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992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辆制动装置,尤其涉及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
技术背景随着车速提高,现有机动车液压(气压)制动系统能及时将高速车刹住或减速,但由于惯性存在,车速越高,被急刹后向前滑行的距离越大,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能在机动车离合器首先截断发动机输给驱动轮扭力,利用原有液压(气压)制动装置阻截驱动轮滚动(急刹),使其由滚动变成静止状态的前提下,防止滑行的装置,它与液压(气压)制动装置同时对驱动轮采取“内截外堵”措施,这种装置就是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
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2上的急刹脚踏板4与车辆原有液压制动装置1中脚踏板3转点均为同一个O1点,急刹脚踏板4连接着制动器5,制动器5上安装弹簧6,急刹脚踏板4下端安装有一个带轮离合器13,带轮离合器13与变向齿轮10上带轮11通过带12连接,变向齿轮10与连接齿轮9啮合,连接齿轮9与发动机飞轮7上齿圈8啮合;带轮(偏心轮)离合器13连接偏心拉杆结构35,偏心拉杆结构35包括螺纹接头15连接伸缩头16,伸缩头16连接摆杆33;急刹脚踏板4下端拉杆34中安装有一个伸缩装置14,拉杆34连接摆杆33,摆杆33连接着转杆机构32的转头17上方,转杆机构32上的支座19被连接在机动车横梁28上,转杆机构32与支座19被弹簧18连接,转杆机构32由它的伸缩筒20与伸缩杆21通过弹簧22连接,转杆机构32另一头与外缘刹车蹄25连接,外缘刹车蹄25由金属块24外包一层橡胶层23组成,外缘刹车蹄25被放置在驱动轮外缘。
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2与液压制动装置1并列安装在机动车身上。
工作原理见图1,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2的功能在车辆上原有的液压(气压)制动装置1和发电机离合器的配合下,通过飞轮7输出扭力Fa,被带轮离合器13、偏心拉杆结构35、转杆结构32传递到外缘刹车蹄25上,通过外缘刹车蹄25与地面的摩擦力FΦ作用,克服驱动轮由于急刹时产生向前滑行力F。--使驱动轮被急刹时,不向前滑行,保证交通安全。力的公式为发动机扭力Fa+摩擦力FΦ>滑行力F。
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2的原理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2是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系,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和上述二力平衡原理设计。机动车上离合器装置能切断发动机输给驱动轮的扭力,车辆上原来安装的液压(气压)制动装置通过机械摩擦方式来制动继续滚动的驱动轮,运动物体具有惯性的特性,驱动轮在高速转动时被急刹,由于惯性还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易发生事故。通过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2与液压制动装置1配合同步对驱动轮29形成“内截外堵”,有利于使驱动轮被液压急刹后,不向前滑行。公式为发动机扭力Fa+摩擦力FΦ>滑行力F。车辆原有液压制动装置1中脚踏板3与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2上的急刹脚踏板4为同一个转点O1,脚踏板3、急刹脚踏板4并列安装,由于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2采用了以上这些方案,就保证了交通安全和减少了司机操作程序。必须保证液压(气压)制动装置正常条件下,以及紧急刹车时,才能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
优点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2与液压(气压)制动装置1同步对驱动轮做功时,由发动机上离合器切断发动机扭力后,液压(气压)制动装置1将驱动轮制动的同时,同步由发动机飞轮7上产生扭力Fa,经过连接齿轮9、变向齿轮10、急刹脚踏板4下的带轮离合器13,带轮离合器13又是偏心轮,以及偏心拉杆结构35上伸缩头16、转杆机构32,最后被传递到外缘刹车蹄25上,外缘刹车蹄25与地面形成摩擦力FΦ,扭力Fa与摩擦力FΦ形成合力,阻止驱动轮29向前滑行,保证安全。公式为发动机扭力Fa+摩擦力FΦ>滑行力F。


图1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2结构原理图。
图2为图1中脚踏板3、急刹脚踏板4、带轮离合器13、拉杆34、转杆33等部分放大图。
图3为图1中伸缩装置14、螺纹接头15、伸缩头16零件图。
实施例见图1-2,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2上的急刹脚踏板4与车辆原有液压制动装置1中脚踏板3转点均为同一个O1点,急刹脚踏板4连接着制动器5,制动器5上安装弹簧6,急刹脚踏板4下端安装有一个带轮离合器13,带轮离合器13与变向齿轮10上带轮11通过带12连接,变向齿轮10与连接齿轮9啮合,连接齿轮9与发动机飞轮7上齿圈8啮合;带轮(偏心轮)离合器13连接偏心拉杆结构35,偏心拉杆结构35包括螺纹接头15连接伸缩头16,伸缩头16连接摆杆33;急刹脚踏板4下端拉杆34中安装有一个伸缩装置14,拉杆34连接摆杆33,摆杆33连接着转杆机构32的转头17上方,转杆机构32上的支座19被连接在机动车横梁28上,转杆机构32与支座19被弹簧18连接,转杆机构32由它的伸缩筒20与伸缩杆21通过弹簧22连接,转杆机构32另一头与外缘刹车蹄25连接,外缘刹车蹄25由金属块24外包一层橡胶层23组成,外缘刹车蹄25被放置在驱动轮外缘。
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2与液压制动装置1并列安装在机动车身上。
工作原理见图1,发动机扭力首先被离合器切断后,液压制动装置1中司机脚上施在脚踏板3上的力fb向下制动刹车蹄31于鼓30上制动,同时,司机同时脚上产生fa力向下踩急刹脚踏板4,急刹脚踏板4停止后被制动装置5拉住,此力经过拉杆34、摆杆33、转杆结构32,使外缘刹车蹄25克服弹簧18的力,由a(始点)→b终点,放置在车下面驱动轮29的橡胶层与地面之间;同时,急刹脚踏板4下端带轮离合器13将带拉紧,由飞轮7上产生扭力Fa,经齿轮9、10传递到带轮离合器13的偏心拉杆结构35上,通过其上伸缩头16将扭力Fa传到拉杆结构32上的外缘刹车蹄25,与刹车蹄25与地面的摩擦力FΦ形成合力,阻止由于机动车急刹时驱动轮由于惯性产生向前继续滑行力F。即Fa+FΦ>F滑。迫使驱动轮被急刹时停止在e点位置上不向前滑行,保证交通安全。
当机动车不需要停车时,即司机将脚放开脚踏板3,司机只需要将脚打开制动器5,使急刹脚踏板4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急刹脚踏板4下端的带轮离合器13改变其位置,切断发动机飞轮7扭力。由偏心拉杆结构35上螺纹接头15、伸缩头16来配合,解除施加在外缘刹车蹄25上推力Fa,使外缘刹车蹄25由终点b→始点a,由转杆结构32与支座19间回力弹簧18来完成。可以将车换成倒档,再用以上方式还原外缘刹车蹄25位置。
由此可见,驱动轮由c点→m点运动过程中,c点与d点之间的距离L为司机反应距离,d点与e点之间的距离L1为司机制动距离;e点与m点之间的距离L2为驱动轮被急刹后有“前倾”现象,产生惯性滑行距离,c点与e点之间的距离L3为车的制动总距离,e点为驱动轮急刹时制动点。
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做功过程外缘刹车蹄25由a点(始点)→b点(终点)过程为驱动轮制动过程。由b点(终点)→a点(始点)过程为还原过程。
将急刹脚踏板4的长度(G2)略大于车辆原有液压制动脚踏板(3)的长度(G1)。让司机便于识别两类脚踏板3、4。
见图3,伸缩装置14是在伸缩筒14A内放置伸缩杆14B,伸缩筒外端连接拉杆34的两头,当拉杆34尾部34A向前移动时,其前端部34B向前移动,当拉杆34尾部34A向后移动时,其前端部34B不移动,此时,靠弹簧18的力复位。螺纹接头15是在两根杆的连接部分用螺纹方式连接,目的是方便调节偏心拉杆结构35的长度,利于安装,利于调节。伸缩头16的结构与伸缩装置14相同。
权利要求1.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急刹脚踏板4与车辆原有液压制动装置1中脚踏板3的转点均为O1点,急刹脚踏板4连接着制动器5,急刹脚踏板4下端安装有一个带轮离合器13,带轮离合器13与变向齿轮10上带轮11通过带12连接,变向齿轮10与连接齿轮9啮合,连接齿轮9与发动机飞轮7上齿圈8啮合;带轮(偏心轮)离合器13连接偏心拉杆结构35,偏心拉杆结构35包括螺纹接头15连接伸缩头16,伸缩头16连接摆杆33;急刹脚踏板4下端拉杆34中安装有一个伸缩装置14,拉杆34连接摆杆33,摆杆33连接着转杆机构32的转头17上方,转杆机构32上的支座19被连接在机动车横梁28上,转杆机构32与支座19被弹簧18连接,转杆机构32由它的伸缩筒20与伸缩杆21通过弹簧22连接,转杆机构32另一头与外缘刹车蹄25连接,外缘刹车蹄25由金属块24外包一层橡胶层23组成,外缘刹车蹄25被放置在驱动轮外缘。
专利摘要驱动轮外缘机械制动装置急刹脚踏板与车辆原有液压制动装置中脚踏板的转点均为同一个点,带轮(偏心轮)离合器连接偏心拉杆结构、摆杆;急刹脚踏板下端拉杆连接摆杆、转杆机构,转杆机构被连接在机动车横梁上,转杆机构另一头与由金属块外包一层橡胶层并放置在驱动轮外缘的外缘刹车蹄连接。发动机的扭力和外缘刹车蹄与地面形成摩擦力形成合力,阻止驱动轮向前滑行。能在机动车离合器首先截断发动机输给驱动轮的扭力,利用原有液压(气压)制动装置阻截驱动轮滚动(急刹),使其由滚动变成静止状态的前提下,防止惯性滑行,它与液压(气压)制动装置同时对驱动轮采取“内截外堵”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文档编号B60T7/04GK2547595SQ0222265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2日
发明者张西文 申请人:张西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