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905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支架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车辆上的制动系统在对于车辆的安全行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车辆上的制动系统在使用时大多通过真空泵辅助驾驶员进行制动,若真空泵发生故障会影响制动效果,甚至造成制动失灵。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真空泵安装在车身防撞梁左支架上,由于防撞梁在行驶时易发生晃动,可能造成真空泵安装支架发生变形,影响真空泵使用效果,且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撞梁首先遭到破坏,进而使得真空泵失去助力功能。此外,防撞梁左支架作为悬挂系统的一部分,振动频率容易与真空泵共振,影响车辆的NVH性能。

此外,现有结构中大多将真空泵和油冷器通过各自的安装支架设置在发动机舱内,安装结构过于松散而导致安装空间较大,不利于小型化设计,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支架总成,以简化安装结构,并提高使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支架总成,所述支架总成固连在车辆的变速器壳体的一侧,所述支架总成包括:

第一安装支架,具有固连真空泵的第一安装部,以及与所述变速器壳体固连的第一连接部;

第二安装支架,具有固连油冷器的第二安装部,以及与所述变速器壳体固连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可拆卸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由所述第一安装部所在处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于所述连接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形成固连的固连部,所述固连部位于所述连接臂延伸方向的反方向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连接臂上形成有通透的减重孔。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连接有橡胶缓冲块。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连接有橡胶缓冲垫。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分别冲压成形。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周向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周向上,因冲压而形成有翻边。

进一步的,于所述翻边上形成有构成线缆安装的约束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架总成,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以将真空泵和油冷器固连于一起,使得安装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节省真空泵和油冷器各自安装时的空间;同时将真空泵设于变速器壳体上也可保证真空泵的稳定性,其结构简单可靠,有很好的实用性。

(2)将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可拆卸固连一方面可便于装配,另一方面也可便于拆装维修。

(3)设置连接臂可便于第一连接部的布置,便于与变速器壳体进行装配。

(4)将固连部设于连接臂延伸方向的反方向上可防止第二安装支架对第一连接部造成干涉,并使得第二安装支架具有较好的安装效果。

(5)设置减重孔可减少整体结构的重量,便于轻量化设计,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6)设置橡胶缓冲块和橡胶缓冲垫一方面可减少震动对真空泵和油冷器形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减少共振的发生。

(7)将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冲压成形,一方面便于加工制造,另一方面也可使得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8)设置翻边可提升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9)设置约束孔对线束进行约束,可防止线束过于分散而造成发动机舱结构紊乱。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支架总成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支架总成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安装支架,101-第一安装部,1011-第一安装孔,102-第一连接部,103-固连部,1031-延伸段,1032-翻折段,1033-第一加强边,2-第二安装支架,201-第二安装部,2011-第二安装孔,202-第二连接部,3-真空泵,301-真空泵支架,4-油冷器,5-连接臂,501-连接臂加强面,502-减重孔,6-加强面,7-第一固定孔,8-油冷器,9-加强部,10-延长板,1001-第二减重孔,11-第二翻边,1101-第二固定孔,1102-加强槽,12-加强边,13-橡胶缓冲块,14-橡胶缓冲垫,15-翻边,1501-约束孔,16-变速器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支架总成,固连在车辆的变速器壳体的一侧,如图1至图5所示,该支架总成包括相互固连于一起的第一安装支架1和第二安装支架2,其中第一安装支架1上具有固连真空泵3的第一安装部101,以及与变速器壳体固连的第一连接部102;第二安装支架2具有固连油冷器4的第二安装部201,以及与变速器壳体固连的第二连接部202。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安装部101为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壳体,于壳体的一端面上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1011,最优为两个,而在真空泵的周向上设有外凸的真空泵支架301,在真空泵支架301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011数量、大小向适配设置的配合孔,在连接时可通过螺栓、螺钉等连接件将第一安装孔1011和配合孔连接即可。为了便于与变速器壳体连接,本实施例中在壳体的周向沿壳体的长度方向(本实施例中将壳体开口两端之间的连线称之为壳体的长度,并将垂直于开口两端之间的连线的径向线称之为壳体的宽度)延伸有一连接臂5,为了便于保证连接臂5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连接臂5宽度渐窄设置,以使得连接臂5具有横截面近似于直角三角形结构的延伸段。

此外,为了保证连接臂5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在连接臂5的至少一个棱边上形成有连接臂加强面501,该连接臂加强面501可为形成连接臂5棱边处的圆角面、斜面等,最优为圆角面。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2为形成于连接臂5上的第一连接孔,该第一连接孔可设置成两个,并分别位于连接臂5的自由端处和靠近壳体处,为了保证连接臂5与变速器壳体连接后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将两个第一连接孔的圆心连线与上述的延伸段的斜边平行或重合设置。同时为了减少连接臂5的重量、以及出于不影响整体结构强度的考虑,本实施例中在连接臂5上还设有通透的减重孔502,并将减重孔502设于靠近壳体处设置。

为了便于第一安装支架1与第二安装支架2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壳体上还设有与第二安装支架2形成固连的固连部103,并将固连部103设于连接臂5延伸方向的反方向的壳体外周面上。如图2所示,该固连部103为形成壳体上的第一翻边,而为了增加固连部103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便于与第二安装支架2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包括沿壳体轴向延伸的延伸段1031和经由延伸段1031自由端而向外翻折的翻折段1032,并在延伸段1031上形成有加强面6,该加强面6可为由延伸段1031外表面内凹形成的弧形、波浪形、弯折形等,最优为弧形。

此外,为了保证翻折段1032与下文所述的第二翻边连接后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对应于下文所述的加强槽、在翻折段1032上还形成有沿壳体轴向翻折的第一加强边1033,从而在与第二翻边连接后形成对第二翻边边缘的抵挡配合。

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支架2可经由上述的翻折段1032而与第一安装支架1形成固连,为了便于装配和更换,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安装支架2可拆卸固连于翻折段1032上。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翻折段103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7,最优为沿壳体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在连接时通过螺栓与下文所述的第二翻边11上的第二固定孔1101连接即可。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的第二安装部201为横截面随形于油冷器4的第二安装板,在与油冷器4连接时可通过螺栓与第二安装板的第二安装孔2011配合,该第二安装孔2011可为与油冷器4上的装配孔相对应设置的四个。为了加强第二安装板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沿第二安装板长度方向设有加强部9,该加强部9可为由第二安装板表面内凹形成的加强筋。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02为形成加强筋上的第二连接孔,并为沿第二安装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在连接时可通过螺栓与变速器壳体连接。

为了便于第二安装板与上述的翻折段1032连接、以及避免与油冷器4干涉的考虑,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安装板的一端向外设有延长板10,并使得该延长板10沿第二安装板一侧偏置,相对于第二安装板在延长板10的另一端形成有向油冷器4一侧翻折的第二翻边11,该第二翻边11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二固定孔1101与上述的第一固定孔7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连接即可,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二翻边11与翻折段1032也可直接采用焊接连接。同上述的减重孔502一样,为了降低第二安装支架2的重量,本实施例中在延长板10上也设有通透的第二减重孔8。

为了增加第二翻边11自身的结构强度,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二翻边11的两个第二固定孔1101之间设有内凹的加强槽1102。同时为了保证第二翻边11与延长板10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翻边11的两相对端设有沿第二安装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边12,该加强边12横截面可为三角形。

为了减少震动对真空泵3和油冷器4造成的影响,以对真空泵3和油冷器4形成保护,同时也为了减少共振的发生,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壳体上连接有橡胶缓冲块13,如图4所示,在第二安装板和油冷器4之间连接有橡胶缓冲垫1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橡胶缓冲块13呈橄榄球状,并设于壳体具有第一安装孔1011的端面上,在与真空泵3连接时置于真空泵支架301和壳体之间。

为了便于加工、以及出于增加结构强度的考虑,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支架1和第二安装支架2分别为冲压成形,同时在第一安装支架1的周向和/或第二安装支架2的周向上因冲压而形成有如图2至5中所示的翻边15,该翻边除了可增加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外,还可在翻边15上设置构成线缆安装的约束孔1501,以便于对发动机舱内的不同种类/形式的线束进行管理,防止发动机舱内结构紊乱。本实施例中约束孔1501横截面可为圆形、条形、三角形或圆形、条形、三角形任一的组合。

该支架总成在使用时,通过将第一安装支架1和第二安装支架2合并于一起,可减少发动机舱内的占用空间,且安装于变速器壳体上、以及自身结构的特点可较好的避开真空泵和发动机的工作频率,减少共振发生的概率,提高车辆的NVH性能;同时将支架总成安装于变速器壳体上还可减少车辆碰撞时对真空泵3的损坏,以保证车辆的制动效果,其结构简单可靠,有很好的实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体,如图6所示,于车体上的变速器壳体16上内装设有实施例一所述的支架总成。通过在车体上设置实施例一所述的支架总成,可减少车辆碰撞时制动器失灵的情况发生,同时便于发动机舱内的装配,以及具有较好的NVH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