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81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及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防潜滑气囊的汽车座椅,还涉及一种设置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在生活中的普及,汽车技术也不断的发展,在满足操控、舒适等要求的同时,其安全性能也极为重要。作为为乘客提供舒适乘坐环境的座椅,其安全性能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坐在普通直立座椅上的乘员容易发生潜滑,而坐在后倾座椅中的乘员潜滑更严重。当潜滑发生时,对于佩戴安全带的乘员,腹带将滑离乘员的骨盆而直接侵入腹部,肩带将直接作用于颈部,导致乘员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对于未佩戴安全带的乘员,乘员躯干将相对座椅向前并向下滑动,乘员下肢和汽车内饰发生接触而导致伤害。

在现有技术的汽车座椅中,为了防止汽车正面碰撞时乘员发生潜滑,如图1所示,在坐垫骨架1和坐垫发泡2之间设置有防潜滑气囊4,该防潜滑气囊4位于座椅的前部。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如图2所示,防潜滑气囊4充气爆开,将坐垫发泡2及坐垫面套3的一部分顶起,使乘员的膝盖抬高,从而达到防潜滑的效果。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汽车座椅中,在防潜滑气囊4爆开之后,若要恢复功能则必须将座椅整个拆下,然后将坐垫面套3及坐垫发泡2等零件依次拆下,更换新的气囊后再重新装配,并且部分汽车座椅的面套及发泡的固定方式是不可逆的,拆下即会导致其被破坏,这大大增加了维修成本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潜滑汽车座椅,该汽车座椅内部的防潜滑气囊能够被方便地取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坐垫骨架、坐垫发泡、坐垫面套和防潜滑气囊,所述坐垫发泡设置在所述坐垫骨架上,所述坐垫面套包覆在所述坐垫发泡和坐垫骨架上,所述防潜滑气囊设置在所述坐垫发泡和坐垫骨架之间,所述坐垫发泡上设有切口,所述坐垫面套上设有与所述切口的轮廓大体重合的撕裂缝,该撕裂缝经由设置在所述坐垫面套上的封闭组件封闭,当所述防潜滑气囊爆开时,所述坐垫发泡的一部分被顶起,所述切口和撕裂缝被撑开。

可选地,所述切口的轮廓呈U形,并且所述切口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坐垫发泡的前部且沿该坐垫发泡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别从所述第二段的两端向后延伸;所述切口的轮廓及该切口的两端连线共同限定出所述坐垫发泡的防潜滑区域,所述防潜滑气囊位于所述防潜滑区域和坐垫骨架之间,当所述防潜滑气囊爆开时,所述防潜滑区域被顶起。

可选地,所述封闭组件为拉链。

可选地,所述拉链为隐藏在所述坐垫面套内侧的隐藏式拉链。

可选地,所述封闭组件为子母贴。

可选地,所述封闭组件为子母扣。

可选地,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气囊固定板,所述防潜滑气囊安装在所述气囊固定板上,所述气囊固定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坐垫骨架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在防潜滑气囊爆开之后,当进行维修更换时,只需先从撑开的切口中将气囊取出,装上新的气囊,再利用封闭组件将撕裂缝重新封闭即可,无需拆下坐垫发泡和坐垫面套,方便快捷,且不会损坏坐垫发泡和坐垫面套,大大减少了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的防潜滑汽车座椅的局部剖视图,分别为气囊爆开前和爆开后的状态;

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潜滑汽车座椅的局部剖视图,分别为气囊爆开前和爆开后的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潜滑汽车座椅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潜滑汽车座椅中,坐垫骨架与气囊模块的立体装配图;

图7和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潜滑汽车座椅中的坐垫发泡的立体图,分别为气囊爆开前和爆开后的状态;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潜滑汽车座椅中的坐垫发泡的俯视图;

图10和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潜滑汽车座椅中的坐垫发泡和坐垫骨架的剖视装配图,分别为气囊爆开前和爆开后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 坐垫骨架 2 坐垫发泡 3 坐垫面套

4 防潜滑气囊 5 气囊固定板 6 紧固件

7 线束接口 21 切口 22 防潜滑区域

211 第一段 212 第二段 213 第三段

31 撕裂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其他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左、右、前、后”均是从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乘员的角度来定义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如图3至图11所示,包括坐垫骨架1、坐垫发泡2、坐垫面套3和防潜滑气囊4,坐垫发泡2设置在坐垫骨架1上,坐垫面套3包覆在坐垫发泡2和坐垫骨架1上,防潜滑气囊4设置在坐垫发泡2和坐垫骨架1之间,坐垫发泡2的前部设有切口21,坐垫面套3上设有撕裂缝31,该撕裂缝31与切口21的轮廓大体重合,沿着撕裂缝31设置有封闭组件。正常状态下,封闭组件将撕裂缝31的两个侧边连接在一起,撕裂缝31被封闭,防潜滑气囊4折叠放置在坐垫发泡2和坐垫骨架1之间;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防潜滑气囊4充气爆开,坐垫发泡2的一部分被防潜滑气囊4顶起,使得切口21和撕裂缝31被撑开(即,封闭组件被撑开)。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在防潜滑气囊4爆开之后,当进行气囊维修更换时,只需先从撑开的切口21中将气囊4取出,装上新的气囊,再利用封闭组件将撕裂缝31重新封闭即可,无需拆下坐垫发泡2和坐垫面套3,方便快捷,且不会损坏坐垫发泡2和坐垫面套3,大大减少了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中,切口21的轮廓可以呈直线,也可以呈曲线,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切口21的轮廓为沿着坐垫发泡2的宽度方向(即,座椅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在这种情况下,撕裂缝31也为直线。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图7和图9所示,切口21的轮廓大体呈U形,并且包括第一段211、第二段212和第三段213,其中,第二段212位于坐垫发泡2的前部且沿该坐垫发泡2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段211和第三段213分别从第二段212的两端向后延伸。第一段211可以设置在靠近坐垫发泡2的前边缘的位置,第二段212和第三段213可以分别设置在靠近坐垫发泡2的左右边缘的位置。对应地,撕裂缝31也呈U形。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和图11所示,切口21的轮廓及切口21的两端连线共同限定出坐垫发泡2的防潜滑区域22,防潜滑气囊4位于防潜滑区域22和坐垫骨架1之间,当防潜滑气囊4爆开时,防潜滑区域22被顶起。

U形的切口21使得防潜滑区域22能够以类似窗户的形式运动,也就是说,当防潜滑气囊4爆开时,防潜滑区域22以其后边缘为轴线向上转动,这样一方面能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角度阻止乘员潜滑,另一方面在进行维修时可以将防潜滑区域22和坐垫面套3掀开,方便气囊的取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中,封闭组件可以为各种适当类型的封闭组件,只要能够将撕裂缝31的两侧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即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封闭组件可以为缝制在坐垫面套3上且沿撕裂缝31延伸的拉链,在气囊4爆开时,拉链受到巨大的拉力脱开,但并不损坏,待安装上新的气囊之后,将拉链重新拉上即可。为了不影响座椅外观,优选地,拉链可以为隐藏在坐垫面套3内侧的隐藏式拉链。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封闭组件可以为缝制在坐垫面套3上且沿撕裂缝31设置的子母贴或子母扣。子母贴和子母扣均为本领域所常见的连接件,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方便气囊4的安装和拆卸,优选地,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还包括气囊固定板5,防潜滑气囊4安装在气囊固定板5上,气囊固定板5通过紧固件6(例如,螺栓)固定在坐垫骨架1上,气囊4和气囊固定板5组成气囊模块。拆卸气囊4时,直接将整个气囊模块拆下即可。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还包括用于对防潜滑气囊4充气的气体发生器(未示出),气体发生器上设置有线束接口7(图10和图11可见),线束接口7通过线束与汽车ECU相连,ECU与设置在汽车前端的传感器相连,并根据传感器发送的信号控制气体发生器的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汽车座椅中,在进行维修时,可以掀开坐垫发泡2及坐垫面套3,卸下气囊固定板5,拔出线束,取下整个气囊模块,然后安装上新的气囊模块,接插线束,使坐垫发泡2复位,重新拉上坐垫面套3上的拉链即可,整个维修过程只需更换气囊模块,无需拆下坐垫发泡2和坐垫面套3,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坐垫发泡2和坐垫面套3的结构,使得维修成本大大降低,维修时间显著缩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