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粒子和发泡粒子成形体以及与该成形体的复合层叠体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815925阅读:来源:国知局
具内汇流,以芯层的外周面 被被覆层被覆且剖面为圆形的多层条状物的方式从安装于挤出机前端的金属口的细孔被 共挤出,将共挤出的条状物水冷后,通过造粒机按照平均每1个重量约1.5mg的条件进行切 割,干燥,获得多层树脂粒子。
[0155] 向母料即芯层的聚烯烃类树脂中供给作为气泡调整剂的硼酸锌,使硼酸锌的含量 达到1000重量ppm。
[0156] (发泡粒子的制造)
[0157] 接着,使用所述多层树脂粒子制成发泡粒子。
[0158] 首先,将lkg如前所述得到的多层树脂粒子与3L作为分散介质的水一起加入具备 搅拌机的5L的密闭容器内。然后,向分散介质中,相对于100重量份多层树脂粒子,添加0.3 重量份作为分散剂的高岭土、以有效成分量计为0.004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商品名: NEOGEN S-20F,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第一工業製薬社)制,烷基苯磺酸钠)、表1所示添加 量的作为发泡剂的干冰形式的二氧化碳。
[0159] 接着,在搅拌下升温至比表1所示的发泡温度低5°C的温度,保持该温度15分钟。然 后,升温至各实施例的发泡温度,保持该温度15分钟。
[0160] 然后,用二氧化碳施加背压的同时将内容物释放至大气压下,获得表1所示表观密 度的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粒子。
[0161] <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粒子成形体的制造>
[0162] 使用上述得到的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粒子制成发泡粒子成形体。
[0163] 首先,向收纳发泡粒子的压力容器内压入压缩空气,获得粒子内压O.lOMPa(G)的 发泡粒子,将该发泡粒子填充至长200mm X宽250mm X厚20mm的平板成形模,通过采用蒸气 加热的加压成形进行模内成形而获得板状的发泡粒子成形体。加热方法为,在开放两面的 模的排放阀的状态下供给5秒蒸气而进行预加热(排气工序),然后,以比正式加热压力低 0 · 04MPa(G)的压力进行单侧加热,再以比正式加热压力低0 · 02MPa(G)的压力从反方向进行 单侧加热,然后,以表1所示的成形蒸气压力0.22MPa(G)进行加热。
[0164] 加热结束后,释放压力,水冷至成形体的发泡力产生的表面压力下降至0.04MPa (G),然后,开模而将成形体从模具中取出。所得的成形体在80°C的烘箱内养护12小时,然后 慢慢冷却获得发泡粒子成形体。所得的成形体的物性示于表1。由此,获得厚20mm的发泡粒 子成形体。
[0165] <复合层叠体的制造>
[0166] 在所述发泡粒子成形体的表面层叠、粘接纤维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组合物,如下 形成热固性树脂层。
[0167] 准备在表面涂敷有脱模剂的不锈钢形成的平板(350 X 350 X 5mm厚,镜面加工)。
[0168] <1>日本优必佳株式会社制不饱和聚酯"U-Pica 4007A"中添加作为固化剂的日 油株式会社制"PERCURE AH"(乙酰丙酮过氧化物)、作为固化助剂的日本优必佳株式会社制 "U-Pica PR-Μ"。将所得的不饱和聚酯树脂通过手糊法涂布于所述不锈钢平板。
[0169] <2>接着,在涂布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面上放置尺寸为200mmX 250mm的玻璃纤 维垫(基重300g/m2)。
[0170] <3>从其上方通过手糊法涂布浸含与上述相同的添加有固化剂的不饱和聚酯树 脂。
[0171] 然后,立刻在其上放置实施例1~7中得到的聚丙烯类树脂发泡粒子成形体(200mm X 250mm X 20mm)的 200mm X 250mm 面。
[0172] 接着,
[0173] <4>通过手糊法在所述发泡粒子成形体的上表面(未涂布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面) 涂布与上述<1>相同的添加有固化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0174] <5>再在其上放置与上述<2>相同的纤维垫。
[0175] <6>从其上方通过手糊法涂布浸含与上述<3>相同的添加有固化剂的不饱和 聚酯树脂。
[0176] <7>然后,立即放置表面涂敷有脱模剂的不锈钢平板(重量5kg)以及5kg重锤,在 常温下放置1小时后,再在60°C的条件下放置3小时使不饱和聚酯树脂反应固化。反应固化 后,剥离不锈钢平板,获得由玻璃纤维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体(FRP)/发泡粒子成形体/ 玻璃纤维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体(FRP)形成的复合层叠体(FRP层叠品)。按照玻璃纤维 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体中的玻璃纤维含有率达到30重量%的条件制备。
[0177] 对于实施例1~7的树脂粒子、发泡粒子、发泡粒子成形体及复合层叠体的组成、构 成、物性、评价结果等汇总示于表1。
[0178] 比较例1
[0179] 向与实施例1同样的表1中以"ΡΡΓ表示的聚丙烯类树脂中掺入硼酸锌作为气泡调 整剂,硼酸锌的含量为1000重量ppm。然后,供给至内径65mm的芯层形成用挤出机,呈条状挤 出,水冷,通过造粒机按照重量约1.5mg的条件进行切割,干燥,获得单层的树脂粒子。
[0180] 使用该比较例1的聚丙烯类树脂粒子,以表1所示的条件获得不具有被覆层的发泡 粒子,获得厚20mm的发泡粒子成形体,与实施例同样地获得在发泡粒子成形体的两面具有 热固性树脂层的复合层叠体。
[0181] 对不具有被覆层的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粒子进行模内成形,使其与热固性树脂粘 接,因此形成粘接性差的层叠复合体。
[0182] 对于比较例1的树脂粒子、发泡粒子、发泡粒子成形体及复合层叠体的组成、构成、 物性、评价结果等汇总示于表1。
[0183] 比较例2
[0184] 使用由表1中以"PS2"表示的聚苯乙烯类树脂形成的平均粒径2mm的聚苯乙烯类树 脂发泡粒子(JSP株式会社制,等级名称:EPSJQ250NX,玻璃化温度105°C ),使用长200mm X宽 250mmX厚20mm的模具以成形蒸气压力0.07MPa(G),获得发泡粒子成形体。
[0185] 在所得的发泡粒子成形体的两面与实施例同样地形成玻璃纤维强化热固性树脂 层。所得的复合层叠体中,耐溶剂性差的聚苯乙烯类树脂因热固性树脂的苯乙烯成分而溶 解,聚苯乙烯类树脂发泡粒子成形体的厚度减半而变为约l〇mm。此外,复合层叠体的密度也 增加,为无法实用的状态。
[0186] 对于比较例2的发泡粒子、发泡粒子成形体及复合层叠体的组成、构成、物性、评价 结果等汇总示于表1。
[0187] 比较例3、4
[0188] 除了将被覆层的聚烯烃类树脂(A)与作为树脂(B)的聚酯类树脂的配比以重量比 例计改变为95:5 (比较例3)和10 :90 (比较例4)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成被覆 层用混合树脂Sa7和Sa8,制成发泡粒子。
[0189] 比较例3由于被覆层的聚丙烯类树脂的比例过高,因此与比较例1同样形成粘接性 差的层叠复合体。
[0190] 比较例4由于被覆层的聚丙烯类树脂的比例过低,因此在发泡粒子的芯层与被覆 层之间发生剥离。此外,发泡粒子成形体的熔接率低,弯曲弹性模量也低。另外,层叠复合体 的弯曲弹性模量也低。
[0191] 对于比较例3、4的发泡粒子、发泡粒子成形体及复合层叠体的组成、构成、物性、评 价结果等汇总示于表1。
[0192] [表 1]
[0193]
[0194]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195]如果采用本发明,可获得以聚烯烃类发泡成形体为芯材并至少在其任一表面一体 化粘接热固性树脂层而层叠的复合层叠体,所以可适用于浴缸、储水槽、泳池、临时厕所、椅 子、防水盘、车辆用面板、车体、船体、浮标、冲浪板、滑雪板、头盔、水上摩托艇、整体浴室、水 产用集装箱等以前公知的FRP用途。另外,本发明的聚烯烃类发泡粒子还可用于车辆用的门 面板和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主体等新用途的发泡粒子成形体。
【主权项】
1. 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粒子,它是包括由聚烯烃类树脂形成的发泡状态的芯层和被覆该 芯层的被覆层的多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覆层由聚烯烃类树脂(A)与1种以上选 自聚苯乙烯类树脂和聚酯类树脂的树脂(B)的混合树脂形成,且混合树脂中该聚烯烃类树 月旨(A)与该树脂(B)的重量比例(A:B)为15:85~90:10。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被覆层的聚烯烃 类树脂(A)的熔点(Ts)比芯层的聚烯烃类树脂的熔点(Tc)低。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被覆层的混 合树脂还包含聚烯烃类树脂(A)与树脂(B)的相容剂,相对于合计100重量份的聚烯烃类树 月旨(A)与树脂(B),该相容剂的含量为1~20重量份。4. 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 芯层的聚烯烃类树脂为聚丙烯类树脂。5. 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粒子成形体,其特征在于,该成形体通过将权利要求1~4中的任 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粒子进行模内成形而得。6. 复合层叠体,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层叠体具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粒 子成形体和层叠粘接于该成形体表面的热固性树脂层。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热固性树脂层的树脂为不饱 和聚醋树脂。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复合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性树脂层中含有纤维物 质。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粒子及使用该发泡粒子成形体的复合层叠体,所述发泡粒子是包括由聚烯烃类树脂构成的发泡状态的芯层和被覆该芯层的被覆层的多层发泡粒子,所述被覆层由聚烯烃类树脂(A)与1种以上选自聚苯乙烯类树脂和聚酯类树脂的树脂(B)的混合树脂形成,且混合树脂中的该聚烯烃类树脂(A)与该树脂(B)的重量比例(A:B)为15:85~90:10;该发泡粒子成形体的耐溶剂性良好且在成形体表面的与热固性树脂的粘接性良好,可提供生产性良好的与热固性树脂的复合层叠体。
【IPC分类】B32B5/18, C08J9/18, B32B27/32
【公开号】CN105579502
【申请号】CN201580001676
【发明人】篠原充, 及川政春
【申请人】株式会社Jsp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0日
【公告号】EP3023454A1, EP3023454A4, WO2015146820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