基重悬,转入放置多聚赖氨酸包被无菌盖玻片的48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24h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弃去细胞悬液;用dpbs清洗3次,每次5min;2.5%的戊二醛4℃固定1h;弃去戊二醛,dpbs清洗3次;依次用30%、50%、60%、70%、80%、90%、95%、100%、100%的乙醇逐级脱水,自然干燥;取出盖玻片,喷晶观察。1.3.2cd103+dc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培养至第15d的骨髓源细胞,加100ng/mllps处理24h;收集细胞至15ml离心管,300g离心5min;将细胞用完全培养基重悬,转入放置多聚赖氨酸包被无菌盖玻片的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24h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弃去细胞悬液;用dpbs清洗3次,每次5min;4%多聚甲醛室温下固定20min,dpbs清洗3次;0.2%triton-100通透15min,dpbs清洗3次;5%bsa于4℃下包被30min,dpbs清洗3次;按1:100比例加入一抗(anti-mousecd103),37℃温箱孵育2h,dpbs清洗3次;按1:100比例加入二抗(antibodytorabbitigg(h+l)),37℃温箱避光孵育1h,dpbs清洗3次;加入10μldapi,室温下孵育10min,dpbs清洗3次;取出盖玻片,用荧光淬灭剂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1.3.3cd103+dc流式细胞术鉴定收集培养至16d的骨髓源细胞至15ml离心管,300g离心5min,弃上清,dpbs清洗2次;用dpbs将细胞浓度调整至1×106个/ml;分别取1ml细胞悬液转入2个1.5ml的ep管中,其中1管加入5μl的anti-mousecd103-pe,另1管加入同型对照仓鼠igg-pe,37℃避光孵育30min;300g离心5min;弃上清,dpbs清洗两次;分别加入500μldpbs重悬细胞,过膜并转移至专用检测管,流式细胞仪检测。1.2.4cd103+dc细胞功能鉴定1.2.4.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吞噬功能培养至第15d的骨髓源细胞,设处理组和未处理组。处理组用100ng/mllps处理24h,未处理组rpmi-1640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分别收集细胞至15ml离心管,300g离心5min,弃上清,dpbs清洗2次;用dpbs将细胞浓度调整至1×106个/ml;分别取1ml细胞悬液转入1.5ml的ep管中,分别加入10μlvoa-fitc,37℃避光孵育4h,用4℃避光孵育4h作同型对照;300g离心5min,弃上清,dpbs清洗2次;加入500μldpbs重悬细胞,过膜并转移至专用检测管中,流式细胞仪检测。1.2.4.2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相关分子培养至第15d的骨髓源细胞,设处理组和未处理组。处理组100ng/mllps处理24h,未处理组rpmi-1640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分别收集细胞至15ml离心管,300g离心5min,弃上清,dpbs清洗2次;用dpbs将细胞浓度调整至1×106个/ml;取1ml细胞悬液分别转入不同的1.5ml的ep管中,分别加入小鼠mhc-ⅱ-pe单抗、小鼠cd83-fitc及对应的同型对照;37℃避光孵育30min;300g离心5min,弃上清,dps清洗2次;然后加入500μldpbs重悬细胞,过膜并转移至专用检测管中,流式细胞仪检测。1.2.4.3混合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检测采用mtt法。取6-8w的c57bl/6小鼠,脱颈处死,75%酒精浸泡30min,无菌条件下分离脾脏,制备组织匀浆,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3倍体积的红细胞裂解液作用2min,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dpbs悬浮细胞,用细胞筛过滤,滤液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rpmi-1640完全培养基悬浮细胞,注入尼龙毛柱,置于co2培养箱中37℃培养1h,得纯化t淋巴细胞;调整t淋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然后取100μl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中。共分为6组,每组设5个重复。培养至第15d的骨髓源细胞,加lps(工作浓度100ng/ml)处理24h;收集细胞至15ml离心管,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rpmi-1640完全培养基,调整cd103+dc细胞浓度至1×106个/ml;分别以100:0、100:1、50:1、25:1、12.5:1、6.25:1的比例混合t淋巴细胞和cd103+dc细胞,其中100:0为空白对照;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补充每孔体积至200μl,置于co2培养箱中37℃培养4d;取出后每孔加入20μl的mtt(浓度为5mg/ml),继续培养4h;每孔再加入150μl的dmso,震荡10min;酶标仪上570nm处检测od值,计算细胞刺激指数(si)。细胞刺激指数(si)=实验孔od值/对照孔od值。2、结果:2.1细胞培养及形态观察分离得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用细胞因子gm-csf和flt3l联合处理,co2培养箱中37℃培养第1d,细胞呈圆形,表面光滑,有少量细胞聚集(图1a);培养至第3d,有细胞集落开始形成(见图1b)。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集落增多、增大,细胞形态有明显变化,呈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性形,细胞表面开始出现树突,树突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增多、增长;培养至第13d天,集落最多、最大(图1d),第14d后细胞开始悬浮,呈单个生长,且细胞树突增加(见图1e)。图1f为培养至第15d时,用100ng/ml的lps处理24h的细胞形态,细胞体积变大、树突变多、变长。扫描电镜下细胞轮廓清晰,形态大小不一,表面粗糙不平,结构保持完整,有明显树突状结构,微绒毛和突起清晰可见,未处理组的树突状细胞树突较少、较短;lps处理24h后,细胞树突明显变多、变长(图2)。2.2cd103+dc的分子鉴定结果:lps处理的骨髓源细胞,经cd103单抗(fitc标记的兔igg)和二抗dapi染色处理后,细胞表面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绿色(图3d),细胞核呈蓝色(图3e),细胞质位置与细胞核染色位置基本重合(图3f),部分细胞有集落现象,有明显的树突状结构。未经药物处理组的骨髓源细胞膜和细胞核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与lps处理组相同的颜色变化,但细胞多呈散在性分布,树突状结构不明显(图3a、b、c)。分别用流式细胞术鉴定了未经cd103免疫磁珠纯化和经cd103免疫磁珠纯化的骨髓源细胞表面分子,结果显示未经免疫磁珠纯化的cd103+dc比率为90.27%(图4b),而经免疫磁珠纯化的cd103+dc比率为93.35%(图4a)。上述结果提示,本实验条件下可以从c57bl/6小鼠的骨髓细胞中诱导获得阳性率较高的cd103+dc。2.3cd103+dc吞噬能力与抗原提呈相关分子表达的评价2.3.1lps对cd103+dc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不同处理组cd103+dc吞噬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未经lps处理组中voa+的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为25.70%,而经lps处理组中voa+的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仅为10.33%。由此可以看出,试验中得到的小鼠骨髓源cd103+dc具有一定的抗原吞噬功能;同时100ng/mllps处理24h后,voa+cd103+dc的数量明显降低,表明该细胞经lps诱导后抗原吞噬能力下降趋势。2.3.2lps对cd103+dc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不同处理组cd103+dc的抗原提呈相关分子mhc-ⅱ、cd83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未经lps处理组mhc-ⅱ+cd103+dc、cd83+cd103+dc的细胞比例分别为31.15%、13.79%;而经lps处理组中mhc-ⅱ+cd103+dc、cd83+cd103+dc的细胞比例分别为68.10%、24.71%。由此可以看出,试验中得到的小鼠骨髓源cd103+dc表面有mhc-ⅱ、cd83表达;同时100ng/mllps处理24h后,mhc-ⅱ+cd103+dc、cd83+cd103+dc的数量明显增加,表明一定量lps可以促进小鼠cd103+dc表面分子mhc-ⅱ、cd83的表达。2.4cd103+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成熟的cd103+dc能够刺激t细胞活化、增殖,一般用刺激指数计算。本实验将经lps处理和未处理的cd103+dc分别按1:100、1:50、1:25、1:12.5、1:6.25的比例与t细胞混合培养4d后,刺激指数如表1所示。表1显示为t细胞增殖的mtt检测结果。表1cd103+dc:t1:1001:501:251:12.51:6.25lps未处理1.07±.00131.14±0.0011.22±0.0131.30±0.0141.39±0.011lps处理1.06±0.0261.16±0.004*1.35±0.011**1.77±0.012**2.75±0.017**其中:*p<0.05,**p<0.01。当cd103+dc与t细胞比例为1:100时,lps处理和未处理组刺激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当cd103+dc与t细胞比例为1:50时lps处理和未处理组的刺激指数差异显著(p<0.01);而当1:25、1:12.5、1:6.25时,lps处理和未处理组的刺激指数均呈差异极显著性(p<0.01)。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分离获得的cd103+dc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lps处理有增强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3、本发明的机理及应用肠粘膜免疫是机体免疫网络体系的第一道防御屏障,主要由黏膜内及粘膜下相关淋巴组织(galt)构成,包括peyer结(pp)、肠系膜淋巴组织(mln)以及分散在粘膜固有层(lp)和肠上皮中的大量淋巴细胞等。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是肠粘膜免疫中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在肠道抗原的捕获和提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具有多种子集,可根据其对转录因子的依赖性、表型、定位和功能等的差异进行区分,其中cd103+dc被认为是一种与粘膜免疫密切相关的树突状细胞,它可以通过促进炎性通路的发生和维持免疫耐受来调节肠道免疫反应。cd103+dc和其它树突状细胞一样,可以由骨髓源前体细胞中分化而来,这为体外分离和培养cd103+dc提供了一种可能。研究表明,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处理骨髓源单核细胞,可诱导获得单核源树突状细胞(modc);用fms样丝氨酸激酶3配体(fit3l)处理骨髓源常规样树突状前体细胞(pre-cdc),可以获得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cd11b+cdc、cd24+cdc;如果用gm-csf和fit3l共同处理骨髓源pre-cdc,可以获得cd103+cdc。虽然有从骨髓中诱导分化和培养cd103+dc的成功案例,但要在体外获得数量足够的高纯度cd103+dc,难度较大。吞噬功能是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生理机能得以启动的重要机制之一,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抗原吞噬作用强,抗原提呈功能弱;一旦树突状细胞成熟后,其吞噬作用减弱,抗原提呈作用增强,并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cd80与cd86、细胞间粘附分子cd40和icam-1(cd54)等。研究发现,cd83是表达于成熟树突状细胞和活化t、b淋巴细胞的重要功能分子。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