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0887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用于冷却发动机的热交换器和内部贮存液体的贮水箱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二轮车,包括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散热器和用于保持散热器内的冷却水的量一定的贮水箱。在该贮水箱上分别连接有与散热器相连的进水软管和向大气敞开的通气软管(参见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12953号公报但是,由于进水软管与贮水箱的连接部位和通气软管与贮水箱的连接部位处于相互分离的位置上,所以难以利用一个固定部件将上述两个软管固定在车身侧。因此,虽然利用各自独立的固定部件将两根软管固定在车身侧,但是存在下述问题将软管固定到车身侧的固定操作麻烦,并且导致零件数量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可以简化连接在贮水箱上的连接部件与通气部件向车身侧的固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连接部件,连接用于冷却发动机的热交换器和内部贮存液体的贮水箱;和通气部件,安装在所述贮水箱上,向大气敞开的开口部处于所述连接部件的附近。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内部贮存液体的贮水箱;通气部件,安装所述贮水箱上,并具有向大气敞开的开口部;和安装部件,与所述贮水箱一体或分体构成,将所述贮水箱安装在车身侧并对所述通气部件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车辆,由于通气部件的开口部位于连接部件的附近,所以可以利用一个固定部件将通气部件和连接部件固定在车身侧。其结果是,可以简化通气部件和连接部件向车身侧的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车辆,由于安装部件将贮水箱安装在车身侧并对通气部件进行定位,所以可以利用安装部件对通气部件进行定位。由此,可以容易地进行通气部件的定位作业。而且,不需要用于对通气部件进行定位的专用的定位部件,所以可以削减零件数量。尤其是,如果安装部件与贮水箱一体构成,则可以进一步削减零件数量,提高向车身侧的组装性能。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二轮车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二轮车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二轮车的发动机周围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二轮车的散热器周围的主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二轮车所使用的贮水箱的左侧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二轮车所使用的贮水箱的右侧视图。
图7(A)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二轮车的用于将贮水箱安装到车身侧的第一托架的俯视图,(B)是该第一托架的侧视图。
图8(A)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二轮车的用于将贮水箱安装到车身侧的第二托架的俯视图,(B)是该第二托架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图3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二轮车的发动机周围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4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二轮车的散热器周围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车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适用于下弯架型自动二轮车的例子来说明本发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下弯架型自动二轮车,还可以适用于一般车辆。
如图1和图2所示,下弯架型自动二轮车1,在头管2上连接主车架3的前端部。该主车架3向后下方延伸。而且,在主车架3的后端部上连接后臂托架4。在主车架3上连接向后上方延伸的座椅导轨5。在主车架3的后端部与座椅导轨5的后部之间连接有后撑杆6。利用上述头管2、主车架3、后臂托架4、座椅导轨5以及后撑杆6构成车身车架。
而且,在头管2的下方配置一对前叉7。在上述一对前叉7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前轮8。在该前轮8的上方配置用于覆盖前轮8上方的前挡泥板9。而且,在头管2的上方可转动地安装手柄10。在手柄10的内侧安装后视镜11。在手柄10内侧的前方配置前照灯12。
在主车架3的下方配置包括气缸13b的发动机13,其中该气缸13b具有向斜前上方倾斜规定角度的气缸轴13a。发动机13具有设在气缸13b上的安装部13c和设在发动机13的气缸13b下方的安装部13d。
而且,在发动机13的前上方且在主车架3的下方,设置用于冷却发动机13的散热器14。该散热器14的下端部位于发动机13的气缸13b的下表面13e的上方。另外,散热器14为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一个示例。如图2所示,该散热器14,包括在自动二轮车1的宽度方向(图2中的箭头A方向)上相隔规定间隔而配置的一对水箱部14a、14b;和配置在一对水箱部14a、14b之间的中心部14c。在中心部14c上设置用于使行驶风50(参见图1)通过的未图示的多个孔。在其中一个水箱部14b上,安装具有未图示的调压阀的盖部14d。而且,散热器14通过供给管15和返回管16连接在发动机13上。
当利用散热器14冷却发动机13时,首先,将冷却发动机13之后而温度升高的冷却水,经由供给管15而输送到散热器14的水箱部14a。该温度升高的冷却水,被散热器14的中心部14c冷却之后,被输送到散热器14的水箱部14b。被冷却之后的冷却水,经由返回管16返回到发动机13。另外,在散热器14的中心部14c上,当自动二轮车1行驶时,行驶风(空气)50从前方吹向中心部14c并通过中心部14c,从而进行冷却水的冷却(放热)。
在发动机13的气缸13b的下表面13e的下方,并且在从前方看相对于车身中心线的右侧,配置贮水箱17。该贮水箱17,用于贮存因散热器14内的水温升高而导致增加的部分的冷却水。贮水箱17,利用负压吸出贮水箱17内的冷却水而填充到散热器14内,以补充因散热器14内的水温降低而导致减少的部分的冷却水。由此,贮水箱17具有保持散热器14内的冷却水的量一定的功能。而且,贮水箱17由半透明材料构成,可以从外部看到其内部所贮存的冷却水的量。
贮水箱17通过给排管20连接在散热器14上。具体而言,给排管20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7f(参照图5和图6)上,该第一连接部17f处于从前方看相对于车身中心线配置在右侧的贮水箱17的下端部上。给排管20的另一端连接在从前方看相对于车身中心线配置在左侧的散热器14的盖部14d上。
如图5和图6所示,在贮水箱17的上端部上形成筒状的冷却水注入口17a。在该冷却水注入口17a上安装用于堵塞或敞开冷却水注入口17a的盖17b。在该冷却水注入口17a的侧面上形成第二连接部17c。在该第二连接部17c上安装通气软管19的一端。该通气软管19的另一端成为向大气敞开的开口部19a。
在贮水箱17的上端部且在冷却水注入口17a的前方形成第一安装部17d。在贮水箱17的后端部上形成第二安装部17e。并且在贮水箱17的下端部且在第二连接部17f的后方形成突起部17g。
在形成于贮水箱17上的第一安装部17d上安装第一托架30(参照图7(A)、图7(B))。将该第一托架30安装在第一安装部17d上,并在组装到自动二轮车1上时,使第一托架30处于贮水箱17的上方。如图7所示,该第一托架30具有通过螺栓等与贮水箱17的第一安装部17d相连的水箱侧板状部30a。在该水箱侧板状部30a上,连接有组装到贮水箱17上时大致沿垂直方向延伸的主体部30b的一个端部。在该主体部30b上形成用于对给排管20进行定位(固定)的第一导向部30d。而且,在主体部30b上形成第二导向部30e,该第二导向部30e用于对给排管20进行定位(固定)并且在组装到车身侧时位于第一导向部30d的上方。在主体部30b上形成第三导向部30f,该第三导向部30f用于对给排管20进行定位(固定)并且在安装到车身侧时位于第二导向部30e的上方。具体而言,如图7(B)所示,第二导向部30e包括相对于主体部30b大致沿正交方向延伸的中空状的正交导向部30e1和相对于主体部30b大致水平地延伸的中空状的平行导向部30e2。第三导向部30f包括相对于主体部30b大致沿正交方向延伸的中空状的导向部主体30f1和相对于导向部主体30f1倾斜的中空状的倾斜端部30f2。
另外,上述多个导向部30d、30e、30f中,第二导向部30e和第三导向部30f,可以对给排管20和通气软管19同时进行定位。而且,在主体部30b的另一端上连接有车架侧板状部30c。该车架侧板状部30c,与在散热器14的下端部上形成的安装片33(参见图4)一起利用螺栓等通过托架34(参见图4)连接在发动机13的安装部13c上。
在形成于贮水箱17上的第二安装部17e上安装第二托架31(参见图8(A)、图8(B))。如图8所示,该第二托架31具有插入支撑片31a,该插入支撑片31a形成用于插入贮水箱17的突起部17g的插入孔31c。在插入支撑片31a上一体形成连接支撑片31b,该连接支撑片31b相对于插入支撑片31a大致沿正交方向延伸,并利用螺栓等连接在贮水箱17的第二安装部17e上。在该连接支撑片31b上形成安装孔31d,当安装到发动机13的安装部13d上时,用于插入螺栓等。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贮水箱17的第一连接部17f上连接有给排管20,该给排管20通过贮水箱17的前侧而插入到第一托架30的第一导向部30d、第二导向部30e以及第三导向部30f中。这样,通过将给排管20插入到第一导向部30d、第二导向部30e以及第三导向部30f,对给排管20进行定位。给排管20,在插入第三导向部30f之后,通过散热器14的下方,从前方看相对于车身中心线转到左侧,连接在散热器14的盖部14d上。这样,给排管20由以下部件构成第一垂直部20a,位于贮水箱17附近,插入各个导向部30d、30e、30f并且大致沿垂直方向延伸;水平部20b,在散热器14的下方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和第二垂直部20c,从前方看在散热器14的左侧大致沿垂直方向延伸。
在贮水箱17的第二连接部17c上连接有通气软管19,该通气软管19,插入到第二导向部30e的平行导向部30e2之后,插入到正交导向部30e1中。而且,通气软管19,在插入到第二导向部30e的正交导向部30e1之后,插入到第三导向部30f的导向部主体30f1中,并插入到倾斜端部30f2中。这样,通气软管19处于定位到各导向部30e、30f上的状态。尤其是,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通过倾斜端部30f2进行定位,并通过该倾斜端部30f2在向车身后下方开口的状态下对开口部19a进行定位。
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与给排管20,通过第二导向部30e和第三导向部30f等通用的固定部件进行定位(固定)。因此,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与到达开口部19a的中间部位19b位于给排管20附近。换言之,给排管20的第一垂直部20a的下部位于贮水箱17的附近,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位于给排管20的第一垂直部20a的上部附近。而且,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位于第一托架30的上部附近。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贮水箱17位于散热器14的下方,因此,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位于贮水箱17的上方,并位于散热器14的下方。
如图1所示,在自动二轮车1上设有排气管21,该排气管21的一端连接在发动机13的气缸13b上,从前方看向左侧弯曲并向后延伸。即,排气管21,从前方看,相对于车身中心线,处于与设在右侧的贮水箱17相反的一侧。在排气管21的另一端上连接有消音器22。
在连接在主车架3上的后臂托架4上设置枢轴23。由该枢轴23轴支撑后臂24的前端部,使得后臂24可以上下摆动。在该后臂24的后端部上可转动地安装后轮25。在座椅导轨5的上方配置座椅26。从车身的前侧到后侧安装车身盖27,以覆盖头管2和座椅导轨5。而且,在车身盖27的行驶方向(图1中的箭头FWD方向)的后侧,安装用于覆盖后轮25上方的后挡泥板28。
在车身盖27的前方,在车身宽度方向(图2中的箭头A方向)上相隔规定间隔设置覆盖驾驶员腿部前侧的一对腿部护罩29。该一对腿部护罩29配置在散热器14和贮水箱17的两侧,以便从侧方夹入散热器14和贮水箱17。即,散热器14和贮水箱17,从侧方看,被腿部护罩29所覆盖地配置在腿部护罩29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设置在给排管20的附近,所以可以利用一个(单个)第三导向部30f将通气软管19和给排管20固定在车身侧。其结果是,可以简化通气软管19和给排管20向车身侧的固定。另外,本实施方式所说的“车身侧”包括上述发动机和车身车身车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与给排管20通用的第三导向部30f将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或其附近固定在车身侧,因此可以利用一个第三导向部30f将两者固定在车身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气软管19的中间部位19b位于给排管20附近,所以可以利用第二导向部30e将通气软管19的中间部位19b固定在车身侧。同时,可以利用第二导向部30e进行定位,以防止给排管20位于发动机13的气缸13b附近。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位于贮水箱17的上方,所以可以相对于贮水箱17将通气软管19配置在高位置上。由此,可以在发动机13的前方将贮水箱17配置在成为死空间的低位置上,并且即使自动二轮车1通过水坑时也可以防止水从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浸入到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处于散热器14的下方,所以与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处于散热器14上方的结构相比,容易对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进行定位。其结果是,由于通气软管19的长度不长于所需长度,所以可以减轻重量并削减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给排管20的大致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垂直部20a的下部位于贮水箱17附近,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位于给排管20的大致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垂直部20a的上部附近。因此,在将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配置在高位置的状态下,可以使通气软管19的所需长度最短。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向后方开口,所以可以防止在自动二轮车1行驶时雨水或自动二轮车1的前轮8溅起的泥水从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浸入到内部。尤其是,由于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向后方开口,所以可以在使通气软管19所需长度最短的状态下防止雨水或泥水的浸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向下方开口,所以可以防止在自动二轮车1行驶或停止时雨水从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浸入到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以利用第一托架30或第二托架31将贮水箱17安装在车身侧,所以可以达到所谓的单元化,可以容易地将贮水箱17安装到车身侧。这时,由于已经利用第一托架30的各个导向部30d、30e、30f对给排管20和通气软管19进行定位,所以在将贮水箱17安装到车身侧之后,不必再对给排管20和通气软管19进行定位。这样,由于贮水箱17向车身侧的安装与给排管20以及通气软管19的定位同时完成,所以可以大幅度简化贮水箱17等向车身侧的安装作业。
由于不需要用于对通气软管19进行定位的专用定位部件,因此可以削减零件数量。在此,虽然第一托架30以及第二托架31可以分别与贮水箱17分体构成,但是特别是在第一托架30以及第二托架31与贮水箱17一体构成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削减零件数量,并可以提高向车身侧的组装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用于将贮水箱17安装到车身侧的安装部件由第一托架30以及第二托架31等多个构件构成,所以即使安装部件的形状复杂,也可以简化第一托架30以及第二托架31的形状。其结果是,可以简化用于制造第一托架30以及第二托架31的成型模具的结构,从而易于制造将第一托架30以及第二托架31乃至将贮水箱17安装到车身侧的安装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贮水箱17而对第一托架30和第二托架31进行组合,所以与直接组合第一托架30以及第二托架31时相比,可以使第一托架30以及第二托架31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托架30相对于贮水箱17位于上方,所以可以将贮水箱17配置在下方的成为死空间的区域内。通过将贮水箱17配置在下方可以使通气软管19处于贮水箱17上方的位置上。其结果是,即使自动二轮车1行驶过水坑等,也可以防止泥水从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浸入到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位于第一托架30的上部附近,所以可以将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配置在比较靠上的位置上。其结果是,即使自动二轮车1在水坑等中行驶时,也可以防止泥水从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浸入到内部。
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根据请求保护的范围确定的,并且包括与请求保护范围同等的意义以及请求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车辆的一个示例表示了主车架的高度较低的下弯架型自动二轮车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与此。只要是具有用于冷却发动机13的热交换器的下弯架型车辆,本发明可以适用于除自动二轮车1以外的三轮车、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车辆)等其他车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第一托架30以及第二托架31与贮水箱17由各自独立的部件构成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托架30以及第二托架31与贮水箱17也可以一体形成。由此,可以大幅度削减零件数量和装配工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在第一托架30上一体形成第一导向部30d、第二导向部30e以及第三导向部30f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导向部30d、第二导向部30e以及第三导向部30f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与第一托架30各自独立的部件构成,也可以采用将该部分安装在第一托架30上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利用第一托架30和第二托架31这两个托架将贮水箱17安装到车身侧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一个托架(省略图示)将贮水箱17安装到车身侧,或者利用三个以上的托架(省略图示)将贮水箱17安装到车身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通过贮水箱17对第一托架30和第二托架31进行装配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托架30和第二托架31可以分别较大型地成型,直接对二者进行装配并且利用所装配的各个托架将贮水箱17安装到贮水箱17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利用第三导向部30f的倾斜端部30f2对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进行定位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9和图10所示,可以延长通气软管19,随着给排管20的水平部20b一起沿水平方向延伸,当从前方看其开口部19a时,相对于车身中心线位于散热器14的左侧。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地,通气软管19的开口部19a处于向车身后下方开口的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连接部件,连接用于冷却发动机的热交换器和内部贮存液体的贮水箱;和通气部件,安装在所述贮水箱上,向大气敞开的开口部位于所述连接部件的附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利用与所述连接部件通用的固定部件将所述通气部件的所述开口部或其附近固定在车身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通气部件的中间部位处于连接部件附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贮水箱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所述通气部件的所述开口部位于所述贮水箱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通气部件的所述开口部处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连接部件的中间部分具有大致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部位,所述垂直部位的下部处于所述贮水箱附近,所述通气部件的所述开口部处于所述垂直部位的上部附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通气部件的所述开口部向后方开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通气部件的所述开口部向下方开口。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内部贮存液体的贮水箱;通气部件,安装所述贮水箱上,并具有向大气敞开的开口部;和安装部件,与所述贮水箱一体或分体构成,将所述贮水箱安装在车身侧并对所述通气部件进行定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贮水箱分体构成;所述安装部件由多个构件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构件通过所述贮水箱进行组合。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贮水箱处于上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通气部件的开放口位于所述安装部件的上部附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可以简化连接在贮水箱上的连接部件和通气部件向车体侧的固定。该车辆具有连接部件(20),连接用于冷却发动机(13)的热交换器(14)和内部贮存液体的贮水箱(17);和通气部件(19),安装在贮水箱(17)上,向大气敞开的开口部(19a)位于连接部件(20)的附近。
文档编号B60K11/00GK1778625SQ20051012010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6日
发明者大园元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