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及其分体式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628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起重机及其分体式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重机及其分体式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类型的起重机具有支腿支撑吊重和轮胎吊重两种作业形式,轮胎吊重时能够吊重行驶。比如,越野轮胎起重机,其越野性能高,机动灵活,被广泛于油田、仓库、货场、林矿、码头、物流基地等场所。如图1-2所示,图1为一种典型的车架结构示意图,图中支腿未伸出;图2为图1中车架结构上支腿伸出后的结构示意图。该车架结构主要包括车架前段11、车架后段13以及车架主体12,车架前段11设有前支腿,车架后段13设有后支腿,以起到支撑车体的作用,如图2所示,车架前段11的水平支腿Ila伸出后,竖直支腿Ilb再伸出并可支撑于地面;车架主体12 —般可用于安装起重机上装,比如转台等。车架前段11、车架后段13分别与车架主体12焊接而形成整体式车架结构。车架前段11和车架后段13均设有方槽,焊接时,将车架主体12的两端分别放入车架前段11和车架后段13相应的方槽内,此时,车架主体12的左、右腹板能够与车架前段11以及后段立板对接,车架主体12的下底板能够与车架前段11、车架后段13的上盖板对接,在对接处实施焊接。图1中示出了与车架结构连接的轮胎14,此时,轮胎14支撑吊重,活动支腿收回,依靠轮胎14支撑吊重并能吊重行驶;图2中,支腿伸出而支撑吊重,活动支腿从车架前段11和车架后段13中伸出,支撑地面,将整个起重机支起。上述车架结构存在下述技术问题第一、随着吊重性能的不断增加,起重机本身重量也在急剧增加,导致车辆爬坡能力下降。而且,在轮胎14支撑作业时,由于轮胎14自身承载能力限制,起重机本身重量增力口,导致吊重重量下降,轮胎14带载能力降低。第二、起重机整车的接近角a和离去角b为决定车辆行驶能力的重要因素。请结合图3理解,图3为设有图1中车架结构的起重机的行驶状态示意图。该种结构起重机整车的接近角a和离去角b较小,接近角a大约为22. 5°,离去角b大约为20°,行驶能力较低。有鉴于此,如何改进车架结构,以提高起重机的行驶能力、带载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起重机及其分体式车架结构。该分体式车架结构能够提高起重机的行驶能力、带载能力。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的分体式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以及设有前支腿的车架前段、设有后支腿的车架后段,所述车架前段和所述车架后段中的至少一者作为拆卸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车架主体。将车架结构设计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拆卸过程简单。如此设计,车辆行驶前,可以先拆卸作为拆卸件的车架前段和/或车架后段,则整车重量降低,车辆爬坡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并且,重量降低也使得运输成本能够得到有效降低,车架长度减小也便于转场;同时在轮胎同等承载能力下,轮胎吊重时的吊重量可以增加,从而提高轮胎带载能力;而且,可以利用起重机自身的吊装设备装配拆卸件和车架主体,操作快捷方便。优选地,所述拆卸件和所述车架主体二者,一者端部的上端设有卡槽,另一者端部的上端设有能够通过挂接而卡于所述卡槽内的第一销轴。优选地,所述卡槽为腰形卡槽,所述卡槽的底部呈弧形;所述第一销轴为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腰形销轴。优选地,所述车架主体端部设有两分别位于其两侧的卡槽,所述拆卸件端部相应地设有两分别位于其两侧的第一销轴;所述拆卸件端部的两侧均设有两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第一销轴贯穿两所述侧板;所述第一销轴位于两所述侧板之间的部分能够卡入对应的所述卡槽。优选地,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设有卡帽;另一端开设有横槽,所述横槽的底部设有螺纹孔;还包括销轴卡板和螺栓,所述销轴卡板具有通孔且能够卡入所述横槽内,所述螺栓能够同时插入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孔;所述销轴卡板和所述卡帽能够固定所述第一销轴于两所侧板之间。优选地,所述拆卸件和所述车架主体,二者端部的下端均设有水平通孔;还包括能够同时插装于二者所述水平通孔内的第二销轴。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拆卸件或所述车架主体上的液压锁紧装置,所述液压锁紧装置包括伸缩油缸,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动端伸缩以驱动所述第二销轴贯穿或脱离对应的所述拆卸件和所述车架主体上的所述水平通孔。优选地,所述车架主体端部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液压锁紧装置、所述第二销轴、所述水平通孔;所述拆卸件端部的两侧对应地均设有所述水平通孔。优选地,所述拆卸件或所述车架主体上设有导套;所述伸缩油缸的缸筒的端部具有径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盘,所述导套的端部具有径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和所述第二连接盘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动端为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贯穿所述导套后插入所述拆卸件和所述车架主体的所述水平通孔。优选地,所述导套上设有电子监控装置,所述电子监控装置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具有能够感应所述第二销轴的感应头;所述第二销轴脱离或同时贯穿所述拆卸件和所述车架主体上的所述水平通孔时,所述第二销轴处于或脱离所述感应器的感应区域。优选地,所述导套上设有预留孔;所述感应头穿过所述预留孔并垂直所述第二销轴设置,所述感应器还包括抵触所述感应头于所述第二销轴侧壁的弹簧;所述感应头背离所述缸筒的一侧具有坡面,所述第二销轴朝向所述缸筒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坡面相适配的坡面。
优选地,所述电子监控装置还包括将所述感应器安装于所述拆卸件或所述车架主体上的支架。优选地,所述拆卸件和所述车架主体的下端均设有侧板,所述水平通孔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所述拆卸件或所述车架主体的下端设有定位螺栓,一所述侧板与所述定位螺栓相抵触时,该所述侧板和与之对应的另一所述侧板的所述水平通孔同轴。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车架结构,以及位于所述车架结构之上的上装,所述车架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车架结构。由于上述车架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车架结构的起重机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图1为一种典型的车架结构示意图,图中支腿未伸出;图2为图1中车架结构上支腿伸出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设有图1中车架结构的起重机的行驶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起重机车架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图5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安装完毕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设有图4中车架结构且拆卸车架前段、车架后段后的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8-1为图4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装配的第一步骤示意图;图8-2为图4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装配的第二步骤示意图;图8-3为图4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装配的第三步骤示意图;图8-4为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另一种装配示意图;图9为图4中车架前段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第一销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4中车架主体设置液压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液压锁紧装置与车架主体上导套的装配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活塞杆和第二销轴的装配示意图;图15为图13中电子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第二销轴未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8为第二销轴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0为图18的另一角度示图;图21为图20中D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 中11车架前段、I Ia水平支腿、I Ib竖直支腿、12车架主体、13车架后段、14轮胎、a接近角、b离去角图4-21 中
21车架前段、21a第一侧板、211第一销轴、211a销轴卡板、211b卡帽、211c横槽、212第一通孔、22车架主体、22a第二侧板、221卡槽、222第二通孔、223第二销轴、224a缸筒、224b活塞杆、224c电子监控装置、cl感应器、c2感应头、c3支架、224d连接螺母、225定位螺栓、226导套、227加强板、23车架后段、al接近角、bl离去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起重机车架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该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22,以及设有前支腿的车架前段21、设有后支腿的车架后段23,各部分的作用可以参考背景技术部分理解。本实施例中,车架前段21和车架后段23中的至少一者作为拆卸件可拆卸地连接于车架主体22,图4中,车架后段23和车架前段21均为拆卸件。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在拆卸件(车架后段23和/车架前段21)以及车架主体22的上下端均设置耳板,耳板上设置通孔,拆卸件和车架主体22对接时,上下端的通孔同轴,此时再插上销轴即可实现固定,拆掉销轴,即可实现二者的脱离;或者,通过螺纹连接、旋转卡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拆卸件和车架主体22。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连接方式实现拆卸件和车架主体22的可拆卸连接。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图5为装配图4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图5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安装完毕的装配示意图。当采用销轴连接时,可以通过下述步骤实现装配,以车架前段21为拆卸件为例a、起吊车架前段21,使其上端的通孔和车架主体22上端的通孔同轴对接,此时,车架前段21相对车架主体22倾斜,其上端相较于下端更靠近车架主体22,如图5所示,吊装绳的一端位于车架前段21的外侧(远离车架主体22的一侧),另一端位于车架前段21的上端面;b、人工装配销轴,将该销轴同时贯穿车架前段21和车架主体22上端的通孔,以固
定二者的上端;C、改变吊装位置,如图6所示,吊装绳的两端均位于车架前段21的外侧,此时,车架前段21旋转,以使其端部下端的通孔和车架主体22下端通孔同轴对接;d、与步骤b类似,人工装配销轴以固定车架前段21和车架主体22的下端。拆卸时,与上述步骤恰好相反。可见,本实施例将车架结构设计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拆卸过程简单。如此设计,车辆行驶前,可以先拆卸作为拆卸件的车架前段21和/或车架后段23,则整车重量降低,车辆爬坡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并且,重量降低也使得运输成本能够得到有效降低,车架长度减小也便于转场;同时在轮胎同等承载能力下,轮胎吊重时的吊重量可以增加,从而提高轮胎带载能力;而且,可以利用起重机自身的吊装设备装配拆卸件和车架主体22,操作快捷方便。另外,可以参考图7,图7为设有图4中车架结构且拆卸车架前段、车架后段后的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显然,车架前段21和车架后段23被拆卸以后,行驶过程中,接近角al和离去角bI可以达到35°,相较于背景技术中的22. 5°以及20°,大大提高了越野行驶能力。由上述描述可知,车架前段21和车架后段23中一者与车架主体22可拆卸连接即可达到上述效果;当然,二者均与车架主体22可拆卸连接,上述优势会更为明显,如图4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分体的具体方式。下文主要以车架前段21和车架主体22的连接为例进行说明,车架后段23与车架主体22可拆卸连接时,连接方式可参照车架前段21理解,不再另行论述。请参考图8-1至图8-3,图8-1为图4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装配的第一步骤示意图;图8-2为图4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装配的第二步骤示意图;图8-3为图4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装配的第三步骤示意图。该实施例中,在车架主体22的端部设有卡槽221,该卡槽221的槽口朝上,图8_1中,车架主体22的上端具有突出的耳板,其上开设有卡槽221,车架前段21的端部(与车架主体22端部相对的端部)设有第一销轴211。装配过程如下al、直接将车架前段21吊装至车架主体22处,使其略高于车架主体22,如图8_1所示;bl、使第一销轴211处于卡槽221的外边缘,则车架前段21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车架前段21的第一销轴211缓缓滑入卡槽221内;Cl、第一销轴211完全卡入卡槽221内;再连接车架主体22下端和车架前段21的下端,连接方式可以如前所述的几种可拆卸连接方式。该实施例中,车架前段21的第一销轴211通过挂接方式卡入卡槽221内。可以想至|J,车架前段21和车架主体22 二者,一者端部的上端设有卡槽221,另一者端部的上端设有能够通过挂接而卡于卡槽221内的第一销轴211即可。即将卡槽221设于车架前段21,而第一销轴211设于车架主体22上,也是可以的,如图8-4所示,图8-4为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另一种装配示意图。此时,卡槽221的槽口需要向下设置,以便挂接。以上卡槽221和第一销轴211的设置是实现将作为拆卸件的车架前段21挂接到车架主体22上,符合正常安装过程;在符合安装需求情况下,也可以按照主体部件挂接到拆卸件上的方式设置卡槽221和第一销轴211。通过挂接方式,简单实现了车架主体22和车架前段21的可拆卸连接,而且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实现挂接,相较于其他连接方式,具有较好的自动适配性能,装配迅速。进一步地,卡槽221可以是腰形卡槽221,且卡槽221的底部呈弧形,则卡槽221的两侧壁大致呈平面;相应地,第一销轴211为与卡槽221相适配的腰形销轴,当第一销轴211挂接卡入卡槽221后,第一销轴211的两平面侧壁与卡槽221两侧壁接触,平面接触使得二者接触面积大,受力较为均匀;而卡槽221和第一销轴211的弧形底部又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当然,第一销轴211和卡槽221的截面呈圆形、方形或是锥形等,均是可以的,只是受力状态次于腰形设计,且腰形、圆形等形状设计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以便在第一销轴211和卡槽221还存在距离偏差时,第一销轴211能够顺利地滑入卡槽221内。请参考图9,图9为图4中车架前段的结构示意图。车架主体22端部可以设有两分别位于其两侧的卡槽221,而作为拆卸件的车架前段21的端部相应地设有两分别位于其两侧的第一销轴211。显然,两侧均设置卡槽221和第一销轴211使得车架主体22和车架前段21的连接更为可靠,受力更为均匀。具体地,车架前段21端部的两侧可以均设有两相对设置的侧板,第一销轴211贯穿两侧板;第一销轴211位于两侧板之间的部分能够卡入对应的卡槽221。如此设计,车架主体22上端设置卡槽221的耳板可以卡入两侧板之间,能够为第一销轴211和卡槽221的挂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能够防止第一销轴211沿水平方向脱离卡槽221,提高连接可靠性。请继续结合图10理解,图10为图9中第一销轴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销轴211的一端可以设置卡帽211b;另一端开设有横槽211c,且横槽211c的底部设有螺纹孔。车架结构还可以包括销轴卡板211a和螺栓,销轴卡板211a具有通孔且能够卡入横槽211c内,如图9所示,而螺栓能够同时插入销轴卡板211a的通孔和第一销轴211的横槽211c内的螺纹孔。车架前段21相对设置的两侧板设有同轴的通孔,将第一销轴211贯穿两侧板的通孔,第一销轴211的卡帽211b可以卡在一侧板的外侧,再将销轴卡板211a卡入第一销轴211穿出另一侧板的端部横槽211c内,并通过螺栓固定销轴卡板211a和第一销轴211,则第一销轴211能够卡在另一侧板的外侧(两侧板的外侧为二者相互背离的一侧),则销轴卡板211a和卡帽211b能够固定第一销轴211于两所侧板之间。该种结构简单且可靠地实现了第一销轴211和车架前段21的固定。当然,第一销轴211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与车架前段21实现定位,比如直接焊接或是螺纹连接等方式。针对上述各实施例,车架前段21和车架主体22,二者相对的端部的下端均设有水平通孔,如图8-1、8-2所示,车架主体22和车架前段21分别设有第一通孔212和第二通孔222 ;还包括能够同时插装于二者水平通孔内的第二销轴223,如图8-3所示。即车架前段21和车架主体22的下端也通过销轴连接,销轴连接方式可靠且易于操作。可以对下端的销轴连接作出进一步改进如图11-14所示,图11为图4中车架主体设置液压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液压锁紧装置与车架主体上导套的装配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活塞杆和第二销轴的装配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第二销轴223通过液压锁紧装置安装于车架主体22上。液压锁紧装置具体包括伸缩油缸,第二销轴223与伸缩油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伸缩油缸的活动端伸缩以驱动第二销轴223贯穿或脱离车架主体22和车架前段21上对应的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22。伸缩油缸的缸筒224a相对车架主体22固定时,活塞杆224b为活动端,第二销轴223可以设置于活塞杆224b上,如图14所示,二者通过连接螺母224d连接;活塞杆224b相对固定时,缸筒224a为活动端,贝U可以将第二销轴223设置于缸筒224a上。基于刚度稳定性要求,一般将活塞杆224b作为活动端,图12中,缸筒224a相对车架主体22固定。为了便于活塞杆224b驱动第二销轴223伸缩,活塞杆224b、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22以及第二销轴223均同轴设置。第二销轴223通过液压锁紧装置设置于车架主体22上,则第一通孔212和第二通孔222对准后,可以通过液动力自动控制第二销轴223贯穿第一通孔212和第二通孔222,以实现车架主体22和车架前段21下端的精准定位,无需人工穿销,操作简单,能够降低劳动强度;且液压控制能够确保第二销轴223不会脱离第一通孔212和第二通孔222 ;另外,第二销轴223通过液压锁紧装置设置于车架主体22上,也不易于丢失。液压锁紧装置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设置于车架主体22上。如图13所示,车架主体22上安装有导套226,导套226可以通过焊接或是其他常规固定方式设置于车架主体22上。伸缩油缸的缸筒224a的端部具有径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盘,导套226的端部具有径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盘。则安装时,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可以相互扣合,二者设有定位孔,通过贯穿定位孔的锁紧螺栓即可固定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从而实现伸缩油缸与车架主体22的定位。缸筒224a和导套226定位后,活塞杆224b和第二销轴223插入于导套226内。导套226与缸筒224a相对的端部对应于车架主体22上的第二通孔222,当车架前段21的第一通孔212和第二通孔222对准后,第二销轴223可以穿过导套226后插入车架主体22的第二通孔222、车架前段21的第一通孔212。通过设置导套226可靠地实现了液压锁紧装置的安装,且对第二销轴223起到良好的导向和保护作用。与上端的销轴挂接连接方式原理类似,此处,车架主体22端部的两侧优选地均设 置相配套的液压锁紧装置、第二销轴223、第二通孔222 ;车架前段21端部的两侧对应地均设有第一通孔212。两侧定位显然使得车架主体22和车架前段21的连接更为可靠,受力更为均匀。还可以在导套226上设置电子监控装置224c,如图15_19所示,并结合图13理解。图15为图13中电子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第二销轴未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8为第二销轴贯穿第一通孔和弟~■通孔后的结构不意图;图19为图18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不意图。电子监控装置224c包括感应器Cl,感应器cl具有能够感应第二销轴223的感应头c2,如图16-17所示,第二销轴223未插入两通孔时,感应头c2接触第二销轴223,能够感应到第二销轴223的信号;第二销轴223脱离或同时贯穿车架前段21的第一通孔212和车架主体22上的第二通孔222时,第二销轴223处于或脱离感应器Cl的感应区域。如图18-19所示,第二销轴223脱离第一通孔212和第二通孔222时,感应头c2能够感应第二销轴223 ;随着第二销轴223的移动,感应头c2对准活塞杆224b,而脱离第二销轴223的表面,此时,感应头c2无法感应第二销轴223的信号。感应器Cl可以将相应的信号传递至操纵室内对应的显示设备,则操作者即可获得第二销轴223未插入或是完全插入的信号,以便操作人员直接在操作室内控制第二销轴223的插入或是拔出,避免因销轴装配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此设计,操作人员可以在起重机内利用起重机自身的起吊设备吊装车架前段21挂接于车架主体22上端,通过合理设计,挂接后,再控制第二销轴223自动插入,即实现了车架前段21与车架主体22的安装。可见,该种方式使得单人即可完成装配操作;而且,对装配空间要求较小,可令整机布置更加紧凑。为了便于电子监控装置224c的安装并监控第二销轴223,可以在导套226上设有预留孔,如图13所示。安装时,感应头c2穿过预留孔并垂直第二销轴223设置,感应器Cl还包括抵触感应头c2于第二销轴223侧壁的弹簧,弹簧的与压缩力可以确保感应头c2能够感应第二销轴223,以获得可靠的第二销轴223插入状态信息。设置弹簧时,感应头c2脱离第二销轴223表面后,弹簧复位;为防止感应头c2干涉第二销轴223的拔出,可以将感应头c2背离缸筒224a的一侧设置坡面,而第二销轴223朝向缸筒224a的一端具有与坡面相适配的坡面,如图17、19所示,第二销轴223拔出时,二者的坡面相互作用,不会干涉第二销轴223的移动。如图13、15所示,电子监控装置224c还可以包括将感应器cl安装于车架主体22上的支架c3,车架主体22下端设有垂直于导套226的加强板227,支架c3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该加强板227上,感应器Cl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架c3上,为了适应该实施例中导套226处的结构,支架c3大致呈Z状,在可靠安装的前提下,保证感应头c2能够伸入导套226的预留孔内。设置的加强板227既可以加强导套226的强度,又作为支架c3的安装位置。可以想到,电子监控装置224c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对第二销轴223状态的监控。比如,感应器Cl的感应头c2可以设置于与第二销轴223完全插入两水平通孔后对应的位置,以图18为例,感应头c2可以设置于最左侧,则仅当第二销轴223完全插入后,感应头c2才能感应第二销轴223并输出信号,与上述的监控方式恰好相反。请继续参考图20-21,图20为图18的另一角度示图;图21为图20中D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车架前段21和车架主体22的下端均设有侧板,如图中所示的第一侧板21a和第二侧板22a,第一通孔212和第二通孔222设置于对应的侧板上,如图9、12、16、18、20等所示。另外,车架主体22的下端还设有定位螺栓225,车架前段21的第一侧板21a与定位螺栓225相抵触时,该侧板上的第一通孔212与车架主体22上第二侧板22a的第二通孔222恰好同轴。定位螺栓225使得车架主体22和车架前段21上端挂接后,下端能够自动对中,即第一通孔212和第二通孔222同轴相对,此时,第二销轴223直接插入即可,无需进行额外的同轴度调整。从图中可以看出,车架前段21和车架主体22上端侧板和下端侧板可以是自上而下设置的整体式侧板,以便加工并保证强度,且易于实现上下端装配时的自动对准。设置定位螺栓225后,初次装配时,可以调整定位螺栓225,确保能够自动调整同轴度;下次装配时,定位螺栓225的位置无需调整,当然,由于长期使用而产生误差时,可以进行微调。可以在车架主体22上设置与第二侧板22a平行的侧板,安装导套226时,可以将导套226固定在该侧板上,且该侧板设置与第二通孔222同轴的水平通孔,如图20所示,则车架前段21的第一侧板21a对接时可以卡入该侧板和第二侧板22a之间,导套226内的第二销轴223可以依次贯穿该侧板、第一侧板21a、第二侧板22a,实现车架前段21和车架主体22下端的连接,可见,该设置使得下端的连接更为可靠,防止第一侧板21a移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涉及车架前段21和车架主体22的连接方式,均可以反向设置。即设置于车架前段21上的连接件与车架主体22上相配的连接件可以互换,比如,液压锁紧装置、第二销轴223、定位螺栓225等均可以设置于车架前段21,当然,设置于车架主体22上可以保证状态的稳定。另外,车架后段23与车架主体22可拆卸设置时,连接方式均可以参照上述车架前段21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除了上述分体式车架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车架结构,以及位于车架结构之上的上装,车架结构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分体式车架结构。由于上述车架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车架结构的起重机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起重机及其车架结构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起重机的分体式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22),以及设有前支腿的车架前段(21)、设有后支腿的车架后段(2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段(21)和所述车架后段(23) 中的至少一者作为拆卸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车架主体(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的分体式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件和所述车架主体(22) 二者,一者端部的上端设有卡槽(221),另一者端部的上端设有能够通过挂接而卡于所述卡槽(221)内的第一销轴(2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的分体式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21)为腰形卡槽,所述卡槽(221)的底部呈弧形;所述第一销轴(211)为与所述卡槽(221)相适配的腰形销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起重机的分体式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22)端部设有两分别位于其两侧的所述卡槽(221),所述拆卸件端部相应地设有两分别位于其两侧的第一销轴(211);所述拆卸件端部的两侧均设有两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第一销轴(211)贯穿两所述侧板;所述第一销轴(211)位于两所述侧板之间的部分能够卡入对应的所述卡槽(22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的分体式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轴(211) 的一端设有卡帽(211b);另一端开设有横槽(211c),所述横槽(211c)的底部设有螺纹孔;还包括销轴卡板(211a)和螺栓,所述销轴卡板(211a)具有通孔且能够卡入所述横槽 (211c)内,所述螺栓能够同时插入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孔;所述销轴卡板(211a)和所述卡帽(211b)能够固定所述第一销轴(211)于两所侧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的分体式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件和所述车架主体(22),二者端部的下端均设有水平通孔;还包括能够同时插装于二者所述水平通孔内的第二销轴(22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的分体式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拆卸件或所述车架主体(22)上的液压锁紧装置,所述液压锁紧装置包括伸缩油缸,所述第二销轴(223)与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动端伸缩以驱动所述第二销轴(223)贯穿或脱离对应的所述拆卸件和所述车架主体上的所述水平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的分体式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22)端部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液压锁紧装置、所述第二销轴(223)、所述水平通孔;所述拆卸件端部的两侧对应地均设有所述水平通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的分体式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件或所述车架主体(22)上设有导套(226);所述伸缩油缸的缸筒(224a)的端部具有径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盘,所述导套(226)的端部具有径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和所述第二连接盘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动端为活塞杆(224b),所述活塞杆(224a)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销轴(223);所述第二销轴(223)贯穿所述导套(226)后插入所述拆卸件和所述车架主体(22)的所述水平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机的分体式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套(226)上设有电子监控装置(224c),所述电子监控装置(224c)包括感应器(cl),所述感应器(cl)具有能够感应所述第二销轴(223)的感应头(c2);所述第二销轴(223)脱离或同时贯穿所述拆卸件和所述车架主体(22)上的所述水平通孔时,所述第二销轴(223)处于或脱离所述感应器(Cl)的感应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起重机的分体式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套(226)上设有预留孔;所述感应头(c2)穿过所述预留孔并垂直所述第二销轴(223)设置,所述感应器(Cl)还包括抵触所述感应头于所述第二销轴(223)侧壁的弹簧;所述感应头(c2)背离所述缸筒(224a)的一侧具有坡面,所述第二销轴(223)朝向所述缸筒(224a)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坡面相适配的坡面。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起重机的分体式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监控装置(224c)还包括将所述感应器(Cl)安装于所述拆卸件或所述车架主体(22)上的支架(c3)。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的分体式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件和所述车架主体(22)的下端均设有侧板,所述水平通孔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所述拆卸件或所述车架主体(22)的下端设有定位螺栓(225),一所述侧板与所述定位螺栓(225)相抵触时,该所述侧板和与之对应的另一所述侧板的所述水平通孔同轴。
14.一种起重机,包括车架结构,以及位于所述车架结构之上的上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结构为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车架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起重机及其分体式车架结构,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以及设有前支腿的车架前段、设有后支腿的车架后段,所述车架前段和所述车架后段中的至少一者作为拆卸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车架主体。该车架结构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拆卸过程简单,如此设计,车辆行驶前,可以先拆卸作为拆卸件的车架前段和/或车架后段,则整车重量降低,车辆爬坡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并且,重量降低也使得运输成本能够得到有效降低,车架长度减小也便于转场;同时在轮胎同等承载能力下,轮胎吊重时的吊重量可以增加,从而提高轮胎带载能力;而且,可以利用起重机自身的吊装设备装配拆卸件和车架主体,操作快捷方便。
文档编号B60S9/02GK103010308SQ20121058134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丁宏刚, 马善华, 段月磊, 张付义, 朱守法, 龚彭 申请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