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5742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菌剂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作物是农民的本钱,是大部分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植物的生命活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会选用各种各样的化肥,但是由于土质比较瘠薄,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孔隙度小,结构致密,所以长期使用化肥会破坏土质结构,使土地板结严重,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导致土质活性不强,施入土壤的营养元素不能及时被分解吸收,有害矿物质沉积,土壤质地逐步贫瘠化,在这种土地上种植的植物产量低而且容易得各种病,耐低温、防虫害能力较差,植物上残留的化肥、农药也会威胁人们的健康。土壤沙化是指由于盐渍和大风吹蚀等造成土壤颗粒细化,植物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彻底丧失。产量的逐年减少,迫使农民更加大剂量地追加化肥,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破坏了土壤的微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型微生物菌剂,配伍合理,能有效修复土壤。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土壤改良型微生物菌剂,它主要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构成,混合生物菌8-10份、山竹果皮粉30-40份、膨润土80-100份、硅藻泥30-40份、硫酸铜3-5份、氯化铁2-4份、氯化锌5-7份、酵母提取物1-2份、黄柏提取物0.3-0.6份以及儿茶素1-2份;

所述混合生物菌中含有短小芽孢杆菌、褐腐菌、臭曲霉、米根霉、淡紫拟青霉、玫瑰黄链霉菌、粪链球菌、嗜中盐闪杆菌以及胶质芽孢杆菌,所述混合生物菌的有效活菌数为≥3.2×108CFU/g。

优选的是,所述混合生物菌中含有的短小芽孢杆菌,褐腐菌、臭曲霉、米根霉、淡紫拟青霉、玫瑰黄链霉菌、粪链球菌、嗜中盐闪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的活菌数量比为1:1.2:0.8:0.8:1.3:2.2:0.7:1:2.2。

优选的是,所述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为:

1)将硫酸铜3-5份、氯化铁2-4份、氯化锌5-7份、酵母提取物1-2份、黄柏提取物0.3-0.6份以及儿茶素1-2份混匀,得第一混合物;

2)将山竹果皮粉30-40份、膨润土80-100份和硅藻泥30-40份混匀,得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在反应釜中6Mpa、80℃下保持20min,取出;

3)将经步骤2)处理的第二混合物与第一混合物混合均匀后与混合生物菌混合,制得微生物菌剂。

优选的是,所述山竹果皮粉过200目的筛,取筛下物。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修复土壤重金属的方法,将待修复土壤耕至50cm深度的坑,将耕出的土壤与微生物菌剂按质量比30:1混匀,并在坑表面覆盖一层微生物菌剂,将耕出的土壤回填,保持土壤湿度40%-50%,覆膜2天后移除。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利用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修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利用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修复次生盐碱地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利用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修复土壤板结的应用。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能有效修复土壤的板结问题,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通气孔隙度。

2)使用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能有改善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尤其对金属Cd、Cr、Pb能有效降解,同时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施用微生物菌剂,其降解重金属的效果更佳明显。

3)使用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能有改善次生盐碱地,有效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对盐碱地种植苗木的存活率有显著的提高。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一种土壤改良型微生物菌剂,它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构成,混合生物菌8份、山竹果皮粉30份、膨润土80份、硅藻泥30份、硫酸铜3份、氯化铁2份、氯化锌5份、酵母提取物1份、黄柏提取物0.3份以及儿茶素1份。所述混合生物菌中含有短小芽孢杆菌、褐腐菌、臭曲霉、米根霉、淡紫拟青霉、玫瑰黄链霉菌、粪链球菌、嗜中盐闪杆菌以及胶质芽孢杆菌,所述混合生物菌的有效活菌数为3.2×108CFU/g。其中,混合生物菌中含有的短小芽孢杆菌,褐腐菌、臭曲霉、米根霉、淡紫拟青霉、玫瑰黄链霉菌、粪链球菌、嗜中盐闪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的活菌数量比为1:1:1:1:1:1:1:1:1。

所述混合生物菌的制备方法为:分别对短小芽孢杆菌、褐腐菌、臭曲霉、米根霉、淡紫拟青霉、玫瑰黄链霉菌、粪链球菌、嗜中盐闪杆菌以及胶质芽孢杆菌进行扩大培养,适用于所有现有技术的常规培养法,经压滤、闪蒸烘干后混合,制得混合生物菌。

实施例2

一种土壤改良型微生物菌剂,它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混合而成,混合生物菌10份、山竹果皮粉40份、膨润土100份、硅藻泥40份、硫酸铜5份、氯化铁4份、氯化锌7份、酵母提取物2份、黄柏提取物0.6份以及儿茶素2份。其中,所述混合生物菌中含有短小芽孢杆菌、褐腐菌、臭曲霉、米根霉、淡紫拟青霉、玫瑰黄链霉菌、粪链球菌、嗜中盐闪杆菌以及胶质芽孢杆菌,所述混合生物菌的有效活菌数为4.7×108CFU/g。所述混合生物菌中含有的短小芽孢杆菌,褐腐菌、臭曲霉、米根霉、淡紫拟青霉、玫瑰黄链霉菌、粪链球菌、嗜中盐闪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的活菌数量比为1:1.2:0.8:0.8:1.3:2.2:0.7:1:2.2。将原料混合充分后干燥、制粒。

实施例3

一种土壤改良型微生物菌剂,它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构成,混合生物菌9份、山竹果皮粉36份、膨润土90份、硅藻泥38份、硫酸铜4份、氯化铁3份、氯化锌6份、酵母提取物1份、黄柏提取物0.4份以及儿茶素1.5份。其中,所述混合生物菌中含有短小芽孢杆菌、褐腐菌、臭曲霉、米根霉、淡紫拟青霉、玫瑰黄链霉菌、粪链球菌、嗜中盐闪杆菌以及胶质芽孢杆菌,所述混合生物菌的有效活菌数为3.8×108CFU/g。所述混合生物菌中含有的短小芽孢杆菌,褐腐菌、臭曲霉、米根霉、淡紫拟青霉、玫瑰黄链霉菌、粪链球菌、嗜中盐闪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的活菌数量比为1:1.2:0.8:0.8:1.3:2.2:0.7:1:2.2。

所述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为:

1)将硫酸铜4份、氯化铁3份、氯化锌6份、酵母提取物1份、黄柏提取物0.4份以及儿茶素1.5份混匀,得第一混合物。

2)将山竹果皮粉36份、膨润土90份和硅藻泥38份混匀,得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在反应釜中6Mpa、80℃下保持20min,取出。

3)将经步骤2)处理的第二混合物与第一混合物混合均匀后与混合生物菌混合,制得微生物菌剂。

实施例4

一种利用实施例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修复土壤重金属的方法,将待修复土壤耕至50cm深度的坑,将耕出的土壤与微生物菌剂按质量比30:1混匀,并在坑表面覆盖一层微生物菌剂,将耕出的土壤回填,保持土壤湿度40%-50%,覆膜2天后移除。

采用实施例1制得生物菌剂处理内蒙地区次生盐碱地,施用方法为:向表层25cm土壤施入实施例1的微生物菌剂,施入量为每平方米施入8kg,旋耕混拌均匀,一个月后(2014年4月)种植苗木,包括樟子松、芦苇、金丝柳以及草坪。首年秋季苗木成活率为82.3%,经2014年秋季补种后,次年的成活率为98.4%,且没有染病。在2016年2月鉴定检测土壤含盐量,从1.5%左右降低至0.4±0.1%,pH从8.7±0.2降低至7.5±0.1。

选择两块土壤板结的田地,所选田地的土壤容重为1.7,孔隙度为25%左右,通气孔隙度为8%左右,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均种小麦,2015年6月到2015年10月均闲置,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在62%。其中一块田地在小麦种植前和2015年6月分别施一次本实施例3的微生物菌剂,使用量是每平方米施入6kg微生物菌剂,小麦收获后计算增产效果和土壤参数。结果为施入生物菌剂的田地相较于没有施用的田地,小麦增产8.1%,施入生物菌剂的田地土壤容重为1.1,总孔隙度为56%,通气孔隙度为20%。

广西南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验

对比例1,在2014年3月将未受污染的土壤与1号重金属污染土地按照1:30的质量比混合,并旋耕,一个月后播种三七苗。

实施例5,在2014年3月将实施例2的生物菌剂与2号重金属污染土地表层30cm土壤按照1:30的质量比混合,并旋耕,一个月后播种三七苗。

实施例6,在2014年3月将3号重金属污染土地耕至50cm深度的坑,将耕出的土壤与实施例2的微生物菌剂按质量比30:1混匀,并在坑表面覆盖一层微生物菌剂,将耕出的土壤回填,保持土壤湿度40%-50%,覆膜2天后移除,在施入微生物菌剂后的一个月后播种三七苗。

2014年10月检查三七苗生长情况,其中,对比例1中三七的存活率为47.3%,实施例5中三七的存活率为72.4%,实施例6中三七的存活率为88.6%。10月23日随机取对比例1、实施例5以及实施例6的三七苗各8株,测定三七苗中重金属含量,以及对应例子中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见表1。

表1土壤以及三七苗中重金属含量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