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轮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6800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车轮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轮圈,特别是指机车轮圈的各单元轮辐布列的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汽车与机车的轮圈,主要是作为轮胎的胎皮载体,以及支撑车体之用。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现有的机车轮圈1主要包括一环框部11与一轮毂部12,所述的环框部11沿内缘设有一凸环13,所述的轮毂部12包括一轮毂121与复数单元轮辐122,现有的各个单元轮辐122,其端点是连接凸环13的中央位置,以达成平均支撑轮胎。然而,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所述的轮圈1的设计是基于机车理想状态即行进时与地面呈线垂直状态下,欲达成预期平均支撑的目的。然而,就实际使用而言,轮胎组装在机车时,由于各种机车的种类不同,车身的配重也不尽相同,且在实际的路况上,例如竞速机车等,基于克服离心力或克服环形路面的倾斜角度等因素,机车的倾斜角度未必处在与地面形成常态的垂直状态。因此,现有的机车轮圈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机车配重状态或路况。
而汽车的轮圈由于汽车乃四轮平均配置,因此无前述的配重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轮圈,可适应各种机车配重状态或路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车轮圈,所述的轮圈主要包括一环框部与一轮毂部,所述的环框的沿内缘设有一凸环,所述的轮毂部包括一轮毂与复数单元轮辐,所述的各单元轮辐的各个端点是连接凸环的外侧,以形成各个单元轮辐的端点落在轮圈径向剖面所形成的平分线的偏侧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对于车辆配重以及路况所导致的车身倾斜有一对应的选择,进而形成较为强固的阻抗,延长轮胎胎皮的使用寿命。

图1是背景技术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轮圈;11-环框部;12-轮毂部;121-轮毂;122-轮辐;13-凸环;2-轮圈;21-环框部;22-轮毂部;221-轮毂;222-轮辐;23-凸环;3-机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3,配合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机车轮圈,所述的轮圈2主要包括一环框部21与一轮毂部22,所述的环框部21的沿内缘设有一凸环23,所述的轮毂部22包括一轮毂221与复数单元轮辐222,本实用新型的特色在于 所述的各个单元轮辐222的各个端点是连接凸环23的外侧,以形成单元轮辐222的端点落在轮圈2径向剖面所形成的平分线的偏侧状态。又,本实用新型为兼顾偏侧的重心平衡,也可在单元轮辐222的端点偏内侧部分予以形成较外侧的配重为大的实施状态。
请参阅图5所示,显示本实用新型使用在机车3的状态,可以发现,所述的机车3的配重显然偏在图式的左侧,然而基于人体的惯性,机车骑士会不自觉将机车偏向图式右方作为矫正与平衡,因此机车3往往会偏向右方形成吃重,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各个单元轮辐222的各个端点是连接凸环23的外侧以图式右侧,以形成单元轮辐222的端点落在轮圈2径向剖面所形成的平分线的右侧状态,而形成强固的阻抗,对于轮胎胎皮的偏侧的形成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机车轮圈,所述的轮圈主要包括一环框部与一轮毂部,所述的环框的沿内缘设有一凸环,所述的轮毂部包括一轮毂与复数单元轮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各个单元轮辐的各个端点是连接凸环的外侧,形成复数轮辐的端点落在轮圈径向剖面所形成的平分线的偏侧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机车轮圈,所述的轮圈主要包括一环框部与一轮毂部,所述的环框的沿内缘设有一凸环,所述的轮毂部包括一轮毂与复数单元轮辐,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所述的各个单元轮辐的各个端点是连接凸环的外侧,以形成各单元轮辐的端点落在轮圈径向剖面所形成的平分线的偏侧状态,而提供机车对于车辆配重以及路况所导致的车身倾斜有一对应的选择,进而形成较为强固的阻抗,对于轮胎胎皮的偏侧的形成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文档编号B60B3/00GK201023395SQ200720000910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5日
发明者王又贞 申请人:吴俊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