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控外挂式轮胎充放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146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控外挂式轮胎充放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轮胎充放气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气控外挂式轮胎充放气系统,具体涉及充放气阀体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轮胎充放气系统是一套汽车在停驶时能够随时调节轮胎气压的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当汽车通过沙漠、沿海滩涂、沼泽、泥泞地等松软地面及冰雪路面时,通过该系统可快速地降低轮胎气压,增大轮胎的接地面积;一方面使轮胎沉陷量和土壤阻力减小 ’另 一方面,由于轮胎嵌入土壤中花纹数目的增多,增大土壤的推进力,大幅度地增加牵引力,提高汽车的通过性。当运载汽车的高度受桥洞、涵洞、运载飞机舱门等限制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降低轮胎气压,使汽车总高度适当降低,便能顺利通过。当路面环境温度较高而汽车长距离连续行驶时,由于轮胎发热使胎内气压升高,可能会引起轮胎爆裂,如果能实时地给在行驶过程中的汽车轮胎放气,可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军用越野汽车在运送武器装备、车载武器系统、通信指挥系统和战地伤员时,如果能根据不同的道路状况实时调整轮胎气压减缓冲击与振动,可以增强军需的机动性、安全性和生存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控外挂式轮胎充放气系统。本发明的是这样实现的本系统包括通用件锁闭阀、三通接头、快速接头母座、单向阀、第一接头、固定螺母、过渡接头、箱体、螺钉、气压表、调压阀、气管、导向放气套、第二接头、第三接头、直角接头;设置有充放气阀总成;在箱体内设置有充放气阀总成;在箱体的前璧设置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分别与锁闭阀和快速接头母座连接;在箱体的后璧设置有气压表(通过螺钉固定)和减压阀;在箱体的左璧和右璧分别设置有过渡接头,过渡接头和第一接头连接;所述的充放气阀体总成是一种方形块状铸铝结构件,由依次连接的外六角螺钉、弹簧垫圈、充放阀盖、膜片、第一密封圈、充放阀体、活塞、弹簧挡圈、第二密封圈、弹簧、第三密封圈、活塞套筒、第四密封圈、防尘垫和卡簧组成一个整体,其内构成有上气室、中气室和下气室;在充放气阀总成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分别设置有气源口,单向阀接口、调压阀接口、气压表接口,左轮胎气口,右轮胎气口 ;
气源口和三通接头连接,单向阀接口和单向阀5连接,调压阀接口和调压阀12连接,气压表接口和气压表连接,左轮胎气口、固定螺母、过渡接头、第一接头和左轮胎依次连接,右轮胎气口、固定螺母、过渡接头、第一接头和右轮胎依次连接。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I、本系统的充放气阀总成将各种气控阀集成安装在一个模块上,集成度高,结构简洁,管路布置少,方便安装和维护。2、本系统的气路由用尼龙管分成六个通道分别作用于各轮胎,方便布置,且易于故障判断;各桥轮胎气压通过外接气管传至充放气阀总成上,再传至气压表上,便于测压。3、本系统可以实现“充气”和“放气”两种模式间的自由转换。


图I为本系统的结构图(立体);图2为本系统的结构图(主视);图3为本系统的结构图(爆炸);图4为充放气阀体总成的结构图(立体);图5为充放气阀体总成的结构图(主视);图6为充放气阀体总成的结构图(爆炸);图7为充放气阀体总成的半剖视图(立体);图8为图4的A-A剖视图;图9为图4的B-B剖视图;图10为充放阀体的结构图(立体);图11为充放阀体的结构图(剖视);图12为充放阀盖的结构图(立体);图13为活塞套筒剖视图。图中I 一充放气阀体总成,I. I一外六角螺钉, I. 2—弹簧垫圈,I. 3—充放阀盖,X—进气口,I. 4一膜片,1.5—第一密封圈,I. 6—充放阀体,f—f 口,y—y 口, p—p 口,n—n 口,m—m 口,I. 7—活塞,I. 8—弹簧挡圈, I. 9一第二密封圈,I. 10—弹簧,I. 11一第三密封圈,I. 12—第四密封圈,I. 13—活塞套,I. 14一防尘垫, I. 15—卡簧;F—气源口,P—单向阀接口, X—调压阀接口,n—气压表接口,Y—左轮胎气口, m—右轮胎气口,c—气道;2一锁闭阀;3—二通接头;4一1决速接头母座;5 一单向阀;6—第一接头;7—固定螺母;8—过渡接头;9一箱体;10—螺钉;
11 ー气压表12—调压阀;13—气管;14 一导向放气套;15—第二接头; 16—第三接头;17—直角接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详细说明一、总体 如图1、2、3,本系统包括通用件锁闭阀2、三通接头3、快速接头母座4、单向阀5、第一接头6、固定螺母7、过渡接头8、箱体9、螺钉10、气压表11、调压阀12、气管13、导向放气套14、第二接头15、第三接头16、直角接头17 ;设置有充放气阀总成I ;在箱体9内设置有充放气阀总成I ;在箱体9的前璧设置有三通接头3,三通接头3分别与锁闭阀2和快速接头母座4连接;在箱体9的后璧设置有气压表11 (通过螺钉10固定)和减压阀12 ;在箱体9的左璧和右璧分别设置有过渡接头8,过渡接头8和第一接头6连接;如图4、5、6,所述的充放气阀体总成I是ー种方形块状铸铝结构件,由依次连接的外六角螺钉I. I、弹簧垫圈I. 2、充放阀盖I. 3、膜片I. 4、第一密封圈I. 5、充放阀体I. 6、活塞I. 7、弹簧挡圈I. 8、第二密封圈I. 9、弹簧I. 10、第三密封圈I. 11、活塞套筒I. 12、第四密封圈I. 13、防尘垫I. 14和卡簧I. 15组成ー个整体,其内构成有上气室a、中气室b和下气室d ;在充放气阀总成I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分别设置有气源ロ f,单向阀接ロ P、调压阀接ロ X、气压表接ロ n,左轮胎气ロ y,右轮胎气ロ m;气源ロ f和三通接头3连接,单向阀接ロ P和单向阀5连接,调压阀接ロ X和调压阀12连接,气压表接ロ η和气压表11连接,左轮胎气ロ y、固定螺母7、过渡接头8、第一接头6和左轮胎依次连接,右轮胎气ロ m、固定螺母7、过渡接头8、第一接头6和右轮胎依次连接。ニ、充放气阀总成I的功能部件I、外六角螺钉I. I如图4、5、6,外六角螺钉I. I属常规标准件,起连接固定作用。2、弹簧垫圈I. 2如图4、5、6,弹簧垫圈I. 2属常规标准件,起连接固定作用。3、充放阀盖I. 3如图4、5、6、8、9,放气阀盖I. 3是ー种方形铸铝结构件;其四角分别设置有定位孔,后方上面设置有和调压阀12相连的调压阀接ロ X,其内设置有上气室a的空间;外六角螺栓I. I穿过弹簧垫圈I. 2和放气阀盖I. 3的定位孔与充放阀体I. 6上的相应孔位连接定位。4、膜片 I. 4
如图4、5、6,膜片I. 4是ー种圆形铸铝结构件。膜片I. 4由充放阀盖I. 3上的孔及相应凸台定位;膜片I. 4与充放阀盖I. 3形成上气室a,与充放阀体I. 6形成中气室b。5、第一密封圈I. 5如图6,第一密封圈I. 5是ー种橡胶密封圆圈。6、充放阀体I. 6如图6、7,充放阀体I. 6是ー种外有接ロ、内有工作腔的方形铸铝结构件,其四角分别设置有和放气阀盖I. 3对应的定位孔;横向(上、下、左、右)分别设置有气源进气ロ f,单向阀进气ロ P、气压表进气ロ n,左轮胎充放气ロ 1,右轮胎充放气ロ m ;活塞I. 7、活塞套筒I. 12、防尘垫I. 14由充放阀体I. 6上的相应孔位及凸台配合定位;充放阀盖I. 3、膜片I. 4和充放阀体I. 6上下依次连接形成中气室b ;膜片I. 4、活塞I. 7、活塞套筒I. 13和充放阀体I. 6上下依次连接形成环形的下气室d。7、活塞 I. 7如图6,活塞I. 7是ー种内有腔体外为阶梯的圆形铝制镀锌结构件。8、弹簧挡圈I. 8如图6,弹簧挡圈I. 8属常规标准件。9、第二密封圈I. 9如图6,第二密封圈I. 9是ー种橡胶密封圆圈。10、弹簧 I. 10如图6,弹簧I. 10是ー种压缩弹簧。弹簧I. 10由弹簧挡圈I. 8及活塞套筒I. 12定位。11、第三密封圈I. 11如图6,第三密封圈是一种橡胶材质圆环密封圈。12、第四密封圈I. 12如图6,第四密封圈是ー种橡胶材质圆环密封圏。13、活塞套筒 I. 13如图6,活塞套筒I. 13是ー种外部为阶梯状的圆柱结构、内有腔体的铸铝结构件;其内部设置有第四密封圈I. 12安装定位的凹槽和活塞I. 7配合定位的孔位。14、防尘垫 I. 14如图6,防尘垫I. 14是ー种橡胶圆垫。15、卡簧 I. 15如图6,卡簧I. 15是一种标准件。三、上气室a、中气室b和下气室d如图8、9,、
所述的上气室a是ー种由充放阀盖I. 3和膜片I. 4上下连接扣合而成的环形气室。
所述的中气室b是ー种由充放阀盖I. 3、膜片I. 4、充放阀体I. 6和活塞I. 7上下依次连接扣合而成的环形气室。所述的下气室d是ー种由充放阀体I. 6、活塞I. 7和活塞套筒I. 12上下依次连接扣合而成的环形气室。四、工作原理将气源、锁闭阀2、三通接头3和气源ロ f依次连通;
将左轮胎气ロ y、固定螺母、过渡接头8、第一接头6和左轮胎依次连接,将右轮胎气ロ m、固定螺母、过渡接头8、第一接头6和右轮胎依次连接。I、充气充气时,气源ロ f接通气源,此时中气室b与下气室d是分隔开的,气源通过气源ロ f进入环形的下气室d后,再由单向阀接ロ P连接到调压阀接ロ X,从而进入上气室a,通过调压阀12调节上气室a的压力,当压カ大干与轮胎连接的中气室b时,膜片1.4向下运动,膜片I. 4推动活塞I. 7向下运动,此时中气室b与下气室d连通,气源通过下气室d与中气室b构成的通道进入轮胎直至充气完成,此时随着轮胎气压的压强变大,中气室b与下气室d的压カ差变小时,压缩的弹簧I. 10推动活塞I. 7与膜片I. 4向上运动,直至中气室b与下气室d分开完成充气。2、放气放气时,右轮胎气ロ m与左轮胎气ロ y连接的轮胎气压(即中气室b的气压)大于上气室a的气压,使得膜片I. 4向上运动,当膜片I. 4与活塞I. 7分离时,轮胎通过中气室b与下面的气道c完成放气过程,放气过程中轮胎压强不断减小,膜片I. 4受到上气室a的压强影响向下运动,直至与活塞I. 7接触,此时中气室b、下气室d被膜片I. 4与活塞I. 7隔离开,放气结束。
权利要求
1.一种气控外挂式轮胎充放气系统,包括锁闭阀(2)、三通接头(3)、快速接头母座(4)、单向阀(5)、第一接头(6)、固定螺母(7)、过渡接头(8)、箱体(9)、螺钉(10)、气压表(11)、调压阀(12)、气管(13)、导向放气套(14)、第二接头(15)、第三接头(16)、直角接头(17); 其特征在于 在箱体(9)内设置有充放气阀总成(I); 在箱体(9)的前璧设置有三通接头(3),三通接头(3)分别与锁闭阀(2)和快速接头母座(4)连接; 在箱体(9 )的后璧设置有气压表(11)和减压阀(12 ); 在箱体(9)的左璧和右璧分别设置有过渡接头(8),过渡接头(8)和第一接头(6)连接; 所述的充放气阀体总成(I)是一种方形块状铸铝结构件,由依次连接的外六角螺钉(I. I)、弹簧垫圈(I. 2)、充放阀盖(I. 3)、膜片(I. 4)、第一密封圈(I. 5)、充放阀体(I. 6)、(活塞I. 7)、弹簧挡圈(I. 8)、第二密封圈(I. 9)、弹簧(I. 10)、第三密封圈(I. 11)、活塞套筒(I. 12)、第四密封圈(I. 13)、防尘垫(I. 14)和卡簧(I. 15)组成一个整体,其内构成有上气室(a)、中气室(b)和下气室(d); 在充放气阀总成(I)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分别设置有气源口(f),单向阀接口(P)、调压阀接口(x)、气压表接口(n),左轮胎气口(y),右轮胎气口(m); 气源口(f)和三通接头(3)连接,单向阀接口(p)和单向阀(5)连接,调压阀接口(X)和调压阀(12 )连接,气压表接口( n )和气压表(11)连接,左轮胎气口( y )、固定螺母(7 )、过渡接头8、第一接头6和左轮胎依次连接,右轮胎气口 m、固定螺母(7)、过渡接头8、第一接头6和右轮胎依次连接。
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气控外挂式轮胎充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放气阀盖(I. 3)是一种方形铸铝结构件; 其四角分别设置有定位孔,后方上面设置有和调压阀(12)相连的调压阀接口(X),其内设置有上气室(a)的空间;外六角螺栓(I. I)穿过弹簧垫圈(I. 2)和放气阀盖(I. 3)的定位孔与充放阀体(I. 6)上的相应孔位连接定位。
3.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气控外挂式轮胎充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膜片(1.4)是一种圆形铸铝结构件; 膜片(I. 4)由充放阀盖(1.3)上的孔及相应凸台定位; 膜片(I.4)与充放阀盖(I.3)形成上气室(a),与充放阀体(I.6)形成中气室(b)。
4.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气控外挂式轮胎充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充放阀体(I. 6)是一种外有接口、内有工作腔的方形铸铝结构件,其 四角分别设置有和放气阀盖(I. 3)对应的定位孔; 横向分别设置有气源进气口(f),单向阀进气口(P)、气压表进气口(n),左轮胎充放气口(y),右轮胎充放气口(m); 活塞(I. 7)、活塞套筒(I. 12)、防尘垫(I. 14)由充放阀体(I. 6)上的相应孔位及凸台配合定位; 充放阀盖(I. 3)、膜片(I. 4)和充放阀体(I. 6)上下依次连接形成中气室(b);膜片(I. 4)、活塞(I. 7)、活塞套筒(I. 13)和充放阀体(I. 6)上下依次连接形成环形的下气室(d)。
5.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气控外挂式轮胎充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活塞套筒(I. 13)是一种外部为阶梯状的圆柱结构、内有腔体的铸铝 结构件;其内部设置有第四密封圈(I. 12)安装定位的凹槽和活塞(I. 7)配合定位的孔位。
6.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气控外挂式轮胎充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气室(a)是一种由充放阀盖(I. 3)和膜片(I. 4)上下连接扣合而成的环形气室; 所述的中气室b是一种由充放阀盖(I. 3)、膜片(I. 4)、充放阀体(I. 6)和活塞(I. 7)上下依次连接扣合而成的环形气室; 所述的下气室(d)是一种由充放阀体(1. 6 )、活塞(1. 7 )和活塞套筒(1. 12 )上下依次连接扣合而成的环形气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控外挂式轮胎充放气系统,涉及车辆轮胎充放气技术,尤其涉及充放气阀体总成。所述的充放气阀体总成是一种方形块状铸铝结构件,由依次连接的外六角螺钉、弹簧垫圈、充放阀盖、膜片、第一密封圈、充放阀体、活塞、弹簧挡圈、第二密封圈、弹簧、第三密封圈、活塞套筒、第四密封圈、防尘垫和卡簧组成一个整体,其内构成有上气室、中气室和下气室。本系统的充放气阀总成将各种气控阀集成安装在一个模块上,集成度高,结构简洁,管路布置少,方便安装和维护;本系统可以实现“充气”和“放气”两种模式间的自由转换。
文档编号B60C23/00GK102673325SQ20121017634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王维, 贡陈, 黄志华, 龚超 申请人: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