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车辆及应用控制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0430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车窗、车辆及应用控制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工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窗和车辆及应用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车窗采用一种固定贴膜来遮挡车窗外强光,当强光消失后,采用固定贴膜的汽车车窗还会继续阻挡光线,使车体内部的光线变得过于昏暗,又不能实现自主调节,反而会阻碍驾驶员的正常观察。

另外,针对不同的天气和不同的场景,车主对车窗玻璃颜色和透明度都会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在夏天,车主希望能够将挡风玻璃和车窗玻璃全部变成不透明的反光材质;在夜晚,车主希望车内为不受外界干扰的私密环境;在深夜,车主希望外人从车外无法看到车内的情况,以减少被盗的风险。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如何改变车窗颜色和透明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窗。此外,还提供一种车辆和应用控制模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窗,包括车窗玻璃,该车窗玻璃内侧设置有贴膜式变色片;该贴膜式变色片的电流通过现场总线受控于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

优选地,贴膜式变色片包括电致变色颜料层及设置在电致变色颜料层两面的透明导电薄膜层;透明导电薄膜层上设置有电极,电极与现场总线相连。

优选地,车窗还设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现场总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贴膜式变色片的电极。

优选地,车窗还可以包括窗框;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嵌在窗框内。

优选地,车窗还包括: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用于响应于控制而与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进行通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控制模块,其能够执行于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的通信模块与上述车辆交互,以控制电动车中的车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窗、车辆和应用控制模块,其中,该车窗包括车窗玻璃,车窗玻璃内侧设置有贴膜式变色片;贴膜式变色片的电流通过现场总线受控于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通过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和现场总线对贴膜式变色片的电流进行改变,进而使得贴膜式变色片进行变色,从而使车窗玻璃在颜色和透明度上发生变化,由此,满足了车主对不同天气和不同场景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法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控制模块与车辆通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实现车窗颜色和透明度的变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窗。如图1所示,该车窗10包括车窗玻璃11,车窗玻璃11内侧设置有贴膜式变色片12;贴膜式变色片12的电流通过现场总线14受控于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CGW)13。

在上述实施例中,车窗玻璃11可以为曲面玻璃或柱面玻璃。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该车窗玻璃可以内嵌入窗框。现场总线包括但不限于CAN总线、CC-Link总线、LonWorks、ControlNet、PROFIBUS总线。

这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安装在车内的位置及安装方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清楚其应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取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13和现场总线14对贴膜式变色片12的电流进行改变,进而使得贴膜式变色片12进行变色,从而使车窗玻璃11在颜色和透明度上发生变化,由此,满足了车主对不同天气和不同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贴膜式变色片可以包括电致变色颜料层及设置在电致变色颜料层两面的透明导电薄膜层;透明导电薄膜层上设置有电极,电极与现场总线相连。

其中,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通过现场总线和电极,改变贴膜式变色片的电流,从而改变两层透明导电薄膜层之间的电场,该变化的电场使电致变色颜料层中的颜料分子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贴膜式变色片发生变化,由此,使得车窗玻璃在颜色和透明度方面发生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车窗还可以设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现场总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贴膜式变色片的电极。

其中,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来控制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的输出是可调整的。通过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来控制电源模块以调整电源模块的输出,从而使施加到贴膜式变色片的电流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两层透明导电薄膜层之间的电场,变化的电场使电致变色颜料层中的颜料分子发生变化,进一步使贴膜式变色片发生变化,最终使车窗玻璃在颜色和透明度方面发生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窗包括窗框;上述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可以嵌在窗框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车窗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与CGW相连,用于响应于控制而与CGW进行通信,进而控制贴膜式变色片的电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通信模块设置在窗框内。车主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通过设置在窗框内的通信模块与CGW取得通信连接,车主通过移动终端向通信模块发送控制信号,通信模块与CGW进行通信,CGW再通过现场总线和/或电源模块及电极控制贴膜式变色片的电流,从而改变两层透明导电薄膜层之间的电场,该变化的电场进一步使电致变色颜料层中的颜料分子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贴膜式变色片发生变化,由此,使得车窗玻璃在颜色和透明度方面发生变化。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车主无线控制车窗颜色和透明度的技术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予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容易想到,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上述车窗实施例。

其中,该车辆包括但不限于电动汽车、清洁能源车、混合能源车等。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车辆可以包括车窗和信息娱乐系统。其中,车窗包括车窗玻璃和窗框,车窗玻璃嵌入窗框,车窗玻璃内侧设置有贴膜式变色片;窗框内嵌有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CGW和通信模块,CGW通过现场总线控制贴膜式变色片的电流;通信模块与CGW相连,用于响应于控制而与CGW进行通信;信息娱乐系统与通信模块通信连接,并通过通信模块控制CGW。

在本实施例中,车主可以利用信息娱乐系统通过设置在窗框内的通信模块与CGW取得通信连接,车主通过信息娱乐系统向通信模块发送控制信号,通信模块与CGW进行通信,CGW再通过现场总线和/或电源模块及电极控制贴膜式变色片的电流,从而改变两层透明导电薄膜层之间的电场,该变化的电场进一步使电致变色颜料层中的颜料分子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贴膜式变色片发生变化,由此,使得车窗玻璃在颜色和透明度方面发生变化。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车主对车窗颜色和透明度进行控制的技术效果。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车辆可应用于与移动终端通信的场合。该车辆包括车窗,车窗包括车窗玻璃和窗框,车窗玻璃嵌入窗框,车窗玻璃内侧设置有贴膜式变色片;窗框内嵌有车载中央网关控制单元CGW和通信模块,CGW通过现场总线控制贴膜式变色片的电流;通信模块与CGW相连,用于响应于控制而与CGW进行通信;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车主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通过设置在窗框内的通信模块与CGW取得通信连接,车主通过移动终端向通信模块发送控制信号,通信模块与CGW进行通信,CGW再通过现场总线和/或电源模块及电极控制贴膜式变色片的电流,从而改变两层透明导电薄膜层之间的电场,该变化的电场进一步使电致变色颜料层中的颜料分子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贴膜式变色片发生变化,由此,使得车窗玻璃在颜色和透明度方面发生变化。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车主无线控制车窗颜色和透明度的技术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予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容易想到,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控制模块,如图2所示,该应用控制模块22能够执行于电子设备20,该电子设备20具有通信模块24,该通信模块24可与上述车辆26交互,以控制该电动车上的车窗262。

作为示例,上述应用控制模块可以实现为应用程序APP、处理器、微控制器等。以应用程序APP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其载入到诸如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等电子设备,或者将其直接下载到车辆(例如:电动汽车、混合能源车、清洁能源车等)的中控单元中。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虽然本文应用了具体的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但是,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仅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还应当注意,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为了可读性和教导的目的而选择的,而不是为了解释或者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主题而选择的。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