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掺杂稀土元素Sm的磷钨酸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29258阅读:9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掺杂稀土元素Sm的磷钨酸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材料和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掺杂稀土元素sm的磷钨酸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钨酸盐和磷酸盐作为重要的光学材料,被应用于众多领域。钨酸根具有特殊的性质,可以有效吸收蓝紫光led发射的光谱,并传递给掺杂在钨酸盐基质中的稀土离子。稀土磷酸盐是发光效率最高的发光材料之一,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同时,磷酸盐发光材料合成温度低、发光效率高、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发光材料基质。

sm3+作为稀土离子中的一员,在荧光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发光激活剂,sm3+对近紫外光吸收较强,能发射量子效率较高,单色性好的红色荧光。目前,人们对稀土离子eu、tb、dy等掺杂钨酸盐、磷酸盐的合成及反应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对稀土离子sm掺杂到磷钨酸盐体系中的报道还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掺杂稀土元素sm的磷钨酸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强的发光性能,且工艺简单、合成周期短,易实现工业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掺杂稀土元素sm的磷钨酸盐发光材料,所述的掺杂稀土元素sm的磷钨酸盐发光材料的化学式为k2gd1-x(po4)2-y(wo4)y:xsm3+,其中x为sm3+的摩尔掺杂百分比,0.01≤x≤0.05,y为w6+的摩尔掺杂百分比,0<y<2。

一种掺杂稀土元素sm的磷钨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化学式k2gd1-x(po4)2-y(wo4)y:xsm3+,其中x为sm3+的摩尔掺杂百分比,0.01≤x≤0.05,y为w6+的摩尔掺杂百分比,0<y<2,将原料k2co3,nh4h2po4,wo3,gd2o3和sm2o3按照目标产物的化学计量比准确称量原料,然后研磨使其混合均匀;

2)采用高温固相法,将经步骤1)处理得到的混合粉末进行煅烧,煅烧结束后随炉温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经进一步研磨得到掺杂稀土元素sm的磷钨酸盐发光材料。

进一步地,步骤1)中y=1。

进一步地,步骤1)中研磨时间为0.5h。

进一步地,步骤2)中煅烧在空气气氛下进行。

进一步地,步骤2)中煅烧具体为:在700℃温度下预烧2h后,在900℃温度下煅烧5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采用磷钨酸盐体系,以sm2o3作激活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掺杂稀土元素sm的磷钨酸盐发光材料,其化学组成为k2gd1-x(po4)2-y(wo4)y:xsm3+,其样品晶粒粒径小且均匀,发光效率高、亮度高。本发明的荧光材料的最大激发波长为404nm,最大发射波长为604nm。而且,本发明采用的高温固相法,制备工艺简单、合成周期短,易实现工业化;且制备得到的样品,发光亮度高、效率高,热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k2gd1-x(po4)(wo4):xsm3+(x=2mol%)样品在y=1下样品在最大发射波长为604nm时的激发光谱图;

图2为k2gd0.98(po4)(wo4):0.02sm3+样品在404nm近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图;

图3为k2gd1-x(po4)(wo4):xsm3+样品在最大激发波长为404nm时,不同sm3+掺杂量样品的发射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掺杂稀土元素sm的磷钨酸盐发光材料,所述的掺杂稀土元素sm的磷钨酸盐发光材料的化学式为k2gd1-x(po4)2-y(wo4)y:xsm3+,其中x为sm3+的摩尔掺杂百分比,0.01≤x≤0.05,y为w6+的摩尔掺杂百分比,0<y<2。

一种掺杂稀土元素sm的磷钨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化学式k2gd1-x(po4)2-y(wo4)y:xsm3+,其中x为sm3+的摩尔掺杂百分比,0.01≤x≤0.05,y为w6+的摩尔掺杂百分比,0<y<2,将原料k2co3,nh4h2po4,wo3,gd2o3和sm2o3按照目标产物的化学计量比准确称量原料,置于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0.5h使其混合均匀;

2)采用高温固相法,将经步骤1)处理得到的混合粉末于空气气氛下,在700℃温度下预烧2h后,在900℃温度下煅烧5h,煅烧结束后随炉温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经进一步研磨得到掺杂稀土元素sm的磷钨酸盐发光材料。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准确称量k2co31.1057g,nh4h2po40.9202g,wo31.8548g,gd2o31.4355g和sm2o30.0139g,并置于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0.5h使其均匀;

2)采用高温固相法,将上述预处理的混合固体粉末置于刚玉坩埚中,在空气气氛下,于700℃预烧2h后于900℃煅烧5h。体系随炉温自然冷却至室温,经进一步研磨得到最终发光材料。

实施例2

1)准确称量k2co31.1057g,nh4h2po40.9202g,wo31.8548g,gd2o31.4210g和sm2o30.0279g,并置于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0.5h使其均匀;

2)采用高温固相法,将上述预处理的混合固体粉末置于刚玉坩埚中,在空气气氛下,于700℃预烧2h后于900℃煅烧5h。体系随炉温自然冷却至室温,经进一步研磨得到最终发光材料。

实施例3

1)准确称量k2co31.1057g,nh4h2po40.9202g,wo31.8548g,gd2o31.4065g和sm2o30.0418g,并置于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0.5h使其均匀;

2)采用高温固相法,将上述预处理的混合固体粉末置于刚玉坩埚中,在空气气氛下,于700℃预烧2h后于900℃煅烧5h。体系随炉温自然冷却至室温,经进一步研磨得到最终发光材料。

实施例4

1)准确称量k2co31.1057g,nh4h2po40.9202g,wo31.8548g,gd2o31.3920g和sm2o30.0558g,并置于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0.5h使其均匀;

2)采用高温固相法,将上述预处理的混合固体粉末置于刚玉坩埚中,在空气气氛下,于700℃预烧2h后于900℃煅烧5h。体系随炉温自然冷却至室温,经进一步研磨得到最终发光材料。

实施例5

1)准确称量k2co31.1057g,nh4h2po40.9202g,wo31.8548g,gd2o31.3775g和sm2o30.0697g,并置于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0.5h使其均匀;

2)采用高温固相法,将上述预处理的混合固体粉末置于刚玉坩埚中,在空气气氛下,于700℃预烧2h后于900℃煅烧5h。体系随炉温自然冷却至室温,经进一步研磨得到最终发光材料。

图1为k2gd0.98(po4)(wo4):0.02sm3+样品在604nm监测下的激发光谱图谱,在330nm到520nm范围内呈现多峰线状谱,从图1中可以看出,多个尖锐激发峰归属于sm3+离子的4f内层电子间的f-f跃迁吸收,峰值位于348nm、364nm、378nm、393nm、404nm、420nm、440nm、464nm、474nm、479nm、492nm,分别对应于sm3+6h5/2→4k17/2+4l17/2、6h5/2→4l15/2、6h5/2→4p7/2、6h5/2→4k11/2、6h5/2→4f7/2、6h5/2→4p5/2、6h5/2→4g9/2、6h5/2→4i13/2、6h5/2→4i11/2、6h5/2→4i9/2、6h5/2→4g7/2跃迁吸收。最强峰值位于404nm处,可见sm3+的发射可以同时被近紫外和蓝光有效激发。图2为在404nm近紫外光激发下k2gd0.98(po4)(wo4):0.02sm3+荧光的发射光谱,由图可以看出,发射光谱中出现了sm3+的特征发射峰,该峰由4个主峰组成,其峰值位置分别为565、604,607,649nm,且604nm处发射峰的发光强度最强,其中565nm处的发射峰为sm3+4g5/2→6h5/2跃迁,604和607nm处的发射峰为sm3+4g5/2→6h7/2跃迁,649nm处的发射峰为sm3+4g5/2→6h9/2跃迁,这4个发射峰均起源于sm3+离子4f电子壳层内的f-f跃迁。样品在紫外光或近紫外激发时可以发射红色光。

图3为k2gd1-x(po4)(wo4):xsm3+(x=0.01,0.02,0.03,0.04,0.05)样品在404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射谱线。由图3可知,随着掺杂浓度的改变,样品的荧光强度有明显的变化,但发射谱线主峰的位置没有改变,这说明sm3+的掺杂浓度的变化对基质的结构影响不大。然而在不同掺杂浓度下样品的发光强度有所改变,其强度随着sm3+掺杂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当sm3+掺杂浓度为0.02时,样品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之后发光强度随着掺杂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出现浓度猝灭现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