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563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把手和阻尼器的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机动车具有盖有盖子的杂物箱。锁定装置安装于杂物箱的盖子,用于锁定盖子。例如,这种锁定装置具有把手,以及,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把手来打开盖子。当使用者将手从把手放开时,把手返回其初始位置。这里,随着把手返回至初始位置的返回移动,会不适宜地产生撞击噪声。例如,JP-UM-HO1-148467-A披露了一种用于抑制这种撞击噪声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中,从把手伸出的臂上设置有齿条,在转动轴上设置具有齿轮的阻力阻尼器,并且使齿条与阻力阻尼器的齿轮相啮合,因而,随着把手的操作,由阻力阻尼器产生阻力转矩。在JP-UM-HO1-148467-A中,由于通过齿条与阻力阻尼器的齿轮之间相啮合来产生阻力转矩,根据把手的移动会产生振动。所以,当使用者紧握把手进行操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会传送到使用者手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锁定装置,这种锁定装置能抑制把手的撞击噪声, 同时保持平稳的操作感觉。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锁定装置,包括固定部件;把手,其经由把手转动轴与固定部件可转动方式连接,把手具有第一部件;以及,阻尼器,其具有与固定部件可转动方式连接的转子、以及固定于转子的第二部件,其中,通过切口和凸部,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互相联锁,切口设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一个中,而凸部设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另一个中,以使凸部松弛地适配在切口中。根据上述构造,能抑制把手的撞击噪声,同时保持平稳的操作感觉。


图1图示根据一种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正面;图2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本体部;图3局部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固定部件和把手;图4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子和第二部件;图5A和图5B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固定部件和阻尼器;以及图6从侧面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固定部件和阻尼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示根据一种实施例的锁定装置10的正面。锁定装置10安装至例如机动车杂物箱的盖子,并具有锁定盖子的功能。锁定装置10可以由树脂材料形成,并包括把手20、固定部件30、阻尼器40和锁定机构50。把手20具有顶盖22和把手本体部M。顶盖22安装于把手本体部M的外表面以使其暴露于外面。阻尼器40设置于把手本体部M的侧面。锁芯部沈嵌置在把手20内部。如图1所示,固定部件30形成为杆状,并将其横向(水平)方式安装于盖子,因而,盖子能竖向打开。把手20安装于固定部件30的一个端部,使得把手20的转动轴位于外侧,以及,锁定机构50安装于固定部件30的另一端部。由未示出的连接件将把手20和锁定机构50连接起来。固定部件30中位于把手20背面的部分形成为凹进部32,因而,使用者能将手指插进把手20与固定部件30之间的空间。凹进部32的竖向宽度W可以设定为可以插进使用者的两个手指。把手20的竖向宽度也可以类似地设定。当使用者在由箭头14所示方向拉动把手20时,经由未示出的连接件将把手20的转动操作传给锁定机构50。这样,通过拉动把手20,解除由锁定机构50提供的锁定,并由杂物箱盖子的自重打开杂物箱的盖子。在拉动把手20之后,当使用者从把手20上放开手时,由未示出的弹性件的偏置力,使把手20返回至其初始位置。如果把手20有力地返回至初始位置,将会产生撞击噪声。为了抑制这种撞击噪声,在锁定装置10中设置阻尼器40,以便根据把手20的移动施加阻力转矩。在竖向可打开的盖子上,把手可以布置成使其横向方式打开或竖向方式打开。在横向方式打开的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把手(把手20)的转动轴与盖子的开闭方向成直角方式设置。在竖向方式打开的情况下,把手的转动轴与盖子的开闭方向平行方式设置。一般而言,横向方式打开情况下把手(把手20)的操作角度设定为小于竖向方式打开情况下把手的操作角度。横向方式打开情况下的操作角度是竖向打开方式情况下操作角度的大约一半。下面,具体说明锁定装置10的各部件的构造。图2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本体部24。在图中,相似或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及,省略类似说明的重复。操作部23的表面23a称为正面,而未示出的相反表面称为背面。把手本体部M包括平板状操作部23,由使用者经由顶盖22对其进行操作;筒状容纳部21,其容纳锁芯部沈;以及,第一部件观,其为联锁机构的一部分。这些部件与把手本体部M整体方式形成。操作部23形成为大体矩形形状,以及,沿操作部23的一侧形成转动轴孔四。为了开锁,在由箭头14所示的方向拉动操作部23。在操作部23中设置连接槽27,以使其延伸通过转动轴孔四。容纳部21设置成在背面侧自操作部23的中央伸出。在操作部23的背面侧,第一部件观固定于容纳部的侧面。第一部件观可以直接固定至操作部23。第一部件观具有延伸部60、第一伸出部62和第二伸出部64。延伸部 60自容纳部21延伸,以及,第一伸出部62和第二伸出部64比容纳部21的下表面更为向下伸出。第二伸出部64的侧面形成为弧形,以便在使把手20相对于固定部件30转动时,避免第二伸出部64的侧面与固定部件30相接触。在第一伸出部62与第二伸出部64之间形成切口 25。切口 25是在一个端部开口的U形切口。切口 25垂直于操作部23延伸。切口 25可以不开口,而是在其一个端部封闭。 如图2所示,当操作部23在箭头14所示方向转动时,第一部件观与操作部23 —起以联锁方式移动。
图3局部图示在把手20装配至固定部件30状态下的固定部件30和把手20。固定部件30具有容纳部38、各自具有轴孔的轴连接部36、以及把手转动轴31。这些部件全部设置于固定部件30的一端。容纳部38形成为大体方筒形状,并且将容纳部21、第一部件28、以及挡块12的一部分容纳在其内部。自容纳部21开始,两个轴连接部36向上朝正面侧伸出,以便将两个轴连接部36分别插进连接槽27。将把手转动轴31插进轴连接部36中的轴孔和转动轴孔 29,以便可转动方式连接把手20与固定部件30。在容纳部38中设置挡块12,以限制把手 20的转动。挡块12的一部分伸进容纳部38的内侧,以使其与把手20相接触。由容纳部 21与挡块12之间的邻接,限制把手20的转动。通过用冲击吸收材料形成挡块12,能减轻把手20与挡块12的邻接所产生的撞击噪声。在与固定部件30成整体的容纳部38侧面设置罩壳34。罩壳34形成为圆筒形状。 在罩壳34内部,在中央位置处设置阻尼器转动轴35,并在阻尼器转动轴35周围设置罩壳适配部37。罩壳适配部37形成圆周壁,以适配在下文说明的转子42中。在与罩壳34相邻的位置处,在容纳部38的侧面中形成大体弧形的联锁孔33。罩壳34外周的一部分形成联锁孔33弧形形状的一部分。尽管切口 25布置在容纳部38内, 但切口 25通过联锁孔33暴露于外部。图4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子42和第二部件43。图4示出与罩壳34相连接的转子42—侧。转子42与罩壳34可转动方式连接。转子42形成为筒状外形。在转子42内部,在中央位置处设置转动轴孔47,以及, 在转动轴孔47周围设置转子适配部45。转子适配部45形成为圆周壁,以将其适配在罩壳适配部37上。阻尼器转动轴可以设置在转子42中,而转动轴孔则可以设置在罩壳34中。第二部件43固定于转子42的外周。第二部件43具有臂46和凸部44。臂46自转子42的外周在径向伸出。凸部44在阻尼器转动轴35的延伸方向自臂46凸出。图5A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20、固定部件30和阻尼器40。在图5A中,由图3 的状态进一步装配阻尼器40。图5B是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部件观和第二部件43 (凸部44)。转子42与作为阻尼器40 —部分的罩壳34相连接。在转子42与罩壳34之间,填充粘滞流体诸如油脂,以根据转子42与罩壳34之间的相对转动而产生阻力(转矩)。由于转子42设置于容纳部38的外部,方便阻尼器40的装配,藉此,能提高把手20设计方面的
自由度。第二部件43的凸部44松弛地适配在切口 25中。这样,在第一部件28与第二部件43之间形成联锁机构。切口可以设置在第一部件观或第二部件43的一个中,而凸部则可以设置在另一个中。当第二部件43以联锁方式随第一部件观移动时,凸部44在切口 25 内移动。与采用齿轮的情形相比较,通过在联锁机构中采用切口 25,能提供平稳操作感觉。 通过在第一部件中设置切口 25,并在第二部件43上设置凸部44,能方便把手20的装配。此外,由于联锁机构和阻尼器40可以仅仅由把手20、固定部件30和第二部件43这三个部件形成,不仅部件数量而且装配步骤都可以减少。因此,能降低制造成本。如图5B所示,在凸部44的凸出端可以设置扩展部48,以使其具有的宽度大于切口 25的宽度。通过设置扩展部48,联锁机构还能具有防止转子42脱离的功能。与例如在转子42内部设置这种防脱离机构的情形相比,本发明的这种构造方便转子42的安装。由于不必在转子42中或在罩壳34中设置防脱离机构,也方便转子42装配进入罩壳34。采用一种简单的构造,其中,在凸部44的凸出端设置扩展部48,并使切口 25开口,就能将第二部件 43装配进第一部件观。图6从侧面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把手20、固定部件30和阻尼器40。图6是图5A 的侧视图。在图6中,由虚线所示的状态是将把手20转动至其最大程度。切口 25和凸部 44的位置也用虚线表示。把手转动轴31和转子转动轴49布置在彼此隔开的不同轴线上。结果,转子42可以获得的转动角度大于把手20的转动角度。因此,与阻尼器设置在把手转动轴31的转动轴线上的情形相比,当操作把手20以使其转动时,即使把手20稍有转动,阻尼器40也能表现出足够的粘滞阻力,从而,有效地抑制把手20的撞击噪声。与凸部44相比,转子转动轴49布置成使其位置总是更靠近于把手转动轴31。也就是,转子转动轴49设置在这样的位置,使其与凸部44可能取得的任何位置相比都更靠近于把手转动轴31,以及,围绕把手转动轴31,转子转动轴49总是比凸部44径向上更向内。 根据上述布置,在固定部件30中,可以使设置阻尼器40所在的容纳部38侧面的尺寸较小, 从而,方便将锁定装置10装配至杂物箱的盖子。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以及,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对本实施例做出多种改进诸如设计变化。本发明的范围也包括这种改进的实施例。交叉引用的相关申请本申请要求2010年6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10-139764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权利要求
1.一种锁定装置,包括 固定部件;把手,其经由把手转动轴与所述固定部件可转动方式连接,所述把手具有第一部件;以及阻尼器,其具有转子,其与所述固定部件可转动方式连接,以及第二部件,其固定于所述转子,其中,通过切口和凸部,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彼此联锁,所述切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一个中,所述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个中,以使所述凸部松弛地适配在所述切口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把手转动轴和所述转子的转动轴布置于不同的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凸部的凸出端处设置扩展部,以使所述扩展部具有的宽度大于所述切口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中,以及, 其中,所述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转子的转动轴布置成,使其位置比所述凸部更靠近于所述把手转动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锁定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锁定装置包括固定部件;把手,其经由把手转动轴与固定部件可转动方式连接,把手具有第一部件;以及,阻尼器,其具有与固定部件可转动方式连接的转子和固定于转子的第二部件,其中,通过切口和凸部,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彼此联锁,切口设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一个中,凸部设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另一个中,以使凸部松弛地适配在切口中。
文档编号B60R7/06GK102328621SQ20111013060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8日
发明者清水利浩 申请人:百乐仕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