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681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特别涉及设在空调单元内的冷却用热交换器的膨胀阀门的设计构造。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有关这一类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特开2000-25447号公报中公开过如下的技术在仪表面板内车身宽度方向靠近中央的部位配置有空调单元,在它的助手席一侧配有送风单元,在该空调单元的箱体内收容有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用热交换器,在空调单元的助手席一侧的侧壁上将冷却配管(冷却介质配管)与蒸发器连接,将该冷却配管呈直角弯曲并向前延伸,在空调单元和缓冲面板之间设有膨胀阀门块。
这样的设置结构在维修更换膨胀阀门块时要将空调单元从车内取出,不能简单地维修膨胀阀门块。
此外,如同特开平10-244820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在仪表面板内车身宽度方向靠近中央的部位配置空调单元、在它的助手席一侧配有送风单元,在该空调单元的箱体内收容有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用热交换器,膨胀阀门块配置在空调单元的前壁,安装在缓冲面板上。
即使象这样的配置结构,维修、更换膨胀阀门块时,也必须将空调单元从车内取出,不能简单地维修膨胀阀门块。
象上述的现有技术一样,将膨胀阀门块设置在空调单元和缓冲面板之间,虽然利用缓冲面板能够进行膨胀阀门块的密封而且密封效果良好,但是维修膨胀阀门块并不容易。
另外,如同特开2001-150941号公报中公开过的那样,在空调单元的侧壁上直接设置膨胀阀门块的方式已为人所知。该公报公开的方式如下,为了确保膨胀阀门块的密封性能,并不是将现有的橡胶制包装物覆盖在膨胀阀门块的全周,而是在一部分上从箱体立起凸缘、覆盖膨胀阀门块的一部分外周,在剩余部分上覆盖包装物。膨胀阀门块的密封性能的确保和为此所需的组装性能得到了改善。
但是在该公报中,膨胀阀门块没有设在前壁,而是设在送风单元侧的侧壁上。送风单元和空调单元之间的间隔短,在此状态下,只将膨胀阀门块取出是困难的。也就是说,为了将这个膨胀阀门块取出,需要将送风单元取出、确保侧壁外方的空间,或将空调单元自车身直接取出。
如上所述,在现有的技术中,维修设在空调单元的前壁或者侧壁的膨胀阀门块时,并不能简单地将膨胀阀门块取出来。即,不将送风单元和空调单元自车身取出,就不能只将膨胀阀门块取出,完全没有考虑这样的膨胀阀门块的维修。
此外,曾经公开过如下技术更换作为冷却用热交换器的蒸发器时,为了不将空调单元自车内取出,将空调箱体的一部分设成覆盖部件,将该覆盖部件取下从而将蒸发器取出,例如特开平10-81123号公报所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将膨胀阀门块设在蒸发器的端部的情况下,将该膨胀阀门块配置在何处、如何将其取出等,以及膨胀阀门块的安装还没有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在将膨胀阀门块设在空调单元的空调箱体的侧壁并与冷却用热交换器连接的空调装置中,可不将送风单元和空调单元自车内取出,只将膨胀阀门块取出或者安装。
另外,还提供一种为了简单地进行上述膨胀阀门块的取出、安装,而简单地安装、取下覆盖膨胀阀门的覆盖部件的空调装置。
还提供一种可在受限制的小的空间内将上述覆盖部件安装、取出,并且能够简单维修设在司机席一侧的侧壁上的膨胀阀门块的空调装置。
此外,提供一种为了只将上述膨胀阀门块简单地取出或者安装,而能够简单地松开支持冷却配管的托架和该冷却配管之间的固定,并且即使不将冷却配管自托架上取出也能简单地只是将膨胀阀门块取出或者安装的空调装置。
除此以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司机席一侧将膨胀阀门块和冷却用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解除、使冷却用热交换器相对司机席一侧的箱体侧面处于自由的状态,并且在箱体的助手席一侧的侧面能够容易进行冷却用热交换器的拆装作业的空调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特征将膨胀阀门块设在空调单元的司机席一侧的侧壁上,能够简单地取出膨胀阀门块。
具体情况如下发明的第1方面是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设在车辆仪表面板内的车身宽度方向大致中间部位的空调单元;设在上述空调单元的助手席一侧与上述空调单元连接的送风单元;设置在上述空调单元的空调箱体内的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用热交换器,使从上述送风单元导入到空调单元的空气通过上述空调单元内的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用热交换器,使之成为调和空气,与上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相连接且连接有冷却介质配管的膨胀阀门块被设置在上述空调箱体的司机席一侧的侧壁上。
利用这一结构,在司机席一侧解除膨胀阀门块和连接块之间的结合,从而将膨胀阀门块取出。虽然在司机席一侧通常设有离合器操纵踏板等,但是由于膨胀阀门块体积小,即使设有离合器操纵踏板等,也能够容易地将膨胀阀门块取出。
发明的第2方面是在发明的第1方面中,冷却介质的出入口与上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相邻设置,连接上述出入口和膨胀阀门块的连接块按照从上述空调箱体的司机席一侧的侧壁面向外部的方式设在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司机席一侧的侧面,上述膨胀阀门块,在至少某一部分突出的状态下,从上述空调箱体的司机席一侧的侧壁开始、与上述连接块相连。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利用螺栓等连接装置将膨胀阀门块固定在连接块上的情况下,如果施加或者解除这种连接装置就能进行膨胀阀门块的固定和固定状态的解除,在空调单元安装在车体内(仪表面板)的状态下,能够将膨胀阀门块取出或者安装。
发明的第3方面是,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它具备设在车辆仪表面板内的车身宽度方向大致中间部位的空调单元;设置在上述空调单元的空调箱体内的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用热交换器,它使导入到上述空调单元的空气通过上述空调单元内的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用热交换器,使之成为调和空气,与上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相连接且连接有冷却介质配管的膨胀阀门块被设置在上述空调箱体的侧壁上,具有由覆盖上述膨胀阀门块的周壁部和盖形成的覆盖部件,上述覆盖部件上设有使上述冷却介质配管通过的开口部,上述覆盖部件由在上述开口部分割成第1部件和第2部件的两个部件构成,上述覆盖部件的上述周壁部拆装自由地安装在上述空调箱体上。
根据这一结构,通过取出第2部件,就能够变成露出膨胀阀门块的状态,能够容易地在小的空间内进行安装取出膨胀阀门块的作业。
发明的第4方面是在发明的第3方面中,上述膨胀阀门块设在上述空调箱体的司机席一侧的侧壁上。
根据这一结构,虽然离合器操纵踏板通常设在司机席一侧,但是由于仅将第2部件略微移开就能够将膨胀阀门块取出,所以即使设有离合器操纵踏板,也能够容易地取出膨胀阀门块。
发明的第5方面是在发明的第4方面中,上述覆盖部件的上述开口部设在上述覆盖部件的上面,上述冷却介质配管自上述开口部沿着空调箱体的侧壁向司机席一侧的前方端部延伸配置,在上述覆盖部件的上述开口部,分割为上述空调箱体一侧的第1部件及其相反一侧的第2部件,盖部与第2部件设为一体。
利用这一结构,在使第2部件向离开空调箱体的方向移动时,冷却介质配管并不形成障碍,能够简单地取出第2部件。
发明的第6方面是在发明的第4方面中,上述覆盖部件的上述开口部设在上述盖部,上述冷却介质配管自上述开口部沿着空调箱体的侧壁向司机席一侧的前方端部延伸配置,在上述覆盖部件的上述开口部,分割为上述空调箱体的上侧的第1部件和下侧的第2部件。
利用这一结构,通过分离下侧的第2部件,能够使膨胀阀门块的下半部分和冷却介质配管之间处于松动的状态,能够简单地维修膨胀阀门块。
发明的第7方面是在发明的第4方面中,上述膨胀阀门用的开口部设在上述空调箱体的上述侧壁上,在上述覆盖部件的周壁部的内端部,设有插入到上述膨胀阀门用的开口部的突出部和与上述膨胀阀门用的开口部周围的外壁接触的凸缘部,而且还设有将上述周壁部安装在空调箱体的安装部。
根据这一结构,在能够简单而又可靠地将覆盖部件在空调箱体内安装取出的同时,能够防止来自于上述空调箱体的气体泄漏。
发明的第8方面是,在发明的第4方面中,在上述第1部件和第2部件之间的结合面的一方设有槽部,另外一方设有嵌入到上述槽部的凸缘,通过使上述第2部件向离开上述空调箱体的方向移动,使第2部件与第1部件分离。
根据这一结构,能够简单地解除第2部件和第1部件的结合或能够简单地使它们结合在一起。
发明的第9方面是在发明的第4方面中,所述膨胀阀门用的开口部设在所述空调箱体的所述侧壁上,上述覆盖部件的上述第1部件具备环绕形成在上述空调箱体上的上述膨胀阀门用的上述开口部周围的第1周壁部,上述第2部件具备具有和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第1周壁部的外端部相嵌合的内端部的第2周壁部,上述第2部件与盖部设为一体。
利用该结构,能够可靠地使空调箱体和第1周壁部结合。
发明的第10方面是在发明的第9方面中,具备将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结合在一起的挂钩部。
利用该结构,第1部件和第2部件能够可靠地结合在一起,且通过在解除挂钩部的结合,能够将第2部件自第1部件中取出,能够简单地进行安装和取出作业。
发明的第11方面是在发明的第4方面中,上述覆盖部件的上述第1部件由从上述覆盖部件的上述开口部开始位于上述空调箱体一侧的板形部件形成,上述覆盖部件的上述第2部件由覆盖上述膨胀阀门块的下面、两个侧面和上面的同时,覆盖上述开口部的外侧的形状构成,在上述板形部件的两侧端部和与该两侧端部结合的第2部件的端部的一方端部上设有凸缘、另一方端部上设有接受上述凸缘的槽部,通过将第2部件向离开上述空调箱体的方向滑动,解除上述槽部和上述凸缘之间的结合。
根据这一结构,通过取出第2部件,变成膨胀阀门块和冷却介质配管大大露出的状态,在小的空间内能够容易进行膨胀阀门块的安装取出。
发明的第12方面是在发明的第11方面中,在上述槽部设有上述凸缘的放出部,在上述放出部位于凸缘上为止,通过将第2部件向离开上述空调箱体的方向移动,解除上述凸缘和槽部的结合。
在这一结构中,通过仅使第2部件滑动,就能够解除第2部件的结合,故在小的空间内就能够将第2部件取出。
发明的第13方面是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具有设在车辆仪表面板内的车身宽度方向大致中间部位的空调单元;设置在上述空调单元的空调箱体内的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用热交换器,使导入到上述空调单元的空气通过上述空调单元内的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用热交换器,并使之成为调和空气,与上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相连接且连接有冷却介质配管的膨胀阀门块被设置在上述空调箱体的侧壁上,在它的侧壁上和相反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安装拆卸用开口部。
在该结构中,无须将空调箱体从车身取下或者将空调箱体分解等,就能够简单地安装拆卸膨胀阀门块,因此能够简单地维修膨胀阀门块。与此同时,通过取出这一膨胀阀门块,能够解除冷却用热交换器和膨胀阀门块之间的连接,即解除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冷却介质配管之间的连接,故从相反一侧的侧壁上能够容易地取出冷却用热交换器。
发明的第14方面是在发明的第13方面中,上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上述安装拆卸用开口部设在上述空调箱体的助手席一侧的侧壁上,膨胀阀门块设在司机席一侧的侧壁上。
在该结构中,在将送风单元取出的同时,如解除位于司机席一侧的膨胀阀门和连接块之间的连接,就能变成可以将冷却用热交换器向相反方向即助手席一侧拉拔的状态。特别是,通过与该拆装用开口部相对设有与空调箱体不为一体的盖部,可不拆分空调箱体,只将该盖部取出,即可取出冷却用热交换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维修、更换。
发明的第15方面是,在发明的第1~14的任一方面中,上述冷却介质配管沿着空调箱体的侧壁向司机席一侧的前方端部延伸配置,支撑上述冷却介质配管的支持托架设在上述空调箱体的前方端部。
通过这一结构能够简单而且可靠地支撑冷却介质配管。
发明的第16方面是在发明的第1~14的任一方面中,上述冷却介质配管沿着空调箱体的侧壁向司机席一侧的前方端部延伸配置,支撑上述冷却介质配管的支持托架设在上述空调箱体的前方端部,上述支持托架具有支撑上述冷却介质配管的开口部,在上述开口部的中间部分形成可以分割的状态,一方的托架部与上述空调单元设为一体,另一方的托架部可拆装地安装。
通过这一结构,通过一次操作就能够简单可靠地支撑冷却介质配管。
发明的第17方面是在发明的第1~14的任一方面中,上述冷却介质配管沿着空调箱体的侧壁向司机席一侧的前方端部延伸配置,支撑上述冷却介质配管的支持托架设在上述空调箱体的前方端部,开口于上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用的开口部设定为具有相对于冷却介质配管的外径而定的间隙那样的尺寸,具有相对开口在上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用的开口部能够装卸的密封板,通过安装该密封板,将冷却介质配管固定在支持托架上。
通过这一结构,拆离密封板后,能够使冷却介质配管相对于支持托架成为松散的状态,如果解除膨胀阀门块和连接块之间的连接,就能够轻松地移动膨胀阀门块,从而能够容易地将膨胀阀门块取出。
发明的第18方面是在发明的第1~14的任一方面中,上述冷却介质配管沿着空调箱体的侧壁向司机席一侧的前方端部延伸配置,支撑上述冷却介质配管的支持托架设在上述空调箱体的前方端部,上述支持托架具有支撑上述冷却介质配管的开口部,在上述开口部的中间部分可分割地形成,一方的托架部与上述空调单元设为一体,另一方的托架部可装卸地安装,开口于上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的开口部设定为具有相对于冷却介质配管的外径而定的间隙那样的尺寸,具有相对开口在上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用的开口部能够装卸的密封板,通过安装该密封板,将冷却介质配管固定在支持托架上。
通过这一结构,拆离密封板后,能够使冷却介质配管相对于支持托架成为松散的状态,如果解除膨胀阀门块和连接块之间的连接,就能够轻松地移动膨胀阀门块,从而能够容易地将膨胀阀门块取出。
发明的第19方面是在发明的第1~14的任一方面中,上述冷却介质配管沿着空调箱体的侧壁向司机席一侧的前方端部延伸配置,支撑上述冷却介质配管的支持托架设在上述空调箱体的前方端部,开口于上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用的开口部设定为具有相对于冷却介质配管的外径而定的间隙那样的尺寸,具有相对开口在上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用的开口部能够安装拆卸的密封板,通过安装该密封板,将冷却介质配管固定在支持托架上,上述密封板具有冷却配管用的支持槽,所述支持槽的大小为具有与所述冷却介质配管的外径相当的直径的大小,可以在与冷却介质配管的延伸方向大致成直角地装卸。
通过这一结构,能够容易地安装拆卸密封板,通过安装密封板能够可靠而又稳固地支持冷却介质配管。
发明的第20方面是在发明的第1~14的任一方面中,上述冷却介质配管沿着空调箱体的侧壁向司机席一侧的前方端部延伸配置,支撑上述冷却介质配管的支持托架设在上述空调箱体的前方端部,上述支持托架具有支撑上述冷却介质配管的开口部,在上述开口部的中间部分可分割地形成,一方的托架与上述空调单元设为一体,另一方的托架部可装卸地安装,开口于上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的开口部设定为具有相对于冷却介质配管的外径而定的间隙那样的尺寸,具有相对开口在上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用的开口部能够装卸的密封板,通过安装该密封板,将冷却介质配管固定在支持托架上,上述密封板具有冷却配管用的支持槽,所述支持槽的大小为具有与所述冷却介质配管的外径相当直径的大小,可以在与冷却介质配管的延伸方向大致成直角地装卸。
通过这一结构,能够容易地安装拆卸密封板,通过安装密封板能够可靠而稳固地支持冷却介质配管。
发明的第21方面是在发明的第1~14的任一方面中,上述加热用热交换器的流出入口设在上述空调箱体的上述司机席一侧的上述侧壁上。
通过这一结构,由于和上述冷却介质配管在同一侧,配管的旋转、操作比较容易。而且,在冷却配管不妨碍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安装拆卸的同时,在司机席一侧的侧壁上,由于没有必要考虑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取出而迂回设计冷却配管,能够自由配置冷却配管,可没有多余的弯曲,或者能够在最短的距离内向空调单元的前方延伸。
发明的第22方面是在发明的第1~14的任一方面中,上述冷却用热交换器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配置,导入到上述空调单元的空气通过该冷却用热交换器从车身前方向车身后方流动,在上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车身后方一侧设有加热用热交换器。
通过这一结构,能够在车身前后方向使空调单元紧凑。
发明的第23方面是在发明的第1~14的任一方面中,上述冷却用热交换器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配置,导入到上述空调单元的空气通过该冷却用热交换器从车身前方向车身后方流动,在上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车身后方一侧设有加热用热交换器,上述加热用热交换器倾斜配置成其下部接近上述冷却用热交换器而其上部远离该冷却用热交换器,通过上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空气通过上述加热用热交换器自下方向上方流动,在上述加热用热交换器的上方位置设置有与旁通上述加热用热交换器的空气混合的空间。
通过这一结构,能够使空调单元更加紧凑。
发明的第24方面是在发明的第1~14的任一方面中,上述冷却用热交换器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配置,导入到上述空调单元的空气通过该冷却用热交换器从车身前方向车身后方流动,在上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车身后方一侧设有加热用热交换器,上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流出入口和上述加热用热交换器的流出入口设置在上述空调箱体的上述司机席一侧的上述侧壁上。
通过这一结构,在配管的旋转操作容易的同时,能够使空调单元在车身前后方向紧凑。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车辆内配置空调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从右后方看到的表示将上述空调装置中的空调单元、送风单元、以及外气导入通路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上述空调单元的右侧面图。
图4是上述空调单元的左侧面图。
图5(A)是上述空调单元内的蒸发器的立体图,图5(B)是蒸发器的剖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通向上述空调单元的冷却配管的安装的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表示位于上述空调单元的右侧壁的一部分、即安装膨胀阀门和连接块的那一部分的图。
图9是表示将蒸发器从上述空调单元取出后的状态的图。
图10(A)是图9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0(B)是图10(A)的I-I线的剖面图,图10(C)是图10(B)的II-II线的剖面图。
图11是上述空调单元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6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6的图。
图14是图13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门块、冷却配管和覆盖部件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门块、冷却配管和覆盖部件组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在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1覆盖部件和第2覆盖部件的结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覆盖部件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中的覆盖部件的结合解除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5的图。
图2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覆盖部件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6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5的图。
图24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中的覆盖部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4的局部放大图。
图26是图24的其它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在车辆内配置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状态。空调装置1收存在设于汽车车室内的仪表面板2的内部。该汽车在车体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设置有司机席和助手席,即所谓的右边驾驶车,而且,前面的发动机室和车室的前侧被缓冲面板D(只在图3中加以表示)隔开。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空调装置1的车身前侧和车身后侧分别简单地称为前侧和后侧。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1的外观示意图。空调装置1由送风单元3和将来自上述送风单元3的空气冷却后经温度调节供给车室的空调单元4组成。空调单元4,如图1所示,设在车身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的部位,送风单元3紧邻空调单元4设在助手席的前方。而且,送风单元3的下端被设置安装在比空调单元4的下端要靠上的适当位置,以确保助手席上乘客的脚下空间。
送风单元3在其车身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的部位左右配置两个分隔开的外壳5并将它们用紧固件作成一体。该外壳5的上侧设有用来获取供给空调装置1的空气的空气获取部6,下侧设有用于将获取的空气送到上述空调单元4的送风部7。
在空气获取部6的上部,如图2所示,形成用于通过导管8吸入车室外的空气的外气吸入口9和用于吸入车室内的空气的内气吸入口10。空气获取部6的上部,在其前面侧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部,形成外气吸入口9。此外,在后面侧设有向上或者车体前方弯曲的圆弧状断面的开口部,该开口部形成内气吸入口10。格子窗11与内气吸入口10形成一体。
在这些取入口9、10的内侧,设有内外气体转换风挡12。该内外气体转换风挡12,形成相当于圆筒的大致四分之一的形状,具有断面呈圆弧状的周壁和设在其两侧的有圆形的四分之一大小的扇状的侧壁,在该扇状的侧壁的中心设有轴,该轴支撑着空气获取部6的侧面部。传动装置13的输出轴连接着该轴支承部。
通过该传动装置13,使内外气体转换风挡12转动,使外气吸入口9位于全开的位置,内气吸入口10处于全闭的位置,变成只能吸收外气的外气吸入模式,另一方面,内外气体转换风挡12由此状态向反方向转动,使外气吸入口9处于全闭的位置,内气吸入口10处于全开的位置形成内气循环模式。
一方面,在空气获取部6的下部,设有配置用于过滤吸入空气的过滤器的过滤器配置部14,图中未显示,在该过滤器配置部14的车体左侧(助手席的门一侧)形成开口部,从该开口部能够进行过滤器的更换。该过滤器配置部14的下方是送风部7,在该送风部7内,作为送风风扇15的离心式多叶风扇沿上下方向设置它的回转轴,并且,风扇驱动电机(未图示)设在该送风风扇15的下方。
由送风部7的右侧面部向车辆前方一侧形成开口部16并与空调单元4的空气导入部24连接,将由送风风扇15送出的空气送到空调单元4。
图3是空调单元4的右侧面图,图4是空调单元4的左侧面图。如图3和图4所示,空调单元4作为整体在上下方向长,而且具有形成为比送风单元3的外壳5还要大的矩形箱状的空调箱体20,该空调箱体20左右分隔形成右侧壁20a和左侧壁20b。在该左侧壁20b上还用其它部件设置有覆盖部件23。
在左侧壁20b的车身前方一侧,设有与送风部6的开口部16相连接的空气导入部24(参照图9),在该空气导入部24的车体后方一侧的位置沿大致垂直方向配置有冷冻循环的主要组件蒸发器30(参照图11),此外,在其车身后方一侧的位置按照上部向后下部向前的方式倾斜配置有加热芯31。在该空调单元4的空调箱体20的上部形成多个调和空气的吹出口,如图4中箭头所示,来自于上述送风单元3的空气在该空调单元4内自车体前后方向向上方流动。
图5(A)表示蒸发器的立体图,图5(B)表示蒸发器的截面图。如图5(A)及图5(B)所示,蒸发器30是用于冷却来自送风单元3的空气的冷却用热交换器,比如由铝等金属薄板形成的扁平管30a都向同一方向延伸累积形成多层,在互相相邻的扁平管30a的中间插入用相同金属薄板形成的波形的散热片30b。扁平管30a是将沿车体上下方向延伸的半个容器体相对合在一起形成的中空体,设置于它们之间的波形散热片30b形成在前后方向看得见的波形截面。将该波形散热片30b的车身后端一侧的端面设置成比它两侧的扁平管30a的端面位于更内侧的位置。即,扁平管30a的后端部比波形散热片30b的后端部向后突出,具有将扁平管30a上产生的凝缩水传递到扁平管30a的后端部并向下方落下的引导功能。
这样,由于该突出的扁平管30a的后端部比散热片30b突出,在将手指插入箱体20夹住蒸发器30向外拉出的情况下,也具有容易抓住的优点。蒸发器30的拉出操作以后详细说明。
在该蒸发器30的扁平管30a内,通过冷冻循环生成的低温冷却介质循环,冷却由前向后通过上述蒸发器30的空气。即,在该蒸发器30内,图中未显示,在扁平管30a的两端分别设有和扁平管30a相通的储罐,上述储罐前后设有2个,从一方的储罐导入的冷却介质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流过扁平管30a,到达另外一方的储罐,流到蒸发器30外边。
在该实施方式中,蒸发器30的流入储罐和流出储罐、通过设在蒸发器30右上端的连接块39(参照图8)与外接配置在右侧壁20a上(空调箱体20的司机座位一侧的侧壁)的膨胀阀门块33(参照图6和图8)相连接。这样,将各冷却配管40(冷却介质配管)设计成通过连接块39连接于膨胀阀门块33的上面一侧,向车体上方延伸、自此开始弯曲成大致直角并向车体前方延伸。
在位于蒸发器30的车体后侧(空气的下流侧)的散热片30b上,通过夹子等以自由安装拆卸的方式插入温度传感器34(参照图9)。与该温度传感器34连接的导线35(参照图9)延伸到空调箱体20的外面,并与控制箱(未图示)连接在一起。
加热芯31是用于加热通过蒸发器30的空气的加热用热交换器,倾斜配置在蒸发器30的后方位置,和蒸发器30一样由逐层堆积起来的管及散热片构成,来自发动机的高温冷却水在其管内循环,对通过加热芯31的空气进行加热。
构成导入到加热芯31内的高温发动机冷却水的导入用及排出用配管的加热配管41(参照图4)与加热芯31相接,各个加热配管41设置成自空调单元4的空调箱体20的右侧壁20a开始延伸到空调箱体20外边后,大致直角弯曲向车体前方延伸,横穿过空调箱体20的前面壁20c向横方向延伸,在左侧壁20b的端部又向车体前方延伸。
加热配管41由安装于左侧壁20b前端部的托架22支撑,贯通缓冲面板D的开口部并向发动机室一侧突出。组装时,和支撑冷却配管40的托架21相同,将托架22压入缓冲面板D,并将缓冲面板D的开口部密封。
下面,利用图6和图7说明冷却配管40的支持结构。图6是从右后方看空调单元4的立体图,是说明冷却配管40的安装方式的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冷却配管40由设在右侧壁20a前端部的托架21支撑,贯通缓冲面板D的开口部并向发动机室一侧突出。组装时,将托架21压入缓冲面板D,密封缓冲面板D的开口部。
详细来说,冷却配管40的托架21具有与空调单元4的右侧壁20a形成一体的固定托架部21a和拆装托架部21b。托架21的固定托架部21a以及拆装托架部21b均有用于倾斜着并排设置的各个冷却配管40的半个圆弧的空洞,当两个托架部分21a、21b合在一起时,就形成对应于各个冷却配管40的开口部44。
该开口部44相对于冷却配管40的外径敞开一定的间隔较大地形成。这样即使利用螺栓等组装拆装托架部21b时,也会尽量使冷却配管少动。
这样,为了由托架21支撑上述冷却配管40,设置了密封板42。该密封板42有直径与冷却配管40的外径相当的半个凹部45,可以被引导入设在拆装托架部21b上的长槽内沿着横方向滑动。将该密封板42插入到拆装托架部21b上的指定位置后,在托架21上将冷却配管40固定。将密封板42插入到指定位置后,凸台(未图示)就会嵌入拆装托架部21b的凹部43。将密封板42滑动并拔出时,摘下板42a,解除凸台和凹部43的结合,这样就可以使密封板42滑动,从而能够简单插入、拔出密封板42。
而且,可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从与组装拆装托架部21b相同的方向安装拆装托架部21b。
在该实施方式中,虽然是相应于各冷却配管40一体设置密封板42,但是其他的设计方式也是可以的。此外,虽然各个冷却配管40倾斜着并排设置,也可以是在纵向并排设置或者横方向并排设置。
下面,说明膨胀阀门块33的安装。首先,参照图8,说明右侧壁20a上安装膨胀阀门块33的那部分的结构。在覆盖蒸发器30侧面部的右侧壁20a上,连接块39连接在与蒸发器30的出入口(未图示)相对应的位置。将连接开口部48在该连接块39向着外侧的部分开口。膨胀阀门块33虽然与该连接开口部48的外侧重叠,但是由于膨胀阀门块33比连接块39大,因此形成右侧壁20a内的空调单元4的空气通路,即凹入地形成后面所述的混合空间55(参照图11)等的侧壁上立起的一部分,形成膨胀阀门块33的装入空间。
安装膨胀阀门块33时,将膨胀阀门块33重叠在连接块39上,将覆盖部件49的第1覆盖部件49a与连接开口部48的上部结合在一起后,将配管块134堆叠于膨胀阀门块33上。将与这一配管块134连接的冷却配管40放置于第1覆盖部件49a的接受面49b上。然后,盖上第2覆盖部件49c,在覆盖冷却配管40的上半部分的同时,围住膨胀阀门块33的周围,将第2覆盖部件49c的前端与连接开口部48合在一起从而完成安装。
相反,取出膨胀阀门块33时,先取走第2覆盖部件49c,解除膨胀阀门块33和配管块134之间的结合,解除膨胀阀门块33与连接块39之间的结合。然后,如上所述,拔出安装在托架21上的密封板42,在某一作业工序中进行使膨胀阀门块33处于稍微松动状态的作业。比如,在取走覆盖部件49之前、解除膨胀阀门块33和配管块134的结合之后等的时间段内。在此状态下,解除膨胀阀门块33和连接块39之间的结合,使膨胀阀门块33完全自由。然后取出膨胀阀门块33,进行检查、更换膨胀阀门块33的作业。
通过利用上述覆盖部件49覆盖膨胀阀门块33,即使沿膨胀阀门块33的周围不粘贴橡胶制的包装物,也能用简单的结构将膨胀阀门块33与外气隔绝开来,与橡胶制包装物不同能够反复使用覆盖部件。而且,即使在因维修而取出膨胀阀门块33的情况下,也因为没有必要剥离包装物,不但取出作业容易,而且维修完成后的安装也容易。
特别是,虽然离合器操纵踏板等通常设在司机席一侧,但是在利用一次操作就将密封板42牵引拔出后,能够使冷却配管40处于稍微活动的状态,取走覆盖部件49,并解除膨胀阀门块33和连接块39的结合后,由于膨胀阀门块33能够自由操作,即使配置离合器操纵踏板,也用不着将空调单元4从车身取下,而能够简单地取走膨胀阀门块3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连接块39和膨胀阀门块33连在一起,将膨胀阀门块33和配管块134连在一起,但是也可以将连接块39、膨胀阀门块33和配管块134同时用螺栓连接起来。此时,具有一次就能够将3个部件分解组装的优点。
下面,利用图9和图10,说明进行安装拆卸蒸发器30的空调单元4的结构。图9表示将蒸发器30从空调单元4牵引出的状态。图10表示图9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0(A)是开口部25的局部平面图,图10(B)是图10(A)的I-I剖面图,图10(C)是图10(B)的II-II剖面图。
用于取下蒸发器30的开口部25开口在空调箱体20的左侧壁20b。该开口部25,上下端面沿着蒸发器30的上下端面设计成直线状,后端部自上下向着中央,沿着蒸发器30的后侧端面呈直线状延伸,在其中间部位,从车身宽度方向看,自蒸发器30开始敞开形成大致三角形的间隙26。一方面,开口部25的前端部沿着蒸发器30的前侧端面呈直线状延伸,在其中间部围绕大致矩形的空气导入部24地转向前侧。
沿着开口部25的周围形成凹槽27。沿周围具有插入到该开口部25的凹槽27内的凸部29的覆盖部件23形成与开口部件25的形状相符合的形状。这样,形成大致三角形的间隙26的端面部的凹槽27中设有凹部28。该凹部28按照温度传感器34的导线35穿过的方式比凹槽27更深地形成,底部形成倾斜的形状。即,将覆盖部件23的凸部29插入到开口部25的凹槽27内时,由凹部28的底面和凸部29将导线35夹持住。通过这一结构,开口部25由凹部28、覆盖部件23的凸部29密封起来,导线35的周围使用凹部28和凸部29密封、可以作到防止空气漏气。
此外,覆盖部件23按照使用夹子或者螺栓等将开口部25堵塞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左侧壁20b上。
在覆盖部件23的外面部位,一体形成用作结合部的凸起部36,导线35的接头37以可以拆卸的方式连接在该凸起部36上。此外,为了防止导线35的松弛,还在该覆盖部件23的外面设有挂钩部38。
下面根据图9说明蒸发器30的取出作业。在将蒸发器30取出的情况下,解除位于箱体20的右侧壁20a一侧的膨胀阀门块33和连接块39之间的连接,再解除蒸发器30和冷却配管40之间的连接。在完成这一作业的前后,自左侧壁20b取走覆盖部件23。然后,将左手的大拇指伸进间隙26,其他的手指插入蒸发器30的前侧,用左手夹住的方式拿着蒸发器30。然后,向助手座位一侧滑动牵引出蒸发器30,在此简单的操作后,自蒸发器30取出温度传感器34,就完全分离出蒸发器30。此外,操作过程中有必要松弛导线35的情况下,从挂钩38上取下导线35,就可以使导线35保持松弛的状态。按照这些操作,取走覆盖部件23时,由于不对导线35施加无用的力,就不会有无用的力作用到温度传感器34安装在蒸发器30上的部分,从而能够防止损伤散热片30b和温度传感器34,对导线35来说也防止了断线的产生。
根据情况,在将温度传感器34从蒸发器30取走前,由于将连接于接头37的配线(在导线侧内包的配线)取走,或者自凸起部36取下接头37、将覆盖部件23和导线35分离,由于增加了导线35的自由度,也可以从蒸发器30取下温度传感器34。
另外,安装蒸发器时,可以按照与上述说明相反的顺序进行作业。
排水口32(参照图3和图4)设在空调单元4的底面,通过开口于车体的贯通孔(未图示)与车身外面相连通。在与空气导入部24相对的位置,设有用于变更风扇驱动发动机的转动次数的控制回路18(参照图3)。
下面,根据图11所示的空调单元的剖面图,简单地说明空调单元4的内部。在空调单元4的内部的蒸发器30和加热芯31之间,设有用于调节调和空气温度的空气混合温度调节器(温度调节器)50。依赖于该空气混合温度调节器50的温度调节能够在通过蒸发器30的空气总量内变更通过加热芯31的空气量和通过从加热芯31分流的分流通路56的空气量之间的比例。
详细来说,空调单元4的空调箱体20的内部通过与空调箱体20内侧一体形成的隔离部53将蒸发器30的放置空间54a和加热芯31的放置空间54b区分开来。在加热芯放置空间54b的空气下流侧(加热芯31的上方位置)将分流通路56和加热芯放置空间54b连通,形成调整空调温度的混合空间55。
空气混合温度调节器50接近加热芯31的上端位置并具有向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轴,轴的两端支持在空调箱体20上,相应于车体左侧的轴端连接着配置在右侧壁20a上的传动装置(未图示)的输出轴。通过使该空气混合温度调节器50上下转动,对通过蒸发器30的空气流过加热芯31到达混合空间55的空气以及通过从该加热芯31分流的分流通路56到达混合空间55的空气进行调整。
符号51是设在空气混合温度调节器50内的整流板,按照调整风向或者调整风量等的目的来设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尽可能接近地配置蒸发器30和加热芯31,使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尽可能短,使空调单元4小型化。为此,空气混合温度调节器50的前端要在尽可能接近蒸发器30的空气下流侧表面的位置上转动,开口部25的空气下流侧的棱线设置在该空气混合温度调节器50的前端和蒸发器30的空气下流侧边缘部之间狭小空间内,限定了上述空隙26的开口面积。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间隙26的开口大小为大拇指进入的同时能通过安装在蒸发器30中的温度传感器34即可,故不需要大的开口面积。从而,不会妨碍空气混合温度调节器50的转动,能够将加热芯31和蒸发器30相近地配置,能够使空调单元小型化。
另外,在空调单元4的空调箱体20的上部,在车体后侧形成排气吹出口60、在车体前侧形成防霜吹出口61,并连通于混合空间55。在空调箱体20的后壁20d形成与混合空间55连通设置的脚部吹出口62。排气吹出口60通过排气导管(未图示)与设在图1所示的仪表面板2上的排气格子窗66、66…(参照图1)连接、来自各个排气吹出口60的调和空气主要吹向乘员的上半身。另一方面,防霜吹出口61通过防霜导管(未图示)与设在仪表面板2的前端一侧的防霜格子窗67(参照图1)连接、来自各个防霜吹出口61的调和空气吹向前面车窗的内面。此外,脚部吹出口62与沿着空调箱体20的后壁20d向下方延伸而一体形成的脚部导管68连接,脚步导管68在位于仪表面板2的下侧的司机座上的乘员以及助手席上的乘员的脚部附近具有开口,来自脚部吹出口62的调和空气就会向乘员的脚部吹出。此外,也能向后边部位的座席供应调和空气。
而且,在空调单元4的空调箱体20的内部,设有开闭吹出口60、61、62变更调和空气的吹出方向的3个吹出方向切换风挡63、64、65,通过设在空调单元4的右侧壁20a的连接机构70和固定在右侧壁20a的凸起部的传动装置71来启动这些操作。
各个吹出口60、61、62的吹出方向切换风挡63、64、65通过传动装置71(参照图3)驱动后,分别达到与各自的吹出模式相对应的开度。即、该空调单元4通过3个风挡63、64、65的开闭状态可以切换为排气模式、防霜模式、脚部模式、以及排气和脚部的各个吹出口60、62吹出的高质量模式等各种吹出模式。
另外,在该空调装置中,将送风单元3的开口部16和空调单元4的空气导入口24设在车辆前方,在送风单元3和空调单元4的车身后方一侧形成空间即死角(dead space)。在死角内设有空调单元4的空气混合温度调节器50的调节器,实现了死角的有效利用。
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示例、是与图6一样的图。只说明与图6不同的部分。在图6中,覆盖部件49虽然由第1覆盖部件49a和第2覆盖部件49c构成,但是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使第1覆盖部件包围膨胀阀门块33地作为与空调箱体20的右侧壁20a一体设置的周壁59a,在该周壁59a内设置接纳冷却配管40的接纳面59b。而且,将第2覆盖部件设成嵌入冷却配管40的剩余一半并作为嵌入该周壁59a的罩件59c。在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将周壁59a和右侧壁20a一体形成,有可能减少零部件的数目以及组装的工序数。
下面利用图13~图19说明第3实施方式。图13是从右后方看空调单元4的立体图,是和图6一样的图。图14表示图13的局部放大图。图15是表示说明安装膨胀阀门块33的那部分时的分解图、图16表示组装状态下的剖面图。图17是说明第1覆盖部件和第2覆盖部件之间的槽部和凸缘(rib)的连接关系的图。图18表示第1覆盖部件和第2覆盖部件处于连接状态的覆盖部件的立体图,图19表示第1覆盖部件和第2覆盖部件分离状态下的覆盖部件的立体图。
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并省略对它的说明。连接块39连接于蒸发器30的上端。该连接块39面向形成于空调箱体20的开口部48地配置。膨胀阀门块33与该连接块39的外侧重叠,配管块134堆叠在它的上面。覆盖膨胀阀门块33和配管块134的覆盖部件145由第1覆盖部件145a和第2覆盖部件145c组成。第1覆盖部件145a的接纳面145b和第2覆盖部件的接纳面145d形成冷却配管40的开口部152。
下面说明膨胀阀门块33的安装状态。将覆盖部件145的第1覆盖部件145a的突出部插入到开口部48的上部的滑动槽内合在一起后,用螺栓等将膨胀阀门块33与连接块39固定在一起。然后由螺栓155将配管块134与膨胀阀门块33固定在一起。在此状态下,盖上第2覆盖部件145c、在覆盖冷却配管40的外侧一半的同时,包围住膨胀阀门块33的左右以及下侧的周围,将第2覆盖部件145c的内端部147与开口部48合在一起从而完成安装。设在第1覆盖部件145a和第2覆盖部件145c的内端部147上的凸起部147a被插入到开口部48的内径位置处、凸缘147b与开口部48的周壁相连接而放置。
将第1覆盖部件145a的凸缘151插入到设在第2覆盖部件145c的槽部150,从而将第1覆盖部件145a和第2覆盖部件145c相互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槽部150的上面和凸缘151分别形成凸凹的形状,各自的凸部、凹部在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上结合在一起。这样通过螺丝156将第2覆盖部件145c安装固定在空调箱体20上。
相反,将膨胀阀门块33取走时,放松螺丝156,将第2覆盖部件145c取下。这时,使槽部150和凸缘151之间的凹凸滑动至彼此错开的位置,即,如果将第2覆盖145C拔出,使位于槽部150的凹部(放出部)153的凸缘151的凸部、位于槽部150的凸部的凸缘151的凹部分别处于各自的位置,则变成解除第1覆盖部件145a和第2覆盖部件145c的结合关系的状态,自此状态开始,将第2覆盖部件145c向下移动后能够将第2覆盖部件145c取出。由此,将第2覆盖部件145c仅仅移动一点即可,利用很小的空间就能够装卸覆盖部件145。
随后,解除膨胀阀门块33和配管块134之间的结合,解除膨胀阀门块33和连接块39之间的结合。将安装在托架21上的密封板42拔出,在任意某一作业过程中间进行使配管块134和冷却配管40处于稍微移动状态的作业。比如,在取开覆盖部件145之前或解除膨胀阀门块33和连接块39之间的结合之后的时间内。这样取出膨胀阀门块33,进行膨胀阀门块33的检查、更换。
如上所述,通过将覆盖部件145的一部分即第2覆盖部件145c取出,可因维修等而将膨胀阀门块33取出来。特别是,虽然是在司机席一侧通常设有离合器操纵踏板,但通过一次接触(one touch)就将密封板42牵引拔出,就能使冷却配管40处于稍微活动的状态,从而将覆盖部件145取下,解除膨胀阀门块33和连接块39之间的结合后,由于膨胀阀门块33能自由出来,即使配置有离合器操纵踏板等,在有限的空间内即使空调单元4不从车身取下,也能简单地取走膨胀阀门块33,大大地改善了维修性能。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由于用螺丝156将第2覆盖部件145c固定在空调箱体20上,可以很好地进行覆盖部件的组装、保持。
利用图20~图22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仅对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图20和图22是和第3实施方式的图15和图16一样的图。图21表示将覆盖部件245盖在膨胀阀门块33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第4实施方式中覆盖部件245的形状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
第1覆盖部件245a由环绕空调箱体20的开口部件48周围的侧壁部和具有覆盖冷却配管40的空调箱体一侧的侧壁的第1侧壁部245e组成,第2覆盖部件245c由覆盖剩余的侧壁的第2侧壁部245f和盖部248组成。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第1覆盖部件245a用螺丝256固定在空调箱体20上,将第1覆盖部件245a的凸缘251插入到第2覆盖部件245c的槽部250中,利用挂钩部件257将覆盖部件245a和245c结合在一起。
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通过解除挂钩部件157的结合,第2覆盖部件245c变成相对于第1覆盖部件245a能够活动的状态。这样,仅将第2覆盖部件245c移动一点儿,就可以将第2覆盖部件245c取出来。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在小的空间内能够将第2覆盖部件245c装卸的同时,不用特殊的工具就能够将第2覆盖部件245c装卸,装卸容易、服务性能优越。
利用图23~图26说明第5实施方式。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冷却配管40,自开口于覆盖部件345的盖部348的开口部352伸出,在该开口部352的上下中央部分将覆盖部件345分割成上下两部分的结构。对于该覆盖部件345,将第1覆盖部件345a用螺丝156连接固定在空调箱体20上,通过挂钩部件357将第2覆盖部件345c结合在第1覆盖部件345a上。而且在两个覆盖部件345a、345c之间设置定位销358,两个覆盖部件345a、345c通过凹部和凸缘确实地嵌合在一块。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取下第2覆盖部件345c的时候,由于只是略微向下移动即可,因此可以在小的空间内完成装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空调单元中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蒸发器30,并在它的后方配置加热芯31,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在大致水平地配置蒸发器、它的上面大致水平地配设加热芯的空调单元也是可以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空调单元4的左侧壁20b设有用于拆装蒸发器30的拆装用开口部25,对于没有必要单独拆装蒸发器30的情况,即使不设置拆装用开口部25也能够适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调单元是分成左右两部分,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比如,在上下方向分成底部和上部两部分、上部又分成左右两部分的3部分也是可以的。虽然3部分与两部分相比零部件的数目增加,但是由于在底部没有分离部分,无须担心冷凝水的渗漏,排水的处理容易。
另外还有,第1覆盖部件和第2覆盖部件的结合方法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其他的结合结构也可以。比如,凸缘和槽部也可以相反设置。为了防止两者间的晃动,也可以借助于包装物。另外,虽然覆盖部件的第1部件和第2部件的一方用螺丝固定在空调箱体上,另一方通过挂钩部件结合在其他部位,但是对于组装时的保持性能有强烈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两者都通过螺丝固定在空调箱体上。相反,对于强烈要求安装、拆卸的容易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两个覆盖部件都用挂钩部件从而一次动作就能拆卸的结构。
除此以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冷却配管的开口部是开口于覆盖部件的上面、或在盖部上开口,但是并没有限制于此,也可以开口于车身前侧。冷却配管的一方是盖部、另一方也可以开口于车体前侧,在此情况下,第4实施方式那样的分开结构可以适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它具备设在车辆仪表面板内的车身宽度方向大致中间部位的空调单元;设置在所述空调单元的空调箱体内的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用热交换器,使导入到所述空调单元的空气通过所述空调单元内的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用热交换器,并使之成为调和空气,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相连接且连接有冷却介质配管的膨胀阀门块被设置在所述空调箱体的侧壁上,在它的侧壁上和相反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安装拆卸用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所述安装拆卸用开口部设在所述空调箱体的助手席一侧的侧壁上,膨胀阀门块设在司机席一侧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配管沿着空调箱体的侧壁向司机席一侧的前方端部延伸配置,支撑所述冷却介质配管的支持托架设在所述空调箱体的前方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配管沿着空调箱体的侧壁向司机席一侧的前方端部延伸配置,支撑所述冷却介质配管的支持托架设在所述空调箱体的前方端部,所述支持托架具有支撑所述冷却介质配管的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的中间部分形成可以分割的状态,一方的托架部与所述空调单元设为一体,另一方的托架部可拆装地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配管沿着空调箱体的侧壁向司机席一侧的前方端部延伸配置,支撑所述冷却介质配管的支持托架设在所述空调箱体的前方端部,开口于所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用的开口部设定为具有相对于冷却介质配管的外径而定的间隙那样的尺寸,具有相对开口在所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用的开口部能够装卸的密封板,通过安装该密封板,将冷却介质配管固定在支持托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配管沿着空调箱体的侧壁向司机席一侧的前方端部延伸配置,支撑所述冷却介质配管的支持托架设在所述空调箱体的前方端部,所述支持托架具有支撑所述冷却介质配管的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的中间部分可分割地形成,一方的托架部与所述空调单元设为一体,另一方的托架部可装卸地安装,开口于所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的开口部设定为具有相对于冷却介质配管的外径而定的间隙那样的尺寸,具有相对开口在所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用的开口部能够装卸的密封板,通过安装该密封板,将冷却介质配管固定在支持托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配管沿着空调箱体的侧壁向司机席一侧的前方端部延伸配置,支撑所述冷却介质配管的支持托架设在所述空调箱体的前方端部,开口于所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用的开口部设定为具有相对于冷却介质配管的外径而定的间隙那样的尺寸,具有相对开口在所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用的开口部能够安装拆卸的密封板,通过安装该密封板,将冷却介质配管固定在支持托架上,所述密封板具有冷却配管用的支持槽,所述支持槽的大小为具有与所述冷却介质配管的外径相当的直径的大小,可以在与冷却介质配管的延伸方向大致成直角地装卸。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配管沿着空调箱体的侧壁向司机席一侧的前方端部延伸配置,支撑所述冷却介质配管的支持托架设在所述空调箱体的前方端部,所述支持托架具有支撑所述冷却介质配管的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的中间部分可分割地形成,一方的托架与所述空调单元设为一体,另一方的托架部可装卸地安装,开口于所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的开口部设定为具有相对于冷却介质配管的外径而定的间隙那样的尺寸,具有相对开口在所述支持托架的冷却介质配管用的开口部能够装卸的密封板,通过安装该密封板,将冷却介质配管固定在支持托架上,所述密封板具有冷却配管用的支持槽,所述支持槽的大小为具有与所述冷却介质配管的外径相当直径的大小,可以在与冷却介质配管的延伸方向大致成直角地装卸。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用热交换器的流出入口设在所述空调箱体的所述司机席一侧的所述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配置,导入到所述空调单元的空气通过该冷却用热交换器从车身前方向车身后方流动,在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车身后方一侧设有加热用热交换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配置,导入到所述空调单元的空气通过该冷却用热交换器从车身前方向车身后方流动,在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车身后方一侧设有加热用热交换器,所述加热用热交换器倾斜配置成其下部接近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而其上部远离该冷却用热交换器,通过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空气通过所述加热用热交换器自下方向上方流动,在所述加热用热交换器的上方位置设置有与旁通所述加热用热交换器的空气混合的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配置,导入到所述空调单元的空气通过该冷却用热交换器从车身前方向车身后方流动,在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车身后方一侧设有加热用热交换器,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流出入口和所述加热用热交换器的流出入口设置在所述空调箱体的所述司机席一侧的所述侧壁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1),它使导入到空调单元(4)内的空气通过设置在所述空调单元(4)内的蒸发器(30)和加热芯(31),为了简单而且高效地进行设在空调单元(4)的侧壁上的膨胀阀门块(33)的取出、安装作业,将膨胀阀门块(33)直接安装在空调箱体(20)的司机席一侧的侧壁上。
文档编号B60H1/32GK1911695SQ20061010883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23日
发明者前坊友纪, 米原真司, 山本和弘, 山本努, 桑原武司, 福冈史成, 伯方俊树, 冈本忠 申请人: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