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湿滑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078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湿滑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的胎面花纹,尤其涉及一种抗湿滑轮胎的胎面花纹。



背景技术:

随着两轮车辆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内道路不断地扩宽改造,城市路况越来越好,主要以水泥和柏油路面为主,路面平坦,因此两轮车也已成为城市消费者上、下班的代步工具,因城市路面较平坦,骑乘舒适,使用者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对两轮车用轮胎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常见的普通两轮车用轮胎仅靠胎面主花纹沟槽进行排水,当使用者在加速行驶时,花纹沟之间的接地区域较光滑,易使轮胎出现打滑现象。倘若是在湿地路面加速过弯行驶时,花纹沟内无法排水,轮胎与地面之间存在水膜,则上述现象更加明显且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城市用两轮车充气轮胎胎面一般为沟状花纹,为确保轮胎直进性能和排水性能,如图1,胎面中心设置为连续直条形花纹沟10’,胎肩区域设置为倾斜横向花纹沟20’,各花纹沟一般为规则花纹沟边缘,当轮胎在加速直行时,中心连续条形花纹沟10’边缘较规则,其边缘成分较低,无法有效牵引和制动,另胎肩倾斜横向花纹沟20’之间的接地区域较光滑,当轮胎在加速过弯行驶时,易因轮胎抓地力不足,而出现过弯打滑现象,无法有效过弯。基于以上问题,拟设计一款优化之抗湿滑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样式,可发挥优异的牵引性能和湿地抓地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湿滑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该抗湿滑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优化设计,确保轮胎直进性能和排水性能,发挥优异的牵引性能和湿地抓地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湿滑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轮胎的胎面包括:沿着轮胎周向分布、相对于胎面中心线左右对称、并且呈交错设置的连续纵沟,以及多条独立倾斜纵沟;

所述连续纵沟由相邻的中心纵沟相互连接而成,所述中心纵沟为圆弧形,其中部相对于两端向着远离胎面中心线的方向外凸;所述独立倾斜纵沟从靠近胎面中心线的过渡区域往胎肩区域由内凸沟和外凹沟相互连接而成;

所述内凸沟向着靠近胎肩的方向凸出,外凹沟向着靠近胎面中心线的方向凹进;

所述中心纵沟与相邻的中心纵沟的连接处顺着中心纵沟的圆弧方向延伸出延伸沟,所述中心纵沟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设置第一多边形封闭槽和第二多边形封闭槽。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多边形封闭槽是由内凹沟的一端与中心纵沟的内侧面相互连接、内凹沟的另一端与内凹沟连接形成的类四边形封闭槽。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类四边形封闭槽与位于胎面中心线另一侧的延伸沟相对设置,其中内凹沟沿着周向上的前端距延伸沟的周向前端的距离设置为中心纵沟与延伸沟沿着轮胎周向投影长度的20%~35%;所述内凹沟沿着周向上的前端距延伸沟的周向前端的距离设置为中心纵沟与延伸沟沿着轮胎周向投影长度的35%~50%;所述内凹沟与轮胎周向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5°~30°。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多边形封闭槽是由外凹沟的一端与中心纵沟的外侧面相互连接、外凹沟的另一端与外凹沟连接形成的类四边形封闭槽。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凹沟沿着周向上的前端距延伸沟的周向前端的距离设置为中心纵沟与延伸沟沿着轮胎周向投影长度的55%~70%;所述内凹沟沿着周向上的前端距延伸沟的周向前端的距离设置为中心纵沟与延伸沟沿着轮胎周向投影长度的70%~85%;所述外凹沟与轮胎周向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5°~40°。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位于过渡区域中的所述外凹沟与独立倾斜纵沟相互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独立倾斜纵沟上还设有类椭圆状细沟槽;所述类椭圆状细沟槽由一端连接在独立倾斜纵沟内侧面的内凹沟、一端连接在独立倾斜纵沟外侧面的外凸沟、以及连接在内凹沟、外凸沟的另一端之间的外凹沟组合而成,并且将独立倾斜纵沟中位于胎肩区域的部分包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位于中心接地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多边形封闭槽内设有与前进方向同向的多条外凸沟。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位于胎肩区域内的所述第二多边形封闭槽内设有加细槽和菱形格状齿。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类椭圆状细沟槽内设有外凸沟和菱形格状齿;所述外凸沟从内凸沟和外凹沟的相交处向外凹沟延伸形成分支状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主要通过轮胎胎面花纹结构优化设计来改善,轮胎胎面由周向连续纵沟和独立倾斜纵沟组成,在周向连续纵沟的前端设置延伸沟,内侧上增加第一多边形封闭槽,外侧上增加第二多边形封闭槽,延伸沟、第一多边形封闭槽和第二多边形封闭槽呈交错设计,同时将过渡区域的类四边形封闭槽中的外凹沟与独立倾斜纵沟相互连接,且在独立倾斜纵沟上增加类椭圆状的细沟槽,再在中心接地区域内的类四边形封闭槽之间增加与前进方向同向的多条外凸沟,过渡区域的类四边形封闭槽之间增加细槽和菱形格状齿,胎肩区域的类椭圆状细沟槽之间增加外凸沟和菱形格状齿,各外凸沟从内凸沟和外凹沟的相交处开始分支并与类椭圆状细沟槽结合形成类叶片状,可利用内、外凹凸沟的结合设计,增加各区域花纹沟的边缘成分和排水通道,提升各区域的牵引性能和湿地抓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轮胎胎面的花纹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中轮胎胎面的花纹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连续纵沟和多条独立倾斜纵沟的示意图;

图4为图3增加第一多边形封闭槽、第二多边形封闭槽、类椭圆状细沟槽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轮胎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局部花纹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轮胎胎面过渡区域m转胎肩区域s的局部花纹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2至图6,一种抗湿滑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cl为胎面中心线,内侧面指靠近胎面中心线cl的一侧,外侧面指远离胎面中心线cl的一侧,轮胎的胎面包括:沿着轮胎周向分布、相对于胎面中心线左右对称、并且呈交错设置的连续纵沟10,以及多条独立倾斜纵沟20;

所述连续纵沟10由相邻的中心纵沟10a相互连接而成,所述中心纵沟10a为圆弧形,其中部相对于两端向着远离胎面中心线的方向外凸;所述独立倾斜纵沟20从靠近胎面中心线的过渡区域m往胎肩区域s由内凸沟20a和外凹沟20b相互连接而成;

所述内凸沟20a向着靠近胎肩的方向凸出,外凹沟20b向着靠近胎面中心线的方向凹进。

上述结构可确保轮胎在湿地路面行驶时的直进性能,同时中心纵沟10a采用外凸弧沟设计和相邻的中心纵沟10a的相互连接产生的尖角,可增加花纹沟的边缘成分,提高轮胎在湿地路面行驶时的牵引性能。另过渡区域m转胎肩区域s的独立倾斜纵沟20采用内凸沟20a和外凹沟20b相互连接而成,可确保轮胎排水性能,同时利用凹凸弧沟交联设计,提高过渡区域m转胎肩区域s的花纹沟边缘成分,提升轮胎在湿地路面行驶时的过弯抓地性能。

为进一步提高中心接地区域cr的花纹沟边缘成分和排水通道,提升中心接地区域cr的湿地牵引性能和抓地性能;以及为了提高过渡区域m的牵引和湿地抓地性能,所述中心纵沟10a与相邻的中心纵沟10a的连接处顺着中心纵沟10a的圆弧方向延伸出延伸沟10b,所述中心纵沟10a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设置第一多边形封闭槽12和第二多边形封闭槽13。

所述第一多边形封闭槽12是由内凹沟12a、12b的一端与中心纵沟10a的内侧面相互连接、内凹沟12a、12b的另一端与内凹沟12c连接形成的类四边形封闭槽。所述类四边形封闭槽与位于胎面中心线cl另一侧的延伸沟10b相对设置,其中内凹沟12a沿着周向上的前端距延伸沟10b的周向前端的距离l1设置为中心纵沟10a与延伸沟10b沿着轮胎周向投影长度l的20%~35%;所述内凹沟12b的沿着周向上的前端距延伸沟10b的周向前端的距离l2设置为中心纵沟10a与延伸沟10b沿着轮胎周向投影长度l的35%~50%;若距离设置太小,当轮胎在湿地加速行驶时,中心接地区域cr的直进性较差,若距离设置太大,当轮胎在湿地加速行驶时,其中心接地区域cr无法发挥较佳的牵引性能。所述内凹沟12a、12b与轮胎周向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15°~30°。若夹角设置太小,当轮胎在湿地加速行驶时,无法发挥较佳的牵引,若角度设置太大,当轮胎在湿地加速行驶时,则会影响轮胎的直进性能。如此设置,当轮胎在湿地路面行驶时,可提高中心接地区域cr的牵引性能和抓地性能。

所述第二多边形封闭槽13是由外凹沟13a、13b的一端与中心纵沟10a的外侧面相互连接、外凹沟13a、13b的另一端与外凹沟13c连接形成的类四边形封闭槽。

所述外凹沟13a沿着周向上的前端距延伸沟10b的周向前端的距离l3设置为中心纵沟10a与延伸沟10b沿着轮胎周向投影长度l的55%~70%;所述内凹沟13b沿着周向上的前端距延伸沟10b的周向前端的距离l4设置为中心纵沟10a与延伸沟10b沿着轮胎周向投影长度l的70%~85%;若距离设置太小,当轮胎在湿地加速行驶时,过渡区域m的直进性较差,若距离设置太大,当轮胎在湿地加速行驶时,其过渡区域m无法发挥较佳的牵引性能。所述外凹沟13a、13b与轮胎周向之间的夹角β设置为15°~40°。若夹角设置太小,当轮胎在湿地加速行驶时,无法发挥较佳的牵引性能,若角度设置太大,当轮胎在湿地加速行驶时,则会影响轮胎的直进性能。如此设置,中心接地的类四边形封闭槽与过渡区域的类四边形封闭槽呈交错设置,当轮胎在湿地路面行驶时,可提高中心接地区域cr转过渡区域m花纹沟的边缘成分,提高牵引性能和抓地性能。

另为增加过渡区域m转胎肩区域s的排水通道,提升过弯接地面的边缘成分,位于过渡区域m中的所述外凹沟13c与独立倾斜纵沟20相互连接。所述独立倾斜纵沟20上还设有类椭圆状细沟槽14;所述类椭圆状细沟槽14由一端连接在独立倾斜纵沟20内侧面的内凹沟14a、一端连接在独立倾斜纵沟20外侧面的外凸沟14c、以及连接在内凹沟14a、外凸沟14c的另一端之间的外凹沟14b组合而成,并且将独立倾斜纵沟20中位于胎肩区域s的部分包围。如此设置,可提高过渡区域m转胎肩区域s的边缘成分和排水通道,提升胎肩区域s的牵引性能和湿地抓地性能。

位于中心接地区域cr内的所述第一多边形封闭槽12内设有与前进方向同向的多条外凸沟12d。位于胎肩区域s内的所述第二多边形封闭槽13内设有加细槽13d和菱形格状齿13e。所述类椭圆状细沟槽14内设有外凸沟14d、14e、14f和菱形格状齿14g;所述外凸沟14d、14e、14f从内凸沟20a和外凹沟20b的相交处向外凹沟14b延伸形成分支状结构。利用内、外凹凸沟槽和菱形格状齿的结合,进一步增加各区域花纹沟的边缘成分和排水通道,提升各区域的牵引性能和湿地抓地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