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举升工装的液压板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848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举升工装的液压板拖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机桨叶运输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风力发电机桨叶的带举升工装的液压板拖车。
背景技术
目前运输风力发电机的桨叶时,一般直接将桨叶固定在平板车上,该平板车由牵引车牵引。固定时,桨叶的根部朝前,叶尖朝向,且桨叶的尖部悬空。在实际运输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来运输桨叶存在如下不足I、由于桨叶的尖部悬空,这样就导致平板车后部的扫空面积大,从而致使平板车的转弯半径大,通过能力较差,对道路的弯道半径要求很高; 2、如果必须要通过就需要对道路进行改造,而改造道路涉及的问题很多,比如拆迁赔偿、施工,这样就导致改造周期长,且成本高;3、平板车通过泥泞的路面时比较颠簸,易发生翻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举升工装的液压板拖车,以有效减小液压板拖车的转弯半径,降低对道路的弯道半径要求,且能平稳地通过泥泞的路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举升工装的液压板拖车,包括牵引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牵引有液压板拖车(2),该液压板拖车(2)上板面的中后部设有安装环(3),该安装环与第一变桨轴承(4)的外圈固定,第一变桨轴承(4)的内圈与框架(5)固定,该框架水平设在所述牵引车(I)的上方;所述第一变桨轴承(4)外圈的齿面与第一小齿轮(6)常哨合,该第一小齿轮套装在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下端,而第一电机(7)安装在所述框架(5)上,且框架(5)的后部设有举升工装(JS)。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牵引车牵引有液压板拖车(2),该液压板拖车(2)上板面的中后部设有安装环(3),该安装环与第一变桨轴承(4)的外圈固定,第一变桨轴承(4)的内圈与框架(5)固定,该框架水平设在所述牵引车(I)的上方;所述第一变桨轴承(4)外圈的齿面与第一小齿轮(6)常啮合,该第一小齿轮套装在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下端,而第一电机(7)安装在所述框架(5)上,且框架(5)的后部设有举升工装(JS)。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来运输风力发电机的桨叶时,将桨叶的根部固定在举升工装上,而桨叶的尖部朝前,并悬空,这样就完全改变了桨叶的运输方式;与传统的桨叶运输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大幅减小了后扫空面积。运输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路面的弯道情况控制框架左、右摆动,同时也可通过控制举升工装来使桨叶的尖部上、下转动,从而让本液压板拖车能够顺利地通过弯道。并且,由于液压板拖车(2)的车轮具有调节平衡的功能,所以当本实用新型通过泥泞路面时,可让液压板拖车(2)保持平衡,从而防止液压板拖车(2)过于颠簸,进而避免翻车。另外,由于液压板拖车(2)具有转向功能和调整整车高度功能,从而让本实用新型的通过性更好,更适宜在复杂道路运用。[0010]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减小液压板拖车的转弯半径,提高本液压板拖车的通过性,降低对道路的弯道半径要求,同时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需要经常对道路进行改造,非常好地克服了传统桨叶运输方式的不足,且能让本实用新型平稳地通过泥泞路面,并带有转向功能和调整整车高度功能,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制造及使用成本都比较低,特别适于在风力发电机桨叶的运输中大力推广运用。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举升工装(JS)由举升板(8)、左油缸(9)、右油缸(10)、第二变桨轴承(11)、配重架(12)、第二小齿 轮(13)和第二电机(14)构成,其中举升板(8)位于框架(5)的上方,并沿所述液压板拖车(2)的宽度方向设置,且举升板(8)左、右部的下端均与框架(5)相铰接;所述左、右油缸(9、10)左右并排设置,该左、右油缸的缸套均与框架
(5)相铰接,且左、右油缸(9、10)的活塞杆均与所述举升板(8)前板面的上部相铰接;所述第二变桨轴承(11)位于左、右油缸(9、10)之间,该第二变桨轴承的内圈与所述举升板(8)的前板面固定,举升板(8)对应第二变桨轴承内圈的内孔处开有通孔;所述配重架(12)设在举升板(8)后板面的上部,该举升板的后板面装有所述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输出轴的前端穿过举升板(8)上的过孔后套装有所述第二小齿轮(13),该第二小齿轮与所述第二变桨轴承(11)外圈的齿面常啮合。上述举升工装不仅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而且可方便灵活地使桨叶的根本上、下转动,还可旋转桨叶,调整桨叶的受风面积,从而很好地避免因为桨叶受风过大而导致液压板拖车翻车。作为优选,所述框架(5)为平面结构,并由左纵梁(5a)、右纵梁(5b)及连接梁构成,其中左、右纵梁(5a、5b)通过连接梁相连,且左、右纵梁(5a、5b)均为矩形管。在所述框架(5)的后方设有配重斗(15),该配重斗的两端对称设有左、右连接纵梁(16、17),且左连接纵梁(16)的前端插入所述左纵梁(5a)内孔的后部,而右连接纵梁(17)的前端插入右纵梁(5b)内孔的后部;在所述左、右纵梁(5a、5b)后部的底面均分别纵向设有一个油缸(18),该油缸(18)的活塞杆分别与所述左、右连接纵梁(16、17)的底面相连。使用时,在配重斗(15)上设置配重块。当所述配重架上的配重不能使很好地使本液压板拖车保持平衡时,可使配重斗向后移动,进而使本实用新型保持平衡。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减小液压板拖车的转弯半径,提高本液压板拖车的通过性,降低对道路的弯道半径要求,同时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需要经常对道路进行改造,非常好地克服了传统桨叶运输方式的不足,且能让本实用新型平稳地通过泥泞路面,并带有转向功能和调整整车高度功能,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制造及使用成本都比较低,特别适于在风力发电机桨叶的运输中大力推广运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举升工装JS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及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牵引车I、液压板拖车2、安装环3、第一变桨轴承4、框架5、第一小齿轮6、第一电机7、举升工装JS、配重斗15、左连接纵梁16、右连接纵梁17、油缸18和滚轮19构成,其中牵引车I与液压板拖车2相连,从而牵引液压板拖车2,且牵引车I和液压板拖车2的结构以及牵引车I与液压板拖车2的连接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在所述液压板拖车2上板面的中后部设有安装环3,该安装环3通过螺栓与第一变桨轴承4的外圈固定连接。上述第一变桨轴承4的内圈通过螺栓与框架5固定连接,该框架5水平设在所述牵引车I的上方。上述框架5为平面结构,并由左纵梁5a、右纵梁5b及连接梁构成,且左纵梁5a和右纵梁5b通过上述连接梁相连,而左纵梁5a和右纵梁5b均为矩形管。上述框架5的前部吊装有所述第一电机7,在第一电机7 的输出轴下端套装有所述第一小齿轮6,该第一小齿轮6与所述第一变桨轴承4外圈的齿面与常啮合,从而可以带动框架5左、右摆动。如图1、2及3可看出,为了更好地支撑框架5,特在框架5的后部竖直设置一组滚轮19,这组滚轮19的数目一般为10个,也可根据需要做相应的增减。这组滚轮19呈圆弧形布置,且滚轮19支撑在所述液压板拖车2的顶面上。如图I、2及3可进一步看出,在所述框架5的后部设有举升工装JS,该举升工装JS由举升板8、左油缸9、右油缸10、第二变桨轴承11、配重架12、第二小齿轮13和第二电机14构成。上述举升板8位于框架5的上方,并沿所述液压板拖车2的宽度方向设置,且举升板8左部的下端与框架5的左纵梁5a相铰接,举升板8右部的下端与框架5的右纵梁5b相铰接,这样就使举升板8能够绕下部的铰接点前、后翻转。所述左油缸9和右油缸10左右并排设置,且左油缸9的缸套与框架5的左纵梁5a相铰接,该左油缸9的活塞杆与举升板8前板面的上部相铰接。上述右油缸10缸套与框架5的右纵梁5b相铰接,该右油缸10的活塞杆与举升板8前板面的上部相铰接。在上述左油缸9和右油缸10的带动下,举升板8可绕下部的铰接点前、后翻转。如图1、2及3还看得出,所述第二变桨轴承11位于左油缸9和右油缸10之间,该第二变桨轴承11的内圈通过螺栓与所述举升板8的前板面固定,且举升板8对应第二变桨轴承11内圈的内孔处开有通孔。运输时,桨叶的根部通过螺栓与第二变桨轴承11外圈上的螺栓安装孔相连,而桨叶的尖部超前,并悬空。上述第二变桨轴承11外圈的齿面与第二小齿轮13常啮合,该第二小齿轮13套装在所述第二电机14输出轴的前端,该第二电机14固定安装在所述举升板8的后板面。上述举升板8的后板面设有配重架12,该配重架12用于安放上部的配重块。如图1、2及3最后还能得出,在所述框架5的后方设有配重斗15,该配重斗15用于安放下部的配重块。在配重斗15的左端设有左连接纵梁16,该左连接纵梁16的前端插入所述左纵梁5a内孔的后部。上述配重斗15的右端则设有右连接纵梁17,该右连接纵梁17插入右纵梁5b内孔的后部。在所述框架5的左纵梁5a和右纵梁5b后部的底面均分别纵向设有一个油缸18,且左纵梁5a上的油缸18活塞杆与左连接纵梁16的底面相连,而右纵梁5b的油缸18活塞杆与右连接纵梁17的底面相连。当两个油缸18的活塞杆同时伸出时,可以推动配重斗15向后移动。[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带举升工装的液压板拖车,包括牵引车(I),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牵引有液压板拖车(2),该液压板拖车(2)上板面的中后部设有安装环(3),该安装环与第一变桨轴承(4)的外圈固定,第一变桨轴承(4)的内圈与框架(5)固定,该框架水平设在所述牵引车(I)的上方;所述第一变桨轴承(4)外圈的齿面与第一小齿轮(6)常啮合,该第一小齿轮套装在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下端,而第一电机(7)安装在所述框架(5)上,且框架(5)的后部设有举升工装(JS)。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举升工装的液压板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工装(JS)由举升板(8)、左油缸(9)、右油缸(10)、第二变桨轴承(11)、配重架(12)、第二小齿轮(13)和第二电机(14)构成,其中举升板(8)位于框架(5)的上方,并沿所述液压板拖车(2)的宽度方向设置,且举升板(8)左、右部的下端均与框架(5)相铰接;所述左、右油缸(9、10)左右并排设置,该左、右油缸的缸套均与框架(5)相铰接,且左、右油缸(9、10)的活塞杆均与所述举升板(8)前板面的上部相铰接; 所述第二变桨轴承(11)位于左、右油缸(9、10)之间,该第二变桨轴承的内圈与所述举升板(8)的前板面固定,举升板(8)对应第二变桨轴承内圈的内孔处开有通孔;所述配重架(12)设在举升板(8)后板面的上部,该举升板的后板面装有所述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输出轴的前端穿过举升板(8)上的过孔后套装有所述第二小齿轮(13),该第二小齿轮与所述第二变桨轴承(11)外圈的齿面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带举升工装的液压板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5)为平面结构,并由左纵梁(5a)、右纵梁(5b)及连接梁构成,其中左、右纵梁(5a、5b)通过连接梁相连,且左、右纵梁(5a、5b)均为矩形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举升工装的液压板拖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5)的后方设有配重斗(15),该配重斗的两端对称设有左、右连接纵梁(16、17),且左连接纵梁(16)的前端插入所述左纵梁(5a)内孔的后部,而右连接纵梁(17)的前端插入右纵梁(5b)内孔的后部;在所述左、右纵梁(5a、5b)后部的底面均分别纵向设有一个油缸(18),该油缸(18)的活塞杆分别与所述左、右连接纵梁(16、17)的底面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举升工装的液压板拖车,包括牵引车,该牵引车牵引有液压板拖车,在所述液压板拖车上板面的前部设有安装环,该安装环与第一变桨轴承的外圈固定,第一变桨轴承的内圈与框架固定,该框架水平设在所述牵引车的上方;所述第一变桨轴承外圈的齿面与第一小齿轮常啮合,该第一小齿轮套装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下端,而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框架上,且框架的后部设有举升工装。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减小液压板拖车的转弯半径,提高本液压板拖车的通过性,降低对道路的弯道半径要求,同时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需要经常对道路进行改造,非常好地克服了传统桨叶运输方式的不足,且能让本实用新型平稳地通过泥泞路面,并带有转向功能和调整整车高度功能,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制造及使用成本都比较低,特别适于在风力发电机桨叶的运输中大力推广运用。
文档编号B60P1/48GK202541396SQ20122017470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3日
发明者罗庆, 肖宏 申请人:重庆市亚捷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