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278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窗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电动机等的动力源产生的动力来自动地开闭车辆的车窗玻璃的车窗升降装置。本发明特别涉及具备对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否是属于预先确定的特定的位置区域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开闭位置检测单元的车窗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安装于车辆的侧窗、顶窗等的车窗玻璃以往通过手动来进行开闭,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车辆的车窗玻璃都通过电动机等的动力源产生的动力而自动地开闭。在自动地关闭车窗玻璃的情况下,存在在车窗玻璃和窗框之间夹入异物的忧虑。目前已经研发出具备如下功能的车窗升降装置,当检测到异物的夹入时,通过停止车窗玻璃朝关闭方向的动作 (关闭动作),或者反转车窗玻璃的动作方向来消除夹入的夹入处理功能。通常情况下,通过从车窗玻璃侧朝动力源侧施加的负载的增加、车窗玻璃的动作速度的减少来检测异物的夹入。但是,经常会误检测到异物的夹入。例如,当进行设置于车辆的侧窗的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直至成为全闭位置为止的关闭动作时,车窗玻璃的上端边与设置于窗框的密封条的内底壁接触而导致密封条夹在窗框和车窗玻璃之间。在因密封条的夹入而导致负载增加或者车窗玻璃的动作速度减少的情况下,不论是否夹入异物都会误检测为夹入。当误检测为夹入时,在基于该误检测而执行夹入处理的情况下,由于意欲关闭的车窗玻璃的动作突然停止或者反转而导致乘客感觉不舒服。为了防止因这样的夹入的误检测而引起的车窗玻璃的误动作,以往,将车窗玻璃的开闭区域中的多产生夹入的误检测的区域(例如如上所述从存在夹入密封条的忧虑的车窗玻璃的全闭附近位置到全闭位置的区域)设定为不灵敏区域,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时,即使检测到夹入也禁止基于该检测的动作。在该情况下,必须检测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否是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关于这一点,日本特开平11-10105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车窗升降装置(电动式窗开闭装置),该车窗升降装置具备在经由离合机构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结的小齿轮的内周侧形成的凸轮部件、以及具有以能够与凸轮部件接触的方式配置的触头的开关,利用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来开闭车窗玻璃。根据该车窗升降装置,基于凸轮部件和触头的接触状态,能够检测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否是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101058号公报根据日本特开平11-101058号公报所记载的车窗升降装置,用于检测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否处于不灵敏区域的凸轮部件形成于与输出轴连结的旋转部件(小齿轮)的内周侧。从日本特开平11-101058号公报的图2或图4可知,该小齿轮与驱动齿轮邻接地配置在壳体内,因此,空间上的制约较大。因此,小齿轮是小部件。并且,形成于该小齿轮的内周侧的凸轮也是小部件。在使用这样微小的凸轮部件检测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否是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的情况下,存在因稍微的组装误差而导致检测精度大幅恶化的忧虑。此
4外,为了防止检测精度的恶化,在严格地管理凸轮部件的形状以及小齿轮的安装角度的情况下,制造成本以及组装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窗升降装置,该车窗升降装置具备检测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否是属于不灵敏区域等的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的开闭位置检测单元,能够抑制由开闭位置检测单元检测的开闭位置的检测精度的恶化。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窗升降装置,该车窗升降装置具备动力源;输出轴,该输出轴与所述动力源连结,利用所述动力源所产生的动力而进行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该驱动力传递机构将所述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车辆的车窗玻璃,以此利用所述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来开闭车窗玻璃;开闭位置检测单元,该开闭位置检测单元对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否是属于预先确定的开闭位置区域亦即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进行检测。所述开闭位置检测单元具备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利用所述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动作杆, 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不属于所述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该动作杆不与所述旋转部件卡合,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属于所述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该动作杆与所述旋转部件卡合,在卡合时该动作杆利用经由所述旋转部件所传递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动作;以及特定位置区域检测开关,该特定位置区域检测开关基于所述动作杆的旋转动作而进行切换动作。根据本发明,通过动力源的动力而旋转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传递给车窗玻璃。由此,车窗玻璃伴随着输出轴的旋转进行开闭。此外,通过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使旋转部件旋转。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属于预先确定的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旋转部件与动作杆卡合。当动作杆与旋转部件卡合时,动作杆通过经由旋转部件传递的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动作。基于这样的动作杆的旋转动作,特定位置区域检测开关进行切换动作。因而,根据特定位置区域检测开关的切换状态来检测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否是属于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这样,作为用于检测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否是属于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的检测部件使用动作杆。该动作杆是与旋转部件不同的部件,能够不受旋转部件的大小的影响而增大动作冲程。由于能够增大动作冲程,所以即使在动作杆和特定位置区域检测开关的配置产生稍微的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因该偏移而引起的特定位置区域的检测误差。因此,即使不严格地管理安装精度,也能够充分地抑制检测精度的恶化。本发明中,作为“动力源” 一般使用电动机,但只要是能够对输出轴赋予旋转扭矩就能够使用任意的动力源。此外,作为“特定位置区域”,优选是上述的不灵敏区域,但并不限定于此。特定位置区域可以是即使检测到夹入也意欲避免停止或者反转车窗玻璃的关闭动作的区域、或者也可以是基于所希望的要求而任意设定的区域。此外,作为“特定位置区域检测开关”,只要是基于动作杆的旋转动作进行切换动作的开关,就能够使用任意类型的开关。例如,能够将具有基板、形成于基板的导电部、以及基端与导电部的一部分连结且前端从基板离开的活动片的触点开关作为特定位置区域检测开关加以使用。在使用这样的开关的情况下,例如当动作杆不进行旋转动作时活动片的前端与导电部接触(或者活动片的前端从导电部离开),由此开关的切换状态成为ON状态(或者OFF状态),当动作杆进行旋转动作时活动片的前端从导电部离开(或者活动片的前端与导电部接触),开关的切换状态成为OFF状态(或者ON状态),只要按照上述方式相对于动作杆配置开关即可。此外,本发明的车窗升降装置,也可以具备基于特定位置区域检测开关的切换状态输出执行夹入处理的指令信号的ECU等,但也可以不具备ECU。在具备这样的ECU的情况下,基于从E⑶输出的指令信号执行夹入处理。另一方面,即使在不具备这样的E⑶的情况下,将特定位置区域检测开关自身安装于用于驱动电动机等的动力源的驱动电路,根据开关的切换状态来对动力源的通电/非通电状态进行切换,或者对向动力源通电的通电方向进行切换,由此能够执行夹入处理。据此,能够不使用E⑶而执行夹入处理,因此,能够廉价地制造带夹入处理功能的车窗升降装置。此外,上述旋转部件也可以具有第1齿轮,该第1齿轮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输出轴;以及第2齿轮,该第2齿轮与上述第1齿轮啮合,对上述第1齿轮的旋转进行减速,并且安装有能够与上述动作杆卡合的卡合部件,上述卡合部件配置于上述第2 齿轮,以便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不属于上述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上述卡合部件不与上述动作杆卡合,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属于上述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上述卡合部件与上述动作杆卡合。并且,也可以是,上述动作杆在与上述卡合部位卡合时通过经由上述第 2齿轮所传递的上述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动作。据此,第1齿轮伴随着输出轴的旋转进行旋转。于是,与第1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朝与第1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减速旋转。通过第2齿轮的旋转,安装于该第2 齿轮的卡合部件也旋转。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属于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卡合部件与动作杆卡合。在该卡合时动作杆通过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动作。基于这样的动作杆的旋转动作,特定位置区域检测开关进行切换动作。通过这样构成,在卡合部件和动作杆的卡合时能够将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可靠地传递给动作杆。“卡合部件”可以与第2齿轮一体形成,此外,也可以与第2齿轮分开形成,之后安装于第2齿轮。如果考虑到制造成本,则优选卡合部件与第2齿轮一体形成,构成第2齿轮的一部分。此外,优选卡合部件设置于第2齿轮的端面部。此外,优选上述动作杆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输出轴,并且经由连结销与上述第2齿轮连结。即,优选动作杆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输出轴,并且经由连结销将第2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更具体而言,动作杆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输出轴,并且经由连结销与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连结销的第2齿轮连结。当形成于第2齿轮的卡合部位与动作杆卡合时,通过该卡合使第2齿轮相对于动作杆的旋转停止。在第2齿轮的旋转停止的情况下,第2齿轮通过与第1齿轮啮合而沿与第1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绕第1齿轮公转。伴随着该公转,利用连结销与第2齿轮连结的动作杆以输出轴(第1齿轮)为中心沿与第1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旋转动作。即,当形成于第2齿轮的卡合部位与动作杆卡合时第2齿轮的自转停止,并且通过基于连结销的结合,第2齿轮和动作杆受到第1齿轮的驱动力而一体地进行旋转动作。这样, 伴随着第2齿轮的公转,动作杆可靠地进行旋转动作。此外,优选上述开闭位置检测单元还具备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朝一方的旋转方向对上述动作杆施力;以及定位部件,该定位部件通过限制上述动作杆受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进行的旋转来对上述动作杆的旋转位置进行定位。据此,通过施力部件对动作杆的施力以及定位部件对动作杆的旋转限制,动作杆被定位在所希望的位置。此外,优选在上述动作杆形成有齿部,上述旋转部件具有第1齿轮,该第1齿轮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输出轴;第2齿轮,该第2齿轮由支承销支承为能够与上述第1齿轮啮合且对上述第1齿轮的旋转进行减速;以及第3齿轮,该第3齿轮由上述支承销支承为能够与上述第2齿轮一体旋转,且在外周的一部分形成有能够与上述动作杆的齿部啮合的齿部。此外,优选在上述第3齿轮形成的齿部形成于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不属于上述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不与形成于上述动作杆的齿部啮合,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属于上述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与形成于上述动作杆的齿部啮合的位置。并且,优选上述动作杆当其齿部与形成于上述第3齿轮的齿部啮合时通过经由上述第3齿轮传递的上述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动作。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开闭位置检测单元还具备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对上述动作杆的旋转位置进行弹性定位,上述动作杆在其齿部与形成于上述第3齿轮的齿部啮合时,利用经由上述第3齿轮所传递的上述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动作。据此,第1齿轮伴随着输出轴的旋转旋转。于是,与第1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进行减速旋转。进而,由支承销支承为能够与第2齿轮一体旋转的第3齿轮也旋转。通过第3 齿轮的旋转,形成于第3齿轮的齿部也旋转。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属于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形成于第3齿轮的齿部与形成于动作杆的齿部啮合。通过该啮合,第3齿轮和动作杆卡合,朝动作杆传递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由此,动作杆克服对动作杆进行定位的弹性部件所产生的弹力而进行旋转动作。基于动作杆的旋转动作,特定位置区域检测开关进行切换动作。这样,以动作杆通过与第3齿轮啮合而进行旋转动作的方式构成开闭位置检测单元,由此能够使动作杆可靠地进行旋转动作。


图1是示出车窗升降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在车窗玻璃从全开位置到全闭位置进行关闭动作时作用于输出轴3的力矩的大小和提升臂的旋转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夹入检测开关的侧视概略图。图5是夹入检测单元的主视图。图6是图5中的VI-VI剖视图。图7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杆的主视图。图8是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的侧视概略图。图9是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的侧视概略图。图10是示出未夹入异物的情况下的蜗轮和夹入检测板的动作状态的侧视概略图。图11是示出驱动力传递弹簧压缩时的动作状态的夹入检测单元的主视图。图12是示出蜗轮以及形成于夹入检测板的突片发生了干涉的状态的侧视概略图。
图13是示出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的概略图。图14是示出第1齿轮、第2齿轮以及动作杆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15是示出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不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的情况下的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和动作杆的接触状态的局部侧视概略图。图16是示出动作杆旋转动作的情况下的第1齿轮、第2齿轮以及动作杆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17是示出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的情况下的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和动作杆的接触状态的局部侧视概略图。图18A是示出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全开位置时的凸轮和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18B是图18A的A方向向视图。图19A是示出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反转动作开始位置时的凸轮和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19B是图19A的B方向向视图。图20A是示出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时的凸轮和反转动作检测开关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20B是图20A的C方向向视图。图21是示出用于对电动机通电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22是示出操作操作开关以关闭车窗的情况下朝电动机供电的供电路径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23是示出操作操作开关以打开车窗的情况下朝电动机供电的供电路径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M是示出在进行夹入检测时用于切换第1自锁继电器以及第2自锁继电器的通电路径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25是示出夹入处理时朝电动机供电的供电路径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沈是示出夹入处理时朝电动机供电的供电路径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27是示出电容器中所充的电荷的放电路径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观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窗升降装置的驱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四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杆的主视图。图30是示出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全开位置的情况下的杆驱动齿轮和动作杆之间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3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杆未进行旋转动作时的动作杆和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的接触状态的侧视图。图32是示出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的情况下的杆驱动齿轮和动作杆之间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3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杆进行旋转动作的情况下的杆驱动齿轮和动作杆之间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3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杆进行旋转动作的情况下的动作杆和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的接触状态的侧视图。
图;35是图33的XXXV-XXXV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窗升降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该车窗升降装置对设置于车辆的侧窗的车窗玻璃进行开闭。 如图ι所示,车窗升降装置具备驱动机构1和驱动力传递机构9。驱动机构1具备用于使车窗玻璃开闭动作的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机2、输出轴3、与电动机2连结的壳体8、收纳于壳体 8的未图示的检测单元。电动机2与例如车载电池等的电源电连接,通过来自电源的电力供给而产生旋转驱动力。输出轴3通过电动机2产生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 9将输出轴3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车窗玻璃W,以使车窗玻璃W通过输出轴3的旋转驱动力而沿附图的箭头所示的上下方向进行开闭动作。收纳于壳体8内的检测单元检测在车窗玻璃W的关闭动作中在车窗玻璃W和窗框之间是否夹入异物,以及检测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否是属于预先确定的特定的开闭位置区域(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如图1所示,驱动力传递机构9具备固定托架91、扇形齿轮92、提升臂93、第1导轨部件94、第2导轨部件95以及平衡臂96。固定托架91与固定于车辆的车门面板一起支承壳体8。如图所示,扇形齿轮92具备圆弧状的齿部921,在该齿部921的圆弧中心以能够绕销97旋转的方式与固定托架91连结。提升臂93是长条状的部件且形成为朝向前端逐渐变细。提升臂93在其基端侧固定于扇形齿轮92的旋转中心位置。因而,当扇形齿轮92绕销97的轴线旋转时,伴随于此提升臂93也以销97为中心朝同一方向旋转。此外,在提升臂93的前端连结有蹄块93a。第1导轨部件94大致水平地固定于车窗玻璃W的下部。在第1导轨部件94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引导槽。蹄块93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设于该引导槽内。第2导轨部件95 固定于车门面板。在第2导轨部件95沿其长度方向也形成有引导槽。平衡臂96具备第1臂961以及第2臂962。第1臂961以及第2臂962均是长条状的部件。两臂的基端侧彼此在提升臂93的大致中央附近结合。第1臂961以及第2臂 962,以在两臂结合的状态下从附图的方向观察具有相同的轴的方式被分别直线状固定,且在提升臂93的中心附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提升臂93连结。此外,在第1臂961的前端连结有蹄块961a。该蹄块961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设于第1导轨部件94的引导槽内。在第2臂962的前端也连结有蹄块,该蹄块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设于第2导轨部件95的引导槽内。因而,提升臂93的前端以及第1臂961的前端经由蹄块与第1导轨部件94的引导槽连结,第2臂962的前端经由蹄块与第2导轨部件95的引导槽连结。此外,对各臂尺寸进行调整,以使第1导轨部件94和第2导轨部件95平行地配置。输出轴3由壳体8支承为能够旋转。该输出轴3通过电动机2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此外,如后所述,在输出轴3形成有输出齿轮部,该输出齿轮部与扇形齿轮92的齿部 921啮合。在这样的构成中,当输出轴3在图1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该旋转朝扇形齿轮92 传递,扇形齿轮92以销97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伴随于此,提升臂93也以销97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当提升臂9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安装于提升臂93的前端的蹄块93a描绘出以附图中点划线示出的圆弧状的轨迹,因此,蹄块93a在第1导轨部件94的引导槽内滑动并且第1导轨部件94向上方移动。伴随着第1导轨部件94的上方移动,车窗玻璃W向上方移动,车窗玻璃W进行关闭动作。在车窗玻璃W的关闭动作时,平衡臂96以维持提升臂93、第1导轨部件94以及第2导轨部件95之间的构造的配置关系的方式旋转。 因此,在车窗玻璃W的关闭动作时,第1导轨部件94 一边维持与第2导轨部件95之间的平行状态一边上升。此外,当输出轴3在图1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扇形齿轮92以销97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伴随于此,提升臂93也以销97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蹄块93a 在第1导轨部件94的引导槽内滑动并且第1导轨部件94向下方移动。通过第1导轨部件 94的下方移动,车窗玻璃W也向下方移动,车窗玻璃W朝打开方向动作(打开动作)。在车窗玻璃W的打开动作时,平衡臂96以维持提升臂93、第1导轨部件94以及第2导轨部件 95之间的构造的配置关系的方式旋转。因此,在车窗玻璃的打开动作时,第1导轨部件94 一边维持与第2导轨部件95之间的平行状态一边下降。这样进行车窗玻璃W的开闭。另外,在图中以实线表示的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全闭位置,以双点划线表示的车窗玻璃W 的开闭位置是全开位置。在具备如上述那样动作的臂式的驱动力传递机构9的车窗升降装置中,将提升臂 93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车窗玻璃W的直线运动。因而,在车窗玻璃W的关闭动作时通过车窗玻璃W的载荷作用于输出轴3的力矩根据提升臂93的旋转位置而变化。图2是示出车窗玻璃W进行从全开位置(下限位置)到全闭位置(上限位置)的关闭动作时作用于输出轴 3的力矩的大小与提升臂93的旋转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表。从该图表可知,当提升臂93的旋转位置是与重力方向正交的水平位置时力矩最大。随着提升臂93的旋转位置从水平位置趋向上限位置(车窗玻璃W的全闭位置)或者下限位置(车窗玻璃的全开位置),力矩变图3是驱动机构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驱动机构1具备电动机2、输出轴3、 检测单元5以及壳体8。电动机2通过未图示的紧固单元等与壳体8连结。壳体8具备第 1壳体81、第2壳体82、第3壳体83以及盖84。第1壳体81形成为在轴向长的圆筒状,在内部收纳有与电动机2的电机轴连结的未图示的蜗杆。该蜗杆与电机轴同轴旋转。第2壳体82与第1壳体81的侧周部邻接,形成为具有与第1壳体81的圆筒轴正交的轴的圆筒状, 上端侧开口。另外,第1壳体81的内部空间和第2壳体82的内部空间在两壳体的邻接部位连通。第3壳体83配置于第2壳体82的上部。该第3壳体83具有从第2壳体82的上端开口缘朝图中的右方大致水平扩展的底面83a、以及从底面83a的周缘立起设置的侧壁 83b。因而,从图可知,从第3壳体83的底面83a凹陷的圆形状的空间S是第2壳体82内的空间。第3壳体83的上端开口,该开口由盖84闭塞。盖84通过未图示的紧固单元固定于第3壳体83。在第3壳体83内,收纳后述的压紧弹簧74的压紧弹簧收纳用隔壁83c沿着空间S形成为圆弧状。如图所示,在第2壳体82的底面中央部分形成有圆筒状的凸台82a。在该凸台82a 内的圆孔贯穿插入有输出轴3。输出轴3进入第2壳体82以及第3壳体83的内部空间。 输出轴3具有前端部31以及基端部32,从基端部32朝向前端部31依次形成有输出齿轮部33、轴部34以及卡合部35。输出齿轮部33如上述那样与驱动力传递机构9的扇形齿轮92 啮合,将输出轴3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驱动力传递机构9。卡合部35形成为截面呈大致十字状,与后述的被驱动板63嵌合。轴部34、卡合部35以及前端部31进入第2壳体82以及第3壳体83的内部空间。前端部31插入形成于盖84的内侧面(朝向壳体8的内部空间的面)的凹部84a。由此,输出轴3由壳体8支承为能够旋转且不能轴向移动。检测单元5收纳于壳体8内。检测单元5由夹入检测单元6以及位置检测单元7 构成。夹入检测单元6配设于第2壳体82内。夹入检测单元6具备蜗轮61、驱动力传递弹簧62、被驱动板63、垫圈64、夹入检测板65、夹入检测开关66以及板簧67。蜗轮61在第2壳体82的内部空间S的附图中配置于最下部。蜗轮61形成为圆筒状。此外,蜗轮61具有在外周侧形成有齿(例如斜齿)的外周壁部61a、在内周形成有圆孔61b的圆筒状的内周壁部61c、以及连结外周壁部61a的下端和内周壁部61c的下端的环状的底面部6Id。通过第2壳体82的凸台8 嵌入圆孔61b,蜗轮61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第 2壳体82。在圆孔61b贯穿插入有输出轴3。此外,形成于外周壁部61a的齿与收纳于第1 壳体81内的蜗杆啮合。利用该蜗轮61和蜗杆构成蜗杆减速齿轮。因而,当蜗杆旋转时,将该旋转朝蜗轮61传递,蜗轮61以输出轴3作为中心轴进行减速旋转。在蜗轮61内形成有卡定部611。该卡定部611从底面部61d立起设置,其高度比外周壁部61a的高度高。此外,在外周壁部61a的上端面沿着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形成为凸状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的突片612。各突片612形成为沿着外周壁部61a 的圆弧状。各突片612的一方的端部如图所示那样形成为锥状。驱动力传递弹簧62配设于蜗轮61的底面部61d上。驱动力传递弹簧62以沿着底面部61d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其一端卡定于卡定部611。被驱动板63形成为周方向的一部分被切成扇状的大致圆板状。被驱动板63以切成扇状的部分为边界具有直径大的大径部63b以及直径小的小径部63c。在该被驱动板63 的中央部形成有十字状的贯通孔63a。在十字状的贯通孔63a嵌入有输出轴3的卡合部35。 由此,被驱动板63以能够与输出轴3—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该输出轴3。此外,被驱动板 63由配置于其上部的垫圈64限制轴向移动。具有这样形状的被驱动板63在第2壳体82 内同轴地配设于蜗轮61上。此时,形成于蜗轮61的卡定部611从通过被驱动板63的切成扇状的部分形成的空隙突出,由此防止卡定部611和被驱动板63的干涉。此外,分别形成有从大径部6 的周方向端部(缺口端部)的一方朝图中下方延伸的第1突片63d、以及从另一方朝图中上方延伸的第2突片63e。配设于蜗轮61内的驱动力传递弹簧62的另一端卡定于第1突片63d。因而,对于驱动力传递弹簧62,其一端卡定于蜗轮61的卡定部611, 另一端卡定于被驱动板63的第1突片63d。此外,在被驱动板63的大径部6 形成有如图所示那样沿着周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长孔63f。夹入检测板65具备形成为阶梯圆板状的旋转板651以及多个突片652,该多个突片652在旋转板651的图中下表面的外周缘附近沿着周方向形成为凸状,且等间隔地设置。在旋转板651的中央形成有供输出轴3贯穿插入的圆孔。此外,在旋转板651的下表面侧形成有截面圆弧状的凸部651a。该凸部651a具有与形成于被驱动板63的长孔63f相同形状的截面。以凸部651a嵌入长孔63f的方式将夹入检测板65同轴地载置于被驱动板 63上。由此,夹入检测板65以能够与被驱动板63 —体地旋转且能够轴向移动的方式连结
11于被驱动板63,两板63,65以输出轴3作为中心轴一体地旋转。此外,在旋转板651沿着周方向形成有圆弧状的长孔651b。当夹入检测单元6收纳于第2壳体82内时,形成于被驱动板63的第2突片63e以及形成于蜗轮61的卡定部 611从该长孔651b突出。多个突片652沿着旋转板651的周方向设置。从旋转板651的中心到各自的突片 652的径向距离分别相同。各突片652形成为沿着旋转板651的周方向的圆弧状。此外,各突片651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面形成为锥状。突片652的个数与形成于蜗轮61的外周壁部61a的突片612的个数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从旋转板651的中心到各突片652的径向距离,与从蜗轮61的中心到形成于其外周壁部61a的各突片612的径向距离相同。因而,当夹入检测板65和被驱动板63的组装体载置于蜗轮61上时,各突片652面对蜗轮61的外周壁部61a的上端面。并且,在蜗轮61和夹入检测板65以输出轴3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突片652和突片612在同一圆周上旋转。此外,在蜗轮61和夹入检测板65 相对旋转的情况下,突片612和突片652发生干涉。在该情况下,在蜗轮61沿图的箭头X 方向旋转,而夹入检测板65不旋转时两突片612、652发生干涉的情况下,通过两突片612、 652的锥面卡合来容许相对旋转并且推起夹入检测板65。板簧67具有环状的部分和从该环状的部分放射状延伸的板状的部分,在环状的部分贯穿插入有输出轴3。板簧67夹装于夹入检测板65和后述的动作杆73之间。因而, 对夹入检测板65作用有板簧67的弹力。利用该弹力,夹入检测板65经由垫圈64抵靠于被驱动板63。图4是夹入检测开关66的侧视概略图。从图可知,夹入检测开关66具有基板661、 形成在基板661上的第1导电部66 以及第2导电部662b、以及一端与第1导电部66 连接的活动片663。当活动片663的前端如实线所示那样从基板661离开时,第1导电部 662a和第2导电部662b处于非导通状态。另一方面,在活动片663的前端被按压而如虚线所示那样与基板661上的第2导电部662b接触的情况下,第1导电部66 和第2导电部 662b经由活动片663而处于导通状态。当第1导电部66 和第2导电部662b处于非导通状态时夹入检测开关66的切换状态处于OFF状态,当处于导通状态时夹入检测开关66的切换状态处于ON状态。夹入检测开关66以其活动片663面向夹入检测板65的方式配置于夹入检测板65 的图3的正上方,利用未图示的固定单元固定其位置。因而,通过夹入检测板65的上下移动而使夹入检测开关66的切换状态变化。夹入检测开关66也可以形成于盖84的内面侧。另外,在蜗杆和蜗轮61的啮合面通常涂敷有润滑脂等的润滑剂,但为了防止该润滑脂的飞散而设置有飞散防止板4。该飞散防止板4载置于包围第3壳体83的底面83a上的第2壳体82内的空间S的位置。图5是安装有各部件的夹入检测单元6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从图5可知,蜗轮61与收纳于第1壳体81的蜗杆WG啮合。当蜗轮61沿图的X方向(该X 方向是与图3的X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时,一端利用形成于蜗轮61的卡定部611而卡定的驱动力传递弹簧62被朝X方向按压,并且,利用第1突片63d卡定驱动力传递弹簧62 的另一端的被驱动板63被驱动力传递弹簧62朝X方向按压。位置检测单元7相当于本发明的开闭位置检测单元。位置检测单元7配设于第3壳体83内。如图3所示,位置检测单元7具备第1齿轮71、第2齿轮72、动作杆73、压紧弹簧74、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连结销77、安装于第3壳体83的止挡件73g。在第1齿轮71的中央形成有圆孔。通过在该圆孔嵌入输出轴3,第1齿轮71 以能够与输出轴3 —体地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输出轴3。第2齿轮72配置于与第1齿轮71 啮合的位置。从图可知,第2齿轮72的齿数比第1齿轮71的齿数多。因而,第2齿轮72 对第1齿轮71的旋转进行减速。此外,在第2齿轮72的图中上面形成有凸状的凸轮72a。 该凸轮7 沿着第2齿轮72的周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沿着周方向形成为圆弧状。此外, 在第2齿轮72的图中下表面形成有圆柱状的凸部72b。该凸部72b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能够与动作杆73卡合的卡合部件。此外,在第2齿轮72的中心形成有圆孔,在该圆孔内贯穿插入有连结销77。利用连结销77将第2齿轮72支承为能够旋转。动作杆73配设于第1齿轮71以及第2齿轮72的图中下方,且形成为细长的平板状。图7是动作杆73的主视图。从图可知,在动作杆73形成有供输出轴3贯穿插入的第 1圆孔73a。通过在第1圆孔73a贯穿插入输出轴3而将动作杆73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输出轴3相对旋转。另外,输出轴3在贯穿插入到第1圆孔73a后被贯穿插入到形成于第1齿轮71的圆孔中。此外,动作杆73具有从第1圆孔73a朝长度方向的一方侧(图的右方侧)延伸的第1臂部73b以及朝另一方侧(图的左方侧)延伸的第2臂部73c。在第1臂部73b的大致中央形成有第2圆孔73d。在第2圆孔73d内贯穿插入有被贯穿插入在第2齿轮72中的连结销77。经由该连结销77将动作杆73与第2齿轮72连结。因而,动作杆73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与第1齿轮71 一体旋转的输出轴3上,并且经由连结销77与第2齿轮72连结。第2齿轮72如图所示那样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动作杆73的第1臂部7 的正上方。在该情况下,第1臂部73b以在第2齿轮72旋转时形成于第2齿轮72的下表面的凸部72b与第1臂部73b的前端部分A卡合且不与基端部分B卡合的方式起伏形成。 此外,在第1臂部7 形成有卡定部73e。该卡定部7 卡定后述的压紧弹簧74的一端。 此外,在第2臂部73c的前端部分形成有阶梯差73f。在将第1圆孔73a的轴向设为高度方向的情况下,隔着该阶梯差73f的一方的部分Dl的高度和另一方的部分D2的高度不同。压紧弹簧74被收纳于在第3壳体83内形成的压紧弹簧收纳用隔壁83c内。如图 3所示,压紧弹簧收纳用隔壁83c由形成为同心状的两个圆弧状的壁、以及堵塞这些圆弧状的壁的一端侧的底壁形成,另一端侧开口。收纳于这样的压紧弹簧收纳用隔壁83c内的压紧弹簧74的一端如上述那样卡定于动作杆73的卡定部73e,另一端卡定于压紧弹簧收纳用隔壁83c的底壁。因而,动作杆73受到压紧弹簧74产生的伸张力作用而意欲以第1圆孔 73a为中心旋转,但该旋转通过动作杆73的第1臂部73b的前端部分与设置于第3壳体83 内的止挡件73g卡合而被限制。通过该限制对动作杆73进行定位。图8是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的侧视概略图,图9是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侧视概略图。这些开关75、76与夹入检测开关66同样,具有基板751、761、形成于基板751、 761上的第1导电部75^i、762a以及第2导电部75^、762b、以及一端与第1导电部75加、 76 连接的活动片753、763。当活动片753、763的前端如实线所示那样从基板751、761离开时,第1导电部75加、76加和第2导电部752b、762b处于非导通状态。另一方面,在活动片753、763的前端被按压而如虚线所示那样与基板751、761上的第2导电部752b、762b接触的情况下第1导电部75加、76加和第2导电部75沘、76沘经由活动片753、763而处于导通状态。当第1导电部75加、76加和第2导电部75沘、76沘处于非导通状态时开关75、76 的切换状态处于OFF状态,在处于导通状态时开关75、76的切换状态处于ON状态。从图3可知,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配设于动作杆73的正上方。具体而言,当动作杆73以第1圆孔73a为中心旋转时,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被固定于活动片753的前端部越过形成于动作杆73的第2臂部73c的前端的阶梯差73f的位置。在从被固定于这样的位置的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侧观察动作杆73的情况下,隔着动作杆73的第2臂部 73c的阶梯差73f的一方的部分Dl比另一方的部分D2更接近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艮口, 从图3观察,部分Dl的高度位置比部分D2的高度位置高。当活动片753的前端部分与部分Dl接触时,活动片753被按压而其前端部与基板751上的第2导电部752b接触,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的切换状态成为ON状态。另一方面,当活动片753的前端部与部分D2接触时,活动片753的前端部从基板751上的第2导电部752b离开,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 的切换状态成为OFF状态。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相当于本发明的特定位置区域检测开关。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配设于第2齿轮72的正上方。具体而言,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被固定于当第2齿轮72旋转时活动片763的前端部能够遍及形成于第2齿轮72上的凸轮72a的长度方向与之接触的位置。当活动片763的前端部与凸轮7 接触时,活动片763的前端部被凸轮7 按压而与基板761上的第2导电部762b接触,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切换状态成为ON状态。另一方面,当活动片763的前端不与凸轮7 接触时,活动片763的前端部从基板761上的第2导电部762b离开,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切换状态成为OFF状态。另外,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以及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也可以直接形成于盖84。在这样构成的车窗升降装置中,在电动机2的旋转传递给蜗轮61而蜗轮61沿图 3以及图5的箭头X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一端由形成于蜗轮61的卡定部611卡定的驱动力传递弹簧62被按压,该驱动力传递弹簧62也沿X方向旋转。当驱动力传递弹簧62沿X方向旋转时,利用第1突片63d卡定驱动力传递弹簧62的另一端的被驱动板63也沿X方向旋转。输出轴3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被驱动板63连结,因此,伴随着被驱动板63的旋转,输出轴3也沿X方向旋转。从图1观察,输出轴3朝X方向的旋转是输出轴3朝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因而,利用输出轴3的旋转使驱动力传递机构9的提升臂93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车窗玻璃W进行关闭动作。另一方面,在蜗轮61沿图3以及图5的箭头X’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卡定部611朝从驱动力传递弹簧62离开的方向移动,最终与被驱动板63的第1突片63d卡合。借助该卡合,蜗轮61的旋转驱动力不经由驱动力传递弹簧62而直接传递给驱动板63。因此,被驱动板63沿X’方向旋转,伴随于此,夹入检测板65以及输出轴3沿X’方向旋转。从图1观察,输出轴3朝V方向的旋转是输出轴3朝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因而,利用输出轴3的旋转使驱动力传递机构9的提升臂93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车窗玻璃W进行打开动作。接着,对夹入检测开关66的切换动作进行说明。当在车窗玻璃W的关闭动作时未在车窗玻璃W和窗框之间夹入异物时,电动机2的旋转驱动力原封不动地传递给输出轴3。此时,蜗轮61和夹入检测板65同步地一体旋转。图10是示出该情况下的两者的动作状态的侧视概略图。在蜗轮61和夹入检测板65同步旋转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形成于蜗轮 61的突片612和形成于夹入检测板65的突片652之间的距离不发生变化。因此,两突片 612,652在不发生干涉而保持一定的间隔的状态下在同一圆周上旋转。此外,载置于夹入检测板65的上部的夹入检测开关66的活动片663的前端部不与夹入检测板65接触,因此, 不与形成于基板661上的第2导电部662b接触。即,当未夹入异物时,夹入检测开关66的切换状态处于OFF状态。另一方面,当在车窗玻璃W的关闭动作时在车窗玻璃W和窗框之间夹入异物时,因异物的存在而妨碍车窗玻璃W的关闭动作(上升)。因此,输出轴3的旋转停止。伴随着输出轴3的旋转停止,被驱动板63以及夹入检测板65的旋转也停止。但是,蜗轮61受到电动机2的旋转驱动力而沿图3以及图5的X方向持续旋转。因此,蜗轮61相对于被驱动板 63以及夹入检测板65沿X方向相对旋转。此时,由于形成于被驱动板63的第1突片63d 停止而形成于蜗轮61的卡定部611旋转,所以被夹在两者之间的驱动力传递弹簧62因卡定部611朝X方向的旋转而被压缩。即,通过驱动力传递弹簧62被压缩来容许涡轮61相对于被驱动板63以及夹入检测板65朝X方向相对旋转。图11是示出驱动力传递弹簧62 被压缩时的动作状态的夹入检测单元6的主视图。另外,在卡定部611相对于被驱动板63 朝X方向相对旋转的情况下,最终卡定部611卡定于在被驱动板63形成的第2突片63e。 由此,蜗轮61进一步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在蜗轮61相对于夹入检测板65朝X方向相对旋转的情况下,形成于蜗轮61的突片612和形成于夹入检测板65的突片652之间的距离缩短,最终两突片发生干涉。图12 是示出两突片612、652发生干涉的状态的侧视图。如图所示,两突片612、652利用锥面彼此而卡合。通过该卡合,夹入检测板65的突片652越过蜗轮61的突片612。由此,夹入检测板65被朝上方推起。在该情况下,由于各突片612、652的个数为多个G个)、且等间隔地配置,所以多个突片652同时越过多个突片612。因此,夹入检测板65不会朝周方向倾斜而在保持水平状态下被朝上方推起。在夹入检测板65通过两突片612、652的卡合而被朝上方推起的情况下,如图12 所示,夹入检测板65的上表面按压夹入检测开关66的活动片663。由此,活动片663的前端部与形成于基板661上的第2导电部662b接触,第1导电部66 和第2导电部662b成为导通状态。即,当夹入异物时,夹入检测开关66的切换状态成为ON状态。从以上的说明可知,当夹入检测板65未发生轴向移动(未被推起)时、即未产生夹入时,夹入检测开关66的切换状态成为OFF状态,当夹入检测板65朝从蜗轮61离开的方向发生了轴向移动(被推起)时、即产生夹入时,夹入检测开关66的切换状态成为ON状态。换言之,当将夹入检测板65未被推起时的夹入检测板65和蜗轮61之间的距离设为 A(参照图10),将夹入检测板65被推起时的上述距离设为B(参照图12)时,夹入检测开关 66被设置于在上述距离为A时切换状态成为OFF状态,在上述距离为B时切换状态成为ON 状态的位置。接着,对位置检测单元7的动作进行说明。从图3可知,位置检测单元7的第1齿轮71与输出轴3连结,因此,第1齿轮71伴随着输出轴3的旋转而一体旋转。当第1齿轮 71旋转时,与第1齿轮71啮合的第2齿轮72朝与第1齿轮71相反的方向旋转。通过第2齿轮72的旋转,形成于第2齿轮72的下表面的凸部72b也旋转。该凸部72b相对于动作杆73的旋转位置与伴随着输出轴3的旋转而变化的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建立对应关系而被预先确定。图13是示出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的概略图。在图13中,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由车窗玻璃W的上端的位置表示。当车窗玻璃 W的开闭位置是利用图的线P表示的全开位置时车窗玻璃W全开,当是利用图的线S表示的全闭位置时全闭。此外,当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属于从利用图的线R表示的全闭附近的位置到全闭位置之间的区域R-S的位置时,存在因当关闭车窗玻璃W时车窗玻璃W的上端与设置于窗框的密封条等接触而误检测为异物的夹入的忧虑。在像这样的车窗玻璃W即将关闭之前误检测为夹入的区域R-S,在本说明书中称作不灵敏区域。该不灵敏区域相当于本发明的特定位置区域。此外,在图中利用线R表示的开闭位置在本说明书中称作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凸部72b和动作杆73的配置关系进行设定,使得当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属于从全开位置到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之间的区域(区域P-R)的位置、即是不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时,第2齿轮72的凸部72b不与动作杆73卡合,当开闭位置是属于不灵敏区域(区域R-幻的位置时,凸部72b与动作杆73卡合而动作杆73进行旋转动作。图14是示出第1齿轮71、第2齿轮72以及动作杆73之间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 从图可知,压紧弹簧74朝图的X’方向(逆时针方向)对动作杆73施力。止挡件73g限制因压紧弹簧74的作用力而使动作杆73朝V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限制,动作杆73被定位在图示的位置。并且,将第1齿轮71以及第2齿轮72以啮合状态安装在被定位的动作杆73的上面侧(在图中为近前侧)。当通过输出轴3的旋转而使第1齿轮71朝X方向旋转时,车窗玻璃W进行关闭动作,并且与第1齿轮71啮合的第2齿轮72朝与X方向相反的 X’方向旋转。当车窗玻璃W进行从全开位置到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的关闭动作时,形成于第2 齿轮72的凸部72b从利用图14的符号72b’表示的位置起沿着图的实线箭头S朝X’方向旋转直至利用符号72b”表示的位置。此外,当车窗玻璃W进行从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到全开位置的打开动作时,凸部72b从利用图的符号72b”表示的位置起沿着图的点划线箭头S’ 朝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直至利用符号72b’表示的位置。利用实线箭头S以及点划线箭头S’表示的凸部72b的旋转区域在图中利用旋转区域U表示。利用符号72b’表示的位置是与动作杆73的第1臂部73b的前端部分的图示上侧接触的位置。利用符号72b”表示的位置是与第1臂部73b的前端部分的图示下侧接触的位置。因而,在凸部72b的旋转位置是旋转区域A内的位置的情况下,凸部72b不与动作杆73卡合。S卩,当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从全开位置到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之间的位置、即是不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时,第2齿轮72不与动作杆73卡合。在第2齿轮72不与动作杆73卡合的情况下,由于输出轴3的旋转驱动力不传递给动作杆73,所以动作杆73不进行旋转动作。图15是示出动作杆73不进行旋转动作的情况下的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和动作杆73的接触状态的局部侧视概略图。如图所示, 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的活动片753的前端部与隔着动作杆73的第2臂部73b的阶梯差 73f的高度位置较高的部分Dl抵接,从该部分受到按压力而与形成于基板751的第2导电部752b接触。因而,当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不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时,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的切换状态处于ON状态。在车窗玻璃W从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进一步进行关闭动作的情况下,第2齿轮72 的凸部72b在利用图14的符号72b”表示的位置(该位置是动作杆73的第1臂部7 上的位置,且是从动作杆73由输出轴3支承的位置观察比连结第2齿轮72的位置更远的位置)与动作杆73卡合。在该情况下,第2齿轮72经由连结销77安装于动作杆73,因此第 2齿轮72相对于动作杆73的旋转因凸部72b和动作杆73的卡合而停止。但是,由于第1 齿轮71继续朝X方向旋转,所以第2齿轮72通过与第1齿轮71的啮合而沿X方向绕第1 齿轮71旋转。S卩,第2齿轮72借助第1齿轮71的旋转力而沿X方向(与第1齿轮71的自转方向相同的方向)绕第1齿轮71公转。借助第2齿轮72朝X方向的公转,利用连结销77与第2齿轮72连结的动作杆73克服压紧弹簧74的作用力而以第1齿轮71 (输出轴 3)为中心朝X方向(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动作。图16是示出动作杆73进行旋转动作的情况下的第1齿轮71、第2齿轮72以及动作杆73之间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当车窗玻璃W进行从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到全闭位置的关闭动作时,动作杆73从图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起以输出轴3为中心一边维持与第2 齿轮72的卡合状态一边朝X方向旋转直至实线(隐藏部用虚线表示)所示的位置。并且, 相反地,当车窗玻璃W进行从全闭位置到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的打开动作时,动作杆73从图的实线所示的位置起以输出轴3为中心与第2齿轮72 —起朝X’方向旋转直至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即,当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时,动作杆73与第2 齿轮72卡合,并且伴随着第2齿轮72而以输出轴3为中心在图16的旋转区域V内进行旋转动作。图17是示出动作杆73在图16的旋转区域V内进行旋转动作的情况下的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和动作杆73的接触状态的局部侧视概略图。如图所示,当动作杆73旋转时,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的活动片753的前端立即与隔着第2臂部73b的阶梯差73f的高度位置较低的部分D2抵接,并且从第2导电部752b离开。因而,当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时,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的切换状态处于OFF状态。这样,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基于动作杆73的旋转动作进行切换动作。具体而言,当动作杆73不进行旋转动作时、即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不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时,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的切换状态处于ON状态,当动作杆73进行旋转动作时、即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时,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的切换状态处于 OFF状态。形成于第2齿轮72的上表面的凸轮72a的旋转位置和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 的配置关系也与伴随着输出轴3的旋转而变化的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建立对应关系。决定凸轮7 的旋转位置和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配置关系,以便当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属于从利用图13的线Q表示的位置(在本说明书中将该位置称作反转动作区域开始位置)到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之间的区域(在本说明书中将该区域称作反转动作区域) 的位置时,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切换状态成为ON状态,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不属于反转动作区域的位置时,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切换状态成为OFF状态。图18A是示出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全开位置时的凸轮7 的旋转位置和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之间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18B是图18A的A方向向视图。当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全开位置时,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活动片763与第2齿轮72的不形成凸轮72a的部分接触。此时,活动片763的前端不与第2导电部762b接触。因此, 在该情况下,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切换状态处于OFF状态。当车窗玻璃W进行从全开位置关闭至反转动作区域开始位置前的最近位置的关闭动作时,凸轮72a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K从利用图的线P表示的旋转位置旋转直至利用线Q’表示的旋转位置。相反地,当车窗玻璃W进行从反转动作区域开始位置前的最近位置打开至全开位置的打开动作时,端部K从利用图的线Q’表示的旋转位置旋转直至利用线P表示的旋转位置。当端部K的旋转位置是属于利用线P表示的旋转位置到利用线Q’ 表示的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区域E内的位置时,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活动片763不与凸轮7 接触。因而,当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属于从全开位置到反转动作区域开始位置前的最近位置之间的区域的位置、即是不属于反转动作区域的位置时,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切换状态处于OFF状态。图19A是示出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反转动作区域开始位置时的凸轮72a的旋转位置和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之间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19B是图19A的B方向向视图。如图所示,当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反转动作区域开始位置时,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活动片763开始越过凸轮72a的端部K。因此,活动片763的前端被凸轮7 按压而与第2导电部762b接触,第1导电部76 和第2导电部762b导通。由此,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切换状态切换成ON状态。图20A是示出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时的凸轮7 的旋转位置和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之间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20B是图20A的C方向向视图。如图所示,当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时,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 76的活动片763与凸轮7 接触。因此,活动片763的前端被凸轮7 按压而与第2导电部762b接触,第1导电部76 和第2导电部762b导通。因此,当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时,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切换状态处于ON状态。当车窗玻璃W进行从反转动作区域开始位置关闭至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的关闭动作时,凸轮7 的端部K从图20A的利用线Q表示的旋转位置旋转至利用线R表示的旋转位置。相反地,当车窗玻璃W进行从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打开至反转动作区域开始位置的打开动作时,端部K从图20A的利用线R表示的旋转位置旋转至利用线Q表示的旋转位置。 当端部K的旋转位置是属于从利用图的线Q表示的旋转位置到利用线R表示的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区域F内的位置时,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活动片763与凸轮7 接触。因而,当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属于从反转动作区域开始位置到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之间的区域的位置、即是属于反转动作区域的位置时,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切换状态处于ON状态。另外,如上所述,当车窗玻璃W从不灵敏区域开始位置到全闭位置进行动作时, 第2齿轮72绕第1齿轮71公转。因而,在此期间,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的切换状态处于OFF状态。从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施方式的车窗升降装置具备夹入检测开关66、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以及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夹入检测开关66基于是否检测到夹入进行切换动作。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75基于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否是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进行切换动作。反转动作区域检测开关76基于车窗玻璃W的开闭位置是否是属于反
18转动作区域的位置进行切换动作。表1是将各开关的切换状态何时成为ON状态,何时成为 OFF状态加以汇总而成的表。[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窗升降装置,该车窗升降装置具备动力源;输出轴,该输出轴与所述动力源连结,利用所述动力源所产生的动力而进行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该驱动力传递机构将所述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车辆的车窗玻璃,以此利用所述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来开闭车窗玻璃;开闭位置检测单元,该开闭位置检测单元对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否是属于预先确定的开闭位置区域亦即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进行检测,所述车窗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位置检测单元具备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利用所述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 动作杆,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不属于所述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该动作杆不与所述旋转部件卡合,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属于所述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该动作杆与所述旋转部件卡合,在卡合时该动作杆利用经由所述旋转部件所传递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动作;以及特定位置区域检测开关,该特定位置区域检测开关基于所述动作杆的旋转动作而进行切换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具有第1齿轮,该第1齿轮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输出轴;以及第2齿轮,该第2齿轮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对所述第1齿轮的旋转进行减速,并且安装有能够与所述动作杆卡合的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以下述方式配置于所述第2齿轮,即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不属于所述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所述卡合部件不与所述动作杆卡合,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属于所述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动作杆卡合,所述动作杆在与所述卡合部位卡合时利用经由所述第2齿轮所传递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杆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输出轴,并且经由连结销与所述第2齿轮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窗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位置检测单元还具备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朝一方的旋转方向对所述动作杆施力;以及定位部件,该定位部件通过限制所述动作杆因受到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进行的旋转来对所述动作杆的旋转位置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动作杆形成有齿部,所述旋转部件具有第1齿轮,该第1齿轮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输出轴; 第2齿轮,该第2齿轮由支承销支承为能够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且对所述第1齿轮的旋转进行减速;以及第3齿轮,该第3齿轮由所述支承销支承为能够与所述第2齿轮一体旋转,且在外周的一部分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动作杆的齿部啮合的齿部,在所述第3齿轮形成的齿部形成于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不属于所述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不与形成于所述动作杆的齿部啮合、而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属于所述特定位置区域的位置时与形成于所述动作杆的齿部啮合的位置,所述动作杆在其齿部与形成于所述第3齿轮的齿部啮合时,利用经由所述第3齿轮所传递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窗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位置检测单元还具备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对所述动作杆的旋转位置进行弹性定位,所述动作杆在与所述第3齿轮啮合时,利用所述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克服所述弹性部件所产生的弹力而进行旋转动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车窗升降装置。位置检测单元具备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通过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动作杆,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不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时该动作杆不与旋转部件卡合,当车窗玻璃的开闭位置是属于不灵敏区域的位置时该动作杆与旋转部件卡合,在卡合时该动作杆通过经由旋转部件传递的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动作;以及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该不灵敏区域检测开关基于动作杆的旋转动作而进行切换动作。由于基于动作杆的旋转动作来检测不灵敏区域,所以提高检测精度。
文档编号B60J1/17GK102575493SQ20108004335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
发明者片山英史, 福元良一, 秋月龙次郎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