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16070发布日期:2019-02-10 14:33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外加剂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特别涉及该种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及在自密实钢管混凝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桥梁、隧道、水利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兴起,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与传统的高效减水剂相比,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其分子结构可设计性,近年来一直是混凝土减水剂的一大研究热点,目前已经通过往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结构中引入不同的功能单元,成功开发出高减水型聚羧酸系减水剂、保坍型聚羧酸系减水剂、低引气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早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和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等多种具有不同特殊功能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其中的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兼具缓凝和减水两项功能,特别适用于需要超长凝结时间的混凝土的配制,例如:大体积混凝土、炎热天气施工的混凝土、需要长时间停放或运输距离较长的混凝土。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网迅速发展,我国复杂的地形地貌导致需要大量的桥梁建设。钢管混凝土是将混凝土灌注于钢管中,形成的一种组合结构材料,具有受压承载力高、抗变形能力强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大跨度桥梁工程建设中。因此,钢管混凝土的应用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钢管混凝土普遍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以适应结构与施工的要求。自密实混凝土是借助于高效减水剂、塑化剂、增粘剂等外加剂及各种磨细矿物掺合料配制成的流动性好、抗分离性强、充填性优良的混凝土,该种混凝土拌合物将塑性、粘性、流动性、抗分离性达到了协调的统一,坍落度大于240mm,扩展度约为600mm~750mm。虽然自密实混凝土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仍存在坍落度损失大,混凝土易泌水、离析、收缩时易开裂等问题,使其耐久性变差。因此对于所用的混凝土原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聚羧酸系减水剂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影响不是很大,因此在要求超长凝结时间时,一般的方法是复配大剂量缓凝剂,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将用量较大的缓凝剂均匀复配到减水剂中比较困难,搅拌时间较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且复配过多缓凝剂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如静置一定时间,还会出现上、下层减水剂中含有的缓凝剂组分含量不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造成凝结时间偏差,使用起来较为不方便。另外有的缓凝剂如葡萄糖酸钠的复配容易引起混凝土产生泌水现象。有些特殊工程,要求混凝土可以在10余天内不发生凝结,一旦凝结后,强度又能像普通混凝土那样正常增长。为了区别常用的缓凝剂,通常人们把延缓凝结时间作用很强的缓凝剂称作“超缓凝剂”。混凝土超缓凝剂是9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新的混凝土外加剂品种,它不仅能够长时间内(≥24h)任意调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而且对混凝土的性能无负面影响,成为近年来外加剂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与普通缓凝剂相比,超缓凝剂不仅能弥补凝结时间上的局限性,而且能够避免对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影响,拓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超缓凝混凝土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用以防止温度裂缝、冷接缝、控制坍落度损失有重要应用前景。超缓凝混凝土一方面要求混凝土早期有较长的凝结时间,另一方面,混凝土又必须具有足够的后期强度。配制超缓凝混凝土的关键是控制好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使用超缓凝剂是使混凝土具有超缓凝性能的主要手段。超缓凝剂本身不具有减水性能,因而需要与混凝土减水剂复配使用,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塑性,凝结时间及后期强度。但在超缓凝剂与混凝土减水剂的复配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相容性不匹配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已有几种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如cn102241489a公开了一种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该超缓凝聚羧酸系减水剂以烯丙基聚乙二醇、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木质素磺酸钠、蔗糖脂肪酸酯在过硫酸铵的作用下直接合成,氢氧化钠中和而制得,原材料价格低廉,但是木质素磺酸钠反应活性较低,过量的游离木质素磺酸钠容易形成沉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使用;又如cn102153711a公开了一种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该专利通过将β-环糊精引入到聚羧酸系减水剂主链上以提高其缓凝效果,但是其合成过程中mpeg-maa的制备时需要用到环己烷,有机溶剂的引入在提高了生产成本的同时,还会给生产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混凝土的保坍时间和终凝时间紧密相关,保坍时间较长,凝结时间也会有所增加。如何协调这两个性能,是本领域的难点所在。要想配制保坍时间长的超缓凝混凝土拌合物,就要增加混凝土的初级坍落度和扩展度,但由于普通超缓凝剂不具有减水性能,为达到超缓凝的目标,就要提高超缓凝剂的掺量,增加成本,且如果超缓凝剂的掺量过高,会使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降低。钢管混凝土综合了混凝土和钢材的技术优势,其有效承载能力高,可增加建筑使用空间,抗震性能好、耐火能力强。但由于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属于隐蔽工程,对浇筑施工质量有严格要求。钢管混凝土可采用人工浇筑法、泵送顶升法和高位抛落法等施工技术。人工浇筑法利用内部振捣器振捣密实,泵送顶升法对泵送设备要求高,这两种方法仅适用于结构形式较简单的混凝土工程。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进步,高位抛落法的工程应用逐渐增多,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钢管混凝土工程。高位抛落法所用的混凝土即为高抛免振捣混凝土,它具有高流动性、稳定性和抗离析性,利用高处下抛的动能实现流动自密实。这种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施工性能,适用于钢筋密集、形状特殊、振捣困难的结构以及工期紧、静音施工的工程,在降低劳动强度、改善施工环境的同时,还能避免出现蜂窝、空腔、脱黏等缺陷。对于高抛免振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关键是要确保拌合物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和抗离析性,并通过补偿收缩的方法使硬化后的混凝土足够密实,以保证钢管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过去的钢管拱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由于缺乏超长时间保持流动性混凝土配制技术,若采用倒灌顶升泵送施工工艺,往往无法一次性连续泵送,不仅施工效率低,甚至还可能出现泵压过大、泵管爆裂、钢管内混凝土密实度低等工程质量事故。倒灌顶升泵送施工工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施工工艺之一。根据现有运输和泵送条件,如果由2台固定式混凝土输送泵从两端拱底同时泵送顶升,一次顶升到位,以每台泵泵送能力为30m3/h计算,每泵送一根桥拱,最快需4h~5h完成泵送。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该种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及在自密实钢管混凝土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分子结构设计,由兼具减水、缓凝、保坍功能的功能性单体共聚而成,最终得到的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具有良好的减水性能和超缓凝作用,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且所述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与普通聚羧酸系减水剂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复配使用,通过调节二者的比例,可以配制具有不同凝结时间要求的超缓凝混凝土。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在容器中加入氯化2-羟乙基三甲铵及马来酸酐,加热至90℃~100℃溶解;加入催化剂并升温至120℃~140℃,并保温4h~6h;步骤2、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将不饱和羧酸、(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多元醇、还原剂和链转移剂、加入水中,配制成质量分数为40%~60%的混合液;在容器中加入步骤1中制备的接枝共聚物、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及氧化剂;将容器加热至40℃~45℃,3h~4h内滴加混合液,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1h~2h;反应完毕后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用碱性调节剂调节ph值为6~6.5,即得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本发明的一种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下述原料组成: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或氨基磺酸。进一步的,所述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以上。进一步的,所述(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包括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以上。进一步的,所述多元醇为1,2-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丙三醇、异丙醇、叔丁醇或异丁醇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氧化剂为过氧化氢或叔丁基过氧化氢;还原剂选自硫酸亚铁、莫尔盐或连二磷酸钠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链转移剂为次磷酸钠或亚磷酸。进一步的,所述碱性调节剂为碳酸氢氨、有机胺、一价金属或二价金属的氢氧化物中的一种。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用途。本发明的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应用在自密实钢管混凝土中,分散性强,其兼具减水和缓凝的作用,新拌混凝土粘聚性、保塑保水性好,混凝土浇筑后,没有明显的离析、泌浆现象,缓凝效果显著,对混凝土后期强度无副作用。所述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在自密实钢管混凝土中应用时还需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聚醚类引气剂及有机硅消泡剂进行复配,用量根据胶凝材料品种及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将具有缓凝效果的膦酸酯结构引入到减水剂分子结构中,将本发明所制备的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直接用于凝结时间要求较长的混凝土中,即可省去复配缓凝剂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产品更加均匀、稳定,避免混凝土出现凝结时间异常;2、本发明的方法所用的各种原料的价格低廉,反应活性好,反应彻底,不形成影响减水剂性能的沉淀;3、本发明的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中不使用有机溶剂,无毒,不污染环境;4、使用本发明的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配制的自密实钢管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自流平性,浇筑时不振捣,混凝土凝结硬化后密实良好;5、使用本发明的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配制的自密实钢管混凝土,具有低收缩或微膨胀性,能确保钢管与混凝土联合形成一个整体受力构件;6、使用本发明的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配制的自密实钢管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流动性,便于混凝土自动扩展填充和顶升密实;7、使用本发明的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配制的自密实钢管混凝土,具有较小的黏度与较低的流动性损失率,并有足够的初凝时间(不小于8h),保证混凝土在整个泵送顶升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流动状态,以利于顶升施工和密实。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用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实施例1(1)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及分水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2份氯化2-羟乙基三甲铵及5.7份马来酸酐,加热至90℃~100℃溶解;加入0.11份对甲苯磺酸并升温至130℃~140℃,并保温4h~6h;(2)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将24.0份丙烯酸、38.6份丙烯酸羟乙酯、7.7份丙三醇、1.43份硫酸亚铁和9.60份次磷酸钠加入250份水中,配制成混合液;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四口瓶中加入9.0份所制备的接枝共聚物、399.8份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234.1份水及2.40份过氧化氢;将四口瓶加热至40℃~45℃,3h~4h内滴加混合液,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1h~2h;反应完毕后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用23.3份32%的液碱调节ph值为6~6.5,即得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实施例2(1)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及分水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1份氯化2-羟乙基三甲铵及5.5份马来酸酐,加热至90℃~100℃溶解;加入0.09份对甲苯磺酸并升温至130℃~140℃,并保温4h~6h;(2)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将27.6份甲基丙烯酸、41.7份丙烯酸羟丙酯、4.8份异丙醇、1.40份莫尔盐和10.32份次磷酸钠加入250份水中,配制成混合液;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四口瓶中加入8.7份所制备的接枝共聚物、385.2份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250份水及2.34份过氧化氢;将四口瓶加热至40℃~45℃,3h~4h内滴加混合液,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1h~2h;反应完毕后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用18.0份三乙醇胺调节ph值为6~6.5,即得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实施例3(1)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及分水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1份氯化2-羟乙基三甲铵及5.5份马来酸酐,加热至90℃~100℃溶解;加入0.08份氨基磺酸并升温至120℃~125℃,并保温4h~6h;(2)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将27.7份甲基丙烯酸、37.4份丙烯酸羟乙酯、7.4份丙三醇、1.24份硫酸亚铁和10.05份亚磷酸加入250份水中,配制成混合液;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四口瓶中加入8.7份所制备的接枝共聚物、387.1份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250份水及2.81份叔丁基过氧化氢;将四口瓶加热至40℃~45℃,3h~4h内滴加混合液,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1h~2h;反应完毕后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用17.6份三乙醇胺调节ph值为6~6.5,即得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实施例4(1)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及分水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2份氯化2-羟乙基三甲铵及5.6份马来酸酐,加热至90℃~100℃溶解;加入0.10份氨基磺酸并升温至120℃~125℃,并保温4h~6h;(2)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将23.7份丙烯酸、42.8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6.1份叔丁醇、1.42份硫酸亚铁和11.92份亚磷酸加入250份水中,配制成混合液;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四口瓶中加入8.9份所制备的接枝共聚物、395.4份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234.3份水及2.37份过氧化氢;将四口瓶加热至40℃~45℃,3h~4h内滴加混合液,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1h~2h;反应完毕后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用23.1份32%的液碱调节ph值为6~6.5,即得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实施例5(1)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及分水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1份氯化2-羟乙基三甲铵及5.5份马来酸酐,加热至90℃~100℃溶解;加入0.08份氨基磺酸并升温至120℃~130℃,并保温4h~6h;(2)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将22.9份丙烯酸、45.8份甲基丙烯酸羟丙酯、10.7份一缩二丙二醇、1.30份连二磷酸钠和9.06份亚磷酸加入250份水中,配制成混合液;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四口瓶中加入8.6份所制备的接枝共聚物、382.0份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250份水及2.18份过氧化氢;将四口瓶加热至40℃~45℃,3h~4h内滴加混合液,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1h~2h;反应完毕后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用17.5份碳酸氢铵ph值为6~6.5,即得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实施例6(1)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及分水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2份氯化2-羟乙基三甲铵及5.5份马来酸酐,加热至90℃~100℃溶解;加入0.10份氨基磺酸并升温至120℃~130℃,并保温4h~6h;(2)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将23.6份丙烯酸、47.2份甲基丙烯酸羟丙酯、6.2份1,2丙二醇、1.28份连二磷酸钠和10.80份亚磷酸加入250份水中,配制成混合液;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四口瓶中加入8.8份所制备的接枝共聚物、393.6份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236.6份水及2.12份过氧化氢;将四口瓶加热至40℃~45℃,3h~4h内滴加混合液,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1h~2h;反应完毕后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用19.7份32%的液碱调节ph值为6~6.5,即得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实施例7(1)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及分水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2份氯化2-羟乙基三甲铵及5.5份马来酸酐,加热至90℃~100℃溶解;加入0.12份对甲苯磺酸并升温至130℃~140℃,并保温4h~6h;(2)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将28.0份甲基丙烯酸、32.6份丙烯酸乙酯、6.0份异丁醇、1.20份硫酸亚铁和11.13份次磷酸钠加入250份水中,配制成混合液;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四口瓶中加入8.8份所制备的接枝共聚物、390.9份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250份及2.65份叔丁基过氧化氢;将四口瓶加热至40℃~45℃,3h~4h内滴加混合液,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1h~2h;反应完毕后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用18.7份二乙醇胺调节ph值为6~6.5,即得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实施例8(1)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及分水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3份氯化2-羟乙基三甲铵及5.8份马来酸酐,加热至90℃~100℃溶解;加入0.12份氨基磺酸并升温至120℃~130℃,并保温4h~6h;(2)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将24.6份丙烯酸、29.4份丙烯酸甲酯、5.1份异丙醇、1.52份莫尔盐和10.54份次磷酸钠加入250份水中,配制成混合液;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四口瓶中加入9.2份所制备的接枝共聚物、410.1份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235.5份水及2.70份叔丁基过氧化氢;将四口瓶加热至40℃~45℃,3h~4h内滴加混合液,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1h~2h;反应完毕后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用21.4份32%的液碱调节ph值为6~6.5,即得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对比例1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00份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分子量为2400)、1.6份双氧水及240份水,搅拌0.5h;取0.6份巯基乙醇和0.9份亚硫酸钠,溶于190份水中,作为滴加液a;取45份丙烯酸溶于170份水中,作为滴加液b;在3h~4h内,同时均匀的滴加入四口瓶中,滴加时确保1#滴加液a比滴加液b晚0.5h滴完,滴加时控制体系温度不超过40℃;加完后继续保温1h;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50份液碱,继续搅拌0.5h即得到标准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对比例2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70.3份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分子量为2400)、3.10份双氧水及274.8份水,搅拌0.5h;取1.23份巯基丙酸和0.62份抗坏血酸,溶于100份水中,作为滴加液a;取38.9份丙烯酸溶于100份水中,作为滴加液b;在3h~4h内,同时均匀的滴加入四口瓶中,滴加时确保1#滴加液a比滴加液b晚0.5h滴完,滴加时控制体系温度不超过40℃;加完后保温1h;冷却至室温,加入37.0份液碱并搅匀,再加入74.0份葡萄糖酸钠并继续搅拌0.5h,即得到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应用实施例1不同时间的水泥净浆流动度测试参照国家标准gb/t8077-2012《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进行,所用的三种水泥分别是基准水泥、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产的海螺p·o42.5水泥及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产的鹤林p·o42.5水泥;减水剂的掺量为0.16%(以折固后水泥的重量为基准计),试验结果见表1。表1不同减水剂的净浆流动度及损失对比/mm由表1结果可见,本发明的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分散性低于两个对比例,而分散保持性能则明显优于两个对比例。应用实施例2参照国家标准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相关规定执行。试验水泥采用基准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中c∶s∶g=360∶836∶1024,减水剂均为固掺0.16%,调整用水量使新拌混凝土初始坍落度为210mm±10mm,试验结果见下表2。表2不同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混凝土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折固掺量为0.16%时减水率均可达25%以上,总体减水率低于对比例,但坍落度保持性能明显优于对比例,凝结时间与对比例1相比明显延长,也长于对比例2,由于缓凝3d抗压强度略低于对比例,但28d抗压强度基本不受影响。应用实施例3试验原材料采用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产海螺p·o42.5水泥;南京华能热电厂产ⅰ级粉煤灰;河北唐山唐龙矿粉厂产s95矿粉;南京瑞迪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产硫铝酸钙-氧化钙复合膨胀剂;细度模数为2.5的河砂,级配满足ⅱ区要求;石子为5mm~20mm连续级配碎石;所合成的不同品种聚羧酸系减水剂均按照配比聚羧酸系减水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聚醚类引气剂:有机硅消泡剂:水=0.36:0.001:0.001:0.001:0.637配制为成品,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1.60%。c60自密实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见表3,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见表4。表3c60自密实钢管混凝土配合比/(kg/m3)水泥粉煤灰矿粉膨胀剂砂石水减水剂32016050408029081709.12表4c60自密实钢管混凝土性能本发明的超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复配功能型助剂后掺入c60自密实钢管混凝土后,终凝时间达到1500min以上,且4h流动性基本无损失,4h后坍扩度仍能大于600mm以上,完全满足自密实混凝土施工需求,而两个对比例凝结时间短,流动性损失大。虽然本发明通过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和改进,例如成分比例或时间范围的调整,这种调整后的效果是可预测的,所以其同样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相同或等同的技术特征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